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清浊汤对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症)患者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中药清浊汤治疗该疾病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已确诊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辩证均为湿热瘀阻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泽桂癃爽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清浊汤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液SIgA、IL-8、TNF-α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前列腺液中SIgA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IL-8、TNF-α的降低作用也强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药清浊汤对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症)患者的前列腺液SIgA具有显著降低能力,同时可以降低IL-8、TNF-α在前列腺液中的表达,这可能是通过增强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促进局部代谢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尤传静;吴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肛门部位[包括肛周和(或)肛管]尖锐湿疣(CA)与口腔部位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和亚型特征.方法 对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就诊的肛门尖锐湿疣的MSM人群进行入组,采集病史及相关部位的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基因型别分析.结果 入组的162例研究对象,肛门部位尖锐湿疣部位HPV以多重型别感染为常见,占63.58%(103/162),绝大多数为二重感染(24.69%,40/162)和三重感染(32.10%,52/162).肛门部位高危型别HPV的感染率为53.09%(86/162).各高危型别HPV的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HPV52型(17.28%)、HPV33型(17.28%)和HPV16型(15.43%).口腔部位HPV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6.42%(59/162),合并口腔尖锐湿疣患者10例(6.17%,10/162).口腔部位与肛周肛管CA部位HPV检出率相比,单一型别、二重型别和三重型别HPV感染均有差异(P<0.05).与肛周、肛管尖锐湿疣部位HPV优势高危型相比,口腔部位阳性检出率较高的HPV感染型别除了16型、52型和33型,还有31型和58型,高危型分布较分散.结论 上海地区MSM肛周或肛管尖锐湿疣者的口腔部位HPV感染率较高,且口腔部位HPV高危型别与肛门部位有差异,因此需加强对口腔HPV感染情况的重视.HPV感染的早期诊治和HPV疫苗的预防性接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及其导致的性传播疾病及相关肿瘤的发生.
作者:成媛媛;石梅;钱伊弘;周平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生精胶囊对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性、剂量固定、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生精胶囊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4粒,共服用3个月.结果 有265位患者完成了此研究,平均年龄为(32.7±5.32)岁.其中存在少精子症的患者共164人,65.8%的少精子症患者经治疗精子浓度恢复到正常,全部患者的平均精子浓度从(19.47±15.7)×106/mL增长到(29.45±19.62)×106/mL;存在弱精子症的患者共253人,49.4%的弱精子症患者经过治疗精子活力恢复到正常.在研究过程中仅2人出现不良反应,1人胃部有不适,1人有上火症状,未处理,自行好转.结论 生精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赵连明;姜辉;贺菊乔;赵勇;汪李虎;周安方;梁季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早泄(LPE)及继发性早泄(APE)患者早泄诊断工具(PEDT)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因早泄(PE)就诊的门诊患者268例,其中LPE 142例,APE 126例,另外选取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男性80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特征学信息、患病史、性生活史以及PED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结果 PE组PEDT和NIH-CPSI评分(总分和各分项分)均高于对照组.LPE组和APE组PEDT评分无明显差异(P=0.452),而APE组NIH-CPSI评分显著高于LPE组(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APE组PEDT与NIH-CPSI总分相关性强(r=0.452).各组PEDT与NIH-CPSI评分中疼痛症状分项评分相关性强.结论 APE与慢性前列腺炎(CP)症状密切相关,APE患者较LPE患者可能伴有更严重的CP症状.CP对疼痛症状的影响与PEDT评分密切相关.
作者:刘伟群;张贤生;汤冬冬;李超;窦贤明;张耀;毛军;高晶晶;梁朝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尿肌氨酸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对21例PCa患者、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男性进行尿标本的肌氨酸含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尿肌氨酸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血清PSA水平、PCa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PCa患者的尿肌氨酸和血清PSA水平均明显高于BPH患者(P<0.05),但两者间无相关关系(r 2=0.04,P>0.05).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越高,尿液中肌氨酸含量也越高(P<0.05),而与血清PSA水平无关(P>0.05).结论 随着PCa病理分级的增高,尿肌氨酸含量亦增高,检测尿液中肌氨酸含量有助于PCa的筛检和早期诊断.
作者:李树平;贺凯;阳大庆;刘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一种以由玛咖、淫羊藿和西洋参为主要原料的复方颗粒的补肾、壮阳药理作用.方法 (1)玛咖淫参对小鼠捕捉率和受孕影响实验:将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4组,即空白对照组和玛咖淫参高、中、低剂量组.给药10d后,与同等数量的发情期雌性小鼠合笼,测试影响捕捉及受孕的实验结果 ;(2)玛咖淫参对大鼠阴茎勃起实验:选取54只SD雄性大鼠,其中10只为假手术组(不摘除双侧睾丸),其余44只均切除双侧睾丸,随机分为5组:玛咖淫参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及龟鹿补肾丸对照组.除龟鹿补肾丸对照组4只大鼠外,其余4只每组均10只大鼠,给药30d后,对大鼠进行阴茎电刺激实验,记录阴茎勃起潜伏期.随后禁食12h,测定阴茎匀浆NOS含量及性器官脏器指数.结果(1)与同期空白组小鼠的捕捉潜伏期(1.44±6.89)min相比,玛咖淫参中、高剂量捕捉潜伏期分别为(4.40±2.27)min、(4.14±1.74)min,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对雌鼠的1h内捕捉次数及受孕数量15次、18次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2)与同期模型对照组22.5s相比,玛咖淫参中、高剂量能明显缩短大鼠的阴茎勃起潜伏期11.5s、9.5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玛咖淫参高剂量摘除睾丸大鼠阴茎匀浆NOS活力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玛咖淫参能明显提高性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作用.这对开发玛咖淫参补肾壮阳功能药品或保健食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科学依据.
