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比较血液透析与肾移植对男性性关系、勃起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对比研究男性血液透析与肾移植患者在性关系、勃起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肾移植(kidney transplantation,KT)组,分别观察分析两组在性关系(relationship and sexuality,RS)评分、国际勃起功能(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tile function 5,IIEF-5)评分及性激素的不同变化情况.其中RS评分又包括性功能、性恐惧及性频率3个亚项;性激素包括睾酮(testosterone,T)、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结果 与HD组相比:KT组在RS评分及各亚项单独评分方面均降低(P<0.05);IIEF-5评分升高(P<0.05);KT组患者的T水平高于HD组(P<0.05),PRL及E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FSH、LH水平均无显著(P >0.05).结论 男性肾移植患者在性关系、勃起功能方面优于透析患者,推测原因为肾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性激素失衡状态.

    作者:迟凯凯;王光策;张文荟;何伟;王锁刚;陈铸;崔勇;卢鹏;翟琼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种类精液异常对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结合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ICSI)后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来我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08对夫妇经ICSI助孕后的临床结局.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睾丸发育异常和FSH水平异常的干扰,根据精子来源和精液不同质量参数分为3组:A组,单纯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即PESA组;B组,少弱畸精子症组;C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比较3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等情况.结果 3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其种植率显著降低(40.5%vs50.0%,41.6% vs 50.0%,P<0.01);B组和C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40.5% vs 41.6%,P>0.05).结论 少弱畸精子症及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显著影响胚胎的种植率.

    作者:孙惠君;李博;陈书强;张亨德;康彬;芦洁;周晶;董杰;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密度梯度离心方式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时经水平转子和角转子处理后对精液质量及其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52个人工授精周期,根据梯度离心时转子的不同,分成水平转子组和角转子组两组,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形态学分析严格按照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手册第五版标准,比较处理后精液质量及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精液质量比较:水平转子组前向运动精子为(89.2±8.5)%、精子浓度为(47.8±14.3)×106/mL、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13.6±6.3)×106;角转子组前向运动精子为(90.1±8.8)%、精子浓度为(43.4±15.1)×106/mL、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12.9±6.1)×106,无统计学差异(P>0.05).水平转子组和角转子组正常精子比率分别为(18.5±8.2)%和(14.2±5.7)%,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妊娠结局比较:水平转子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6.5% (30/182)、流产率为3.3% (1/30)、活产率为96.7% (29/30);角转子组生化妊娠率为临床妊娠率为12.4% (21/170)、流产率为9.5% (2/21)、活产率为90.5%(19/21),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妊娠率:两组分别为0% (0/30),19.2% (5/2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应用水平转子可以降低对处理后精液的精子形态的影响,减少生化妊娠率.

    作者:朱立华;肖新燕;许玉刚;孙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UPOINT临床表型分类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诊治中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UPOINT临床表型分类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CP/CPPS患者186例,随机分为UPOINT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分别按照传统的慢性前列腺炎分类法(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和UPOINT表型分类法(2012年美国)对患者进行分类和治疗,再采用美国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排尿症状120人(64.5%),心理症状95人(51.1%),神经症状74人(39.8%),肌痛症状45人(24.2%),器官特异症状28人(15.1%),感染症状21人(11.3%),51%患者自诉有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90%的患者同时具有超过一项阳性分型,仅11人(5.9%)只有一项阳性分型,且阳性分型数目越多,CPSI评分越高,临床症状越重;治疗6周后,治疗组NIH-CPSI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OINT表型分类法对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秦素;江永浩;付招伦;陈孝彬;曾铁兵;雷星辉;刘咏松;王万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睾丸腺瘤样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睾丸腺瘤样瘤的诊疗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腺瘤样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入院诊断均为右睾丸肿物.病例1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睾丸腺瘤样瘤,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无明显异常.病例2行右睾丸肿块切除术,结合术后病理学特征也诊断为睾丸腺瘤样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睾丸腺瘤样瘤较少见,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预后良好.手术切除是其选择性治疗方法.

