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115
  • 国内刊号:31-2045/R
  • 影响因子:0.82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33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比较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为双相障碍的筛查和早期识别提供新思路.方法·依托于中国双相躁狂临床路径调研数据库,研究对象为2012年11月—2013年1月中国26个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或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比较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中目前为轻躁狂(Ⅰ组)、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Ⅱ组)、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Ⅲ组)及混合状态(Ⅳ组)4种亚型的临床特征.结果·双相障碍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在躁狂症状群及焦虑等多项临床症状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将Ⅰ、Ⅲ、Ⅳ组与Ⅱ组进行比较,发现Ⅱ组的典型躁狂症状群分布显著高于其他亚型,Ⅳ组、Ⅰ组及Ⅲ组的焦虑相关症状显著高于Ⅱ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比平日更善辩或诙谐、坐卧不宁可能有利于预测轻躁狂,年龄较小、首次发作类型为躁狂可能有利于预测伴精神病性躁狂,年龄较大、民族为少数民族、坐卧不宁可能有利于预测混合状态.结论·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分析亚型特征有利于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

    作者:周儒白;洪武;赵国庆;黄佳;粟幼嵩;王勇;胡莺燕;曹岚;苑成梅;彭代辉;吴志国;汪作为;邢梦娟;陈俊;方贻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脑组织氧合的观察

    目的·观察心内不同分流方向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局部脑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在4~24个月择期手术的室间隔缺损(VSD组)、法洛四联症(TOF组)及腹股沟斜疝(对照组)患儿,每组各20例.采用NIRS监测患儿前额两侧局部脑组织氧合指数(TOI).测量并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心率(HR).比较3组患儿TOI及局部脑组织氧摄取率(FTOE),分析患儿TOI的影响因素.结果 ·VSD组患儿术前两侧TOI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F组患儿两侧TOI均明显低于其余2组(均P=0.000),FTOE较VSD组患儿增高(P=0.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TOI只与SpO2相关(r=0.560,P=0.000).结论·不同的分流方向可通过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循环氧供而影响脑组织氧合.右向左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SpO2降低导致TOI降低,FTOE继发性升高.

    作者:姜静;卞勇;侯慧艳;季莹莹;王璐;黄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液动力学的作用

    目的·研究早期复发性流产(ERSA)患者黄体中期子宫血流参数特征,观察阿司匹林对子宫血液动力学的作用.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71例有ERSA史妇女(ERSA组)和66例无反复自然流产史妇女(对照组)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血流参数.ERSA组予阿司匹林50 mg/d口服2个月及个体化治疗,观察其对子宫血流参数及再次妊娠的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ERSA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而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平均PI(mPI)、平均阻力指数(mRI)和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m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司匹林治疗2个月后,ERSA组子宫血流阻力明显改善(P=0.000),且对于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RSA组中163例完成阿司匹林治疗2个月后的子宫血流参数复测,其中136名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再次妊娠,其中97名患者妊娠≥12周,10名患者于妊娠12周内再次流产,29名患者早期妊娠结局尚无法确定.结论 ·ERSA患者黄体中期子宫血流阻力较正常育龄妇女显著增加,内膜厚度较薄.阿司匹林可改善ERSA患者的子宫血流灌注,有利于早期妊娠结局的改善.

