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方法:血样处理采用ZnSO4沉淀法,色谱分析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3.2)= 24∶76,紫外检测波长236 nm,灵敏度为0.015 AUFs,实验数据用Gilson 715液相色谱工作站处理,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结果:本法在万古霉素浓度(x)为0.5~60 μg/ml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n=6),血浆低检测浓度为0.2 μg/ml(S/N≥2),日内、日间RSD均<6%. 结论:此法采血量少、快速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及实验课题研究.
作者:吴飞华;李允武;金芝贵;孙达华;张瑞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社会的发展促使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药师的工作内容发生变革,影响着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反过来促进药学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调查显示,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医院药学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科研型人才,更应该是综合型人才,才有利于药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作了一些探索,改革了实习模式,实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学习科研工作的方法;第二阶段参加医院药学日常工作的同时进行调研,锻炼学生能力.新实习模式是科研实践和医院药学实践并重,强调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通过五届毕业生的教学实践,初见成效.毕业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实习期的教育对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完善实习教育模式,当然还有许多路要走.
作者: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把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的理念应用在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服务上,赋予药学工作新内涵.方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障体系,定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建立病区卫星药房,对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的药物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合临床需要与医护人员交流药学的新进展,结合病人的情况对病人进行有关抗生素用药教育,做好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参与新药研究与上市药物再评价,新建静脉输液再配制中心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结果:受到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欢迎.结论:打破传统的药学工作以保障药品供给为主的模式,把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的理念应用在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服务上是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沈德莉;赵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格列吡嗪(glipizide,Gli)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Gli片10 mg后,在规定时间取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统计矩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Gli试验药和参比药后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AUC0~∞ :(5 763±1 613)、(5 554±1 365) h*ng/ml; Tmax:(3.00±1.18)、(3.60±1.72) h;cmax:(939.5±233.3)、(819.8±213.8) ng/ml; MRT:(8.09±1.66)、(8.74±2.28) h; t1/2:(4.827±1.226)、(5.123±1.421) h;相对生物利用度F0~24=(104.8±15.4)%.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其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并且与文献报道一致.
作者:刘洋波;钟明康;施孝金;张静华;康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临床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0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者入选,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5人)和氯沙坦组(47人).前者每日晨服缬沙坦80 mg,后者每日晨服氯沙坦50 mg,总治疗时间为8周.期间定期测定血压,并于治疗开始前与服药第8周测定病人的血钾及肝、肾功能.结果:服药第4周、第8周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到第8周末,缬沙坦组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达91%与87%.与治疗开始前比较,第8周末病人的血钾,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缬沙坦和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服用安全.
作者:陈凌;秦永文;郑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口服试验制剂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与参比制剂盐酸伊托必利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将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100 mg,采集服药后0.25、0.5、1.0、1.5、2.0、3.0、4.0、6.0、8.0、10.0、12.0、24.0 h的血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伊托必利经时血浓度.结果: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一级动力学双室模型.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15.0±3.41)、(14.6±3.13) h,Tmax分别为(0.78±0.35)、(0.78±0.35) h,cmax分别为(601.78±159.29)、(611.22±166.32) ng/ml,AUC0~24分别为(2 721.6±577.92)、(2 632.3±614.27) ng*h/ml,AUC0~∞分别为(4 860.60±804.80)、(4 675.90±645.00) ng*h/ml.试验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87±6.31)%.用3P97程序统计分析,两种制剂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试验制剂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和参比制剂盐酸伊托必利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王本杰;温清;陈江飞;郭瑞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不同生产厂家的头孢氨苄胶囊,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经时过程. 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头孢氨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1.14±0.31)、(0.83±0.23)h,cmax为(18.81±5.16)、(21.24±4.71) μg/ml, t1/2β为(1.95±0.11)、(1.89±0.11) h,AUC为(47.85±7.33)、(46.91±7.15)μg*h*ml-1.结论: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郝桂彤;左仕深;赵春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院近期呼吸道致病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应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61株呼吸道致病菌对31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耐药率结果如下: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吡哌酸为90%;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分别为68%、86%,对三代头胞菌素为30%以上;嗜麦芽假单胞菌对三代头胞菌素也在49.0%以上、依诺沙星80.8%.结论:定期、系统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玉琴;王根春;赵晶;徐贵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寻找有效安全的减肥药物.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探讨药物减肥的不同作用机制(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结果:各类药物通过作用不同靶点起作用,对临床治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有助于研制和开发新型、有效、安全的减肥药物,临床医师可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肥胖,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作者:陶弢;邹大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左甲状腺素钠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供临床用药时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影响左甲状腺素浓度的药物和左甲状腺素钠对其他药物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左甲状腺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对左甲状腺素与其有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合用时,提出了具体的用药建议.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的药物相互作用值得关注,以减少可避免的不良后果.
