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其对HBV抗原胎盘透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产检并分娩的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双重免疫方案;观察组自孕妇妊娠20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qd,至产后12周,分娩新生儿同样接受双重免疫方案.监测孕妇入组时、分娩时及新生儿脐带血、6个月时血清HBV标志物、HBV-DNA的变化,计算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 ①阻断效果:分娩时观察组孕妇血清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19.67%,P<0.05);随访6个月时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14.2%,P<0.05).②HBV抗原胎盘透过率:分娩时2组孕妇的血清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带血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HBsAg、HBeAg胎盘透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安全性:2组孕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以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但其不能降低孕妇HBV抗原水平及其胎盘透过率,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主要与降低HBV-DNA水平有关.
作者:余星平;童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不同反应性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纳入自2015年1月至3月入住某院心内科,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的患者301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并完成12个月的电话随访.利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后将入选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性[氯吡格雷抵抗(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CS)]和所使用药物分为4组,即CR-替格瑞洛、CR-氯吡格雷、CS-替格瑞洛和CS-氯吡格雷组,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后1周内相关化验指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01例患者中CR-替格瑞洛组65例,CR-氯吡格雷59例,CS-替格瑞洛89例,CS-氯吡格雷88例.入选4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在诊断方面CR-替格瑞洛组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高于CR-氯吡格雷组(P<0.01);PCI手术情况,CS-替格瑞洛组2支血管病变者高于CS-氯吡格雷组(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1周实验室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内总体MACCE发生率CR-氯吡格雷组高于CR-替格瑞洛组(39%vs 7.7%,P<0.01),而CS-氯吡格雷组与CS-替格瑞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18.2% vs 6.8%,P<0.01),呼吸困难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14.9% vs 0.7%,P<0.01).结论 当ACS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时,应用替格瑞洛效果优于继续应用氯吡格雷;对于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方面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发生出血及呼吸困难的风险高.
作者:张岩;黄艳艳;魏荣荣;赵庆春;任天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地屈孕酮和戊酸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并治疗2个月内的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GnRH-a 3.6 mg,sc,每28天注射1次,共3次;观察组患者同时口服戊酸雌二醇0.5mg及地屈孕酮5 mg,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激素、骨密度(BMD)及血清骨钙素(BGP)水平,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定疼痛程度,Kupperman评分(KMI)法评定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并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次月经复潮情况及NRS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NRS总分及盆腔痛、性交痛、痛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NRS总分(1.7±0.2)分,低于对照组(3.6±0.5)分;观察组盆腔痛、性交痛、痛经各项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组激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及骨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M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RH-a联合地屈孕酮和戊酸雌二醇可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激素水平,缓解疼痛程度,抑制骨流失,对骨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贾桂芝;董立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GLCCI1基因的rs37973位点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或门诊被诊断为儿童哮喘的患儿共80例.检测所有受试儿童的GLCCI1基因的rs37973位点.所有哮喘患儿均给予ICS治疗.根据检测结果将哮喘患几分组观察,记录所有儿童的性别、年龄、住院次数、发作程度、按需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天数、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肺功能、C-ACT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分型之间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的多态性表现型为AA型27.5%,AG型47.5%,GG型25%,等位基因A和G的分布频率为51.25%和48.75%;哮喘患儿的肺功能、FeNO和C-ACT评分经ICS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FEV1、FEV1/VCmax、MEF50、MMEF、C-A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发病程度、血清IgE水平、血浆EOS计数、住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B2受体激动剂天数和是否升级治疗方面各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型组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更少,升级治疗的人数比例更低;经ICS治疗后,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各基因型FEV1治疗前后的差值、MMEF及其治疗前后的差值、C-ACT评分差异(治疗90 d和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组具有更好的改善值.结论 中国汉族儿童存在GLCCI1基因的rs37973位点的多态性.GLCCI1基因的rs37973位点的多态性会影响ICS治疗的反应性,该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哮喘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改善率下降.
