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6-7248
  • 国内刊号:31-1705/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61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
  • 口腔科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1期文献
  • Hybrid-coat联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Hybrid-coat联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的敏感型楔状缺损患者70例,共159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35例患者,81颗患牙采用Hybrid-coat脱敏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楔状缺损.直接充填组35例患者,78颗患牙直接使用复合树脂充填.2组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患者在统一临床检查标准下的有效率(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复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在树脂充填后,Hybrid coat联合树脂充填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有1颗和2颗牙充填体脱落,直接充填组在术后6个月有2颗牙充填体脱落,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 coat联合树脂充填组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91.36%、88.89%、79.01%和70.37%,均高于直接充填组分别为78.21%、76.92%、69.23%和61.54%;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ybrid-coat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有良好疗效,早期能明显改善牙敏感症状.

    作者:汪轶;何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测量分析

    目的:测量分析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制作透明牙,然后自近中颊根根尖孔处每隔0,4 mm与根管走行方向垂直连续横切,立体显微镜下放大30倍测量各个切片宽度,计算根尖1/3、中1/3、颈1/3各区段的锥度值.结果:近中颊根第一根管宽度:根尖大径(0.38±0.12)mm、小径(0.34±0.16)mm,根中大径(0.55±0.26)mm、小径(0.57±0.12)mm,根颈大径(1.13±0.34)mm、小径(0.59±0.18)mm.第二根管宽度:根尖大径(0.25±0.13)mm、小径(0.28±0.10)mm,根中大径(0.36±0.09)mm,小径(0.17±0.06)mm,根颈大径(0.79±0.23)mm、小径(0.23±0.17)mm.近中颊根第一根管锥度:根尖1/3大径0.03 mm、小径0.01 mm,中1/3大径0.06 mm、小径0.03 mm,冠1/3大径0.10 mm、小径0.09 mm.第二根管锥度:根尖1/3大径0.02、小径-0.01,中1/3大径0.06,小径0.00,冠1/3大径-0.02、小径-0.02.结论:MB1具有较大的宽度和锥度,且根尖1/3、中1/3、冠1/3锥度不同,而MB2的宽度和锥度都很小,还会出现倒锥度.

    作者:勾静雪;陈瑶;刘桂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心理因素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变化

    目的:研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心理因素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探讨心理因素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生、发展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存在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6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诊就诊的RAU患者3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30名无重大系统性疾病及口腔黏膜疾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2组受试人群的心理状态.于上午9-10点间安静状态下抽取受试者的全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浆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分析,实验组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值2组间无显著差异.心理量表和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结论:RAU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洪晨;王文梅;王翔;唐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raves病合并牙周炎患者IL-6和TNF-α检测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Graves病(GD)伴牙周炎(CP)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探讨Graves病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免疫酶联法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牙周炎患者、30例Graves病患者、30例Graves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记录4组研究对象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D伴牙周炎组患者血清和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纯牙周炎组及GD组(P<0.05),GD伴牙周炎组和GD组血清和龈沟液IL-6、TNF-α水平升高与FT3、FT4呈正相关(P<0.05),且GD伴牙周炎组的相关性显著高于GD组.结论:Graves伴牙周炎组IL-6与TNF-α浓度高于单纯牙周炎组和Graves病组,表明在免疫机制方面,牙周炎与Graves病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作者:王奕月;林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60例妊娠期牙髓炎过渡性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妊娠期牙髓炎过渡性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妊娠期牙髓炎患者分成孕早、中、晚3组,在心理干预下行STA无痛麻醉、一次性根管预备及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观察整个妊娠期间的临床反应,产后再行常规根管充填治疗,评估患牙疗效、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60例患者治疗24 h后牙髓炎症状均显著改善,有效率为96.7%.治疗前、后VAS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至妊娠终止均未再出现不适症状,产后评估除1例因牙折拔除外,其余患牙59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8.3%.在孕早、中、晚期治疗均未出现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健康情况均良好,出生胎龄、体重、畸形、新生儿并发症在3个治疗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牙髓炎过渡性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付双;张艳;宋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显微CT分析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扫描并三维重建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收集32例多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采用显微CT扫描并三维重建,分析根管数目、形态、分叉位置及5种细微结构(侧支根管、根尖分歧、峡部、袢形结构、根尖三角区)并进行统计.结果:32例下颌第一前磨牙中,96.88%含有根面凹陷(沟),Vertucci分型中Ⅱ型、Ⅲ型、Ⅴ型均为3.12%,Ⅳ型31.25%,Ⅷ型9.38%,Ⅸ型15.62%,C形34.38%:62.50%的根管分叉于根中1/3,37.50%分叉于根尖1/3.细微结构中,侧支根管占56.25%,根尖分歧占43.75%,峡部占40.62%,袢形结构占21.88%,根尖三角区占6.25%.侧支根管在根管不同位置均可见,其余都发生于根中1/3和根尖1/3.结论: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多含有根面凹陷(沟),根管系统结构复杂,显微CT三维重建可清晰、准确地显示其根管形态.

