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在评估口腔癌患者术后3~6个月生存质量中的佳阈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8例口腔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填写郑州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共回收有效问卷178份,回收率81.65%.以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郑州大学生存质量量表的佳阈值.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Spearman-Brow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对量表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大学生存质量量表总得分与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总分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685,P<O.05).当郑州大学生存质量量表阈值取55.682分时,ROC曲线距离左上角近,此时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0.797、0.676、0.203、0.324和0.473,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面积的标准误为0.047,95%CI为0.718~0.901;当阈值取整数时为56分.结论:郑州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在口腔癌患者术后3~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估中的佳阈值为56分,可作为口腔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估及筛查的参考依据.
作者:申莉;秦帅华;李新明;李文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体外评价不同浓度人重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rhPDGF-BB)对糖尿病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迁移的影响,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和其G蛋白偶联受体CXCR4调控作用的相关机制,为rhPDGF-BB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相关骨修复再生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体外培养糖尿病大鼠BMSCs,作为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小室趋化模型,以浓度0、10、50、100 ng/mL rhPDGF-BB作用BMSCs,检测其体外趋化作用;定时定量RCR检测BMSCs SDF-1、CXCR4mRNA的表达变化,筛选出药物佳作用浓度:应用PI3K/Akt抑制剂,反向证实rhPDGF-BB对BMSCs的SDF-1、CXCR4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1周后选取大鼠尾静脉血糖浓度高于16.7 mmol/L者为建模成功大鼠.与糖尿病大鼠的BMSCs相比,rhPDGF-BB促进糖尿病大鼠BMSCs的迁移,50 ng/mL rhPDGF-BB为促进糖尿病大鼠BMSCs迁移的佳作用浓度,PI3K/Akt抑制剂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BMSCs的迁移.结论:rhPDGF-BB促进糖尿病大鼠BMSCs的迁移,并通过SDF-1/CXCR4轴,调节糖尿病大鼠BMSCs的迁移.
作者:王德芳;刘燕;王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闭合式开窗导萌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含牙囊肿的效果.方法:收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19例儿童及青少年期含牙囊肿,采取闭合式开窗导萌术治疗.术中开窗并去除部分囊壁,充分暴露粘接牙面,粘接正畸牵引附件,将黏膜瓣复位缝合,待1~2个月后开始正畸牵引助萌.结果:19例患者经治疗后囊腔均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愈合良好.牙成功达到正常咬合位置;所有萌出牙均牙周健康,牙髓活力正常,牙根形态满意.结论:使用闭合式开窗导萌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含牙囊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应凯;任镟伊;王亮;毛斌;陈康颖;杨庆福;李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5例,术后行ERAS护理: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3d日均睡眠时间,中度及以上疼痛及口臭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d前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AS干预后,术后1、3d营养指标下降低于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d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口臭、伤口感染、中度疼痛的人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术后实施ERAS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临床结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国琴;李丽芳;刘丽娟;吴艳;夏爱荣;高振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上海某高校90例汉族年轻成人正常猞牙形态进行三维测量,为开发适合中国人牙颌面特征的直丝弓矫治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上海某高校9000名大一新生中筛选出90名18~24岁正常(牙合)汉族年轻成人,收集全口硅橡胶牙列印模,进行三维扫描,获得数字化牙列模型,用Smartee Ortho(A)三维测量软件测量,获得牙冠轴倾度、转矩角、唇(颊)侧冠凸距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测量结果均值.结果:测量获得年轻成人正常(牙合)牙冠轴倾度、转矩角、唇(颊)侧冠凸距均值.关于牙冠轴倾度,除上颌第二磨牙外,其余牙的牙冠均向近中倾斜,上、下前牙轴倾度普遍小于欧美人.关于牙冠转矩,上、下前牙转矩均大于欧美人,尤其是上、下尖牙更为唇倾;上、下后牙转矩小于欧美人,更舌向倾斜.关于牙冠凸距,上中、侧切牙间冠凸距差值小于欧美人,下颌尖牙与侧切牙、下颌第一与第二前磨牙间牙冠凸距大于欧美人.结论:中国人正常(牙合)牙冠轴倾度、转矩角、唇(颊)侧冠凸距指标与欧美人存在差异,有必要开发符合中国人牙颌面特征的直丝弓矫治器.
