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寻找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佳方法.方法:将7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吗丁啉和维生素B6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症状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是一种较佳的疗法.
作者:成秀梅;姬承武;孙灵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对骨痂生长及其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90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及自然愈合组,用统一型号夹板固定40天,并采用X线微机图像系统对其20天、30天、40天所摄X线片进行骨痂生长及继发性骨质疏松骨矿物质密度比定量测量.结果:骨折后第40天,骨痂生长,针刺组与自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继发性骨质疏松,针刺组、中药组与自愈组相比,疏松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并非完全取决于固定范围大小及固定时间的长短,针刺组、中药组疏松程度较自愈组加重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上述治疗方法在某环节上促进了人体将骨折远端的骨矿钙盐转移至骨折断端沉积的缘故.
作者:黄伯灵;徐媛;卜擎燕;庞俊;吕玉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头针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协同作用.方法: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头针疗法、Ⅱ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和Ⅲ组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60天治疗后,3个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Ⅲ组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Ⅰ、Ⅱ组(P<0.01),Ⅰ、Ⅱ组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贾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5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患者依据辨证分型采用耳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痛经症状评分.结果:针灸治疗1疗程(1月)患者总有效率为71.11%,2疗程总有效率为86.67%,3疗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同时具有减肥和镇痛的双重作用.
作者:刘志诚;洪承;孙志;徐炳国;闫润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对比针刺加超短波与口服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以探寻好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等量原则将102例受试者分为针刺加超短波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穴取下关、颊车、内关、三阴交;对照组口服安定、肠溶扶他林、阿司匹林.并采用盲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4.5%,对照组为43.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治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作者:罗良;罗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甲亢的方法.方法:治疗组140例,采用心俞、肝俞穴埋线配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照组122例,采用单纯口服他巴唑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92.2%,远期总有效率89.3%;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93.5%,远期总有效率79.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甲亢的辅助方法.
作者:曹金梅;门艳丽;范军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针刺、西药、中药治疗,其中针刺组取人迎、极泉、太渊心俞、膈俞、脾俞、肾俞、风池、完骨、天柱针刺治疗;西药组用地巴唑静脉注射;中药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针刺组患者肢体温度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
作者:程宇;石学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透刺加神灯照射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透刺法加神灯照射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106例,与同期采用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患者98例进行比较,观察疗程与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6.2%,对照组愈显率为72.4%,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疗程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透刺法加神灯照射治疗明显优于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
作者:黄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电针为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作用.方法:采用针刺头穴和体穴加高压氧舱疗法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26例.结果:成功促醒18例,好转7例,有效1例.结论: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可提高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兴奋性,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且疗效显著.
作者:曹文胜;熊政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取舌针的心穴、脾穴、肾穴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均12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64.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滋平;符文彬;荣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损伤较小的、病人易接受的仿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叶新苗;阮继源;张光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小21岁,大53岁;病程短3天,长5年.临床表现以发病急骤、突然起病为特征,常于弯腰提取重物、下蹲突然站立时发生,疼痛常较剧烈,且随即引起腰肌痉挛而造成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急性症状缓解后常转变成慢性,且易反复发作.急性时疼痛常在腰部中央,病程较长者常转至一侧.
作者:江细谜;郭尧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自1999~2001年采用电针加刮痧治疗反复发作性乳腺炎6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林;吴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为特征的主要累及脊柱及腰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临床发病早期多呈慢性迁延,具有隐匿性,使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晚期则出现脊柱强直、畸形,治疗难奏良效.故早期诊治尤为重要.笔者自1995年1月~2002年1月,采用针灸拔罐按摩综合治疗早期AS 4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凡星;王广思;曹淑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自1998~2001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6例,疼痛均较严重,采用隔蒜围灸加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守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常年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2000~2002年期间,笔者采用电针加热敷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红;谭玉华;李晓林;张雅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吴×,男,60岁,农民,2000年11月6日就诊.其女代诉:患者间发性语謇、痴呆、嗜睡、行步不稳、左下肢乏力已4个月,曾在市某医院作头颅CT检查提示:(1)脑皮质变薄;(2)右侧顶枕区可见1个1 cm×2 cm大小的密度减低影.诊断:(1)脑萎缩,(2)右侧脑梗塞.观其表情木讷,手足浮肿,按之有轻度凹陷,喉有痰鸣,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辨为痰蒙心窍,宗涤痰开窍醒神法,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僵蚕、制白附、石菖蒲、郁金10剂.
作者:荣鸿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吴××,男,47岁,2002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咽食呛咳,舌萎缩不伸5个月.病史:素来酗酒,饮入过量,终致昏睡不醒,在某医院就诊,CT检查,诊为乙醇中毒性脑病,经能量合剂、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遗有食入呛咳、伸舌不利、言语不清、下颌持续性咀嚼状态、肢冷屈伸不利等.
