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5-4979
  • 国内刊号:31-167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32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外伤性腮腺导管断离吻合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腮腺导管损伤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33例因外伤而造成腮腺导管断离的病例,在行清创缝合术中,游离减张导管断端并用塑料管做支架进行导管吻合手术.其中8例初次手术失败,导管断裂,形成导管瘘,进行了第二次手术.结果:8例失败病例,均经Ⅱ期导管端端吻合术后治愈.结论:在施行吻合术中,导管两断端是否充分显露,游离减张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术后适当加压包扎,使用促涎液分泌的药物,抗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塑料管滑脱和过早拔除也是减少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传亮;马一文;万淑红;王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85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和总结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诊,根据外形、咬合关系、开口度的恢复及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确定临床效果.结果:85例中84例软组织创口一期愈合(98.82%);1例创口感染,治疗后愈合.除1例颧骨粉碎性骨折外形欠佳外,其余84例外形、咬合关系恢复正常.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坚强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临床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面部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董晶;阚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6例颜面软组织损伤二期处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颜面软组织损伤的二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陈旧性颜面部裂伤的患者,采用快速清创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的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快速清创术是治疗颜面部陈旧性裂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王晓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睑缘外眦切口切开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

    目的:探讨下睑缘外眦小切口配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5例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面部小切口切开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愈后面部无明显畸形,面中部突度恢复,无复视,无睑外翻、溢泪,张口度恢复正常.5例遗留面中部麻木.结论:采用下睑缘外眦小切口配合口腔前庭沟切口可以达到三维立体固定颧骨复合体的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过程简单,效果可靠.

    作者:田荣祥;蔡天刚;任玉峰;蔡现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腮腺结核37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近3年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结核病例37例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37例腮腺结核均表现为腮腺区肿块,PPD5u皮试、细针穿刺涂片可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37例腮腺结核经手术切除及抗结核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腮腺结核临床上少见且误诊率高,手术切除与抗结核治疗相结合可治愈.

    作者:傅良杰;钮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拔牙前后心电图指标的连续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拔牙的安全性.方法:观察2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拔牙前后的心脏情况.结果:术中有26例ST-T段改变较术前加重,60例心率异常,3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暂停手术.结论:对此类患者应重视术前检查,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术中加强监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推荐使用利多卡因麻醉.

    作者:杨旭;陈学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采取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将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20例分为2组,第1组采用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第2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3~5年,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通过碘-淀粉试验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主观感受,并问卷调查耳垂区感觉及面部有无明显畸形等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肿瘤复发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发生率和患者面部明显畸形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有借鉴意义.

    作者:谭小尧;张兴安;李果;萧雅一;罗智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西藏地区588例颌面部创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口腔科2001-06-2010-06间收治的588名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26.4%,男女比例为4.8∶1,21~5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5~10月份为高发期.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48.8%,其次是跌倒伤.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为多见,占67.0%;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多见,占颌面部骨折总数的53.1%,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是颏部(43.1%);颅脑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损伤多见,下颌骨为颌面部骨折的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作者:王栋明;田自锋;祁韶鹏;侯自斌;蒋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即刻种植术中软硬组织缺损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即刻种植是在牙拔除的同时将种植体立即植入缺牙区的一种种植方式,其优点包括:①避免骨质的过度吸收,更好地保留牙槽嵴的高度及宽度;②新鲜拔牙窝可引导种植体植入到较理想的解剖位置;③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修复时间[1,2].并且,即刻种植有着92.7%~98.0%的成功率,与传统的延期种植术相似.但是,当拔牙并即刻植入种植体后,拔牙窝骨壁与种植体上段间通常存在着软硬组织的缺损,此种情况将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及骨整合的效果.为此,本文就如何处理种植体与骨之间的缺损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张磊;LIU Xiang-hui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的研究进展

