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3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国针灸杂志   2008年12期文献
  • 项丛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项丛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失眠症的较佳方法.方法:将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8例.针刺组采用项丛刺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0.4~0.8 mg,每日睡前顿服,5周为一疗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痊愈率(34.2%)及愈显率(84.2%)高于药物组(7.9%、36.9%)(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差值比较,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改善方面,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或P<0.01),药物组在改善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项丛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较佳疗法.

    作者:齐丽珍;马晓芃;杨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皮内针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患者进行推拿配合皮内针治疗.推拿治疗为在腰部使用法、揉法放松腰部肌肉,拔伸并牵抖腰部,行腰部后伸扳法和斜扳法,然后做强制直腿抬高试验,牵拉坐骨神经和胭绳肌,后再使用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推拿治疗结束以后,予毫针皮内埋针治疗,取局部阿是穴,患侧肾俞、腰阳关、秩边、风市、阳陵泉.治疗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102例,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4.7%.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311.73±2.67、9.16±1.20,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结论: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科志;向开维;崔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治疗月经过少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各22例.两组取穴均为气海、关元、子宫、次醪等,比较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患者各个治疗阶段月经量的影响,从而分析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的不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0%和95.0%,经统计学处理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经量的改善程度均是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月经过少,但穴位埋线疗法起效较快,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金慧芳;金亚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饮食控制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目的:探求提高单纯性肥胖疗效的有效针灸方法.方法:将334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给予针刺治疗,穴取中脘、天枢、关元等,配合饮食控制;对照工组(112例),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对照Ⅱ组(110例),给予单纯饮食控制治疗.观察各组减肥有效率和反弹率.结果:66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而退出(观察组3例、对照Ⅰ组5例、对照Ⅱ组5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Ⅰ组总有效率为75.7%,对照Ⅱ组总有效率为7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观察组、对照Ⅰ组1年反弹率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Ⅱ组退出治疗病例与观察组、对照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针刺配合饮食控制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显著,反弹率低,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陈仲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灸对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对31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人迎穴为主、随症配穴的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相关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0.3%;CDFI数据显示:针灸可扩大病变血管内径,提高病变血管的血流量、血管弹性指数,改善血流异常速度、血流异常波峰形态.结论;①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疗效显著;②针灸可改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肢体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状态.

    作者:倪光夏;韩景献;高其芳;阎莉;刘梦堃;石学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通督调筋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通督调筋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入通督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29例.通督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筋针刺法治疗,取百会、风池、后溪、印堂等穴;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攒竹、阳白、丝竹空等穴,均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通督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治愈率分别为41.4%和24.1%,有效率分别为82.8%和48.2%,通督针刺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睑裂均增宽,上睑缘遮盖角膜程度均减轻,但以通督针刺组为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督调筋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有肯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石学慧;吴清明;李向荣;刘未艾;谭涛;杨智慧;李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温针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20例.针灸组穴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等,予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及雌二醇(E2)、骨钙素(BGP)和尿钙/尿肌酐比值(Ca//Cr)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各部位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G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针灸组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5);针灸组治疗后Ca/Cr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临床控制率为35.0%,药物组为5.0%,针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口服维丁钙片,有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的作用,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利华;农泽宁;钟旋;庞勇;梁劲松;栗晓东;叶仿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刺重子穴为主治疗落枕30例

    笔者近年来利用董景昌先生发明的重子穴为主针刺治疗落枕30例,均1次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远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天宗穴助回乳案

    患者,女,25岁,于2006年10月顺产一女婴,产后乳汁充足,至女婴周岁,给予断奶.2日后,患者双乳胀痛,到当地诊所给予已烯雌酚口服(具体不详),又2日后,双乳胀痛加重,遂来诊.症见:双乳臌胀如球,痛不能触,且时有白色乳汁溢出,双上肢活动受限,稍动即痛.

    作者:张彦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经穴与非经穴效应比较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经穴效应与针灸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针灸发挥特异性的调整和治疗作用,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经穴主治的特异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经穴与非经穴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近10年来经穴与非经穴效应比较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局部作用研究,轻整体效应研究;非经非穴的选取模糊不确定,不统一;缺乏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作为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作者:田小平;李瑛;马婷婷;梁繁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通过经络的科学定位,探索中医振兴之路

    通过50多年的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中医作为诠释人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医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是机体能量信息以电磁振荡形式在体内沟通和连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体系,具有许多量子特征,不能用固定的组织结构硬套.经络感传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线具有漂移现象,这正是经络动态运行规律的体现.通过动态的信息触发和生物共振,经络系统自组织地发挥着整体调整作用.遵循经络的量子特征和规律,不仅创新了经络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络在量子信息医学中的科学定位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作者:李定忠;付松涛;米荷音;李秀章;张长林;张维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刺眼炎穴治疗眼部炎症

    各种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等临床较为常见,多有眼异物感、烧灼感和发痒,当炎证累及角膜时,常伴有畏光、流泪和刺痛.

    作者:陈贵林;王慧敏;刘素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刺耳和醪穴治疗耳鸣

    耳鸣为自觉耳内鸣响,甚者妨碍听觉,常因感受外邪、情志内伤,或久病体虚,耳窍失养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常常取耳和谬穴治疗功能性耳鸣,收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具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武对针灸理论的研究与阐述

    明代医家注重针灸理论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思路,还是对手相关的理论阐述,都值得当今借鉴.高武对针灸理论的研究,以<内经><难经>为准绳,对针灸经典理论进行立题分类和全面系统的分析,突出经络、腧穴、刺灸等理论的渊源和要点,尤其是理论专题研究、医家学术整理等方面,图文并用、理论联系临床,都值得当代针灸理论研究界的关注和借鉴.

    作者:张建斌;赵京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刺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区域镇痛的机制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合谷、内关穴位后在颈部区域产生镇痛的外周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名甲状腺疾病患者,志愿接受针刺麻醉,刺激双侧合谷、内关,刺激方式为连续波、刺激电压为6~8 V、频率为10~20 Hz,在刺激40 min后开始手术.在电针刺激前、刺激后10 min、20 min、30 min,监测耳大神经的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峰幅度等电生理功能变化,同时测定痛觉变化.结果:电针刺激合谷、内关10 min、20 min、30 min后,痛觉明显降低(P

    作者:朋立超;蒋克泉;吴贵龙;丁巧英;仇建华;金玲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