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 国际刊号:1006-1533
  • 国内刊号:31-1663/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79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药学
上海医药杂志   2011年11期文献
  • 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上海样本医院用药影响的分析

    目前,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提高、不良反应中的死亡比例增大、面对超级细菌束手无策等现象发生.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对抗菌药物严格监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就2011年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与国务院法制办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合样本医院用药情况做一些分析,以提醒相关人员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和营销策略.

    作者:马万军;干荣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临床药学工作在综合医院的开展与实施

    通过讨论我国综合医院药学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临床药学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和医院药学发展中的必要性,指出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吴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上海地区老年记忆障碍义诊的参加人群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记忆障碍义诊人群的特点.方法:在公共媒体上发布每周六义诊信息,对来访人群先由心理评估员记录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采用简明智能筛查量表(MMSE)评估,再由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并提供咨询建议.诊断分为主诉健忘(subjective memory complaints,SMC)、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dementia,D)三组.结果:共义诊621人次,剔除重复就诊、代询、非认知损害就诊及资料不全者,后纳入统计分析的为368例.368例就诊者中,诊断为SMC 194例(占52.7%)、MCI 82例(占22.3%)、D 92例(占25%),三组间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义诊方式有助于早期发现与干预老年期痴呆.

    作者:林翔;李霞;史琰琛;张盛宇;季曹珺;苏宁;刘园园;王涛;肖世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所致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改善婴儿肝炎综合征所致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50例有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照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治修订方案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500 mg/(kg·d )静脉注射.治疗2周后复查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心肌酶谱变化情况显示,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检测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其中以治疗组效果更显著(P<0.05);治疗2周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注射1,6-二磷酸果糖2周未见不良反应.结论: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可以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细胞的功能恢复,且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万江;程黎;刘贺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来氟米特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胶原性关节炎中免疫抑制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II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胶原性关节炎模型;检测关节炎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评分,每周2次;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来氟米特(2 mg/kg,灌胃给药15 d)明显降低CI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评分.与关节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升高,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增高.结论:来氟米特具有抑制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的作用,该作用可能和促进CD4+CD25+Treg产生和增加Foxp3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婷玉;李俊;金芝贵;吴飞华;金剑;汤亭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用于子痫前期孕妇腰麻下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孕妇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时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液(霍姆)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子痫前期孕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麻醉前输注5 ml/kg 霍姆,对照组麻醉前输注等量乳酸林格液,术中两组均用乳酸林格液维持.记录术中MAP、HR、输液量、失血量、尿量;记录麻黄碱的应用例数以及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抽取静脉血液,检测手术前后电解质.结果:术中HR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MAP在麻醉后6、9、12 min及术毕4个时点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MAP在麻醉后4个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血清Na+、Cl-高于本组术前和对照组(P<0.05),K+低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霍姆用于子痫前期孕妇腰麻下行剖宫产术时有较好的扩容、利尿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对新生儿安全.

    作者:杨晓英;刁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培菲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近两年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住院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1.8%.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培菲康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更好.

    作者:朱克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重度骨盆骨折外固定及骨盆填塞术后腹部感染13例分析

    目的:分析重度骨盆骨折行外固定及骨盆填塞术后腹部感染的特点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总结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8例行外固定及骨盆填塞术治疗的重度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并发腹部感染的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后有13例出现腹部感染,其中单处感染7例,两处以上感染6例;按感染部位分类:切口感染6例,盆腔感染5例,尿路感染6例,膈下感染1例.13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部广泛感染,终死于脓毒血症,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外固定后骨盆填塞是重度骨盆骨折早期治疗的有效措施,但需要预防和控制术后腹部感染,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陈彦;项炜;张海生;李想;王大明;刘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替诺福韦酯相关肾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替诺福韦酯(TDF)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HIV、HBV作用以及服药方便、耐受性好、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少等特点,已被批准治疗HIV感染,但上市后观察到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包括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低磷酸盐血症、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和范可尼综合征等.TDF相关肾功能损害不容忽视,本文介绍其机制、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等,以期引起重视.

    作者:张莉;沈银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科学认识和诊治艾滋病

    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高临床医生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尽管我国艾滋病疫情还呈低流行态势,但艾滋病影响的人群和范围在扩大.科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使得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临床医生需科学地认识和诊治艾滋病,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水平,尽快实现让广大艾滋病病人在普通医院就能接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人们需通过临床和科研的结合,不断解决艾滋病诊治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艾滋病病人的诊治方案,不断改善艾滋病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沈银忠;张永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给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抗病毒治疗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也是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人们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随访与耐药检测等方面有很多新的认识.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而且可减少艾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沈银忠;张永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艾滋病毒药物及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能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可以治疗、但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艾滋病重要的措施并明显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艾滋病毒药物及其不良反应、抗艾滋病毒治疗方案作一简介.

    作者:朱翠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对艾滋病毒的局部杀微生物剂研究进展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推广应用使HIV/AIDS的治疗和控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至今在艾滋病毒(HIV)感染的预防上却驻足不前,HIV疫苗研究遇到种种困难.在HIV感染者中,女性约占50%,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患病的.本文综述近几年在针对HIV的局部杀微生物剂方面的研究进展:Ⅱ期临床多中心试验结果显示,0.5% PRO2000能使HIV的感染率下降约30%;感染动物试验显示,含1%替诺福韦酯的阴道凝胶剂在预防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方面效果显著.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也证实,含1%替诺福韦酯阴道凝胶剂可使妇女减少39%的HIV感染风险,对高依从性妇女则可将HIV感染风险降低54%,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未出现对替诺福韦酯的耐药.可以预计,针对HIV的局部杀微生物剂有望成为人类阻遏HIV肆虐的又一道有效防线.

    作者:邵家胜;卢洪洲;沈银忠;张永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秀丽隐杆线虫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秀丽隐杆线虫在药物和靶蛋白筛选方面越来越受到药物学家的重视,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药物筛选技术平台.本文以新药的发现为目标,介绍线虫作为新药筛选模型的特点、研究现状及该模型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

    作者:周雨朦;陈代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