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3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国针灸杂志   2005年12期文献
  •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无显著疗效.

    作者:林志苇;黎健;高丽萍;张夏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作者:董宇翔;张萌;孙晓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穴位注射配合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佳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中药穴位注射配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采用强的松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5.5%、总有效率86.4%,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和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提高血浆蛋白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中药穴位注射配合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明显提高疗效并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作者:曹阳;张燕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走罐配合艾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探寻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河车路走罐+神阙八阵穴盒灸)和对照组(口服西药果导片)各3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14天)临床痊愈显效率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远期(2个月)疗效比较,临床痊愈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河车路走罐配合神阙八阵穴盒灸是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振亚;李常度;李金存;高李;王琼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探索将痛阈值作为判断坐骨神经痛疗效的量化标准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取肾俞、大肠俞、环跳等穴,施以温针灸;西药组口服尼美舒利片;穴位注射组用654-2作穴位注射,取穴同温针灸组.结果:3组治愈率分别为56.67%、26.67%、20.00%;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63.33%.温针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穴位注射组(均P<0.01).温针灸组痛阈值平均上升幅度优于西药组、穴位注射组(均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能使痛阈值升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美仁;王萍;成钢;郭翔;魏高文;成旭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对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患者瘦素抵抗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瘦素水平、神经肽Y等指标的影响,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机理.方法:30例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体针结合电针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0.0%,BMI、WHR减少,血清瘦素水平下降(P<0.001).结论: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瘦素抵抗,针刺能够降低肥胖机体外周瘦素含量.

    作者:王莉莉;尹改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影响单纯肥胖病患者血浆酪酪肽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钎刺减肥过程中血浆酪酪肽(PYY)的变化,以了解其与减肥效应的关系.方法:临床针刺治疗3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体质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放免法测定血浆PYY,生化比色法测定血脂、血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8.23%,针刺可提高患者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t=-5.103,P=0.000)和PYY水平(t=-4.195,P=0.000),但变化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8,P=0.745).结论:调节PYY可能是针刺减肥取得疗效的途径之一,但其与改善肥胖机体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斌;袁锦虹;刘志诚;陈梅;王欣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四神聪对失眠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失眠患者65例,采用多导睡眠检测仪进行规范检测,比较失眠患者经针刺四神聪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经过针刺四神聪治疗3周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睡眠率由(61.95±22.90)%升高至(79.27±11.05)%(P<0.05).结论: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春华;刘继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梅花针叩刺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与激素疗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2例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或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2组均只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4%,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期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激素治疗.

    作者:车建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激能电摩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及预后预测

    激能电摩疗法是中医按摩理论与现代电刺激理论相结合,利用电能和手法的双重刺激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新疗法.笔者在临床运用该疗法治疗面瘫取得较满意疗效的同时,观察到该法可对面瘫的预后进行预测.

    作者:邱弘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腮腺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25例

    笔者自1996-2005年采用针刺腮腺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阳萎32例

    笔者近年来应用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阳萎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慧;杨琳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5例

    笔者采用氢溴酸高乌甲素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范;霍明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辨证治疗舌咽神经痛23例

    舌咽神经痛是指咽后部、扁桃体、舌后部与中耳部位间歇出现发作性的、短暂、剧烈、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严格局限于患侧,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笔者自1997-2004年间采用针灸辨证治疗舌咽神经痛2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承明;王纪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肾俞三阴交为主治疗乳糜尿37例

    乳糜尿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管病变,致使淋巴管发生机械性或动力性梗阻,近端淋巴管内压力升高,肾盂黏膜下的淋巴管破裂产生肾盂淋巴瘘,乳糜液进入尿液形成乳糜尿.笔者于1998年7月-2004年10月,应用针刺治疗本病37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侯宽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割治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案

    武某,男,52岁,教师,2002年5月9日就诊.主诉:左侧发作性针刺样疼痛20天.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恶心等症,一般情况尚可,能行走,几个小时后自行缓解,未引起注意.后渐出现左侧面部发作性疼痛,痛如针刺,每天发作数次,持续时间几秒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洗脸、张口、睁眼疼痛难忍,苦不堪言.曾在当地村卫生所治疗,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症状暂能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巩固治疗,患者到一家市级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红斑性肢痛病案

    陈某,女,20岁,工人,2002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阵发性疼痛5个月,加重1周.病史:2001年11月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疼痛,常于夜间发作,经消炎止痛等治疗无缓解,就诊前1周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患者只能将两下肢浸泡于冷水中方能暂时缓解.刻下症见:双下肢下1/3及足背肿胀,皮肤大片红斑,皮温高,双侧对称,动脉搏动有力,足趾无青紫.

