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常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肺癌、胃、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危险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共同危险因素有性子急、负性生活事件、平时心情不愉快。有吃夜宵习惯、吸烟、脑力活动为主的职业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以荤菜为主的饮食方式、进食速度快、和消化系统疾病史为胃癌、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对胃、结直肠癌具有保护作用,平均每周体力活动天数≥2d为肿瘤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食、行为等因素是目前老年人常见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的因素。方法:555例病人据HbA1c水平分为A组(4%~6%),B组(6%~7%),C组(7%~8%),D组(8%~9%),E组(>9%);SPSS 13.0统计分析HbA1c水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FPG均是HbA1c的影响因素(P<0.01)。以HbA1c控制与否研究显示,TG、FPG对HbA1c影响大(P<0.01)。结论:HbA1c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受FPG及TG水平影响大,调节FPG水平及控制TG水平是阻止2型糖尿病进展的关键。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药费减免在农村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上海金泽镇4个自然村35岁以上人群进行血压普查,1907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为对照组,其余3村为实验组。两组均开展高血压知识健康讲座、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血压、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等;实验组的降压药物费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再减免20%,对照组不减免。比较1年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控盐率、运动锻炼率、规范服药率、定期测量血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开展高血压药费减免是提高高血压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龚祖斌;范诚;郑柯发;李燕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形式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血压控制率。方法:对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培训、技能考核、用药指导、定期监测血压等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由37.50%提高到85.94%(P<0.01);用药依从性由32.81%提高到86.46%(P<0.01);掌握血压测量技能人数增加(P<0.01),血压得到明显控制(P<0.01)。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提高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曹益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调查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临床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观察两者相关性。结果:吸烟、饮酒、心理紧张、高盐饮食与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进食水果蔬菜与临床症状评分成负相关(P<0.05),肉类进食较多、性生活过频、肥胖与临床症状评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食水果蔬菜,积极参加运动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婧;郑建华;李嫣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管理对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行为干预效果。方法:103例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自身比较管理前后膳食、自身血压关注度、症状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连续性管理后,膳食状况有明显改善,自身血压关注度明显提高,症状评分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管理对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行为改善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芳;杜兆辉;李瑶;张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上海市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和2013年调查主要数据对比,为社区临终关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18家中心临终关怀的开展情况。结果:2013年主要调查数据显示,临终关怀科床位数、医护人员、接受市级培训的比例均较2012年有所增长。2013年临终关怀科出院患者1301例次,死亡患者为927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9 d;平均住院费用为5500.48元,日平均费用为189.67元。2012年出院患者377例次,死亡患者为242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7.96 d;平均住院费用为2851.13元,日均费用为142.77元。结论:社区临终关怀工作得到了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住院患者和老年临终患者的需求,应加大力度推广并完善政策保障及系统制度建设,提升临终关怀学科水平。
作者:袁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对常见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142名全科医师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工龄、学历、职称的全科医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全科医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培训的需求。结果: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工龄5年以上的全科医师掌握程度较高。全科医师对药物应用方面的安全性了解相对较多,而涉及药物成分、对机体的危害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等了解较少。结论:全科医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应加强全科医师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继续教育。
作者:张金荣;桑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本中心门诊处方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对处方的金额、基本药品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及处方药品种类、处方平均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1.9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5%,针剂使用率为7.05%,中成药使用率为53.40%,基本药物和通用名使用率为100.00%,处方平均费用为96.87元,不合格处方比例为3.61%。结论:处方点评是提高处方质量、坚持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心理咨询是在协商与帮助患者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心理治疗则是按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治和矫正,本文阐述适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人群以及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咨客中心疗法、家庭治疗和森田治疗。
