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 国际刊号:1006-1533
  • 国内刊号:31-1663/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79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药学
上海医药杂志   2012年02期文献
  • 2009~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流感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2009-2010年长宁区的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辖区内开展的流感样病例(简称ILI病例)监测情况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0年报告流感病例355例,2009年和2010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发生比例有明显差异(χ2 =77.02,P<0.00).2009-2010年共监测2840例ILI病例,平均就诊百分比为0.30%,ILI病例发生呈时间分布,高峰在2009年5~8周、34~40周和49周至2010年第8周.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37.56%,2009年8-9月甲型H3型为主要流行株,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以甲型H1N1型为主导毒株,2010年2-6月,B型毒株替代甲型H1N1型成为主要流行株,7-10月甲型H3型再次成为流行株,11-12月甲型H1N1、甲型H3和B型毒株混合流行.结论:病原学监测阳性检出率与ILI病例流行高峰基本一致,加强ILI病例监测可有效预防流感暴发.

    作者:何晓定;李颖;李燕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999年和2009年江苏街道女性生活习惯相关因素比较

    目的:比较1999和2009十年前后上海市江苏街道女性在吸烟、饮酒、饮茶、膳食摄入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女性健康队列江苏街道的成员5862人,分别在1999年和2009年完成了关于吸烟、饮酒、饮茶及膳食摄入等方面情况的问卷调查.膳食摄入的测量采用经过重现性和有效性检验的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研究对象在1999年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平均身高为1.58 m,平均体重为59.9 kg,平均体质指数为24.1.吸烟率在1999和2009年时分别为2.1%和1.9%,差异无显著性;饮酒率分别为2.2%和4.3%,差异有显著性;饮茶率分别为29.0%和32.4%,差异有显著性.十年前后各食物组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意义,摄入量减少的食物组主要有谷类、肉类、鱼类、蜜饯、水果及西瓜;摄入量增加的食物组为蛋类、虾蟹螺贝类、鲜奶类、豆类、干菌菇类.奶粉、蔬菜、鲜菌菇类及花生的摄入量则变化不大.结论:十年前后上海市江苏街道女性的吸烟率基本未变,饮酒和饮茶率有所上升.饮食情况有所调整,比十年前更加接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推荐值.

    作者:刘大可;裴道灵;姜明霞;高玉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监护人培训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的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病程多迁延,复发率、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中85%以上的患者生活在社区,虽然监护率目前已经达到100.00%,但监护人大多只是履行简单的生活照护,出院后服药情况也不能很好监督,更谈不上给予其他方面的康复指导.目前我们的社区卫生资源有限,街道、居委看护网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家庭看护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修复或重建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天山、虹桥2个街道开展了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监护人培训的研究.

    作者:朱玉珍;邱健;汤爱娣;刘绍芳;王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调查分析和对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大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3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是体现政府职能水平的重要方面.

    作者:徐枫;傅人姣;袁家麟;姚宗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海市卫生系统全科医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展望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分析了我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特色,并对未来工作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作者:张勘;许铁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海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工作实践和体会

    2009年8月,卫生部等9部委颁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标志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正式启动实施.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基本药物被定义为: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作者:刘红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况与展望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历史和现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危险因素、手术方法和预后等进行综述.结合微创手术,展望CABG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孙笑天;庞烈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冠心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高的心血管疾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其患者人数众多,病程漫长,症状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更重要的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显著增高.因此,改善慢性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发展、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和事件的发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作者:范维琥;王文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冠心病的规范化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的前列,其防治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而我国冠心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现状则更令人担忧.随着医学模式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在治疗措施方面的重心已逐渐转移到疾病的社区防治和管理上来,从疾病本身、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疾病的干预.

    作者:葛均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减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减重训练对肌张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减重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减重训练.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进行训练前后肌张力评定.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减重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减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张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夏正常;金建平;吴秀清;游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鉴别诊断附1例报道分析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5岁结婚,孕产史:2-0-2-2.因阴道不规则流血7月余,伴外阴疼痛,白带异味,于2010年10月来我中心妇女保健科门诊.体格检查:患者精神尚可,无明显消瘦.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大阴唇见一直径2 cm的溃疡;阴道畅,见血性分泌物,伴恶臭;宫颈口见一黄豆大小红色赘生物;宫体:前位,饱满,轻压痛;附件:未及异常.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异常,梅毒RPR阴性.B超:子宫内膜厚10~11 mm,回声不均匀.拟诊:不规则阴道流血原因待查.给消炎止血治疗2周,阴道流血未止.遂行分段诊刮+宫颈赘生物摘除术,送上级医院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要求回老家手术,失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责任制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研究

    目的:为了解在社区开展责任制护理措施的效果,并与功能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社区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基础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制基础护理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病区环境、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责任制基础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意义.

    作者:董明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杨浦区特点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试点,提出家庭病床和项目化2种居家护理模式,采取需求评估、介护服务、效果评估3个步骤,对调整居家护理收费价格、发挥社区护士作用和完善介护式居家管理制度等提出建议.

    作者:金其林;胡冬根;崔明;王颖丽;陈风华;卢桂萍;陈远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的政策建议与思考

    本文对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提出了调整居家护理收费、鼓励居家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介护团队管理等思路;提出了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介护员培训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等建议.

    作者:金其林;胡冬根;崔明;王颖丽;陈风华;卢桂萍;陈远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