作者:丁颖;陆敏;董晓艳;姜志虎;吴蓓蓉;顾浩翔;郭桂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肝肿瘤细胞株及临床人肝肿瘤组织S9中的Ⅰ相代谢功能.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人肝肿瘤细胞株与人正常肝细胞株,提取临床来源肝肿瘤组织与肿瘤旁组织S9,考察5种P450亚型(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代谢水平,依次选用非那西丁、双氯芬酸、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和睾酮等特异性探针药物,借助LC-MS/MS、HPLC等分析手段测定生成的特定代谢产物量,来对比和表征细胞株和组织中相应P450同工酶的活性大小.结果 人肝肿瘤癌旁组织S9相代谢水平远高于人肝癌组织S9.在体外细胞系中,除去双氯芬酸、奥美拉唑的代谢产物低于定量限外,其余底物咪达唑仑、睾酮、非那西丁、右美沙芬在肝肿瘤细胞株中的代谢水平远高于在人正常肝细胞中(P<0.01).肝肿瘤细胞株与临床组织S9中酶的表达和功能均一致.结论 2种体外代谢模型,即组织S9与细胞S9的Ⅰ相代谢规律并不一致.癌旁组织更能反映肿瘤在体状态对药物Ⅰ相代谢的规律.
作者:顾融融;阿基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复合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ASAⅡ或Ⅲ级,年龄65 ~ 78岁,体质量48 ~ 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2):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P)组、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复合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PID)组和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复合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PIPD)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iv.PID组予帕瑞昔布钠40 mg,iv,同时在15 min内予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iv gtt,然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PIPD组在PID组用药的基础上,在术后PCIA中加入2μg· kg-1的右美托咪定.于术后1、3、6、14、24、36和48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静息和翻身活动时的疼痛程度,Ramsay评分评估镇静程度.记录镇痛泵药液24 h的用量,额外镇痛药物补救率.观察48 h内有无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PID组和PIP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P<0.05).与P和PID组比较,PIPD组在术后1h时Ramsay评分升高(P<0.05),在术后6、14、24 h时VAS降低(P<0.05),在术后24 h镇痛泵药液用量减少(P<0.05),额外镇痛药补救率降低(P<0.05),在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躁动和寒战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48 h内没有发生明显呼吸抑制、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结论 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复合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中丙泊酚和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路建;陈刚;周红梅;吴城;朱志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建立用于检测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CAPCELL PAK C18(100mm×2.0mm,TYPE:MGⅡ,5μm)为色谱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30∶70∶0.1),流速为0.40 mL·min-1.以利奈唑胺-d3为内标,采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本处理.采用多反应监测(MRM),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正离子模式分析利奈唑胺(m/z 338.2→296.2).本方法学考察了选择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及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及基质效应、残留、稀释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 利奈唑胺在0.020 00~2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376x+0.002 69(r=0.9992),低定量下限为0.02000 mg· L-1.低定量下限、低、中、高质控浓度的准确度在84.95%~106.2%,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15%.经内标校正后,低、中、高质控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4.8%、98.49%和105.3%;低、中、高浓度的基质效应分别为98.50%、89.92%和96.30%.且经验证,在实际生物样本检测过程中各步骤均有足够的稳定性.结论 本方法可简便、灵敏、高效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且选择性良好,人血浆内源性杂质不干扰利奈唑胺的测定,可以满足临床药物监测及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作者:陈菡菁;徐红蓉;刘超;林萍萍;苑菲;盛磊;陈伟力;李雪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剂用于辅助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维普数据库、ClinicalTrials数据库,检索其建库到2017年1月发表的复方苦参注射剂联合放化疗用于治疗晚期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要求的所有文献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29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2 7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临床受益率、Kamofsky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肾功能损害、便秘、严重骨髓抑制、严重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剂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郭一萌;杨静;严虹霞;王治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率并确定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至12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2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AAD发生率为l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2岁(OR=3.620,95% CI:2.408 ~5.285)、抗菌药物疗程≥5 d(OR=1.805,95% CI:1.351 ~2.411)、使用美罗培南(OR =2.282,95% CI:1.261 ~4.132)、使用红霉素(OR=1.690,95% CI:1.049~2.722)是AAD的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AAD的发病率较高,儿科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合理选药,预防AAD的发生.