    作者:孙楚文;刘宇;杨一鸣;廖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ll-on-4种植即刻修复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应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观察all-on-4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例单颌或全口牙列缺失患者采用all-on-4进行种植即刻修复,单颌植入4~6颗种植体,采用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临时固定桥戴用3~6个月后进行永久性支架固定桥修复,以OHIP-14中文版对患者种植前(T0)、临时固定修复后1周(T1)、永久修复后3个月(T2)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阶段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得分在T2期明显下降,“功能受限”、“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在T2期显著下降;另外“功能受限”、“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在T1期也明显下降,但是“社会障碍”、“残疾”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All-on-4种植治疗过程中,支架支持的固定永久修复对改善患者的OHRQoL优于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

    作者:唐庭;张磊;侯永福;姜迎春;汪向东;陈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icroRNA-125b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microRNA-125b (miR-125b)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PD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分子.PDLSCs经miR-125b模拟物或miR-125b抑制剂转染后,采用MTT法和LDH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和细胞毒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均以相应试剂盒检测,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水平.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125b对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Cx43)的靶向调控作用.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PDLSCs呈现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转染miR-125bmimic后,PDLSCs的活性下降,毒性上升,ALP活性、钙离子水平以及成骨相关分子水平均显著下降;相反,antimiR125b提高了PDLSCs的细胞活性、ALP活性、钙离子水平以及成骨相关分子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iR-125b能够靶向降低Cx43基因水平.而在Cx43过表达的PDLSCs中,miR-125b模拟物对PDLSCs成骨分化的作用被反转.结论:miR-125b通过靶向下调Cx43而抑制PDLSCs的成骨分化.

    作者:杜莉;曹伟靖;田莹;王原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分析

    目的:筛选出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特异基因,进一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成瘤机制.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对肿瘤细胞行单细胞培养,观察肿瘤干细胞单克隆生长的情况.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确定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干细胞的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33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株M3SP2单克隆细胞株中表达较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D133可能是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株M3SP2单克隆细胞株的表面特异性抗原标记物或组合之一.

