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我院1993-10-2008-05共601例腭裂修复手术病例,从患者年龄、腭裂类型、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601例患者中,学龄前组为482例,发生穿孔40例,学龄后组119例,发生穿孔4例.病变大多发生在腭垂部.其次为软硬腭交界部;601例患者中,术后出血32例,其中以鼻腔侧出血多见,其次见于硬腭的松弛切口和侧切口.结论:腭裂术后穿孔或复裂与患者年龄及腭裂程度及手术技巧有关;术后出血与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有关.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和作好出院指导可有效预防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笑茹;张旭;霍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运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GA)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20例颌面部骨折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GA)做坚固内固定,3~12个月后复查咬合关系、伤口愈合情况、面部外形、骨折愈合情况及软组织、神经损伤等.结果:除1例下颌骨颏部骨折出现移位,其余病例均恢复较好咬合关系,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X线检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可吸收内同定材料SR-PGA南于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强度,可降解、吸收,是较理想的固定材料.
作者:关雪剑;李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3例鳃裂囊肿及瘘病例行手术,术前于囊管内注入美蓝液,以便术中分离追踪蓝染管支,近内口处行荷包缝合术或电凝、微波等处理.结果:43例中41例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复发率4.7%.结论:对鳃裂囊肿及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好每个环节,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陈谨献;戴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钝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1-01-2007-07间,应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眶颧上颌骨复合骨折9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5例中93例软组织创口I期愈合.CT及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微型钛板无移位,螺钉无松脱等异常.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同定技术,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操作简易,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良好的方法.
作者:张翔云;刘锋;周玮;夏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对30例(38侧)髁突骨折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05-2007-10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0例(38侧)髁突骨折病例,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全身损伤、治疗方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作为术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突骨折42.11%发生在髁突基部,36.84%发生在髁突颈部.主要治疗方法是坚固内固定,正颌手术方法(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等.并发症主要为开口型偏斜(4例),开口度30 mm以下(1例),术后髁突吸收(1例).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髁突颈部及基部,坚固内固定是常用手术方法,牵引成骨技术也应用到陈旧性髁突骨折中.
作者:李阳;刘樱;曲卫国;郑延清;王吉;裘刚;曲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测量颧眶骨折术前术后眼眶容积的变化,得出术后可能仍然出现眼球内陷的术前眼眶容积大小.方法:20例颧眶骨折患者在术前及行坚固内固定术后,分别做多排三维螺旋CT(MSCT)扫描,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眼眶容积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0例患者均存在眼眶容积的增大,与健侧眼眶容积相比增大范围为0.07~7.50 cm3.术前两侧眼眶容积差值的平均值为(3.06±1.96)cm3,术后差值减少到(0.93±1.00)cm3,术前术后眼眶容积存在显著差异(P<0.01).10例患者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球内陷,其术前眼眶容积差值为(4.60±1.27)cm3.结论:眼眶容积测定有助于术者制定手术方案,恢复应有的眼眶容积.
作者:王育新;唐友盛;史俊;徐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涤纶补片在颈内静脉扩张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例颈内静脉扩张症患者,采用颈内静脉扩张症涤纶补片包裹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I期愈合,无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疗效满意.结论:涤纶补片可以作为颈内静脉扩张症人工材料包裹术的理想材料之一.
作者:周晓南;曲昌锋;陆平;李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S-105消炎性止血网在拔牙创止血中的效果.方法:将270例门急诊拔牙患者分三组进行拔牙创止血,记录5 min后止血情况.第一组中实验者(100例)拔牙后直接放置止血网,对照者按常规处理;第二组因正畸原因需双侧拔牙(30例),实验侧拔牙创放置止血网,对照侧按常规处理;第三组因拔牙后出血(40例),在清理牙槽窝后放置止血网.结果:第一组中放置止血网止血成功率为92%,与对照组常规处理半小时后止血成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第二组实验侧拔牙创均完全止血,且无一例出现术后疼痛,对照侧有7例仍有出血,止血成功率为77%,4例出现术后疼痛.第三组止血成功率为77.5%.结论:消炎性止血网用于拔牙创止血,止血迅速,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作者:马宏涛;钱庆慰;王海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误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呼伦贝尔市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2-2006年共收治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45例,对其中7例初次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均未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再次病检后终确诊为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诊误诊率17.8%.其中误诊为炎症者占75%.结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及无特异性症状体征,易误诊.故临床专科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淋巴瘤的误诊.
作者:杜福江;杜福臣;韩再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正常组织细胞吸附于一种具有优良细胞相容性并可被机体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形成复合物,然后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人体组织、器官的病损部位.
作者:徐星天;王佐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口腔癌中应用的不断深人,发现血管生长在组织修复、炎症和恶性肿瘤等这些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闵睿;康非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儿童下颌骨骨折中,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占24%~72%[1].长期以来,儿童髁突骨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发病率较高,还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期,髁突骨折可能会影响下颌骨的发育和颞下颌关节功能,严重的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患者的面型、咬合和咀嚼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儿童髁突骨折的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几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冯智强;何冬梅;杨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hemifacial microsomia,HM)的发生率为1/5000[1],又称为半侧小颜面畸形、Goldenhar综合征、第一和第二鳃弓综合征(the first and second arch syndrome)、眼一耳.脊柱发育不良(oculo-ariculo-vertebral spectrum)等[2].
作者:姜文辉;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腮腺瘘在涎腺疾病中较为常见.腮腺瘘指涎液自非导管系统流至面颊皮肤外或口内.损伤是腮腺瘘发生的主要原因.腮腺及其导管位于面颊部皮下,因表浅而易受到损伤.腮腺瘘据瘘口位置分为腺体瘘与导管瘘.漏出的涎液使局部皮肤潮红、溃烂,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及患者的生活起居.不仅给患者生理功能造成损害,而且还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极大痛苦.
作者:苏波;孙世尧;杨保全;刘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颌面部骨瘤是由分化成熟的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发生于骨膜内层骨母细胞,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发生于上腭部的外周性骨瘤比较罕见,我科经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军;赵京华;郝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颧骨骨折常常由车祸等严重创伤所致,大多伴有颌骨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经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颧骨复位内固定术,但是创伤较大.在2000-2005年我科共收治8例颧骨骨折的病例.
作者:姚治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数字化外科作为现代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箅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主要从个体化数字设计、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手术导航系统等方面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发展情况以及前景等方面作一评述.
作者:田卫东;汤炜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