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包括闭锁)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研究共19例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重建尿道,以保护阴茎和尿道海绵体的血供免受损伤;随访6个月后,通过尿流率、尿道造影及夜间阴茎勃起(NPT)监测结果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行尿道内切开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狭窄复发;NPT监测结果显示勃起功能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适合的后尿道狭窄患者,应用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效果确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因素对于阴茎和尿道海绵体血供的损伤。

    作者:李超;刘博;乐威;周伟东;吴刚;吴登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突出程度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预测

    目的: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程度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效果的关系。方法对60例有适应证的BPH病人,行经腹超声通过中线矢状面测量IPP长度,根据IPP程度将病人分为2组:(1)IPP<10mm为Ⅰ组;(2)IPP≥10mm为Ⅱ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和排尿后残余尿量(PVR)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治疗3月后,测定两组病人IPSS,Qmax和PVR,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P>10mm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超声测量的IPP程度可以预测手术治疗BPH的效果,对于IPP≥10mm的BPH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赖炳旺;叶正辉;王小勇;吴石萍;廖朋;何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扶正抑瘤中药复方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具有扶正抑瘤功效的中药复方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方法,用25μl/mL、50μl/mL、100μl/mL、200μl/mL的中药复方干预DU-145细胞生长48h。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以免疫细胞化学法和MIAS图像分析系统检测Bax、Capase-3和TNF-α3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药复方作用DU-145细胞48h后,DU-145细胞生长呈抑制状态,细胞凋亡百分率增高(P<0.05或P<0.01),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细胞3种凋亡相关蛋白Bax, Caspase-3和TNF-α表达均增高(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复方可抑制DU-145细胞增殖,并诱导DU-145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线粒体通路”中Bax、Caspase-3表达增高以及“死亡受体通路”中TNF-α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邵继春;周仕轶;张蜀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补肾填精法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性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法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性功能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造模后断尾取血检测血糖,当血糖大于16.6 mmol/L并颈项皮肤注射阿朴吗啡后无勃起,提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补肾填精法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同时留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在给药8周时和停药2周后分别测定大鼠的性功能水平,同时检测大鼠阴茎组织形态学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结果补肾填精法治疗组大鼠阴茎组织平滑肌数量较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有所增多,同时可使纤维密度降低及血管壁变薄。补肾填精法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NOS表达量分别为(64.1±5.91)和(34.0±4.81),与模型组(22.8±4.47)比较均有所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性功能显著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填精法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可改善大鼠性功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填精法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填精法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性功能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可能与其能改善阴茎组织形态学及提高NOS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尤传静;吴强;孙大林;金保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精赞育胶囊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精赞育胶囊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弱精子症患者58例,常规服用黄精赞育胶囊3个月,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omputer-assisted semen analysis,CASA)技术,分别检测并对照分析治疗前后精液参数和精子DNA完整性指标(DFI)变化。结果治疗前58例弱精子症患者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活动率与DFI呈显著负相关(r=-0.38,-0.56,-0.52,-0.64,P均<0.05),畸形率与DFI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活动率、畸形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I正常组的DFI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I异常组的DFI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精赞育胶囊可显著提高弱精子症患者精子密度、精子总数、活力、活动率,并可显著降低精子的畸形率,对于DFI异常的弱精子患者,使用黄精赞育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精子DNA完整性。

    作者:刘炜;付睿;赵晨;黄燕平;平萍;陈斌;黄翼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氟对C57BL/6J小鼠睾丸中AQP1、AQP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分析氟化钠对C57BL/6J小鼠睾丸中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2)和氟化钠干预组(n=1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57BL/6J小鼠血清中的睾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和AQP4蛋白在睾丸中白膜、生精小管内的支持细胞以及睾丸间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QP1在睾丸中白膜、生精小管内的支持细胞以及睾丸间质中均有表达,但在氟化钠干预组中表达相对较弱,睾丸间质细胞表达强,依次是白膜和支持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在睾丸中白膜、生精小管以及睾丸间质中均没有观察到,氟化钠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氟化钠干预组的睾酮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AQP1在睾丸中的表达要比AQP4强,AQP1在氟化钠干预组睾丸中的变化比较明显,与睾酮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说明在氟中毒致睾丸损伤中AQP1可能起主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白生宾;李甜;秦纹;廖礼彬;冯树梅;张亚楼;李艳;郭琼;钟近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睾丸、附睾的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随访结扎术后无发生附睾淤积症状的男性89例,并同期选择无结扎史男性59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2组对象附睾形态及内部回声,测量头、体、尾长度;同时测量睾丸的大小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对比,结扎组术后附睾头、体、尾的厚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扎组术后睾丸大小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仍然会出现附睾淤积增厚的超声表现,但附睾淤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附睾上皮增厚无直接相关;术后中远期对睾丸大小无影响。

