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癌症杂志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007-3639
  • 国内刊号:31-1727/R
  • 影响因子:2.01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全国肿瘤类核心期刊
  • 肿瘤学
中国癌症杂志   2012年7期文献
  • Toll样受体-4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然而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TLR4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TLR4、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分析TLR4、MMP-9蛋白表达与胰腺癌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以及TLR4、MMP-9之间的相关性.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TLR4、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和69.5%,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TLR4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9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TLR4表达与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经LPS作用后,PANC-1细胞的侵袭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经LPS作用6、12和24 h后,PANC-1细胞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TLR4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MMP-9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孙运良;满晓华;王丽华;吴红玉;李淑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离子通道1过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ca-P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氯离子通道l(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l,CLICl)是CLIC家族中的一员,研究表明CLIC1与肿瘤转移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LICl过表达在体外对小鼠肝癌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P生长、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CLIC1过表达真核载体pcDNA3.1(+)-CLIC1表达质粒,将重组的pcDNA3.1(+)-CLIC1基因和空载体pcDNA3.1(+)转染Hca-P母系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CLIC1基因的pcDNA3.1(+)-CLIC1-Hca-P细胞株和转染空载体的pcDNA3.1(+)-Hca-P细胞株,RT-PCR和ELISA鉴定CLIC1过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分裂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CLIC1基因的细胞株pcDNA3.1(+)-CLIC1-Hca-P,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pcDNA3.1(+)-CLIC1质粒转染入Hca-P细胞后CLIC1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cDNA3.1(+)-CLIC1-Hca-P细胞增殖明显高于Hca-P母系细胞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增殖主要集中在72~96 h;Transwell检测各组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显示,pcDNA3.1(+)-CLIC1-Hca-P、pcDNA3.1(+)-Hca-P和Hca-P细胞株迁移到膜下和小室下室的平均细胞数分别为205.43±22.87、132.72±20.45和121.35±19.64.pcDNA3.1(+)-CLIC1-Hca-P与Hca-P、pcDNA3.1(+)-Hca-P细胞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示,pcDNA3.1(+)-CLIC1-Hca-P细胞穿过基膜的细胞数为(76.2±4.62)个,明显多于pcDNA3.1(+)-Hca-P的穿膜细胞数(48.34±3.45)个和Hca-P细胞的穿膜细胞数(49.8±5.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C1过表达可以显著促进Hca-P细胞增殖、增强其侵袭能力.CLIC1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肝癌的基因治疗靶点之一.

    作者:王梅;宋波;王波;唐建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GF-1R抑制剂AG1024对头颈鳞癌FaDu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在多数头颈鳞癌中高表达.本研究拟探讨IGF-1R抑制剂AG1024对头颈鳞癌FaDu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以此探索IGF-1R联合放射治疗头颈鳞癌的疗效及可能机理,为临床寻找有效的以IGF-1R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头颈鳞癌FaDu细胞为研究对象,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放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AG1024对FaDu细胞早期凋亡及周期的影响.进一步应用γ-H2AX形成实验检测DNA双键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的修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法测定IGF-1R下游蛋白激酶B(protein 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Erk1/2)的活化水平,动物实验观察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AG1024联合放疗使细胞存活曲线的肩区明显变窄,反映放射敏感性指标的D0降低;FCM检测结果表明,AG1024联合放疗可增加FaDu细胞的早期凋亡水平(P<0.05),使细胞的G0/G1期比例增高(P<0.05),S期比例降低(P<0.05);在放射后24 h进一步的γ-H2AX形成实验显示,Ag1024能抑制DSBs的修复(P<0.05);同时,经AGl024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药物联合照射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IGF-1R抑制剂AG1024在体内和体外对头颈鳞癌FaDu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DSBs的修复、下调P13K/Akt及Ras/Raf/MAP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俞立萍;李萍;章青;徐文才;李兆斌;傅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es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Aes(amino-terminal enhancer of split,Aes)是一种能够与转录因子结合调节转录活性的蛋白,以往的研究显示其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Aes可参与结肠癌转移.本研究旨在观察外源Aes在肝癌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Aes表达载体,并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将其转入Aes低表达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外源Ae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Aes在细胞中的定位,应用细胞计数盒(Cell CountingKit)-8检测转染Aes后细胞增殖活力变化;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Aes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Aes在HepG2中表达较低,将Aes转入肝癌细胞系HepG2,Aes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表达,并且在细胞核中形成点状浓积,Aes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无显著影响,但能抑制HepG2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Aes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李明星;袁丹丹;陈亮;李黎博;陈柳;李荣惠;庞晓辉;夏洪伟;冷卫兵;唐秋琳;毕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其配体CCL2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关系的实验研究

    背景与目的: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肿瘤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趋化因子受体6(human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及其配体(CC chemokine ligand 20,CCL2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取液氮保存的50例结直肠癌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CR6、CCL20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CCR6及CCL20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灶中高表达,并且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CR6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病灶中的表达比在肝转移灶中高.相反,CCL20 mRNA和蛋白在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结直肠癌组织中CCR6及CCL20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CCR6与其配体CCL20特异性结合,可能参与调节介导结直肠癌向肝脏特异性转移过程.

