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50岁患者PSA升高原因及PSA水平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于我中心体检发现血清总PSA>4.0ng/mL的32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50岁患者与>50岁患者血清PSA水平、fPSA/tPSA、前列腺穿刺结果的差异.结果 ≤50岁患者共53例,平均年龄40(21~50)岁,血清PSA为(7.645±2.734)ng/mL.PSA介于4~10ng/mL的≤50岁患者fPSA/tPSA为0.090±0.048.≤50岁患者PSA和fPSA/tPSA明显低于>50岁患者.环丙沙星联合坦索洛新未能明显降低PSA水平.19例≤50岁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50岁以下患者PSA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前列腺炎和(或)前列腺增生,其PSA水平多介于4~10ng/mL灰色区间,应以主动监测为主.
作者:余忠伟;孙福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治疗儿童时期双侧疝修补术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患者因儿童时期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引起医源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4岁,术前诊断为无精子症;儿童时期均有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史,先予以腹腔镜经腹腔探查输精管,并在其辅助下将盆段输精管自腹腔从外环引出,显微镜下与近端输精管端端吻合.结果 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双侧输精管显微吻合术,术后随访3~15个月,5例患者在3个月时复查均未发现精子,4例患者6个月精液中检出精子,精子浓度分别为18.75×106/mL,25.6×106/mL,20.15×106/mL和17.84×106/mL,精子总活力分别为14.6%,36.3%,29.2%和15.4%.其中2例患者配偶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5个月时成功受孕.1例患者随访至今查精液仍未见精子.结论 有腹股沟疝修补术史的无精子症患者,应特别注意医源性输精管损伤的可能,腹腔镜辅助可帮助探查找到远端输精管,从而完成输精管端端显微吻合术.
作者:鲁卫辉;江专新;陈锐;沈明;邱学德;覃云凌;于建红;王晓东;董彪;刘家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肥胖诱导的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炎症反应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肥胖小鼠模型.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其睾丸和附睾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炎症小体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3,NLRP3)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HE染色观察肥胖小鼠睾丸组织的结构变化,采用ELISA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性激素,IL-6,TNF-α,皮质酮,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浓度变化,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肥胖小鼠睾丸中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38,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肥胖小鼠睾丸和附睾内IL-6,TNF-α和NLRP3的含量显著上升,肥胖小鼠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紊乱,表现为雌激素水平上升,睾酮和孕酮水平下降.血清中IL-6、TNF-α、皮质酮、IgG和IgM浓度也明显增高.此外,肥胖小鼠睾丸发育异常,且睾丸中p38、NF-κB、ERK和JNK含量显著上升.结论 肥胖会诱导雄性小鼠睾丸和附睾发生炎症反应,而该炎症反应可导致小鼠生育力的损伤.
作者:徐雅丽;张正清;刘悦;丁之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与IL-6、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育男性250例,收集患者的血液、首段尿(FVU)和精液标本,分别检测血清特异性IgA、IgM、IgG抗体、FVU和精液沙眼衣原体DNA、精液IL-6、IL-8浓度,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分析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IL-6、IL-8水平变化,及与精液常规参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尿液、血清衣原体阳性患者IL-6和IL-8水平与正常生育男性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6和IL-8水平与白细胞浓度均具有相关性,且IL-8水平与精液体积和患者年龄相关.结论 FVU沙眼衣原体阳性的男性精液体积明显低于阴性者,IL-6和IL-8水平与白细胞浓度呈正相关.IL-8水平与精液体积呈负相关而与男性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张玉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睾丸扭转,其中1例睾丸扭转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结果 26岁男性患者因夜间突发转移性右下腹痛2h入院,经急诊室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收入普通外科进行抗感染治疗,1d后出现右侧睾丸疼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右侧睾丸血流信号消失,转入泌尿外科行右侧睾丸切除术,左侧睾丸固定术.结论 临床医生要警惕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睾丸扭转等急症,是睾丸扭转的首选检查,为了挽救睾丸,一旦确诊或者可疑睾丸扭转,有必要立即手术探查,手术探查是诊治睾丸扭转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月明;张茂玉;武晨琳;李欣欣;张建功;范红青;康胜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精索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精索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与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诊治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以阴囊肿块行右侧侧精索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精索去分化脂肪肉瘤.随访2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精索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推荐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及局部肿瘤广泛性切除术.
作者:邢俊平;刘希;宁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治疗机制.方法 50只体质量(150±15)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假性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模型组.模型组分别在第0、30天于大鼠皮下注射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和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液,同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造模;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注射参照.第45天开始,白藜芦醇低、中和高剂量模型组每日按照白藜芦醇4 mg/kg、20 mg/kg、40mg/kg灌胃给药,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假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第55天后处死大鼠取左侧前列腺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病理形态的改变.右侧前列腺打成组织匀浆,免疫组化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计量数据用(x±s),统计分析用t检验.结果 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假性对照组比较,前列腺间质中炎细胞数量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数量轻度下降,腺体数量与腺腔面积明显升高;前列腺匀浆中IL-1β、IL-8、TNF-α明显降低,IL-6、IL-10含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 白藜芦醇对慢性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治疗是通过降低前列腺内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8、TNF-α,提高抑炎性细胞因子IL-6、1L-10来减轻炎细胞浸润,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完成.
