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热压膜牙托在口腔腭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腭部手术的特点和治疗原则,设计制作牙托,应用于20例患者,术后进行观察.结果:90%(18例)的患者的耐受性、牙托的固位性及切口的愈合情况均较满意.结论:本方法简单、美观舒适:实用,可有效地保护手术部位,促进组织愈合.
作者:厉祯;李耀俊;忻文雷;王磊;黄远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后2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例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禁食,局部加压包扎,持续强负压吸引(压力一般在-0.02~-0.06 MPa之间).其中1例强负压吸引时大引流量达2 100 mL/d,局部加压包扎13 d无效后,再次手术结扎左胸导管.结果:1例乳糜漏经强负压吸引、加压包扎等处理1 d后治愈.另1例经加压包扎13 d无效,经胸导管结扎后2 d治愈.结论:及早发现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强负压吸引,适当加压包扎是治疗乳糜漏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引流量超过500 mL/d者,应尽早打开缝扎淋巴导管.
作者:杨军成;刘广毅;何福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为提高三叉神经痛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采用口腔内手术径路,实施下颌神经切断及多分支切除后,进行术后观察及疗效评估.方法:对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患者切断下颌神经及对其各分支(包括舌、颊、下牙槽、颏神经)进行切除.结果:术后观察3~5年未见复发,舌、颊、下牙槽、颏等神经分支区域仍有麻木感.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采取下颌神经切断及各分支切除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树平;杜小铭;韩荣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颌骨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00例颌骨囊肿病例,按性质、大小分类,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诊治经验进行临床总结.大型囊肿35例(包括5例角化囊肿)均采取开窗减压术加二期刮除术,并非颌骨方块切除;中型囊肿采取囊肿刮除术;小型囊肿采取根管治疗术.结果:5年随访均未复发,治愈率90%以上.结论:在治疗颌骨囊肿时,应根据其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作者:薛国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根侧角化囊肿与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角蛋白18(CK18)基因表达是否一致进行探讨.方法:1例根侧角化囊肿、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和1例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使用CK18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Kl8 mRNA在衬里上皮细胞层的原位表达;同时进行CK18、PCNA、p53、p21、Be1-2、Fas/Fas-L、Bax(B-9)、WAF-1、CEA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CK18 mRNA在根侧角化囊肿的表达为强阳性,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表现为弱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CNA和Bcl-2在根侧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强阳性,在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表达为弱阳性,在含牙囊肿中有表达;而p53、p21、Fas/Fas-L、CEA在病例中均为阴性表达:Bax(B-9)、WAF-1在1例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弱阳性,在其余3例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根侧角化囊肿与其他部位角化囊肿相比较,强阳性表达反映增殖能力的相关蛋白及阴性表达与凋亡有关蛋白、抑癌基因,提示根侧角化囊肿可能比其它部位角化囊肿增殖或复发的潜力更高.
作者:鲁大鹏;刘思思;邢汝东;张敏;立本行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对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06-2008期间,80例因腮腺良性肿瘤需行腮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术中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术后1年随访,进行碘-淀粉实验,判断2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中有35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87.5%.2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术中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可以有效减少腮腺切除术后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时光;张洪杰;王志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内提升种植术中应用的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30名患者共36颗上颌磨牙缺失,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的剩余骨高度2~8 mm,以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结果:24名患者植骨同时植入28枚种植体.6例因剩余牙槽骨高度少于5 mm先行上颌窦提升植骨术,6个月后延期植入8枚种植体.平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26 mm(213~540 mm).36个上颌窦提升位点,仅1例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以Bio-Gide胶原膜修补.术后随访未发现种植体周围阴影或快速骨吸收.所有病例随访3~17个月,未见种植体脱落或松动现象.结论:超声骨刀上颌窦内提升术简单易学,避免了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的术后反应,降低了上颌窦黏膜穿孔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范震;王方;王佐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mi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miRNAs介导的特异性基因沉默导致靶miRNAs降解及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水平,在细胞生长、发育、代谢等重要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新领域[1].
作者:汤亚玲;梁新华;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现代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临床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导航设备进入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领域.
作者:辛鹏飞;沈国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种植义齿修复的美学效果,一直是种植学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保持种植体颈部周围边缘骨(marginal bone)和相应软组织的稳定,形成良好的上皮袖口封闭,是种植体长期、稳定行使功能和维持美学效果的重要保证[1].
作者:王方;王佐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限制了种植修复的应用,主要与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和萎缩、上颌窦进一步气化使窦底位置过低等有关.
作者:邹德荣;蒋欣泉;张志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骨软骨外生骨疣,是一种良性软骨增殖性疾病,借广基或蒂与正常密质骨相连,表面覆盖软骨组织帽状结构.可单发或多发,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表面.发生于颌骨者较少,多位于下颌髁突及喙突.本文结合收治的1例髁突骨软骨瘤,及1994年至今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薛燕虹;王予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右侧耳前区色素性肿块30余年,初始肿块仅黄豆大小,近10年缓慢增大,无疼痛及其它异常感觉.2009-06-02人院检查:右侧耳前区表面皮肤可见一黑色肿块,不规则,隆起,约1.5 cm×2.0 cm大小,质地中等,无毛发生长,界限清楚,基底不深,无明显压痛.
作者:高春娜;李耀俊;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9岁,于2009-05-19因滑倒致左侧颌面部伤痛12 d入院.12 d前患者上山挖竹,因下雨地滑不慎致左侧面部着地受伤.
作者:陈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在临床研究领域已达到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在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中的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针对此,本文就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前景作以下思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重视口腔颌面外科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发展困境;改变思路,促进学术交流,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开拓优势研究领域,创造新成果.
作者:王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上接2009年第6期)结果检索到110篇文献1篇系统性回顾(排除)16篇文献满足纳入标准·2篇短期研究(<7 days),评价术中和术后的状态和并发症(2级)·其他14篇报道了临床和远期疗效·7篇为2级(前瞻性群组研究)·7篇为4级(回顾研究或病例系列报道)·16篇中有11篇(68.8%)涉及外科引导技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