    作者:蔡昕怡;杨之斌;李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OX方案与EOF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背景与目的: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疗效已被Ⅲ期临床试验所验证.有研究显示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顺铂.本研究旨在观察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与EOF(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SOX组与EOF组.SOX组(n=27)口服替吉奥胶囊40 mg/m2,每天2次,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EOF组(n=26)给予表柔比星50 mg/m2,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750 mg/m2,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OX组和EOF组有效率分别为51.9%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4);SOX组KPS评分改善率较EOF组明显提高(74.1% vs 38.5%,P=0.040).SOX组和EOF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为173 d和154 d(χ2=0.010,P=0.922),中位生存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337 d和315 d(χ2=0.458,P=0.498).SOX组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O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方案和EOF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同,但SOX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远期疗效、TTP、生存期等资料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作者:徐雪明;陈德连;陈明聪;江辉斌;卢转飞;刘树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细胞肺癌组织微环境中VEGF与DC成熟及Treg关系的探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不但能诱导肿瘤血管生成,而且直接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诱导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旨在探讨VEGF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小细胞肺癌组织微环境中的关系及其与肿瘤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手术的1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以及6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VEGF、CD1a、CD83和Foxp3的表达情况,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1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表达CD1a的DC数量在癌组织5.49±3.5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94±0.86(P=0.007)、表达CD83的DC数量在肺癌组织0.72±0.77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15±2.32(P=0.002)、表达Foxp3的T细胞阳性比例在癌组织中(5.88±4.2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31±0.075)%(P=0.005).6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81.97%(50/61),CD1a+DC在VEGF阴性、阳性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3+DC在VEGF阴性、阳性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3+Treg细胞阳性比例在VEGF阴性、阳性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a+DC与Foxp3+Treg细胞阳性比例之间呈正相关(r=0.373,P=0.007).CD1a、Foxp3表达在肿瘤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3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直径<3 cm,直径>3 cm)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细胞肺癌中,VEGF、成熟DC、不成熟DC、Treg细胞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有差异.VEGF可抑制DC的成熟,而不成熟的DC数量与Treg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家丽;任秀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Rock2对紫外线诱导肝癌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

    背景与目的:Rock2基因在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本研究利用紫外线(ultraviolet,UV)诱导DNA损伤,观察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form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基因对肝癌细胞生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特异性抑制Rock2表达的干扰质粒shRock2转染到人肝癌细胞Huh-7和HepG2中,用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ock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通过UV照射造成肝癌细胞DNA损伤模型,用MTT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ell division cycle 25A,Cdc25A)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能量共振转移法检测Cdk2/Cyclin E活性的改变.结果:shRock2转染到肝癌细胞后,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经过UV诱导肝癌细胞DNA损伤时,Rock2低表达组肝癌细胞较Rock2正常组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UV诱导DNA损伤时抑制Rock2表达可导致肝癌细胞中Cdc25A表达进一步下降,并且Cdk2/CyclinE活性也随Cdc25A的降低而降低.结论:UV诱导肝癌细胞DNA损伤时,Rock2通过调节Cdc25A对肝癌细胞的生存起保护作用,可能为肝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新的靶基因.

    作者:李国惠;刘天德;余新;刘秀霞;袁荣发;蒋成行;邵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改良Ivor-Lewis术,64例),对照组行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传统Ivor-Lewis术,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1年复发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是彻底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方卫民;阮伟忠;朱坤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卡培他滨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对照研究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的方案有限.尽管单药多西他赛已经被证实能使患者获益,但其缓解期和生存期均较短,因此探索两药联合治疗方案对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旨在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48例化疗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组(联合组)23例:卡培他滨625 mg/m2,每日2次,第5~18天,多西他赛30 mg/m2,第1、8天.单药多西他赛组(单药组)25例:多西他赛35 mg/m2,第1、8天.主要研究终点为至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结果:两组中位TTP、中位生存期(MST)和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个月、12个月、47.6%和3个月、12个月、39.6%.联合组中位TTP明显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P=0.029).联合组和单药组的RR和DCR分别为:13.0%(3/23)、78.3%(18/23)和12.0%(3/25)、76%(1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主要是粒细胞减少、乏力、恶心.联合组未出现严重手足综合征.结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患者TTP显著延长,获得了较好的DCR,且不良反应较轻,其对长期生存的作用值得在Ⅲ期试验中研究.

    作者:蔺强;刘月娥;王娜;任小沧;陈雪霁;田艳生;胡靖;郭志军;赵彦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icroRNA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患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健康.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与mRNA 3'端非翻译区部分互补配对,在翻译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miRNA在乳腺的发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其表达异常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乳腺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以及miRNA在血清中的稳定存在,使miRNA有望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曹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穿刺针数、前列腺体积、穿刺部位、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prostatic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前列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atypical small acinar proliferation ofprostate,ASAP)及前列腺癌基因3(prostate cancer gene 3,PCA3)等影响前列腺穿刺结果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瞿元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结肠癌阴囊转移1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升高,一些罕见部位转移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如结直肠癌转移至子宫内膜及牙龈[1]、脾脏[2],而转移到阴囊者仍较罕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1例结肠癌阴囊转移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芸;李达;方勇;潘宏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获益1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形成和推广,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乳腺癌亚型,预后较差.目前对于TNBC术后复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全身化疗.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更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对解放军307医院乳腺肿瘤科收治的1例经3个联合化疗方案无效后采用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并取得临床获益的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田吉征;杨婷婷;曹阳;张少华;江泽飞;解放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个体化诊治时代的乳腺癌病理诊断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常见、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上升0.2%~8%,每年新增病例约120万.中国乳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且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与此同时,乳腺癌的致死率却在逐年下降,这主要得益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普遍采用.

    作者:杨文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