作者:钱余;钱小强;贡东卫;周恩谱;齐隽;卢慕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甘精胰岛素能增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风险,但这些研究的结果具有争议性.因此,我们进行了Meta分析,以确定甘精胰岛素是否会增加DM患者PCa的发病率.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 3个数据中2000年至2016年的英文文献,收集了甘精胰岛素与DM患者PCa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0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风险(RR)和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同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5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研究对象有647517人,其中PCa患者有6049人.甘精胰岛素与非甘精胰岛素相比,在引起PCa发病率上没有显著差异(RR=1.00,95%CI=0.93~1.08,I2=0%,P=0.95).结论 我们分析的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与非甘精胰岛素相比,不会明显增加2型DM患者患PCa的发病率.但DM患者PCa的发生还受DM严重程度、种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作者:曾胜;申慧青;李伟;马志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阴囊坏疽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复习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3例阴囊坏疽致阴囊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和讨论阴囊坏疽的特征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早期、反复清创、封闭负压引流、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重建,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早期清创、引流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是治疗阴囊坏疽致阴囊缺损修复重建的良好方法.
作者:于春晓;刘晔;王鹏飞;孔波;夏永强;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精索静脉曲张(varcocele, VC)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VC的患病率根据评价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普通男性人群中患病率约10%~15%,在原发性男性不育中为30%~40%,在继发性男性不育中为69%~81%[1, 2],精液异常男性中约占 25.4%[3].
作者:林晓智;翁治委;陆泽楷;谢卓庭;周少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男性外生殖器卫生健康的认识,男性包皮环切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长期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好多疾病的发生,减少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生[1],预防了阴茎头和包皮炎的发生,降低了阴茎癌的风险[2],也减少艾滋病毒(HIV)感染的风险[3].同时也避免了上尿路感染,尿道外口狭窄等疾病发生[4].但大多数患者对包皮环切术前麻醉带来的疼痛产生紧张情绪,害怕利多卡因阴茎根部进针神经阻滞麻醉时疼痛,有的患者甚至恐针,尤其小儿患者,哭闹躁动,以至于不配合手术医师,拒绝麻醉,从而无法继续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因此本院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涂阴茎表面麻醉下,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术(disposable circumcision suture device, DCSD)[5]治疗包皮过长,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上推广.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斌;强亚勇;张培波;贺晓龙;汪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操作技术,但在置入或拔除导尿管时,尿道黏膜均会有不同程度损伤,临床操作中将放置导尿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规范,大程度地减少了安置尿管时出现的并发症,但是忽略了拔尿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及方法,容易导致患者在拔尿管后出现尿道疼痛、尿道外口溢血或肉眼血尿等不适,特别是前列腺电切术后拔除三腔导尿管后上述症状尤为突出[1].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科对24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的患者进行了拔除三腔尿管方法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伟龙;杨茜叶;刘光涛;罗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由Harry F. Klinefelter于1942年首次描述,又称为原发性小睾丸症或生精小管发育不良,是男性中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据统计,KS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50:100000[1].KS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约占3%,在无精子症患者中约占13%[2].
作者:陈胤伟;牛永华;汪道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全世界不育夫妇约占已婚育龄夫妇的10%~15%,其中因男性因素导致的约占50%,少精子、弱精子症是造成男性不育或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1]被科学家们广泛认知并接受.AZF位于 Y染色体长臂(Yq),这一区域的异常与大多数原发性无精子症密切相关[2],其发生率在男性不育的遗传因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Klinefelter's syndrome [克氏综合征, (47, XXY)].约有10%~20%男性原发无精子与少精子症患者中存在AZF微缺失.
作者:刘琳;赵小东;温臻;任丽臻;王艺嵘;成玥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世界人口的高增长率和非意愿妊娠的高发生率一直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传统的避孕方法(输精管结扎、激素类避孕药以及避孕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有研究发现,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会出现附睾淤积增厚的超声表现[2].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有效、可逆的避孕措施对控制人口增长和避免非意愿性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性避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与生殖过程相关的关键抗原,删除其抑制性表位、自身抗原交叉反应表位等一些非优势抗原表位,添加促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T细胞表位,再与相应的载体相偶联,终制成避孕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阻止受孕的目的[3].本文对抗精子疫苗、抗卵透明带疫苗和抗生殖激素疫苗作一综述.
作者:樊姝彤;尤新国;满怡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