    作者:徐睿;俞明;李月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干燥综合征唾液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中应变率比值法(SR)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法(ARFI)在干燥综合征(SS)唾液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门诊确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36例,健康对照病例25例.对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进行SR及ARFI检查,获得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的SR和剪切波速度(SWV).比较同一组内腮腺、下颌下腺左侧与右侧之间以及不同组间同侧腮腺、下颌下腺SR和SWV的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无论SS组还是健康对照组,左、右侧腮腺及下颌下腺之间SR值和SWV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双侧腮腺、下颌下腺SR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腮腺、下颌下腺SWV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以0.8962为截断值,采用SR检测腮腺、诊断SS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0%,曲线下面积达0.844;以0.8987为截断值,采用SR检测下颌下腺、诊断SS的敏感度为47.22%,特异度为84.0%,曲线下面积达0.652.③以1.6288为截断值,采用ARFI技术检测腮腺、诊断SS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8.0%,曲线下面积达0.943;以1.8788为截断值,采用ARFI技术检测下颌下腺、诊断SS的敏感度为44.4%,特异度为96.0%,曲线下面积0.61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SR及ARFI可以提供腮腺及下颌下腺SR及SWV值,定量分析SS患者的腺体硬度,在临床诊断干燥综合征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蔚蒨;龚霞;熊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牙髓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小鼠成骨细胞表达MCP-1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Rendodontalis)脂多糖对小鼠成骨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mRNA和蛋白的影响,以及是否有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参与.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的P.endodontalis脂多糖(0~50 mg/L)刺激MC3T3-E1细胞24 h;以20 mg/L P.endodontalis脂多糖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0~48 h)后,采用实时反转录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MCP-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NF-κB抑制剂BAY11-7082分别预处理细胞1h,检测其对P.endodontalis脂多糖刺激MC3T3-E1细胞后MCP-1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P.endodontalis脂多糖(0~50mg/L)刺激MC3T3-E1细胞后,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呈剂量依赖性;观察时间内(0~48 h),20mg/L P.endodontalis脂多糖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MCP-1 mRNA的表达和蛋白分泌呈时间依赖性;10 mol/L的SB203580和BAY11-7082分别预处理细胞1h,可以降低P.endodontalis脂多糖诱导MCP-1 mRNA的表达,且SB203580的抑制作用强于BAY11-7082.结论:P.endodontalis脂多糖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诱导成骨细胞表达MCP-1mRNA和蛋白.

    作者:李晓琳;于雅琼;仇丽鸿;郭佳杰;邵丽娜;王丝墨;杨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在儿童口腔全麻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儿童口腔全麻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20例拟行口腔全麻治疗(>90 min)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组(D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60例.D组经面罩吸入4%~6%七氟烷,静脉推注芬太尼1 μg/kg,咪唑安定0.1 m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气管插管,以2%~3%七氟烷吸入维持.手术开始时,泵注丙泊酚,速度为9~12 mg/(kg·h);同时先以1μg/kg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15 min后,减为0.5 μg/(kg·h)维持直至手术结束.S组未泵注右美托咪定.监测患儿入室(T1)、睫毛反射消失(T2)、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3)、手术开始(T4)、手术结束(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小儿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T3-T5时D组MAP、HR显著低于S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S组(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高于S组;在PACU内,D组小儿苏醒期PAED评分显著低于S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儿童口腔全麻手术,患儿循环指标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虽然苏醒时间有所延长,但可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柴冬冬;纪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增龄性变色牙和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增龄性变色牙和轻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着色原因及程度,将152例接受冷光美白的患者分为增龄性变色组、轻度四环素牙组和中度四环素牙组.利用16色Vita比色板视觉比色法和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进行美白前、后牙色度对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3组美白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觉比色法评估显示,冷光美白对于增龄性变色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四环素牙组(P<0.05).比色仪法评估显示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后牙颈部、体部和切端的AE值均低于增龄性变色牙及轻度四环素牙(P<0.05),2组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后牙颈部△E值显著高于体部和切端(P<0.05).结论:冷光美白技术对外源性染色的增龄性变色牙效果优于内源性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可以改善四环素牙颈部着色更深的问题.

    作者:程蕙娟;耿屹;赵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填料含量和尺寸对复合树脂透明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填料大小和含量对复合树脂透明度的影响.方法:每种颗粒大小的填料均以60%、70%、75%和80%的质量分数与基质混合,固化后制备成直径10 mm、厚度1 mm的试件,测定各组试件在标准白板(W)和金属色底板(B)上的色度值.测色系统使用CIELab系统,透明度(TP)根据公式Tp=[(L*B-L*W)2+(a*B-a*W)2+(b*B-b*W)2]1/2计算.方差分析颗粒大小和含量对试件透明度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HSD检验.结果:不同直径填料间透明度无显著差异;当填料含量增加时,树脂试件透明度下降.结论:当填料直径在0.7~1.5μm范围内变化时,填料含量越高,复合树脂透明度越低.

