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5-4979
  • 国内刊号:31-167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32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年1期文献
  • 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患者,采用口内翼下颌韧带旁升支前缘径路,并附加颏孔区前庭沟径路,实施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结果:术后观察0.5~5年未见复发,分支撕脱区域仍有麻木感.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采用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方法.

    作者:毛玉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两种拔除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牙钻磨裂沟法(斜磨、纵磨、横磨)与常规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的临床效果,评价磨裂沟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195颗阻生齿,用磨裂沟法拔除;对照组165颗阻生齿,采用常规劈冠法拔除.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磨裂沟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发生等情况均少于常规劈冠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裂沟法是将复杂的操作简单化,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方文静;王正伦;胡凌洁;徐明稳;李富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颊侧附加切口在关闭下颌高位智齿拔牙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颊侧切口缝合法在下颌高位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颊侧切口缝合法和简单拉拢缝合法在下颌高位智齿拔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颊侧切口缝合法术后出血以及干槽症发生率明显小于简单拉拢缝合法,而面颊肿胀及张口受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颊侧切口缝合法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彭剑波;邝海;巫世红;李鸿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三腔气囊导尿管在上颌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上颌骨手术时使用三腔气囊导尿管行窦腔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领骨骨折合并上颌窦壁多发性骨折、上颌骨囊肿、上颌窦囊肿、上颌窦炎等68例患者进行手术时,将三腔气囊导尿管的顶端经下鼻道开窗处引至窦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 mL,留置4~5d;无出血时抽出水囊内无菌生理盐水,观察1d,如不再出血,经导管行窦腔生理盐水冲洗后拔管.结果:应用三腔气囊导尿管可进行窦腔压迫止血,并动态观察术后窦腔出血情况,且气囊的支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保留窦腔的腔隙.结论:三腔气囊导尿管应用于上颌骨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瑞敏;韩健生;樊灿灿;侯大为;石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腮腺浅叶不同区域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不同区域功能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12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术前临床检查配合B超或MRI检查倾向于良性肿瘤,其中72例根据不同区域采用功能性切除术,40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1周~5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12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肿瘤均无复发,两组在Frey综合征、耳垂区麻木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面神经功能损伤、涎漏和面部畸形的发生率方面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浅叶不同区域功能性切除术疗效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

    作者:曹锐;黄大伟;邱佳明;胡永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赝复体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腭部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赝复体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靶向放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从2009年起在就诊于我科的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选择腭腺肿瘤患者5例.5例患者在术前经CT检查,设计粒子植入靶区方案.在全麻下先手术切除肿瘤组织,2周后按照术前设计方案,分层立体式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同期行上颌腭部缺损取模,设计并制作赝复体义齿,在近瘤腔的赝复体基托组织面呈球形埋人数枚放射性粒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2~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靶区所覆盖范围肿瘤复发或转移.所有5例患者戴用赝复体均感语音、咀嚼、面容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有舌体轻度烧灼感外,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赝复体放射性粒子埋入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对靶区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放射治疗,在增强放疗效果、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孟箭;孟庆飞;司亚萌;顾倩平;李志萍;郑浩;张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耳周切口治疗髁突颈部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通过改良的耳周小切口,经腮腺入路,对31例36侧髁突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从患者的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大者4.8 cm,小者3.0 cm,平均张口度4.0 cm,无张口偏斜.术后3个月CT显示所有患者髁突均完全解剖复位.结论:较之传统手术切口,改良的腮腺入路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利于面神经保护,且能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作者:袁灏;史俊;唐友盛;徐兵;沈国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CLP)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全世界发病率为1/500~1/1 000.我国为唇腭裂高发国家,发病率高达1.82‰,总发生率占我国出生缺陷的14.01%.先天性唇腭裂常分为综合征型唇腭裂(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lip,SCL/P)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NSCL/P).由于遗传学与胚胎学上的不同机制,NSCL/P又分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CL±P)和单纯腭裂(cleft palate isolated,CPI)两类.与主要为单基因影响的SCL/P不同,NSCL/P是受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疾病,约占整个唇腭裂的70%.本文对国内外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徐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颅神经嵴细胞迁移的调控

    颅神经嵴细胞(cranial neural crest cells,CNCC)起源于背侧神经管,是一个对颅颌面部各种软硬组织的衍生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细胞群.其产生后便向腹侧迁移,并向多种方向进行分化,如骨细胞、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色素细胞、肌细胞等等[1],而这些细胞则进一步组织构建成颅颌面大部分的软硬结缔组织,因此,颅神经嵴细胞对于颅颌面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颅神经嵴细胞迁移的启动、迁移过程以及终目的地是否正确,是保证颅颌面各结构位置不发生混乱的重要基础.在细胞迁移的过程中,它们不仅需要经历由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变,而且还受到来自外胚层、间充质细胞等分泌的多种不同趋化因子、调节蛋白的时空调控.

    作者:卢境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乳牙滞留伴多颗多生牙及恒牙阻生1例报告

    多生牙也称额外牙,是一种牙齿数目的发育异常,可发生在牙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上颌前牙区多见.国内报道的恒牙列多生牙发生率为1%~3%[1],国外为1.04%~2.00%[2].其中85.4%的患者只有1~2颗多生牙,3颗以上者少见[3].本病例4颗多生牙伴乳牙滞留、恒牙阻生,导致恒牙远离牙槽骨正常位置,牙槽骨缺损失去保留价值,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孟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翼腭窝及翼腭窝邻近结构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处理

    翼腭窝区域的手术因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使得发生在该区域的肿瘤切除具有臣大的挑战性.当翼腭窝的肿瘤累及上颌骨、进入上颌窦,腮腺深叶的肿瘤扩展进入翼腭窝时,广泛的切除通常是必要的.随着影像学、病理诊断学、外科技术、手术器械和重建技术的进步,颅底外科已成为多学科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翼腭窝及翼腭窝邻近结构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处理进行系统的论述.

    作者:翦新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牙下颌固定种植义齿带末端悬臂的应力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悬臂设计下颌种植支持全口义齿的骨及种植体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种植修复提供生物力学分析依据.方法:建立3组下颌6个种植支持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悬臂分别为3、6、9 mm.在悬臂末端垂直加载100 N的力.结果:种植全口义齿悬臂末端垂直加载时,末端种植体骨应力集中,易发生松动失败;末端种植体及中间种植体颈部应力集中,易发生植入体与基桩连接失败;连梁应力集中在与末端种植体连接处,此处易发生折断.悬臂长度增加骨应力、种植体应力及连梁应力明显增加.结论:悬臂越短越有利于力的均匀分布.6个种植体支持短悬臂修复设计较符合生物力学分布原理.

    作者:游素兰;黄远亮;孙旻;徐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体26枚.结果:一期移植骨愈合期平均为6.2个月(4~10个月),二期种植体愈合期平均5.2个月(3~9个月).1例早期出现植骨区创口开裂,移植骨块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下唇麻木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下颌前牙感觉异常.除1例因移植骨失败放弃种植外,其余17例均完成了上部结构修复,平均随访期为12.5个月(6~38个月).植入的26枚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松动脱落,骨结合良好,存留率达100%.结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是解决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时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凤;张志勇;黄伟;吴轶群;王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口腔临床实践教学与全科医生培养有机结合初探

    实践教学是口腔医学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对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时的改革.学院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能力型、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注重培养口腔全科医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加强实践前培训,结合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完善考评机制.实践教学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符合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作者:吴珺华;苏俭生;李生娇;李辰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