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6岁,远洋船大厨.因阵发性脐下隐痛半月余来我院.大便每日3~4次,无粘冻样、果酱样及柏油样大便,无恶心、呕吐,无腰背部酸痛.小便正常.门诊予以B超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肾及下腹部病变.肾、输尿管和膀胱(KUB)检查提示两肾、输尿管和膀胱内未见病变.胃肠(GI)检查提示: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潜血(OB)试验(+/++).
作者:龚进发;唐西蒙;黄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性,40岁.因1 h前车祸致头及胸部受伤,当即昏迷,约0.5 h后意识有所改善入院治疗.主诉头痛、胸痛.头颅CT检查报告:硬膜下血肿;胸部X线平片示左侧肋骨骨折.患者以往身体健康,无肺部疾患,经静脉滴注甘露醇、抗生素、神经营养药治疗后病情好转.
作者:彭均;赵琪;刘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海岛渔民肝硬变发病的原因,我们收集了本院1995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肝硬变患者共250例,对其中渔民肝硬变200例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舟杰;戴方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0年10月~2001年12月,我院对中海集团上海船员公司船员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测,共检查3 877名船员,现将检测结果及患者流行状况作一重点分析.
作者:李维平;王福俊;刘培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胆囊结石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饮食营养有着重要影响.舰船人员是一组特殊群体,由于航海工作和环境需要人员保持健康体魄,所以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和热量高于普通饮食是必要的.我们于1998~2001年,对北方海域的部分舰船人员进行了普查,以了解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与膳食构成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百春;苑同业;杨云波;庄兴俊;丁苏青;刘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100名初次出海航行大学生的晕船病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晕船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0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首次在海上航行13 d.在海况变化时对他们的晕船病发生率、症状和分度进行观察.同时观察风速、涌高、风浪持续时间、船速、船横摇程度和居住舱的位置、人数和通风设备.结果晕船病总发生率为39.0%,其中轻度3.0%,中度36.0%.航行第4,6,9,12天晕船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7.0%,2.0%,12.0%和4.0%.当时风速2.5~8.2 m/s、涌高0.5~1.5 m、船横摇程度4°~12°、风浪持续时间为1.5~15.0 h.居住舱8号b舱的学生晕船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通风较好的a舱的学生.结论海上连续航行6~12 d,67%以上晕船学生可养成前庭适应.风浪和涌是引起晕船病的主要因素.风浪持续时间延长可增加晕船病发生率.居住舱的空气质量也是影响晕船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尔贵;杨月珍;任晓波;赵萍;沈兴华;尹浩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2年1月~2002年3月对二类海岛以下居民以及舰船员(三类岛舰船员在港期间发病除外)的阑尾周围脓肿共128例施行一期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如;王奎海;王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海洋石油职工复发性脑卒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调查法.结果调查海洋石油职工脑卒中596例(男419,女177),首发484例,复发112例占18.8%.男性病人中复发82例,复发率为19.6%,女性病人中复发30例为17.0%,缺血性脑卒中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复发1次者61例占54.5%,复发次数多为7次.复发性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TIA、高粘血症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首发脑卒中病例.结论海洋石油职工复发性脑卒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见,并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所患各危险因素亦较高,故而必须采取一切干预措施,降低危险因素,减少脑卒中的复发,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林艳足;刘远鹏;凌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明确创伤性持续性植物状态(PVS)脑损伤的部位、性质和脑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MRI对创伤性PVS患者100例进行病灶的定位、定性断定,且进行统计.结果 100例PVS患者中,发现病灶1 154处(出血性462处,非出血性692处),每例5~19处,平均约12处病灶.弥漫性脑白质轴索损伤和胼胝体损伤94例,脑干背侧损伤87例,基底节和丘脑损伤分别为52例和32例,大脑皮层伤50例(以额、颞叶居多),海马旁伤47例.结论创伤性PVS主要是由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统计结果表明,临床与MRI密切结合对确诊脑外伤后PVS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培增;朱红胜;何强华;刘君;王松青;梁鹿章;李扬;谢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炎症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抗炎治疗也就成为当前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热点,而在这一炎症反应过程当中,血管内皮及各种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的表达又是其中关键的环节,本文将近年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脑缺血及与粘附分子相关的某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鹰;李长春;石永亮;吴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海员非致死职业性外伤和职业安全认知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475名海员,对其近一次工作航行作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海员单部位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多部位伤(P<0.05);单部位伤平均严重率明显低于多部位伤(P<0.05);知道谁负责船上职业安全以及认为船上安全好的海员其外伤率分别低于不知道和认为船上安全一般或差的海员(P<0.05);接触化学物质以及不采取安全措施的海员其外伤率分别高于不接触和接触后采取安全措施的海员(P<0.05).结论上海地区海员非致死职业性外伤与职业安全认知水平有关,提高海员职业卫生安全认知水平非常必要.
