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5-4979
  • 国内刊号:31-167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32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路径探讨

    目的:总结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手术路径和效果.方法:对2005-11-2011-05在我院颌面外科救治的资料完整的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的手术路径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76例患者中,有4例颞部切口,有2例前庭沟切口,有26例单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有1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有9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结膜囊切口,有5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有12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切口+下睑缘切口.术后随访平均3年(6~48个月).结果:76例患者中随访3年的有61例(80.2%),治疗效果Ⅰ级22例(占36.0%);Ⅱ级35例(占57.3%);Ⅲ级4例(占6.3%).55例(55/61,90.1%)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小切口)和单纯局部小切口在不同适应证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拔牙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在下颌阻生智齿(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拔除术前拍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筛选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接触或部分影像重叠的49例(50颗牙)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了解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及神经的关系.49例采用外科专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技术行IMTM拔除术. 结果:锥形束CT对IMTM拔除在阻力分析、合理去除骨组织、保护邻牙及防止下牙槽神经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参考意义.结论:锥形束CT在IMTM微创拔牙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龙卫平;翦新春;谭跃展;钟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米诺环素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派丽奥)软膏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44).实验组经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后,将派丽奥软膏注入智齿冠周盲袋内;对照组经冠周冲洗后,将2%碘甘油置人盲袋内并口服抗生素(头孢拉定0.25 9/次,4次/d,连续服用3d).3d后复诊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56.42%)和总有效率(89.74%)均较对照组(29.55%,70.4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x2=6.12,P<0.05;治愈率:x2=4.72,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派丽奥软膏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单的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局部缓释药物.

    作者:卢海波;廖建兴;康非吾;侯光宇;张雪明;阙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的同时保留了腮腺咬肌筋膜,术后随访6~30个月.结果:20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仅有1例于19个月后肿瘤复发,4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完好地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明显效果,并且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王文锋;郑东昕;黄欣;周剑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发作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急救经验,加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围术期突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1-05在我院颌面外科住院手术后5例突发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后血清D-二聚体显著升高,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欣;李华;李建华;潘巨利;韩正学;刘谊;石立新;张晓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以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HIF -1α的表达.临床随访所选病例患者情况,将随访结果与HIF -1α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0S)生存曲线,Log-Rank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与HIF-1α表达之间的意义.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临床参数和HIF-1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9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43例表达HIF-1α,表达率为87.76%;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 -1α过表达与T分级(P=0.01)、组织分化(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同时,HIF -1α过表达、组织分化和淋巴转移均与患者5年生存率(P<0.001,P=0.008,P<0.001)和无病生存率(P=0.01,P=0.020,P<0.001)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HIF-1α的过表达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舌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舌鳞状细胞癌中存在HIF-1α的表达,HIF -1α的过表达预示舌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在舌鳞癌的检测与治疗中,它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发挥作用.

    作者:高吟;康非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头颈癌手术切缘安全性的分子检测现状及展望

    头颈癌位于世界十大常见肿瘤之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使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1],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局部的复发率较高.由于基因改变先于表观改变,在表观上正常但分子水平已经有变异的上皮细胞被遗留在患者体内.此外,常规电镜分析也可能遗漏一些隐匿的肿瘤细胞.因此,对手术切缘的变异细胞,临床上需要一种更为精确而灵敏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头颈癌患者外科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机制,以及目前应用分子技术检测分析手术切缘的有关动态.

    作者:蒋才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GDF15在肿瘤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又称前列腺衍生因子(prostate-derived factor,PDF)、胎盘转化生长因子-β(placental TGF-β,PTGF-β)、胎盘骨形态发生蛋白(placental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PLAB)、非甾体抗炎药激活基因-1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ctivated gene-1,NAG-1)、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生理病理的各个阶段,GDF15表达变化会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导致细胞不同的生物行为.这些效应与细胞类型相关并呈现多向性.1 GDF15的结构和分泌

    作者:杨丞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颌窦结石1例报道

    上颌窦结石是一种罕见的上颌窦疾病,可伴有上颌窦区压痛、鼻塞、鼻溢等临床症状.本病例是在口腔科治疗中常规X线检查时意外发现的,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左侧上颌后牙疼痛1周就诊.行25根管治疗时,拍X线片检查发现25根尖部远中上方有一椭圆形阻射影像.患者偶尔出现左侧上颌区压痛,无鼻塞,流涕.否认鼻炎及鼻窦炎病史.检查:患者面部对称,左侧上颌区无肿胀,上颌窦区无压痛,口内未发现左侧上颌骨及牙槽骨肿胀.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残根,未行根管治疗.

    作者:罗远;刘世勲;季玉娣;段世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治疗方法的选择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好发于颌面部的疾病,约占全身同类疾病的60%.由于疾病发生于颌面部,对患者面容美观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绪凯;谭海松;秦兴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颌窦底提升不同高度对种植义齿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研究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义齿修复时,不同提升高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状况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健康志愿者的CT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11.0软件,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含上颌窦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植入10 mm长标准种植体1枚.模拟上颌骨骨量不足,建立上颌窦底分别提升2、4、6 mm的种植义齿模型,并以无需窦底提升的种植义齿模型为对照.分别从垂直、颊向30°和舌向30°三个方向,对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牙冠咬合面中心点施加100N的集中载荷,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模型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各模型在同一加载条件下,皮质骨的应力大,松质骨和人工骨的应力值接近.随着窦底提升高度的增高,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的应力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提升高度为4 mm时小.颊舌向加载时产生的应力远大于垂直载荷下产生的应力.结论: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可以大大改善种植体-骨界面内应力,植骨高度为4 mm时,种植体-骨界面应力总体小;垂直载荷更有利于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在临床设计种植义齿上部结构时应尽量减小或避免斜向载荷.

    作者:Turki AL-zabib;王佐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每个拔牙窝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颈部对应牙槽骨上制备半环状骨缺损,将每只实验犬口内的6处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两处,并给予不同处理.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3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制作含单个种植体的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测定.结果:3组标本骨缺损区均可见新骨生成,A组种植体颈部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多,骨质成熟,成骨效果好;B组次之,部分标本骨缺损区有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及骨质均不如A组.C组差.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可阻止软组织向骨缺损区长入,对骨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向辉;张磊;孙卫革;杨建;黄辉;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BLB种植体对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Ⅰ、Ⅲ代BLB种植体不同形态结构及表面处理对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Ⅰ、Ⅲ代BLB种植体各12枚,随机各选1枚即刻植入Beagle犬双侧第二、三前磨牙拔牙窝内,采用自身对照,随机选一侧为实验侧(i),另一侧为对照侧(ii).i侧用丝线结扎法构建炎症,定期测量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PD)并拍X线片观察;后制作硬组织切片,测量骨丧失程度.采用SPSS 16.0软件包,用t检验对PPD值及骨丧失程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绑线后6周,Ⅲ代BLB种植体PPD明显大于Ⅰ代(P<0.05),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呈现弹坑样骨丧失;组织学观察Ⅲ代BLB种植体周围垂直性骨丧失高于Ⅰ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水平骨丧失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代BLB种植体可能由于表面的螺旋结构及涂层粗糙度大,较Ⅰ代BLB种植体更容易促进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

    作者:范欣;王志峰;孙学辉;蓝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西地区部分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的几点设想

    本文主要是针对广西目前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比较国内外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找出广西的差距,并根据我系的现实情况.积极加以改革和创新,以期能建立一种符合广西口腔医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我系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得到很大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昀珈;秦明群;黄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