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1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连续服用一种钙拮抗剂4周,服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每种药物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硝苯地平控释剂、非洛地平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由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恢复到杓型;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均无明显改变;氨氯地平治疗后仅收缩压昼夜节律恢复到杓型.结论:针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不同,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晨曦;郭静;刘长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方法:诺和灵30R每天2次皮下注射.从小剂量开始,20U/d,1~2d后逐渐加量,每次增加2~4U,直至达到有效标准.结果: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C肽明显上升(均为P《0.05),用药15.4±6.4d达有效标准,人均用胰岛素量27.0±9.5U/d,治疗费用明显下降.结论:胰岛素可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血糖水平,且副作用甚少,医疗支出下降.
作者:徐英影;张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以评价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病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加服氯沙坦,50mg/次,每日一次.疗程2周.治疗前和2周时测定肺动脉压.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肺动脉压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动脉血氧分压的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通过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可使肺动脉压降低,加用氯沙坦可使肺动脉压下降更为明显,并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提示氯沙坦可用于肺心病的治疗.
作者:张益辉;王泽球;蒋晓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溃疡和坏疽的治疗方法.方法:控制患者血糖、抗感染、扩张血管,对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采用神经松解术,然后对溃疡面进行清创,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敷.结果:经综合治疗,显效3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88.1%,截肢率为11.9%.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溃疡和坏疽患者的截肢率.
作者:张敏;朱振亚;邢光富;骆永基;顾铁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1962年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NegGram)上市以后,对喹诺酮类构效关系的研究推动了新药的开发.到目前为止,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并且对某些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活性.
作者:马培奇;高惠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13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指标,观察T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用静脉营养的A组和B组术前和术后一周自身比较,CD8+明显下降,CD4+/CD8+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可见,不论是否给予化疗,用静脉营养的组术后CD4+/CD8+明显高于未用静脉营养的组.结论:围手术期静脉营养能促进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免疫损害的修复,在短期内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赵滨;黄正东;杨培民;陆民浩;李跃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世界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1/3要归咎于艾滋病的病例增加.事实上结核病是当今影响发展中国家人口数大的疾病,危害很大.
作者:许关煜;李敏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2月的27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7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82例(29.40%);尿路感染90例(32.3%),其中包括既有肺部感染又有尿路感染42例.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意识状态,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脑卒中后发生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避免感染的易患因素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关键措施.
作者:江静;欧阳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74年国外学者提出了非甲非乙型肝炎之后,1989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学术会议上,将它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从此对丙型肝炎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美国学者成功地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的cDNA克隆,为开展这类肝炎的免疫学诊断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上升,HCV感染遍及世界各地,欧洲东部及非洲的感染率高,我国正常人群中HCV的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丙肝流行的严重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着手研究开发治疗丙肝的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输液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交流会暨输液包装技术交流会于2002年4月24~28日在上海元博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输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陈统辉、秘书长沈贤姬,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监处处长谈武康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到会的还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相关企业的代表130余人,会议的规模和反响都超出了预期想象.
作者:符学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第49届全国医药原料药、中间体春季交易会暨国际医药展览会于2002年5月16~1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作者:王文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上海市医药工业统计快报显示:2001年度上海医药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全市累计完成工业1990不变价总产值26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现行价工业总产值152.2亿元,同比增长8.5%;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42.9亿元,同比增长10.4%,产销率达93.9%,出口交货值为9.23亿元.
作者:蒋兰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制丁卡因口腔粘附片,并考察不同辅料的体外膨胀情况及释药性能.方法: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及卡波普(CP 934)为生物粘附材料,以不同配比制备丁卡因口腔粘附片,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浆板法用HPLC测定其释放度.结果:用CP与HPC(或HPMC)以1:2的比率制备的丁卡因口腔粘附片在1~2分钟内起效,口腔内的粘附时间大于3小时,夜间使用可达10小时以上.结论:CP与HPC(或HPMC)作为粘附材料制备丁卡因口腔粘附片能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肖大伟;郭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