作者:陈双文;王奇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刘×,女,73岁,于2003年1月20日入院.主诉:腹痛、腹胀、呃逆1周.现病史:1周前因饮食不慎引起上腹不适,随之腹痛、腹胀明显,呃逆、呕吐,饮食差,大便秘结,在家自服洛赛克、吗丁啉等药物,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慢性胃炎病史20余年.
作者:陈维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在北京中医院进修期间,随马淑华主任医师以针刺为主,治愈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例,报道如下.
作者:乔美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刘××,男,51岁,干部,2001年11月28日初诊.主诉:术后肛门未排气、排便42天.2001年10月17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结肠后吻合术,术后虽先后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灌服、胃肠减压、新斯的明静脉壶入等处理,术后17天仍未排气排便,且逐渐出现返酸、恶心,偶有呕吐 ,为黄褐色胆汁样液体.遂于11月3日再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胃空肠结肠前吻合术.
作者:欧阳颀;李华;李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脉起止走向规律.方法:从分析古文献入手,对经脉全部起于肢端、经别经筋全部起于肢端、标本根结本输理论及经气流注进行分析.结论:十二正经全部起于四肢末端,向心行走,终于头身.
作者:王鸿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谷胱甘肽抑制剂(BSO)复制幼鼠早期白内障模型,150只幼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致障率、白内障晶体、大脑皮层内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及电镜形态改变.结果:BSO组致障率为94.1%,加乙醇为100.0%,而针刺组致障率下降显著,仅为33.9%,MT及NAC药物组为26.1%,26.3%,对照组为0%.应用肉眼、显微镜观察均显示针刺能保护正常晶体免于药物所致晶体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混浊,同时针刺组可使晶体GSH、GSH-Px、SOD及大脑皮层CAT含量上升,NOS含量下降,过高的晶体LPO水平下降,这些作用均与神经内分泌松果体素MT及前体NAC的效应类同,并与肝脏酶谱调节有关.结论:针刺可阻抑各种自由基对晶体的损伤,阻止和预防早期白内障的形成.
作者:李忠仁;沈梅红;曲鹤年;马骋;项晓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巨刺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文献和临床入手,以脉象、穴温为依据,分别将中风后遗症105例、面瘫后遗症98例分为巨刺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各组均有较好疗效,但巨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可丰富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六合;王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介绍贺氏三通法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经验:(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灵活选用毫针、三棱针、火针及灸法治疗白癜风.(2)以火针点刺局部为主,配合毫针针刺承浆、液门、照海治疗喉痹.(3)以火针点刺迂曲的静脉为主,配合毫针针刺血海治疗静脉曲张.
作者:王桂玲;贺普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痄腮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伟;唐永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86例尿潴留中,男60例,女26例;年龄小20岁,大64岁;病程短1天,长10天.其中属于手术后尿潴留的54例,产后尿潴留的18例,其余14例均为外伤或推拿整复后引起的尿潴留.
作者:傅云其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本组患儿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小20天,大1岁半;病程2周~3月余.
作者:刘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上廉穴治疗踝关节扭伤6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帅;安传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27例患者中,男18例,女9例;年龄小18岁,大57岁;病程短5天,长5个月.
作者:吴伟;陶志才;王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承淡安是近代著名的针灸临床家与教育家,十分重视艾灸,认为众多的难病大症,可用以获效.这样的体会与认识,是受其家传的影响,与同道的交流及其向日本针灸界学习的结果.尤其重要的是他在临床实践上获得疗效的证实.承淡安一生探索灸法的精神与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作者:俞中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治疗手指部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RB-2B型电热砭石仪做温法配合手法操作治疗手指部腱鞘炎患者30例.结果:30例手指部腱鞘炎患者治愈率63.3%,总有效率100.0%.结论:电热砭石治疗手指部腱鞘炎疗效显著.
作者:谢衡辉;张晨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针灸在治疗药物依赖戒断症状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全世界在治疗药物依赖戒断症状应用针灸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共收集到7个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高质量试验,其余均为低质量试验.结论:针灸用于戒毒的疗效可能有效,但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一些试验的失访率过高以及针灸方法和对照选择的变异性较大,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针灸用于药物依赖的治疗有效.
作者:吴滨;温春毅;石健林;李宁;何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上接6讲)(3)耳穴贴压疗法取穴:主穴为肾、肝、脾、内分泌.配穴:有身材矮小家族史者配肾上腺;纳差偏食配胃、交感;心烦寐少配神门、心;肢体躯干关节疼痛不适配相应部位(颈椎、胸椎、腰骶椎、臀、坐骨神经、膝).
作者:于璟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恢复期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非典型肺炎恢复期患者9例,采用艾灸大椎、膏肓俞、足三里穴并配合中西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片以及部分患者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治疗后,低热、胸闷、乏力、头身酸痛、胸腹胀痛、纳呆、便秘等症状明显改善,而干咳、咯痰、咽干、口渴、恶心、心悸等症状的改善并不明显.治疗后CD+4百分比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提示艾灸可以增强SARS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
作者:赵宏;李以松;刘兵;李军;王石;花宝金;田丛豁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