作者:李中东;施孝金;王宏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综述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及不良反应.通过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发现该药与其他抗糖尿病药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另外,该药的不良反应轻微,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贾鑫明;赵红兵;蔺怀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对中药抗炎机制有一个系统了解,以便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综述近年来对中药抗炎作用机制文献研究.结果:发现有些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有与甾体类抗炎药作用相似的,也有类似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结论: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和对炎症介质的抑制是中药发挥其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
作者:罗仕华;符诗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综述磁性制剂在近年来的发展.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有关磁性制剂的研究与应用状况.结果:磁性颗粒与药物制成的磁性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磁性导向系统、磁性免疫制剂、磁性触发式释药体系中.结论:作为新型的释药体系,磁性制剂在肿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俞一心;王勤;王琰;王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硝苯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目前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等治疗,其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面部潮红、窦性心动过速、踝部水肿[1]、头痛等.现将临床治疗中出现的罕见不良反应病例归纳如下.
作者:李振平;成会英;伍象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尼莫地平为德国Bayer药厂于1985年5月上市的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具有扩张脑血管作用的钙拮抗剂,口服消化道吸收良好,但首过效应大,生物利用度仅为2.7%~27.9%[1],为了克服口服制剂的缺点,国内外于90年代开发了静脉给药的尼莫地平小针剂和大容量注射液.
作者:施心建;黄剑;汪卫兵;方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的机率较高.目前干扰素(INF)为常用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但它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效,耐受性差,需肌肉注射,而且较昂贵.拉米夫定(3TC)为一种脱氧胞苷类似物,被宿主细胞激酶磷酸化所形成的三磷酸酯结构具有抗乙肝病毒(HBV)活化的作用.本文就其临床疗效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葛慧;田淑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临床开展合理用药创建一种电子媒体工具.方法:收集资料,按疾病国际分类法综合、分类,采用Microsoft Office组件Access建立数据库.运用HTML语言完成前台页面的设计,并运用ASP语言,Java Script脚本语言,实现前台浏览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互动.结果:建立了<药物治疗咨询系统>和<药品咨询系统>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部分结构化,两库之间可互访,互相调用数据,已达到知识产品化,制作成光盘版本和网络版本,既可单机使用又可联网使用.结论:数字技术是合理用药先进实用的手段.
作者:胡冠时;潘菡清;赵普军;毕云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服务的必要性.方法:收集从2000年5月~2002年5月接受呼吸科医师和内科医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门诊病历426例.统计和分析首选抗生素种类和每日给药次数,并与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对比.结果:呼吸科医师和内科医师治疗CAP的抗生素选择与<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差距,以内科医师较为明显,表现为过多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使用偏低,首选氨基糖苷类依然存在,且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每日给药次数不合理.结论:为经济、合理、安全和有效使用药物,对临床医师开展药学服务指导十分重要.
作者:张琪琳;蔡映云;张舒;蔡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氧氟沙星滴鼻液是我院自制的一种制剂,用于治疗外感引起的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糜烂及外伤性鼻炎等,疗效显著.为更好地控制制剂质量,建立了完整的检测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等疾病[1],有关其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系统预试发现,本品含有较多量的黄酮类成分,为控制其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其含有的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
作者:祝德秋;罗启剑;崔岚;王平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愈疡Ⅱ号系我院在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传统方生肌玉红膏[1,2]的基础上,经多年临床摸索总结出的经验方,对褥疮、各型四肢溃疡及损伤后脓水将尽,肉芽生长缓慢疗效显著.但多年来愈疡Ⅱ号一直采用油膏剂,使用极不方便,易污染衣物且易出现皮肤过敏.为了便于使用,提高疗效,经剂型改革,将中药有效成分分散入透皮性较好的O/W型乳化基质中,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现对乳膏的制备及动物安全性实验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黄晓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经加工提取制成的注射液,有活血化瘀之功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性能确切,疗效好.
作者:吉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双黄连制剂治疗病毒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1],但随着该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常有报道,多见皮肤变态反应、消化道反应及局部静脉炎[2].静滴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后20~30 min[3].作者曾遇到两例静滴双黄连致急速呕吐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孔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抗生素、抗菌素与抗菌药物指的都是同一类药物吗?答:抗生素是放线菌、链丝菌等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物质.而抗菌素是指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作者:张永信;韩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现在按照印度卫生与社会福利部的新法规,出口到印度的医药生物产品都要经过进口注册,除产品本身的注册外还要求其生产厂家要做厂房注册.为此关键是要准备提交全面有说服力厂房基本文件PMF(plant master file).下面对厂房基本文件准备中应包括的文件内容做一概述.
作者:劳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综述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的新途径.通过一种GVHD辅助模型来解释GVHD相关的临床症状,讨论药物及其如何干扰GVHD的级联反应.主要综述临床用药信息,不按照作用机制来分类介绍药物.
作者:王卓;宋献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杏灵颗粒(以下简称杏灵),是以银杏酮酯(GBE50)(国药准字20000049)为原料,运用现代工艺制备的新制剂(国药准字Z20000050).其总黄酮含量≥44%(其中黄酮苷≥24%),银杏内酯≥6%,银杏酸≤5×10-6.2000年获专利授权(中国专利号:Z1951117637).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上市后信息反馈良好,再评价如下.
作者:高益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