作者:陈骊;潘杰;周奉城;刘月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建立适合生物力学分析的不完全腭裂患者咽腔有限元模型,用于腭裂术前评估,为后续腭裂术式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例不完全腭裂患儿和1例正常儿童进行头颅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得的腭平面咽腔结构的图像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咽腔结构在正常生理载荷,即分别在2个模型的软腭后缘施加5 cm水柱的压强载荷0.0005 MPa,比较常态与病态结构中力学性质的差异.结果:非正常的鼻咽腔模型在受力过程中的大应力约为0.025 MPa,大于正常模型的应力数值(0.017 MPa).分别提取、比较2个模型的软腭后缘、腭中部和硬腭前端的应力数值,发现软腭后缘及腭中部的应力变化区域相同,硬腭前缘应力较小.结论:具有良好几何相似性及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可用于不完全腭裂患儿术前生物力学分析,为手术修复及功能重建提供较理想的生物力学模型预测.
作者:顾美珍;徐宏鸣;陈芳;李晓艳;蒋钰钢;李克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GF-β3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复合OGP(成骨多肽)-HA(透明质酸)-ChS(硫酸软骨素)支架修复兔髁突受损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兔ADSCs,利用重组腺病毒构建携带TGF-β3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兔ADSCs.14 d后,观察细胞荧光表达情况并计算病毒转染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TGF-β3蛋白表达.5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TGF-β3转染ADSCs组,C组为OGP-HA-ChS支架组,D组为ADSCs复合OGP-HA-ChS组.E组为TGF-β3转染ADSCs复合OGP-HA-ChS组,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制备完成后,按照实验分组进行材料移植.各组动物分别于材料移植第3、9周后取材,制备标本并行髁突软骨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扫描电镜与组织学观察可见,D、E组软骨病变修复改善情况优于B、C组.与模型组比较,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E组MMP-3表达与A组相对持平但低于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TIMP-1表达与A组相对持平但高于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GF-β3转染ADSCs复合OGP-HA-ChS支架对兔髁突受损软骨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郭延伟;杨世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种疼痛评估工具在口腔颌面外科ICU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ICU收住的3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分别由2名评估者在进行密闭式吸痰和非侵入性测量血压的护理干预时,采用中文版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量表(CPOT)和疼痛评估量表(BP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集患者操作前5 min、操作时和操作后20 min的疼痛评分.对意识清醒且配合者,由研究人员采集密闭式吸痰操作后患者主诉的数字疼痛评分.采用SPSSI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校验.结果:中文版CPOT和BP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9和0.878.在区分效度方面,2种评估工具在侵入性操作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评估过程的得分(P<0.05);在校标效度方面,在侵人性操作过程中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量表(CPOT)和疼痛评估量表(BPS)与患者主诉的数字疼痛评分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P=-0.000)、0.461(P=0.000),均呈正相关.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当CPOT的佳疼痛节点为3.5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96.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当BPS的佳疼痛节点为7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结论:中文版CPOT和BPS都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均适合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疼痛评估.
作者:殷琦;黄瑶;李燕;杨悦来;茅越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不同封闭剂在根管充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根管充填的牙髓炎患者9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3)和C组(n=32).A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技术+iRoot SP,B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技术+AH plus,C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技术+Vitapex.比较3组术后7d的根管充填质量,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适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1级疼痛率分别为6.7%、6.1%,显著低于C组的28.1%(P<0.05).结论: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iRoot SP、AH plus或Vitapex,均具有较好的根管封闭效果;但iRoot SP、AH plus相较于Vitapex,可以更有效减轻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推荐作为根管充填治疗中的首选封闭剂.
作者:舒怡;罗业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反复熔铸对钴铬、纯钛、钯铜镓、金铂烤瓷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真空加氩气保护环境下,将4种烤瓷合金单纯反复熔铸1~3次.每次再熔铸前,烤瓷合金均经过课题组前期研究所得“烤瓷合金再熔铸前佳处理方法”处理,根据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13298-2015),分别对熔铸前、熔铸1~3次后的烤瓷合金进行研磨、抛光、浸蚀,采用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镜检测金相显微结构.结果:随着熔铸次数增加,钴铬烤瓷合金晶粒粗化、晶粒间基质和晶界间化合物增多.纯钛烤瓷合金随熔铸次数增加,晶粒粗化明显.2次熔铸后,晶粒有等轴化倾向,3次熔铸则出现针刺状β相.钯铜镓烤瓷合金在2、3次熔铸后,晶粒结构略有长大.金铂烤瓷合金晶粒结构未随熔铸次数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反复熔铸显著改变钴铬、纯钛、钯铜镓烤瓷合金的显微结构,建议由厂家回收再利用烤瓷合金废旧料.