    作者:钱程辉;王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TGF-β3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中TGF-β3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组(蒸馏水组)和Ⅱ组(100 mg/L Fˉ).饲养8周后处死动物,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过量氟对大鼠成釉细胞TGF-β3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经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中TGF-β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加氟组的灰度值分别为85.89±7.90和116.76±8.04.结论:过量氟可能通过抑制TGF-β3的表达而干扰上皮和间充质之间正常的信号转导,进而使釉质的分化受到影响,可能是氟牙症发生的细胞内机制之一.

    作者:罗平平;徐华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侧上颌尖牙阻生对牙颌三维结构的影响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单侧尖牙阻生病例牙颌的三维结构特征,评估发生上颌尖牙阻生的相关风险因素,为正畸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单侧上颌尖牙阻生患者的CBCT,利用Romexi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比较两侧牙颌三维结构特征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阻生侧尖牙和侧切牙倾斜度明显增大,尖牙牙冠更向近中、侧切牙向远中倾斜(P<0.001);阻生侧尖牙体积更大、侧切牙体积更小(P<0.05),当尖牙体积增大或侧切牙体积减小时,上颌尖牙的阻生概率增加;阻生侧牙弓弧形长度更短,牙弓宽度在尖牙区和前磨牙区更短(P<0.001),而宽度在磨牙区无显著差异(P>0.05),两侧牙弓长度在尖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尖牙阻生伴随或导致同侧牙及牙槽骨三维方向发育异常,上颌尖牙阻生的严重程度与周围牙颌结构异常密切相关,提示上颌尖牙阻生可以早期预判、诊断,且可以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

    作者:刘安琪;黄家亮;钱玉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及在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骨改建过程中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建立磨牙移动的大鼠实验模型,并将实验组的30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依次在第2、4、7、14天及20天后处死,去除磨牙,制作牙周组织切片.使用H-E染色方法,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VEG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很弱,甚至不表达.在牙出现松动的第2天,VEGF在牙周组织中表达增强;第7~14天表达逐渐增强,第14天达到高峰;第20天以后VEGF表达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胞质是VEGF的主要表达部位.结论:VEGF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早期改建过程,并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越杨;陈卓;谢冰;姚海亮;张娴;闫利辉;张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60例,其中,单独使用CGF患者27例(CGF组).使用CGF与自体骨或骨材料混合患者33例(CGF混合组),观察2组的骨修复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GF组和CGF混合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8.43±0.72)d和(8.04±0.98)d,伤口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2.60%和90.9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CGF组和CGF混合组种植成功率均较高,分别为92.31%和96.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GF在骨缺损修复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远期效果稳定,是一种简单、安全的骨移植材料.

    作者:卢俊;孙长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口义齿修复对口腔微生态影响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全口义齿修复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全口义齿修复后7d的患者,收集口腔不同软组织位点、唾液及义齿表面的菌斑,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针对细菌的16S rRNA 基因序列的V2-V3可变区进行序列分析,完成口腔菌群的物种鉴定.结果:11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共测得64800条序列,其中37416条序列为缓症链球菌、溶血孪生球菌、黏液罗氏菌、卟啉单胞菌、动物咬伤奈瑟球菌、苛养颗粒链菌、鲍曼不动杆菌、香茅醇假单胞菌、毗邻颗粒链菌和梭杆菌,为口腔优势菌种.全口义齿组织面的物种与唇颊前庭区和口底菌种较为相似,而全口义齿光滑面的物种与口底及舌腹区黏膜菌种的相似度较高.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对口腔菌群的影响仍有一定局限性,口腔菌群组成不同还受到个体差异等多因素影响.