    作者:刘瑞华;马毅敏;孙彬桂;陶晓海;刘胜军;彭礼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取精禁欲天数对精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取精时禁欲天数对精液中前向运动精子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86份精液样本检查结果,根据禁欲时间分为4组,≤2d(A组),3~5d(B组),6~7d(C组),>7d(D组),分析各组精液样本的精液量、pH值、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活力、精子总数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结果(1)精液量和精子浓度:A组、B组、C组、D组精液量和精子浓度均逐渐增加,A组与B、C、D组相比, P<0.05;(2)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A组、B组、C组、D组精子活力逐渐下降,A组与B、C、D组相比, P<0.05;(3):精子总数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A组、B组、C组精子总数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逐渐增加,D组与C组相比精子总数虽然增加,但是其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反而开始下降,A组与B、C、D组相比,P<0.05;(4)pH与精子总活力:A组、B组、C组、D组的pH与精子总活力均逐渐降低,A组与B、C、D组相比,P<0.05。结论精液常规分析时,不同的取精禁欲天数对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CASA)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禁欲时间的延长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总活力显著降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在6~7d多,延长禁欲时间并不能获得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高的精液样本,建议在辅助生殖治疗中禁欲6~7d可以获取多的前向运动精子。

    作者:刘国霖;范宇平;滕晓明;杨昊;唐圆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4例报道

    目的:报道4例46, XX男性性反转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性反转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 XX,结合临床、B超、性激素检查诊断为46, 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结论对男性生殖器发育异常、睾丸偏小、无精子并性激素异常等患者,有必要进行染色体检查及SRY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沈红霞;尹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和精液常规参数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参数间相关性及精子DFI评价男性生育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精液标本均取自不育患者,以WHO精液分析标准行精液检测,根据结果分为精液参数正常组、弱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用染色质扩散实验法(SCD)检测精子DFI。结果精液参数正常组与参数异常组(包括弱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和少弱精子症组)间的DFI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育组间DFI也存在差异(P<0.01)。DFI与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r=-0.575,r=-0.547, P<0.01),与精子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0.049,P>0.05);精子DFI评价精液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达0.693,其阈值为19.5%(特异性:89.3%,敏感性:41.8%)。结论随着男性精液质量的下降,精子DFI明显升高,提示精子DNA损伤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精子DFI>19.5%时,精液质量参数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和风险。精子DFI的检测对评估男性生育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麦选诚;董云华;陈斌;孙杨;欧绍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索内动静脉同时结扎对睾丸血流动力学、生精功能及体积的影响

    目的:探究精索内动静脉同时结扎对睾丸动力学、生精功能及睾丸体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实验组采用精索内动静脉同时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睾丸体积、血流动力参数以及精液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睾丸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等指标术后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睾丸体积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内动静脉同时结扎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睾丸血流动力学、生精功能及睾丸体积等无不利影响,并且在改善精液质量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申大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临床应用评价(附1452例报告)

    包皮过长、包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器疾病,其危害性在较多的文献中均有阐明。大量研究表明,包皮环切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毒和其他男女生殖道传播疾病的感染,也能够显著降低生殖器肿瘤的发病率,被认为是一个公认的重要健康干预措施[1]。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其整合了传统及近年来演变的几种手术方法的优势,简化了手术流程,术后阴茎外形美观,颇受患者青睐。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手术14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正兴;张超;陈红兵;程冬;李波;朱敬波;王旭昌;李清华;孙建刚;马克;梁朝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为1%,占男性不育的5%~20%[1]。无精子症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 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OA是指患者睾丸有正常的生精功能,由于先天性因素以及感染、医源性损伤等后天因素导致输精管道梗阻,使精子无法进入精液中。目前绝育而施行输精管结扎术导致OA的患者有6%~10%因各种原因(再婚、子女夭折等)需恢复生育能力[2,3]。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28例输精管结扎术后精道梗阻患者行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microsurgical vasoepididymostomy, MVE)或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microsurgical vasovasostomy, MVV)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的复通率及配偶受孕率来评价本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锐;江专新;黄健;覃云凌;于建红;王晓东;王宝红;董彪;刘家钦;沈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麒麟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系统评价