作者:王颖卉;邱芬芳;潘宇;吴维青;程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low level laser treatment,LLLT)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CP)患者龈沟内细胞因子及LPS、Leptin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DMCP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采用低剂量激光配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口腔PD、SBI及CAL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液中糖代谢指标;采集患者龈沟液,检测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后2组CAL、PD及SB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CAL、PD及SB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中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FB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hs-CRP、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hs-CRP、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龈沟液LPS显著降低,Leptin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龈沟液中LPS显著低于对照组,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DMCP患者血糖水平及龈沟内LPS水平,提高Leptin水平,显著改善病灶区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凤;徐华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黄提取物局部应用治疗伴糖尿病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伴糖尿病的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和实验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术后局部应用大黄提取物软膏).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治疗前,2组患者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12周,PD、CAL、BOP均有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牙周状况都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大黄提取物局部应用辅助治疗伴糖尿病的重度牙周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月玲;李亦凡;周煜宗;杨佳音;冉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评估外力方向对牙托缓冲能力的影响.方法:采集仿真模型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运用ABAQUS软件模拟研究在牙托厚度不同的情况下(分别为0、1.5、3、4.5和6 mm),经不同方向外力(撞击方向与牙长轴交角分别为30°、60°、90°和120°)撞击后,牙体表面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而评价牙托的缓冲能力.结果:在研究实验条件下,当牙托厚度较薄时(1.5 mm和3 mm),与其他方向相比,牙托缓冲效率在60°交角时低,在120°交角时高.而在牙托厚度增加后(4.5 mm和6 mm),牙托缓冲效率在90°交角时低,在30°交角时高.外力方向不同时,牙托的应力缓冲效率随着牙托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结论:外力方向对防护牙托的缓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其易受牙托厚度的影响.
作者:朱远兵;赖光云;汪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早、晚期口腔黏膜及牙周改变的临床表现,探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对口腔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按移植后治疗时间不同分为移植时间小于1年(n=32)和超过1年(n=43)2组.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收集临床资料,确定罹患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口腔黏膜及牙周病损及严重程度,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CT后出现口腔表征发生率为78.95%,HSCT小于1年组与HSCT超过1年组的轻度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9.38%和18.60%,差异显著(x2=11.525,P=-0.001);HSCT超过1年的苔藓样反应与HSCT小于1年的发生率分别为60.47%和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4,P=-0.012);浅、中度牙周袋患者检出率分别为49.38%和40.74%;可视牙菌斑、牙结石、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62.96%、64.20%和50.62%.结论:HSCT后黏膜及牙周改变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口腔黏膜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轻度症状明显,晚期口腔表现则以苔藓样反应为主.
作者:吕柯佳;闫朵朵;汪国华;姚亚男;姚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牙缺损患者25例(共28颗患牙),缺损断面低点均在龈缘下3 mm以内,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冠延长术;术后8周开始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修复后1、6、12个月的牙根松动度、牙周组织情况、修复体边缘和稳定性.结果:随访1年,患者牙龈健康优于术前,术后修复成功率为89.28%.失败3颗,其中牙根松动1颗,牙龈退缩、冠边缘暴露2颗.结论:牙冠延长术对前牙龈下残冠保存修复效果满意,牙周组织健康、修复美观稳定,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高红媛;段义峰;陈晓峰;钟先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变化,观察不同舌位置患者矫治前、后气道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平均年龄(11.3±0.89)岁,分为对照组(12例)和试验组(21例),试验组按锥形束CT(CBCT)显示的舌位置又分为舌低位组及舌高位组.试验组使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矫治.试验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个月后拍摄CBCT,对照组在第1个月和第8个月拍摄CBCT.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小横截面积的变化.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个月后,对照组口咽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均无显著变化,而试验组口咽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均显著增大(P<0.001).舌高位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舌低位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与治疗前相比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Twin-block能够显著增加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口咽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下颌前移与气道改善不呈正相关,但在前移过程中,舌位正常有助于气道开放.