作者:胡云平;林熙;陈波;李维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山、海岛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守备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从649名守备人员中按比例随机抽取86名人员为研究组,用SCL-90量表进行测量,结果与中国常模组比较,并对守备6个月以下者(短时间组)与6个月以上者(长时间组)进行比较.结果 86名高山、海岛人员躯体化症状显著高于常模组(P<0.001),人际关系敏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长时期组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因子的标准分显著高于短时间组(P<0.05~0.01).结论高山、海岛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常模低,长时间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短时间组,环境因素是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强;陈孔斌;孙峻;许毅;林坚;姚继红;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氦氧饱和潜水作业中,将潜水员从居住舱运送至海底潜水作业点,以及潜水作业的过程中,潜水员在潜水钟内一般处于静息状态或轻劳动强度工作状态,如着装、开盖、牵拉潜水员脐带等,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做中等劳动强度的工作.如果潜水钟内CO2吸收装置运转正常,则钟内CO2分压可维持在较低的安全水平;如果CO2吸收装置发生故障,则很容易使钟内的CO2分压上升到危险值.
作者:于峰涛;方以群;张和翔;肖卫兵;陈锐勇;许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8名潜水员,进行海上氦氧150 m饱和-182 m巡回潜水,测定潜水员进舱前、加压、饱和暴露、出舱后立即和出舱后24 h的肺通气功能.结果高气压暴露阶段的肺功能变化显示,除FVC在各阶段的值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指标与深度呈负相关.FEV1.0、FEV1%在15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0.01);MMF在70,110,15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0.01,<0.01);PEFR在加压110 m和15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和30 m测定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1,<0.05,<0.01);在150 m饱和停留阶段,FEF25%与基础值、3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P<0.01,<0.05);FEF50%与基础值、30,70和11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P<0.01,<0.05,<0.05,<0.05);FEF75%与基础值、30和7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P<0.01,<0.05,<0.05).在150 m饱和停留阶段,FEF25%、FEF50%、FEF75%较基础值减低的幅度分别为25.51%,42.35%,56.84%,表现出肺容量越低对应的流量变化越明显.出舱后的肺功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出舱后立即测得的MMF较基础值有显著的减低,出舱后24 h已有恢复趋向.出舱后立即测得的FEF50%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出舱后24 h的FEF25%测定值与出舱后立即所测的减低值有显著恢复.结论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对肺功能,尤其对小气道功能有一定的功能性影响,这一影响可在潜水员出舱后24 h内基本得到恢复.也说明本次实验的加、减压方案和氧分压的控制是安全的.