    男性不育症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占已婚夫妇的15%,其中男方因素约占50%[1]。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常见的病因之一,针对少弱精子症治疗,中医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2],但有明确疗效的药物仍不多见。麒麟丸是由制首乌、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淫羊霍等中药组方研制而成,是在朱丹溪“五子衍宗丸”基础上承继传统中医药学“肾主生殖”理论研制成的治疗男性不育的一种中成药[3]。至今国内外尚无公开发表有关麒麟丸(国药准字z10930034,生产厂家: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Meta分析。为此,本研究旨在搜集当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麒麟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客观评价联合治疗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作者:孙捷;应志伟;吴丽萍;陈厚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激光筛选不动精子ICSI后成功分娩健康婴儿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是严重男性不育患者获得自身遗传学后代有效的方法,而注射活精子是完成受精过程的前提条件。目前,判断精子是否存活主要取决于该精子是否运动。然而,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胚胎学家会遇到一些射出的精子或睾丸手术获取的精子完全不动。对于这些特殊的病例,如何快速有效地筛选活精子用于ICSI是胚胎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低渗肿胀试验、伊红染色以及精子尾部柔软度试验等都是鉴定不动精子存活的方法[1-3]。然而,这些方法仍有局限性:低渗肿胀试验操作较繁琐且不适用于冷冻-解冻的精子,经伊红染色后的活精子无法再用于授精,精子尾部柔软度试验对操作者经验要求高等。研究报道,激光射击精子尾部后会引起精子尾部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活精子呈现明显的震颤或卷尾现象,是一种有效从完全不动精子中筛选存活精子的方法[4]。不动精子直接加入到操作皿中,经激光照射后鉴定为存活的精子可直接吸入注射针用于ICSI。激光鉴定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旨在探讨激光在鉴别完全不动精子的有效性,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中完全不动精子症患者的ICSI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焕华;冯贵雪;张波;周红;舒金辉;甘贤优;林若芸;汪彩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

    高龄(>70岁)同时并发心、肺、脑、肝、肾等疾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临床上称为高危BPH[1,2],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或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患者当时的排尿问题,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开展为无数BPH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对高危BPH患者来说,该手术仍存在一定的危险[3],特别是对于一些区级医院而言,高位BPH患者的手术治疗较三甲综合医院而言,危险系数无异又增加了许多。为进一步探讨区级医院实施选择性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43例高危BPH患者进行了选择性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矫树岩;孙卫;姜作龙;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一、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认识部分中老年男子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对多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并降低生活质量,称之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该症发病于40~55岁,也可能提前至35岁或推迟至70岁,发病率约为4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失眠、潮热、出汗和性功能减退等。目前多采用伊斯坦布尔Bosphorus心理科男性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和血睾酮(T)等指标作为诊断依据[1]。

    作者:张祯雪;周青松(综述);孙中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维生素D缺乏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无法达到或维持一定的勃起程度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健康问题,1995年世界上有超过1.52亿的ED患者,预计到2025年,ED 患者的人数将达到3.22亿。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是导致ED的重要因素[1]。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功能,或者通过诱导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炎症反应、血管钙化等的产生而间接抑制内皮细胞功能,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抑制男性性腺功能,终导致ED。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导致ED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龙皓(综述);姜睿(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LC6A4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早泄关系研究进展

    早泄(PE)被认为是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1]。1943年,Schapiro[2]将早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泄两类,之后,Waldinger扩展了早泄的分类,将其分为四类,即原发性早泄(LPE)、继发性早泄(APE)、自然变异性早泄(NVPE)和早泄样射精功能障碍(PLED)[3]。其中原发性早泄是男性常见的早泄类型之一,影响着大约20%~30%男性人群[4-6],其较高的流行率由于原发性早泄定义不统一引起的。近,国际性学会临时委员会对原发性早泄进行了新定义[7],即从第一次性生活开始时就总是或几乎总是在插入阴道前或插入后1min内出现射精,每次或几乎每次都不能控制射精,并产生消极情绪,如抑郁、烦躁、沮丧和(或)回避性接触。尽管原发性早泄的定义已经被广泛的接受,但是其病因尚不清楚,为此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如遗传因素[2,8-12]、神经生物学说[13]、心理因素[14]和内分泌因素[15]等,其中5-羟色胺(5-HT)学说研究较为广泛并被认为在原发性早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原发性早泄的SLC6A4基因相关的遗传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彭党委(综述);张贤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