    作者:张彩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应用CT测量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的针刺深度的研究

    目的:为针灸临床提供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针刺安全深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32例成年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3型,应用CT断层技术分别测量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的针刺深度.结果:不同体型的人直刺安全深度不同,如大椎瘦人组为(32.86±3.96)mm,适中人组(37.76±4.91)mm,胖人组(47.93±5.30)mm.

    作者:李亚东;杨松堤;李健男;李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光明、太冲穴与中枢神经相关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光明、太冲穴时,中枢不同区域的相关反应.方法:将19名正常志愿者随机分为1组(视觉刺激加单侧针刺组)7人,2组(视觉刺激加双侧针刺组)6人和3组(单纯针刺双侧穴组)6人.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各组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应.结果:发现视觉刺激及针刺进针时,视觉皮质的血氧饱和水平(BOLD)无明显变化(P>0.25),但在进行单侧和双侧持续刺激时,发现大脑相关区域有BOLD变化.结论:针刺对单侧和双侧穴位的刺激均能改善大脑相关区域的BOLD,但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

    作者:胡卡明;王承平;J.海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与《微针系统之我见》一文作者商榷

    近读<中国针灸>2004年24卷12期陈慕远先生所写<微针系统之我见>一文,对文中诸多观点不敢苟同,现就文中的几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一管之见,愿与陈君探讨.

    作者:李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从艾绒制备、麦粒灸的操作、操作注意事项、麦粒灸适应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操作技法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推广应用麦粒灸疗法提供参考.

    作者:罗荣;金荣疆;韩哲林;黄迪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

    石学敏院士强调神在针术中的运用,认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针刺施术务求神应;并提出神之所在、所主、所病、所治,从神的生理、病理、治疗上剖析了神的内涵,形成了其治神的学术体系.

    作者:张智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39例

    惊厥又称惊风、抽风,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紧急症状,因各种引起发热的原因所致,以高热、四肢抽搐、口噤不开、角弓反张、意识不清为特征.5岁以内婴幼儿为常见,如惊厥时间过长,可造成脑细胞缺氧性损害,用药很难尽快控制.因此,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止惊方法.笔者近年来用针刺涌泉1穴,治疗小儿惊厥3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新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至阳穴位注射治疗心脏神经症31例

    笔者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至阳穴位注射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31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4例;年龄小40岁,大57岁,平均48.5岁;病程1个月~5年.

    作者:李种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浅析《内经》中的络脉治疗

    络脉治疗包括治疗络脉的疾病和以络脉为施治对象治疗人体其他疾病.<内经>中的络脉治疗,以络脉为治疗对象,在病变的络脉部位直接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以针灸治疗为主,包括刺络、灸络、针刺;治疗的病症,有经络病症和人体其他病症;讲究补泻原则、治疗因时而变的原则,同时还指出了治疗禁忌.

    作者:李洁;梁繁荣;夏晓红;赵征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文献评价

    目的:了解国内对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状况.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网,获得1994年1月-2004年8月有关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文献60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描述性研究占71.7%,试验性研究占28.3%,研究病种主要为突发性聋,治疗方法主要为耳针及体针,多数文献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多为自拟,没有详述对结果的处理方法,1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尚属起步阶段,其疗效有待高质量试验进一步证买.

    作者:刘彬;杜元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刃针疗法(11)--刃针疗法治疗部分内科疾患

    刃针疗法治疗内科疾患,原理与针刺相同,总的原则是:阳证多实热,宜刺后拔罐出血或挤出血;阴证多虚寒,宜热针;表证多病在皮内筋肉之间,宜浅刺疾出;里证多病在脏腑经络,宜深刺久留.治疗点的选择,多按辨证分型选穴,俞募穴及主客原络及十五络穴选取等方法.对有必要的病例,术后可辅以药物治疗.

    作者:田纪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电针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等穴位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气管插管病人60例随机分成电针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内关、合谷、曲池、神门)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琥珀酰胆碱等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光导喉镜明视下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插管期不同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期电针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相对平稳,对照组则表现为显著下降(P<0.01).气管插管过程中,电针组各项指标较麻醉诱导前有一定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呈现显著上升(P<0.01).插管后5分钟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等穴位可以稳定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朋立超;蒋克泉;杨美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刺麻醉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的镇痛效能.方法:6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3例.针刺麻醉取穴均为足三里、三阴交.Ⅰ组针刺诱导后全麻,Ⅱ组全麻后针刺,Ⅲ组单纯全麻.记录术中低肺泡内有效浓度(MAC).结果:Ⅰ组MAC平均为(1.35±0.19)Vol%,Ⅱ组为(1.49±0.22)Vol%,Ⅲ组为(1.64±0.27)Vol%,全麻诱导前或全麻诱导后针刺均有降低全麻下行直肠癌手术患者所需MAC约0.29%、0.15%.3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刺麻醉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辅助作用,且以全麻前加强针刺诱导效能较佳.

    作者:尹利华;李万山;招伟贤;李万瑶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