作者:陈锐勇;肖卫兵;方以群;许骥;张和翔;于峰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强啡肽A(Dyn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浆AVP、Dyn A、ACTH和CRH的含量.结果饱和潜水后潜水员血浆AVP(1 448.5±1 633.6)ng/L、Dyn A(49.4±36.8)ng/L、ACTH(392.1±245.6)ng/L和CRH(378.1±44.6)ng/L含量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P<0.05或<0.01).结论大深度饱和潜水能引起潜水员血浆AVP、Dyn A、ACTH和CRH含量的改变,所观察的4种神经肽可能参与了大深度饱和潜水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方以群;许骥;陈锐勇;肖卫兵;张和翔;于峰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医学保障措施,安全地实现潜水深度新的提升,提高我军潜水能力.方法 8名海军潜水员利用国产船载甲板居住舱-潜水钟饱和潜水设备系统进行氦氧饱和-巡回潜水.潜水员经138 min加压至相当于150 m水深的饱和压力,大巡潜深度182 m 9人次,巡潜时间累计2 h 35 min.饱和暴露34 h后,经过163 h的饱和减压回到常压,饱和潜水全程199 h.采用高压下专用心电、脑电监护仪对舱内的潜水员进行同时监护,减压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气泡音监测.巡回潜水后外用抑菌药物预防外耳道炎.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呼吸、免疫、应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8名潜水员完成高压暴露199 h后,有轻度虚弱感,2周内消失;无减压病症状发生,多普勒超声气泡检测未听到气泡音.在饱和暴露时,4名潜水员出现窦性心率不齐,1名T波低平,50 h后恢复.免疫功能指标IL-6、IL-8在饱和潜水结束后显著升高(P<0.001);应激功能指标AVP、CRH、ACTH、Dyn A含量在潜水后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在150 m饱和阶段,肺通气功能指标FEF25%、FEF50%、FEF75%降低的幅度分别为25.51%,42.35%,56.84%,减压结束24 h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生理指标监测结果说明本次潜水过程中,潜水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切实可行的医学保障措施和医学监护手段,对此次现场实际潜水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肖卫兵;方以群;田平;陈振海;张和翔;张振炜;陈锐勇;许骥;于峰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饱和暴露前、后潜水员血清中IL-6、IL-8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但饱和潜水后血清中IL-6(0.82±0.23)ng/L、IL-8(41.72±0.34)ng/L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测定值(P<0.01).结论本次大深度饱和潜水潜水员免疫功能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波动.
作者:方以群;许骥;陈锐勇;肖卫兵;张和翔;于峰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体暴露在高气压环境下对心血管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可出现心动徐缓、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变化.为保障2001年6月我部在南海进行的氦氧150 m饱和-182 m巡回潜水训练,我们采用高气压专用心电监护仪对舱内潜水员进行了监护测试,现将心电图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唐亦奇;张振炜;杨乐军;李维成;李峻;肖卫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量28.01,比重0.967(与空气比),冰点-207 °C,沸点-190 °C.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乙醇、氯仿、醋酸等,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是水的7倍.CO在氧气中可燃烧成为二氧化碳(CO2),燃烧时呈浅蓝色火焰.大气中CO的自然来源仅占大气CO的一小部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物理来源:火山、煤矿天然气、闪电形成时及森林火灾等;二是生物来源:植被、褐藻类、陆生动物体内生成等.
作者:潘晓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高压氧(HBO)对血管内皮损伤大鼠纤溶系统以及血小板的数量(PLT)及另2项参数的影响,以证实HBO对血栓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否抑制作用.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成6个组,正常组(N组,n=6)、模型对照组(M组,n=10)、模型制作后HBO治疗5天组(T1组,n=7)和10天组(T2组,n=7)以及高压空气治疗5天组(T3组,n=7)和10天组(T4组,n=7).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动物模型均以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制成.测定其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以及PLT和另2项参数.结果 T1组和T2组比M组PAI活性明显较低,tPA活性和PLT显著较高(P<0.05,P<0.01);T3组和T4组较M组PAI、tPA活性及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HBO可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大鼠纤溶活性的恢复,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有效地抑制血栓前状态,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作者:李雁;韩涛;姚祖武;陈发林;徐驯宇;林培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离断后,高压氧(HBO)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腓肠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在动物模型分别接受不同疗程的常压空气(NA)、常氧高压(N2-O2)和HBO治疗后,进行脊髓切片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存活状况;测量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情况.结果治疗15 d,HBO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程度比NA组和N2-O2组轻(P<0.05).治疗8 d,HBO组的腓肠肌湿重比NA组和N2-O2组大(P<0.01).结论 HBO能够减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
作者:张正迪;孙学军;陶恒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脊髓损伤术后亚急性期(1~2个月)仍截瘫,究竟还能否恢复?应如何治疗?这是广大患者极其关注的问题,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从临床上进行探索和寻求较好的治疗途径,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4月,采取高压氧(HBO)并用美络宁(通用名为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主要成份为三磷酸胞苷二钠,其化学名为胞嘧啶核苷-5-三磷酸酯二钠盐)综合治疗亚急性期外伤性截瘫3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玉存;李恩香;肖德堂;王勤;谢风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新生儿窒息是常见的产时并发症,笔者对5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常规复苏措施基础上,早期给予高压氧(HBO)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季树荣;宋黎;陈安鲁;张红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于1990~2001年对16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隽;翁其彪;陈玲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