作者:周丹丹;杭伟锋;郑少文;周春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性激素减退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测定45例男性OSAHS患者及对照组25例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对男性OSAHS患者采用夜间持续C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OSAHS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采用夜间持续CPAP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逐渐提高,尤以治疗3个月后为著(P<0.01);虽较对照组仍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并有性激素减退的男性OSAHS患者应用CPAP进行治疗,可有助于性激素水平的恢复,对改善性功能减退可能有效.
作者:傅松波;汤旭磊;董理;付松泉;王琎;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复方玄驹胶囊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纵向临床试验方法,将5家医院的144例符合Ⅲ型慢性前列腺炎(肾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给予患者6周复方玄驹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的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总有效率,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EPS中白细胞与卵磷脂小体数量,IIEF-5评分,以及TT、FT、IL-8、IL-10等有效指标阐述复方玄驹胶囊对该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机制及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6周观察,临床总有效率达90.97%.NIH-CPSI总分及各分项评分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在中医证候评分上,主症及次症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PS中白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01),卵磷脂小体显著增高(P<0.001).IIEF-5总分及5项(自信、插入次数、维持次数、完成难度、性交满足)评分,治疗前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内分泌及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FT、IL-10治疗后相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T与疗前相比处于升高趋势但不显著(P>0.05);IL-8与治疗前相比处于下降趋势,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且对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通过对患者内分泌及炎症因子的干预影响,以达到增强患者免疫、祛邪扶正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
作者:王彬;李海松;高瞻;沈建武;赵冰;王传航;马卫国;贾连城;李曰庆;林海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术(BPH)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对BPH切除术后发现的Pc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的13例因BPH行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Pca病人资料.Pca患者年龄74~85岁,平均81.3岁,诊断Pca距BPH手术时间4个月至21年,平均4.6年.BPH手术前资料:3例未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10例行PSA检查,其中2例正常,7例在灰区(4~10ng/mL),1例异常升高;5例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再次就诊时的主要症状:8例为排尿困难,2例肉眼血尿,2例为排尿困难伴有肉眼血尿,1例无症状,在随访时发现PSA异常.肛指检查2例为BPH,11例扪及硬结疑Pca.B超检查6例诊断BPH,7例疑Pca.PSA均异常升高.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1例行TURP获得病理确诊,12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获得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去势+抗雄药物治疗,3例行药物去势+抗雄药物治疗,1例仅手术去势,未服抗雄药物,1例仅抗雄药物治疗,未去势治疗.3例行内分泌治疗(手术去势)外,再行TURP术.结果 1例3年后失访,12例得到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3/13)、76%(10/13)和50%(6/12).死亡6例中3例为Pca相关死亡,3例为非Pca死亡.结论 BPH与Pca的起病部位不同,BPH切除术后仍可能发生Pca,术后应定期随诊,及早发现并治疗BPH术后的Pca;高龄患者Pca发病缓慢.
作者:陆超;花豹;茅原申;顾欣;李文峰;顾豫飞;潘惟昕;童福坤;张士青;蔡志康;王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NG4及CD34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28例人前列腺癌及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NG4及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结果 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危险等级关系.结果ING4基因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且随肿瘤病理分级、PSA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e density,MV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高,其MVD值随肿瘤病理分级及危险等级增加而升高.前列腺癌组织中ING4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r值为-0.827,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4基因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组织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评价诊断、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夏中友;张宗平;李云祥;张萌;伍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人们越来越追求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困扰社会家庭幸福的一大罪魁祸首[1].以万艾可(伟哥)为代表的现代药物治疗ED疗效公认[2],但仍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非药物治疗的兴起,课题组尝试运用传统中医艾灸联合心理催眠的心身综合治疗非器质性ED(阳虚证),取得一定的效果,以飨同道.
作者:郁超;高祥;曹宏文;何晓锋;冯懿赓;龚华;孙鹏;赵友康;陈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多发的疾病.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即NIH Ⅲ型)多见,占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一般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电针疗法治疗前列腺炎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本系统评价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搜集电针治疗前列腺炎的RCT文献,通过Revmen5.2软件Meta分析,目的 在于分析电针治疗前列腺炎的有效性.
作者:苏同生;曹妍杰;张进;万兆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阴茎不能获得和(或)维持充分的勃起以完成满意性交的病理状态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ED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0%~20%,其对病人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作者:周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StAR(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是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内促进胆固醇作为睾酮合成前体从线粒体外膜转运至内膜的关键因子[1, 2],胆固醇在StAR的调控下通过线粒体外膜TSPO(translocator protein)与VDAC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进入线粒体内膜,再经CYP11A1(cytochrome P450 family 11 subfamily A member 1)裂解其侧链成为孕烯醇酮,孕烯醇酮经线粒体与内质网内的3βHSD(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转化为孕酮,孕酮在内质网内被CYP17A1(cytochrome P450 steroid 17-α-monooxygenase)转化为脱氢表雄酮后经17-βHSD代谢为睾酮[3].
作者:董伟航;孙大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MC)被中医称为鼠乳,俗称水猴子,是痘病毒(poxvirus)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性活跃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该病系直接接触传染,通过性接触或皮肤间密切接触传播,还可以通过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也可以自体接种.潜伏期为4~8周.我院男科门诊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例阴茎包皮多发性传染性软疣患者,本文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现予以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胜;孙天明;党乾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