    有文献报道:两段式种植体在植入的第1年内平均骨吸收为1.5 mm,以后每年吸收0.1 mm[1].潜入式种植体一期植入后基本未见明显骨吸收,一旦二期手术种植体暴露于口腔,种植体颈部骨质会发生垂直向吸收,使骨结合退至第一螺纹处,吸收宽度约为1.5~2 mm.对于种植体初期骨吸收的原因,各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载、种植体-基台界面的微间隙、种植体颈部形态、种植体周围微生物感染等4个方面,而生物学宽度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的定义、组织学特点以及与种植修复体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顾飞飞;HUANG Yuan-liang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的随访现状及意义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畸形给患儿和家庭造成了生理和心理影响,序列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治疗唇腭裂的理想方式,即按照患者的畸形状况,从喂养、外科手术、正畸、语音、护理、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1,2].随访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医生可以了解病情指导护理,建议患者适时进行序列治疗的相关部分,定期随访可保证序列治疗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追踪观察,了解预后情况和远期疗效,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积累经验,对于整体提高唇腭裂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阳;WANG Guo-min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腭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腭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palatal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神经分化潜能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大多与神经干及神经纤维瘤有关.由于形态学瘤谱范围广、免疫表型异质性大,发病率较低,是软组织肿瘤中难诊断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2010-09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史及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2010-09 因“右上后牙区内侧牙龈肿痛2月余,加重2周”入院.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发现其右侧上颌后牙内侧牙龈上,出现一米粒大小的肿物,伴有疼痛肿胀,偶有局部麻木感,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口服及静脉点滴约2周余具.体药名不详,自觉疼痛及肿胀稍有缓解.2周前右上后牙医再次明显肿起,并伴有两颗后牙松动脱落,且疼痛感逐渐加重,肿物快速增大,遂来我院就诊.门诊取病理活检,病理报告显示:(右上牙龈)分化差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非上皮源性,类型难定,建议手术切除再做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王开;候光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口腔种植相关的颌骨解剖及其影像学表现

    口腔种植手术并发症,与手术者对颌骨相关的应用解剖不熟悉有很大的关系.本文结合作者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对颌骨的相关应用解剖及其影像学特征做一系统简介,为口腔种植初学者在口腔种植设计和手术时提供参考.

    作者:谷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牙区即刻种植2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牙区即刻种植永久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方法:22例前牙缺失病例,行不翻瓣拔牙同期植入28颗种植体,上颌前牙24颗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术,下颌前牙4颗采用埋入式种植术,种植体愈合3~4个月进行永久修复.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Miller牙龈边缘组织退缩分类及Jemt牙龈乳头指数,分别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2个月后的牙龈边缘退缩及牙龈乳头状况;根据Albrektsson种植体成功标准,观察所植入的种植体状况.结果:28颗种植体留存率100%.Miller分类,1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无退缩;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Ⅰ类退缩;2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Ⅱ类退缩.种植修复体近远中Jemt牙龈乳头指数均为Ⅱ级以上.结论:前牙区即刻种植,延期修复是一项较成熟的手术方法,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黄征难;李宝勇;王娟;贾保军;雷鸣;杨海青;刘素阳;袁柳;宋慎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在牙槽骨骨量严重不足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在牙槽骨骨量严重不足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2010年20例牙槽骨骨量严重不足患者行种植牙手术,并用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进行修复.使用测力仪和T-scan2咬合力测定仪检查义齿的固位力和咬合力.结果:用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修复,能获得>15 N的固位力,咬合力接近天然牙.结论: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能够理想地修复牙槽突缺损.

    作者:范锐;刘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形象教学法在牙体雕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适应口腔医学生牙体雕刻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强调应用名词与表面解剖标志、形态与功能的关系,重视牙体外形描绘、支点掌握,结合多层次教学手段综合运用于口腔医学生牙体雕刻实验教学.结果:口腔医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一套牙体雕刻方法,并加深了对牙体形态和功能的理解记忆.结论:综合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作者:张旭映;陈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