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3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2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远期随访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肝功能、缩短腹水消退时间以及控制远期腹水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对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定,腹水消退迅速,安全平稳,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黄海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住院患者随机分成3组:长托宁治疗组(即A组),溴化异丙托品(爱全乐)治疗组(即B组)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即C组).A组和B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分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各组均20 min/次,每天2次,连用7 d.结果:A组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机械通气患者咳痰量、使痰液稀薄易咳出或吸出、气道压力等临床症状及理化方面有较好效果(P<0.05),其疗效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A组吸入后心率无明显改变.结论:雾化吸入长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作者:葛晓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强直为突出症状.帕金森氏病的病理生理学虽迄今仍未得到完全阐释,但月前通常认为其与黑质中含神经黑素神经元的变性有关.
作者:马培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商务车在刚刚大修后的沪嘉高速公路上飞驰.宽阔、平稳、通畅的道路,依然展现着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曾经拥有的风采.此行目的地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同车窗外的高速公路一样,经历了在曲折起伏后的重振,如今再现了作为上海医药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辉煌.
作者:苏颂兴;陈仁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1996年10月由原上海医药管理局所属企业改制组建而成,2002年9月进一步改制成为多元投资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7月,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上药集团股权,将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30%股权调整给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由上实集团控股并管理上药集团.
作者:上药集团总裁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相当比例与血栓性栓塞相关,适时、合理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长期以来,临床多选用华法林治疗血栓性疾病.华法林不仅具有抗凝作用,还具有溶栓作用[1].
作者:缪宏伟;梁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及对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给予赖诺普利10~20 mg,每天1次口服,把血压控制到<18.62/11.97 kPa,疗程为16 wk,监测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尿酸、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宣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化.结果:用赖诺普利治疗16 wk后,患者血压、C-反应蛋白和尿酸水平明显降低;经赖诺普利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赖诺普利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干预和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C-反应蛋白和尿酸水平,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湘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口服异维A酸治疗跖疣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的5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异维A酸胶囊,每次口服10 mg,一天3次,连续服用6 wk,每周随访1次.治疗6 wk后继续随访3个月.对照组25例,给予2.5%的5-FU+2%普鲁卡因(5:1)混合液逐个注入跖疣中心,每周1次,连用6 wk,治疗6 wk后,继续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88%),其中复发3例(13.6%);对照组治愈20例(80%),其中复发10例(50%).两组患者均无中途失访,且治愈率相近,但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口服异维A酸胶囊对跖疣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期复发率较5-FU+普鲁卡因作局部注射组低.
作者:潘新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抑郁症的高患病率(年患病率在2.7%~10.3%,终身患病率在7.8%~17.1%[1])、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第二大致残性的疾病)及由此造成的沉重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是其防治的重点.由于抑郁症患者因伴发的躯体症状而首诊于综合性医院,综合医院医生使用抗抑郁药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因此,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不仅仅是专科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综合医院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综合医院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讨论.
作者:诸索宇;施慎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促认知药(cognitive enhancer)是指治疗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的药物,用以改善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或延缓认知功能的衰减.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影响酶的活性及改善脑组织代谢,或改变痴呆的病理过程,或加强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以恢复大脑皮层功能及信息传递,或改善脑血流供应及脑细胞对氧、葡萄糖等的利用,从而减少致病因子对脑的损害,使受脑细胞组织的功能恢复.
作者:盛建华;施慎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e drugs)是指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性症状的一类药物.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的第一个精神药物氯丙嗪标志着现代精神药物治疗的里程碑[1].近10多年来,精神药物治疗学是临床医学领域发展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品种繁多、结构各异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正不断研发、上市.
作者:吴彦;施慎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系唇形科迷迭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现在我国云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种植.迷迭香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作物,从中可提取抗氧化剂、迷迭香精油和医药中间体.
作者:何默忠;葛秀丹;陈正收;徐瑾;朱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是从中国民间草药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型石松类生物碱.近年来,有关HupA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大量临床研究发现,HupA对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智力低下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认知障碍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外周不良反应较低.本文就HupA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严伟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认知功能和功能能力进行性地下降并出现行为和精神症状为特征.不过,A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由于早期研究证实,AD发病与胆碱能和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的破坏有关,故制药公司开发上市了两类AD对症治疗药物:一类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另一类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本文根据荟萃分析和合并分析结果,就这两类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等作一全面评价.
作者:马培奇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