作者:计建军;王长江;方达飞;韩晨阳;赵利平;余炜杰;陈俊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临床实际病例中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入住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且使用伏立康唑药物的患者,监测其用伏立康唑后的谷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有效纳入114例患者,其中治疗有效97例(85.09%),无效17例(14.91%);血药浓度共监测220例次,其中1~5.5 mg· L-1 118例次(53.63%),<1 mg· L-116例次(7.27%),>5.5 mg· L-186例次(39.10%);临床治疗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是0.83~5.79 mg· L-1;主要不良反应有转氨酶升高、视觉障碍、心动过速、精神异常等,当谷浓度>5.5 mg· L-1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伏立康唑能安全、有效地控制侵袭性真菌感染,但血药浓度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且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
作者:朱海燕;陈晶晶;李芙蓉;徐慧;胡燕;蒋淑莹;张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分析我院抗真菌药物的用量,探讨医院抗真菌药物使用监测的新模式.方法 提取我院住院患者2010-2015年共24个季度21种抗真菌药物的用量数据,建立PCA模型.通过构建主成分得分图开展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整体评价;通过构建主成分载荷图来筛选变化趋势较显著的品种;当某一季度的统计值超出95%控制限时,通过构建变量贡献图来分析用量异常的品种.结果 2010-2015年我院伏立康唑片(每片50 mg)、注射用伏立康唑(每支200 mg)、注射用卡泊芬净(每支50 mg)、注射用卡泊芬净(每支70 mg)、伏立康唑片(每片200 mg)的用量增加较显著;特比萘芬乳膏(每支100 mg)、注射用两性霉素B(每支25 mg)、咪康唑乳膏(每支25 g)、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支50 mg)、特比萘芬片(每片250 mg)的用量减少较显著.结论 PCA算法在抗真菌药物使用监测中具有有效性,可为医院抗真菌药物监测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蒋程;夏仲尼;郑造乾;韩冰;张美玲;李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其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结合检验结果、药物特点、用药经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协助医师合理治疗Ⅳ度血小板减少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对该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机制的研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与医师良好的配合,提高了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终顺利的完成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协助临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
作者:李文君;宋敏;谢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对1例因服用华法林导致腹壁出血患者治疗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华法林与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瓣膜置换情况下对抗凝的要求,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参与抗感染、抑酸、抗凝治疗方案的调整发挥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应熟悉华法林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通过必要的干预,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党翔吉;焦海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老年人是肾功能减退的高危人群,仅仅使用血清肌酐(SCr)评估患者肾功能,极易导致用药差错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评估肾脏功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何正确应用这些公式对明确慢性肾脏病诊断、给予正确的药物剂量至关重要.通过综述这些公式的差异,比较其在临床上针对老年人个体肾功能评估及药物使用时的适用性.推荐将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估算所得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于老年人肾脏功能的评估,将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所得内生肌酐清除率用于老年人药物剂量调整依据,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校正.
作者:李薇;赵洪雯;唐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点评、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处方,了解该院神经内科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HIS系统调取该院神经内科门诊2016年3月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对处方的合理性、抗血小板药使用情况,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处方14 809张,其中不合理处方总数为1159张,处方合格率平均为92.17%.超说明书用药在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中很普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总使用率为54.22%;门诊患者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率29.11%.结论 该院神经内科门诊处方基本合理;抗血小板药使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普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较为普及,对存在潜在的风险,应谨慎对待.
作者:铁远;刘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妊娠期患者用药情况,了解其用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妊娠期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门诊处方临床诊断中涉及妊娠的西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共抽查18 243张处方,平均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为1.1种.就诊科室中,产科和妇科门诊分别占41.88%和35.75%.就诊处方诊断主要集中在先兆流产、妊娠状态、妊娠合并贫血和妊娠合并阴道炎.我院妊娠期开具药品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分级A~B级药品为主,用量占比为42.88%;用量较多主要为保胎药、抗贫血药和局部抗感染药.抽查发现门诊妊娠期不合理处方数为651张,不合理处方率为3.57%.结论 我院门诊妊娠期患者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少量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对医师处方开具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加强药师处方审核,进一步促进妊娠期合理用药.
作者:王晶;王先利;庞艳玉;杨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过程中学生助教的工作经验,以明确MOOC中助教身份较传统教学的转变.方法 以《抗菌药与超级细菌——天使与魔鬼的博弈》为例,总结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助教所发挥的作用,比较MOOC中助教身份与传统教学中的异同.结果 在MOOC建设中,助教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工作比传统教学中的更为全面、复杂和精细,这对助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为全方位地锻炼了他们在教与学上的各项技能.结论 药学专业MOOC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传统课堂的助教制度,还提高了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作者:李良瑾;陈玉洁;汤文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病例1] 患者,男,44岁,因“口角歪斜伴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无力4d”入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g,qd;瑞舒伐他汀10 mg,qd;地高辛0.125 g,qd;氨氯地平5 mg.入院查体:t36.6℃,P 72次·min-,R18次·min-,血压196/100 mmHg.
作者:袁玉梅;戴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