    作者:于卫强;田菲;郭晓奎;张富强;叶冬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周期性牵张应力作用下KLF5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周期性牵张应力(cyclic tensile stress,CTS)作用下Kruppel样转录因子5 (Kruppel-like factor 5,KLF5)在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中的表达及其对h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解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DLCs,对其施加形变率10%,频率0.5 Hz的周期性牵张应力1、4、8、12、24 h,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KLF5 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siRNA (si-KLF5)至hPDLCs沉默KLF5表达,RT-PCR检测KLF5 mRNA的表达.同时,将过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FGF2)的pcDNA3.1-FGF2转染至稳定转染si-KLF5的hPDLCs,加力8h后,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RT-PCR检测成骨分化因子Runx2和Osterix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unx2、Osterix、FGF2、GSK-3β、P-GSK-3β (ser 9)、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 CTS刺激呈时间依赖性地诱导hPDLCs中KLF5 mRNA和蛋白表达.si-KLF5转染可显著抑制10% CTS诱导的hPDLCs的增殖,降低其ALP活性,减少Runx2和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抑制FGF2-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过表达FGF2可以部分逆转沉默KLF5对h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结论:周期性牵张应力作用下,KLF5通过FGF2-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作者:高锦瑜;余小琴;王军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肌功能增强器矫治上颌前突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A、B2组.A组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B组单独采用直丝弓矫正.拔牙矫正6个月后拍摄X线片,评估矫正效果,测量上颌骨各项指标: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U6的前移量.2组的测量值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A组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矫治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矫治前、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A组矫治后的SNA、U1-SN、A-Nv、U1NP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显著优于B组(P<0.05),即A组比B组切牙内收更多,且U6的近中移动更少.结论:上颌前突病例多数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肌功能增强器为夜间使用,可解除患者口呼吸,加快牙移动,减少支抗丧失,提高矫正效率和效果.

    作者:谢雪梅;谢兴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种材料嵌体用于后牙Ⅱ类洞修复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CAD/CAM全瓷嵌体与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活髓后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缺损活髓后牙需制备Ⅱ类洞的患者97例,共100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制作CAD/CAM全瓷嵌体与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12个月、24个月的效果,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SPHS),评价术后牙敏感、修复体折裂、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2种材料嵌体修复12个月、24个月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2个月时,2组病例均修改成功,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24个月时,术后牙敏感、修复体脱落例数,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体折裂发生例数,聚合瓷组低于全瓷组(P<0.05);边缘着色发生例数,聚合瓷组高于全瓷组(P<0.05).结论:聚合瓷嵌体修复活髓后牙Ⅱ类洞术后抗折裂力高于CAD/CAM全瓷嵌体,缺点是边缘着色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

    作者:于淼;姚莉莉;王春红;王冕;樊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式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用于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前期教学的评价

    目的:评价改良式情景模拟教学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采集病史、书写病历、临床操作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医疗要领并且能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格根塔娜;金武龙;刘双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D-L1的表达与口腔鳞癌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PD-L1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等数据库中关于PD-L1蛋白表达与OSCC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实验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研究共1595例患者.Meta 分析合并风险比(HR)为1.02(95%CI=0.93-1.11,P=0.71),表明PD-L1的表达与OSCC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合并比值比(OR)显示,PD-L1与患者性别(OR=0.64,95%CI=0.48-0.85,P=0.002)、肿瘤分化程度(OR=0.58,95%CI=0.37-0.90,P=0.01)以及是否合并HPV感染(OR=1.91,95%CI=1.13-3.23,P=0.02)密切相关,但与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D-L1的表达并不能作为判断OSCC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PD-L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HPV感染有显著相关性.该结论尚待更大样本的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邹波;许凯;刘宪斌;范庆春;刘建林;袁道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同期植入颧种植体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同期颧种植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8例全麻术下实施颧种植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口腔卫生、环境准备等全面评估;术中熟练医护手术操作配合;术后在颧种植体创面观察,疼痛、冰敷护理,饮食指导,出院随访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8例患者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未出现伤口裂开和切口出血.出现Ⅱ级疼痛1例,面部中度肿胀1例.术后48 h内患者完成上颌义齿的临时修复,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度牙周炎拔牙同期颧种植患者,开展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薄芳;顾蔚;凌晓婉;吴轶群;王跃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