作者:王威;莫仕诚;王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骨形成发生蛋白9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9,BMP9)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的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并探讨p38 MAPK通路在该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PDLSCs,腺病毒载体(Ad-BMP9)感染hPDLSCs后,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与染色、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钙盐沉积等方法,分别检测ALP、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及钙盐沉积量,评价BMP9诱骨分化的能力.在Ad-BMP9感染hPDLSCs 36 h后,检测BMP9作用hPDLSCs后对p38及MKK3/6磷酸化(p-p38,p-MKK3/6)的影响,以及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BMP9-p38-MAPK通路对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d-BMP9作用下,ALP活性、OPN和OCN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P染色与钙盐沉积结果与之吻合.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BMP9可增强p-p38、p-MKK3/6的表达.加入p38MAPK通路抑制剂后,ALP、及OPN、OCN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钙盐沉积、基质矿化也显著减弱.结论:在hPDLSCs的分化过程中,BMP9对其具有诱骨分化能力.MKK3/6-p38 MAPK通路参与了该成骨分化过程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张奕;胡婷;叶国;向学熔;胡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直接牵引上颌第二、第三磨牙前移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且只接受局部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腭中缝两侧植入微种植支抗钉2颗,制作铸造支架,稳定连接上颌同侧前磨牙和微种植钉.设计力线接近阻抗中心,颊舌侧加力牵引磨牙近中移动,关闭间隙.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间隙均顺利关闭,磨牙近中平均移动5.7 mm,磨牙轴倾度基本正常,牙周状况良好,其余牙保持原有咬合关系.结论:利用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可以有效牵引上颌第二、第三磨牙近中移动,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
作者:胡勤伟;赵宁;钱文昊;马晓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和健康牙龈组织中IL-6、IL-34及M-CSFR的表达水平,探讨IL-34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诊断为轻度慢性牙周炎患牙的牙龈组织和8例诊断为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的牙龈组织作为病例组,8例冠延长手术切除的牙龈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6、IL-34及M-CSFR 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IL-6、IL-34及M-CSFR蛋白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6.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6、IL-34、M-CSFR mRNA及蛋白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IL-6、IL-34及M-CSFR的表达可能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
作者:罗强;顾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规范口腔修复工艺毕业实习生带教流程,使学习进度和工艺目标更明确;提高老师的带教质量,提高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方法:抽取医学院校2014-2017年度大三实习生32名,按相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随机分为2组.一组学生利用目标教学法,使用相关教材,紧密配合理论实践,规范化实习(实验组);另一组学生进入生产线仅以学生自主看、想、做为主的传统经验式带教法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工艺实习生带教的实际运用中效果显著,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进度、工艺目标,并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操作成绩显著提高.
作者:周曼莉;蔡宇平;金嘉尧;许宏一;樊忆蝶;徐培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排版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稿件在采用排版软件排版后,总会与原稿有许多差异,甚至因排版人员的疏忽而产生衍生错误,给后期编辑、校对工作带来麻烦.本文以方正飞腾4.1为例,针对口腔医学期刊排版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张辉红;李雪璐;徐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增强CT对头颈部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预先设定的检索式,对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以及CNKI等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并在SciencePaper Online上搜索尚未正式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5月15日;同时进行手工检索.2名评价者独立使用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数据提取.运用MetaDisc 1.4、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8篇文献,涉及患者639例.8篇均为回顾性研究,1篇有高偏倚风险,其余偏倚风险情况不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在诊断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合并敏感度为0.67,合并特异度为0.84,曲线下面积为0.83.结论:增强CT可作为头颈部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确诊工具.
作者:唐曹敏;乔翔鹤;李春洁;闫恺潇;林洁;王晓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突面畸形的诊断分类自提出以来,在正畸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该分类方法以颜面形态作为考察人口,结合咬合关系、牙槽突度、颌骨位置及下颌形态等多个因素作为系统完整的观测项目,将突面畸形分为牙槽性、骨源性、颌位性及混合性(包括混合Ⅰ型及Ⅱ型)4类.本文对突面畸形各分类的病理机制及相应治疗方案作深入探讨,并以诊断分类为指导,重新审视突面畸形的拔牙适应证.本文首次提出“下颌形态分析”这一重要诊断学概念,将头颅定位侧位片下颌骨体部总体形态与正中联合凹势的程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得出了下颌2种主要形态(扁平长方形与厚重三角形)在突面畸形各分类中的分布规律:牙槽性及含有颌位后退因素的突面畸形下颌骨均呈扁平长方形,正中联合凹势较深,颏部前挺较明显.对于骨源性突面畸形,部分病例下颌骨呈扁平长方形,但正中联合凹势较浅,颏部前挺欠佳;而另一部分病例下颌骨呈厚重三角形,正中联合凹势浅,颏部无前挺而呈后缩.
作者:沈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