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脊柱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及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骨折26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场MRI(0.35T)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扫描,部分行Gd-DTPA增强扫描.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压缩椎体后缘成角、内见残留正常骨髓信号多见于骨质疏松性骨折(P<0.01);压缩椎体后缘膨隆、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附件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转移性骨折(P<0.01).结论:MRI对鉴别骨质疏松性和转移性压缩性骨折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生锋;胡振民;蒋健强;陆锦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69例均行单纯修补术后联合抑酸、抗HP治疗.结果:手术治愈67例(97.1%),死亡2例(2.9%),术后其他并发症6例(8.7%).术后半年,55例十二指肠溃疡得到胃镜随访,其中50例治愈,5例未愈继续予以内科治疗.结论: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后加抑酸、三联抗HP治疗,简单、安全,效果满意,值得推荐.
作者:郭建;刘峰;张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8例子宫破裂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乏产前检查、疤痕子宫、多产、胎位不正为妊娠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其中非疤痕子宫3例,疤痕子宫5例.这8例患者中7例行子宫修补术(3例同时行绝育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胎儿均死亡,产妇均抢救成功.8例子宫破裂均发生于足月临产后(也就是分娩期),存在头盆不称,出现梗阻性难产.结论:为降低子宫破裂发生率,应提倡计划生育,节制生育,减少多产;降低剖宫产率;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开展产前保健;高危妊娠者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正确处理产程.
作者:周薇;魏璐;安建军;罗成凤;池丰丽;洪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26例,在使用常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口服,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比较用药前、治疗后8周心脏指标变化,评估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显效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8%,无效3例,占12%.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监控效果.方法:探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围手术期使用、处方点评、监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结果: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比例不断下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时间等趋于规范和合理,抗菌药物的监控更及时、有效.结论:及时、有效地规范瑞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医疗资源有效地下降,大大提高了药事工作效率与管控效果.
作者:袁克俭;杨婉花;索仲良;倪语星;袁俊毅;方洁;糜琛蓉;陈冰;李娟;杨莉;阮晓芳;房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不同起始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经4周安慰剂导入和饮食控制期后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入为期8周的不同起始剂量的药物(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或10 mg、或阿托伐他汀钙10 mg)治疗期.治疗至第4周末时,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 mmol/L(120 mg/dl),则所服药物剂量加倍.结果:治疗8周后,各组LDL-C水平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钙10 mg组与阿托伐他汀钙10 mg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相差5个百分点为非劣效判断标准,发现瑞舒伐他汀钙5和10 mg两组降低LDL-C水平的疗效均不劣于阿托伐他汀钙10 mg组.结论:瑞舒伐他汀钙5和10 mg治疗在中国人群中的降脂疗效与阿托伐他汀10 mg相当,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张金梁;商建园;潘春苗;潘孟兴;丁路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飞信软件对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过程进行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7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中心门诊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共67名,随机分为飞信管理组(F组,n=35)和常规管理组(C组,n=32),随访期为4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并无差异(P>0.05),但经4个月干预随访后,F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比C组更多(分别为0.8%±0.35%和0.4%±0.57%,P<0.001),每月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也是F组患者更少(分别为0.3±0.16和0.5±0.31次/患者,P<0.01).治疗满意度调查评分,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飞信软件对社区门诊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HbA1C并减少低血糖事件,同时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毛莉华;庄鵷;徐鑫娣;吴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选取4个基因研究其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对其COX-1、COX-2及GP IIIa、P2Y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9% (n=95)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OR 3.16、95% CI 1.36~7.16、P=0.05),而其余的ITGB3、PTGS1、PTGS2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且统计临床资料发现,年龄大、有糖尿病史、HDL水平低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结论: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作者:叶沛;耿磊;杨开超;封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继发糖尿病(类固醇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对116例被诊断为类固醇糖尿病的药疹患者和与之相匹配的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水平监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间血糖水平变化的特点和差异.结果: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以午餐后至睡前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空腹血糖水平一般正常,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天平均血糖水平及其波动和低血糖症发生率均低于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水平达标时间明显长于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结论: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具有自身的临床特点,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明显不同,其血糖水平变化与激素作用高峰有关,临床干预中应注意这一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毛莉华;庄鵷;吴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儿童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因素,为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法搜集当前国际、国内儿童基本药物可及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综合国际上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来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儿童基本药物可及性的问题.结论:重视目前存在的儿童基本药物可及性问题,以提高我国民众健康水平.
作者:李景;褚淑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地位较前有所变化,其中甲巯咪唑已升为一线治疗药物.左旋甲状腺素和β-受体阻滞剂也常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本文对目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曾芳芳;吴晞;刘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故应尽早重视血脂异常的防治.随着调脂药物的发展,调脂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调脂药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危险程度、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等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法和用量.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的合理用药作一介绍.
作者:范琳琳;孙佩男;施孝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酸-碱溶析分散技术是一种依次加入酸化剂和碱化剂,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后,在后续过程中析出而分散于载体材料的制剂技术;与预粉碎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可减小难溶性药物格列吡嗪在颗粒剂中的粒径.结果表明,本法能显著减小颗粒中格列吡嗪的粒径,并具有良好的工艺重现性.
作者:郑斯骥;傅麟勇;谭波;张琦;刘潇怡;袁少卿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