作者:范青;陈涵;陈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精神障碍患者由医院向社会过渡的重要“缓冲期”中,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在整个康复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对国外主要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简要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上海市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体系、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及人员培养等进行系统剖析,为本市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王彦凤;蔡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苯丙胺类物质以损害认知功能为主,使用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上述精神症状影响下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冲动、伤人及自伤行为。本文就苯丙胺类物质在我国的滥用趋势、作用机制、相关危害、治疗和干预措施进行介绍,以提高公众对其认识,降低苯丙胺类物质滥用对患者自身和社会的危害。
作者:杜江;赵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有这么一位来自江西红土地的浦东远郊农村家庭医师,自从2010年浦东新区开展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以来,一直活跃在远郊农村地区--大团的乡间和桃园、田埂,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桃园里的家庭医师”,他就是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的全科医师--俞真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病情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门诊经牵引治疗后的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干预组进行系列有序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和随访督导,对照组只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研究前后症情体征、Vernon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DI)和生活质量指数(SF-36)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症情体征评估(颈肩部疼痛、僵硬及上肢疼痛麻木)、NDI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情。
作者:岑川;张金泰;马海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训练计划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9月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三个阶段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并随访12~18个月。结果:58例患者经康复功能训练后,结果显示优42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91.3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功能训练计划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琴;彭德荣;徐忠敏;李爱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日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道格拉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只有在人体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大脑中存在的小分子miR-1202,当这种分子水平变低时容易导致沮丧抑郁等情绪。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抗抑郁药物能够改变这种分子的水平。临床实验中发现,治疗前抑郁症患者体内 miR-1202含量水平显著低于无抑郁症的健康个体。而如果能够引入对miR-1202的测试,并根据患者体内这种分子含量的水平对症下药,情况或许就会完全不同。
作者:生物360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丹麦学者首次发现,青年型帕金森病和突触前Na+离子耦联多巴胺运载体(DAT)基因突变存在基因关联。他们的研究表明,DAT基因(SLC6A3)上的两个突变不仅与早发型帕金森病有关,而且涉及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抑郁狂躁型忧郁症抑和自闭症。DAT通过介导多巴胺的再摄取,从突触间隙回到神经细胞中,调控多巴胺的作用。DAT基因突变已经被识别并与婴儿期运动障碍联系起来。多动症同样与多巴胺能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研究者们相信,两个突变均可能是罕见的早发型非典型性帕金森病单基因病因。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为贯彻本刊办刊宗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经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同意,本杂志“医学继续教育”栏目将每期刊登医学继续教育自测题,由全科医学专家出题,题目围绕当期杂志相关内容及全科医学基本知识,题型以多选题为主。读者只要在杂志原件上回答题目,答案在题目刊登后3个月内寄到上海市大田路129弄A幢22楼G室(邮编200041),或者采用电子邮件发到huweixie@sina.com,同时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包括手机)。凡6期以上答题正确者授予上海市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学分证书于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各发5分。“医学继续教育”栏目题目在杂志刊登的同时也发布于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网站(http://www.shwsxh.com.cn)和上海医药杂志网上论坛(http://blog.sina.com.cn/shanghaiyiyao)。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促进胃溃疡和癌症。研究人员在实施麻醉的小鼠中诱导胃部病变,观察到Hp细菌可以迅速检测到损伤部位,同时定位它。研究发现,Hp优先在损伤的溃疡部位定植胃部组织,同时干扰损伤组织的愈合。即使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损伤(食物损害,酒精摄入,服用阿司匹林)都有可能吸引Hp,不只是任何现有损伤的修复变慢,而且可能导致一个原始位点,会促发有幽门螺杆Hp导致的更严重胃部疾病的病原序列。
作者:文言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有研究共纳入39万余名高血压患者(30%患糖尿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不同血压范围下死亡率和(或)ESDR的风险。研究终点为死亡和终末期肾脏病(ESDR,需要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经过平均4年的随访后,出现死亡和ESDR分别为25128人(6.3%)和4957人(1.2%)。与收缩压130~139 mmHg相比,收缩压<110、110~119、120~129、140~149、150~159、160~169 mmHg 及≥170 mmHg调整后的风险比率分别为4.1、1.8、1.1、1.4、2.3、3.3和4.9。舒张压位于60~79 mmHg的风险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7 mmHg和71 mmHg的风险低。
作者:文言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作者:《上海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