    作者:沈华;李权;缪俊俊;谢建军;曹文舟;邵强;邓君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间歇性雄激素抑制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利用Meta分析观察间歇性雄激素抑制疗法(IAD)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重庆维普和中国知网,纳入间歇性对比持续性雄激素抑制疗法(CAD)在前列腺癌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篇文献(共17个RCT)纳入研究.间歇性雄激素抑制疗法与持续性雄激素抑制治疗相比,在总生存期、肿瘤进展期、肿瘤特异性生存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面部潮热、乳房胀痛增生、体力下降、头痛这4方面发病率低,而在转氨酶升高、勃起功能障碍、精神症状方面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间歇性雄激素抑制治疗可以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作者:曹尹;刘凌云;王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盐酸达泊西汀治疗早泄的有效性及其对精液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达泊西汀(必利劲)治疗早泄的有效性及其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以早泄就诊的门诊患者42例为志愿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试验观察10周,每个志愿者分别在入组前,口服必利劲4周和8周,以及停药2周后分别进行访视.参照早泄诊断问卷(主要疗效指标)和受试者及性伴侣早泄临床综合印象变化表(次要疗效指标)来评估必利劲治疗早泄的效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精液分析中精子总数、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的变化,来评估必利劲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早泄诊断问卷(PEDT)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及其性伴侣填写早泄临床综合印象变化表,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精液分析中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精子形态等主要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必利劲30mg按需服用,能有效治疗早泄,且短期对青年男性精液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罗小瑾;杨念钦;罗良燕;张健;唐群业;郭剑明;王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麒麟丸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Meta分析

    目的 利用Meta分析观察麒麟丸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到201 5年8月,纳入麒麟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随机对照治疗(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发表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7篇RCT文献纳入本项研究,累计病例1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麒麟丸在提高(a+b)级精子率[WMD=5.16,95%CI (-5.09,15.40),P=0.3 2]、精子活动率[WMD=-4.76,95%CI(-10.68,1.16),P=0.11]、显效率[RR=0.61,95%CI (0.23,1.65),P=0.33]、有效率[RR=1.13,95%CI (0.71,1.78),P=0.30]和总有效率[RR=1.29,95%CI (0.95,1.76),P=0.10]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但在改善a级精子率[WMD=4.50,95%CI (0.70,8.30),P=0.02]、精子密度[WMD=7.03,95%CI (6.31,7.75),P<0.01]和痊愈率(妊娠率)[RR=1.78,95%CI (1.03,3.07),p=o.04]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麒麟丸可有效提高a级精子率和精子密度并可改善痊愈率(妊娠率),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有效药物,但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进行远期观察.

    作者:安琪;邹练;刘德忠;赵国华;孙家各;刘川海;孙博;张晓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鼠隐睾模型中睾丸质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小鼠隐睾模型中睾丸的质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50只6周龄ICR雄性健康小鼠,随机选取25只,造左侧隐睾模型,视为隐睾组;另外25只小鼠,左侧睾丸适度牵拉仍保持原位置不动,视为假手术组.再随机分成5组,每组包含5只隐睾小鼠,5只假手术小鼠.术后3d、7d、14d、21d和28d分别颈椎离断处死各组小鼠,记录每只小鼠的体质量和两只睾丸的质量,观察睾丸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依据Johnse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1)各个时间段隐睾组小鼠与假手术组体质量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隐睾组小鼠两侧睾丸脏体比(脏器质量/体质量×1 000)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两侧睾丸脏体比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隐睾的质量从第7天开始减少并以一种时间依赖方式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假手术组两侧睾丸质量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Johnsen评分从术后第3天开始,隐睾侧睾丸的评分均低于其对侧睾丸且呈递减趋势;(5)睾丸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睾丸的质量变化一致,第7天生精细胞开始凋亡并以一种时间依赖的方式凋亡.结论 实验性隐睾小鼠模型表明隐睾在腹腔中以一种时间依赖方式在改变,存在一个时间段,可能是实施干预治疗恰当的时机,有望更好的恢复睾丸的生精功能.

    作者:高攀;张贤生;高晶晶;黄远远;梁朝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睾丸原发性类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类癌的发生机制、组织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术前经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侧睾丸类癌患者,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术中发现右侧精索、输精管、睾丸、附睾鞘膜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浸润,术后纵行剖开标本见肿物呈实性,大小为3.5cm×3.0cm×1.8cm,切开肿瘤内含黄色断面.右侧睾丸大小约4.5cm×5.0cm×5.5cm,内有一灰白色占位,大小约3.5cm×3.0cm×1.8cm.结论 睾丸原发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肿瘤,其组织起源有争议.该肿瘤应与精原细胞瘤、转移性类癌、支持细胞瘤及粒层细胞瘤等睾丸肿瘤常见病理类型相鉴别.

    作者:吴钉;李国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子DNA损伤与男性精液常规质量参数的关系

    据报道,近50年来男性精液质量持续下降,不育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10%的育龄夫妇患有不孕症,其中约50%是丈夫精液质量下降引起[1].精液常规质量分析虽是男性生育能力的主要评估指标,但它在全面评价精子的受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在特发性不育中,有近20%的患者有高水平的精子DNA损伤[2].这说明精子DNA损伤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精子DNA损伤率与精液常规质量参数的相关性,探讨精子DNA损伤检测在男性不育诊治中的临床价值,为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包华琼;孙岚;伊宏亮;柴路维;杨学妞;丁杰;蔡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伴有性腺功能减退的性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交,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而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ED的病因非常复杂,涉及生理性及心理性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治疗方面多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行为治疗为辅的综合疗法,而其中针对原发疾病的药物治疗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临床工作中,性腺功能减退是ED的常见病因之一,其患者年龄分布范围广,既有中老年男性,亦有年轻男性特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者.本研究应用十一酸睾酮胶囊与复方玄驹胶囊分别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伴有性腺功能减退的ED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波;孔垂泽;姜元军;满晓军;陈启光;于泓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术后并发严重血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5Ⅰ放射粒子前列腺植入术是前列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早期前列腺癌能达到根治效果,尤其适应于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得到广泛认可[1].尽管其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是术后迁延不愈的顽固肉眼血尿还是困扰着临床医师和患者.本研究旨在寻找术后顽固血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带来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利国;付振宇;顾怡峰;张鸽;张杰;陈永昌;马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FTR基因多态性对男性生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白种人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i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的突变引起的[1,2],CFT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包括cAMP依赖的氯离子通道,碳酸氢盐的分泌和上皮细胞钠通道的调节[3,4].同时,CFTR也参与了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梗阻性无精子症和男性不育[5].CFTR基因多态性导致的临床疾病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通过对CFTR基因多态性引起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对携带这些遗传病的夫妇在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之前,先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6],这将提高后代基因的健康率.本文主要综述了CFT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春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附睾微环境对精子成熟影响的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Bedford[1]和Orgebin-Crist[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附睾精子成熟的理论,睾丸产生精子并不成熟,缺乏运动和精-卵结合能力,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不是自发和时间依赖的,而是通过与附睾蛋白相互作用来完成的.研究表明,不仅附睾分泌蛋白参与精子成熟过程,而且是附睾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附睾精子促使精子成熟.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妊娠实验结果表明,睾丸精子组种植率及妊娠率低于附睾精子组,可能与睾丸精子缺乏成熟、影响胚胎进一步发育有关[3],进一步验证了附睾微环境对精子成熟的影响.本文就精子成熟过程中附睾微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作者:龚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性前列腺鳞癌1例报告

    病例资料原发性前列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我科于2015年6月收治l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87岁.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尿频、尿急和尿痛2月余”于2015年6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无激素治疗、放疗等特殊史.全身体格检查无特殊.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增生,质硬,表面未触及明显结节,中央沟变平消失,轻触痛,活动度稍差.经腹前列腺B超示:膀胱壁毛糙、厚薄不均,前列腺大小6.0cm×5.0cm×5.8cm;膀胱残余尿量29mL;腹部CT平扫及增强CT示:膀胱下壁不均匀增厚且密度不均匀;前列腺增大,大小约5.8cm×4.9cm×6.1cm,其实质密度欠均匀并可见结节状钙化灶(图1);盆腔内可见多发稍大淋巴结.血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6.44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1.87ng/mL,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 4.57ng/mL.

    作者:王鹏飞;张洋;石家齐;唐开发;孙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索鞘膜内纤维瘤(玻璃样变性)1例报告

    患者男,42岁,因行男性绝育手术查体发现“左侧阴囊内2块肿物”.20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内睾丸上方有两黄豆粒大小肿物,肿物增长缓慢,无异常增大趋势,只有阴囊受外力时,偶感疼痛,故未常规诊治.既往否认有结核病史,无阴囊外伤、手术史.患者于查体:(1)双侧睾丸约15mL,质韧,双侧附睾空虚、软,未及明显异常,双侧输精管游离,未及结节等异常.(2)于左侧阴囊内睾丸的内上方触及两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游离,压痛明显.(3)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左侧阴囊内睾丸上方探及17mm×16mm和18mm×15mm的无回声,内分别探及9mm×6mm和8mm×6mm椭圆形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光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作者:嵇文田;潘为昌;王培增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