    作者:王统菲;贺立颖;康晓敏;刘志兰;徐海静;刘芳荪;赵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神经松动术对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根性疼痛复现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后早期进行神经松动术对减少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影响.方法·将54例行单节段MIS-TLIF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对照组26例,术后不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评价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天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IS-TLIF后患者早期进行神经松动术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蔡晓阳;吕海生;谢幼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化疗后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方法 ·190例留置TIVAP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每疗程化疗前及取输液港前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结果 ·190例患者中,112例(58.9%)发生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其中无症状血栓形成108例(占56.8%),症状性血栓形成4例(占2.1%).置管后21 d时,输液港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2.1%)高.年龄>60岁的患者、乳腺癌临床分期为 Ⅲ~Ⅳ 级者以及TEC(多西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同期化疗)化疗方案是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或继续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血栓消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输液港导管相关症状性血栓发生率较低,但无症状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重视.年龄、肿瘤分期和TEC化疗方案是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莉;罗凤;邢雷;厉红元;刘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调查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4969例中期妊娠孕妇分为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554例)和非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4415例);另设立正常非妊娠期、生育期女性组,共1048例.所有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均无佝偻病等维生素D缺乏并发症.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入组女性外周血标本25-羟维生素D水平.25-羟维生素D医学参考区间按P2.5~P97.5计算.结果·中期妊娠孕妇外周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呈正偏态分布,其中位数为36.8 nmol/L,大值为108.6 nmol/L,小值为11.8 nmol/L,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15.9~70.3 nmol/L.非高龄组孕妇25-羟维生素D中位数为36.6 nmol/L,高龄组孕妇25-羟维生素D中位数为35.5 nmol/L,2组具有显著差异(Z=-2.75,P<0.05).非妊娠期妇女25-羟维生素D中位数为38.5 nmol/L,大值为110.5 nmol/L,小值为12.1 nmol/L;妊娠组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虽然均补充复合维生素,但仍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以高龄孕妇的维生素D缺乏更为明显,但新生儿未存在佝偻病等维生素D缺乏并发症.确定上海地区妊娠期维生素D参考区间对孕期维生素D的补充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对预防高龄孕妇维生素D缺乏带来的母婴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东平;李则挚;肖世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99mTc-MIBI SPECT/CT与B超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B超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纳入50例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99mTc-MIBI SPECT/CT,其中33例同时行B超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质量浓度分别为352.0(141.5~846.0)pg/mL和1792.0(1018.5~2358.5)pg/mL,病灶大径分别为14.5(9.0~20.9)mm和10.0(8.0~12.6)mm,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7.7%和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3例患者99mTc-MIBI SPECT/CT的诊断灵敏度为66.3%、准确度为74.2%,B超的灵敏度为45.7%、准确度为61.4%;2种检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比较,血清PTH水平低,病灶大,诊断效能高.99mTc-MIBI SPECT/CT显像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B超.

    作者:徐莲;孙晓光;刘建军;周明舸;江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结合珠蛋白基因型及血清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Hp)水平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讨PCOS患者Hp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及其与PCOS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组选取106例PCOS患者,对照组选取86例无高雄激素血症、月经规律的妇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p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PCOS组血清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p水平变化与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正相关(均P=0.000);PCOS组Hp2-2(Hp2/Hp2)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Hp2基因频率明显升高(P=0.002).结论 ·PCOS患者血清Hp水平与BMI和HOMA-IR正相关,可能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关.携有Hp2-2基因型的人群可能对PCOS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Hp2等位基因在PCOS中有聚集现象.

    作者:王柳;丘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在预测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胎儿估计体质量(EFW)差异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差异间的关系,评估超声预测双胎妊娠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BW)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不同孕周双胎的生长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EFW差异(△EFW)与△BW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77对双胎中,44对双胎(15.9%)存在2个胎儿△BW≥20%.该现象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的发生率分别为68.2%和3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与孕期其他孕周评估的?EFW相比,分娩前末次超声评估的△EFW与△BW一致性佳.在MCDA中,孕22~24周超声评估△EFW的阴性预测值高(94%).结论·双胎妊娠胎儿出生前末次超声评估的△EFW与△BW的一致性高.对超声未发现?EFW较大即△EFW<20%的双胎,尤其是孕22~24周阶段MCDA中△EFW<20%者,其未来发生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机会较小.

    作者:孙金铃;牛建梅;高佳琪;吕淑平;王彦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烧伤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烧伤病房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对感染来源、菌种分布及主要致病菌耐药率前后2年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399株,革兰阴性杆菌(G-b)1286株(53.61%),革兰阳性球菌(G+c)1088株(45.35%),真菌25株(1.04%).G-b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447株,34.76%)和鲍曼不动杆菌(369株,28.69%),G+c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9株,44.94%),真菌常见为白念珠菌(8株,33.33%).后2年与前2年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上升(P<0.05);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第3、4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80%),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青霉素高度耐药(97.5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由72.28%降至63.00%(P<0.05).结论·烧伤病房检出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耐药问题严重;改善管理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减缓耐药菌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作者:徐正鹏;王粟;韩立中;王文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77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征(OHSS)的发病高危因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中度和重度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OHSS合并妊娠者较未妊娠者更易发展为重度OHSS,病情更严重(P<0.05).在促排卵并取卵后进行胚胎移植的患者较未行胚胎移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度OHSS(P<0.05),住院时间更长(P<0.05).重度OHSS患者是否抽放胸水、腹水对住院时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用量无影响(P>0.05),穿刺放水者的白蛋白用量更大(P<0.05).结论·对于促排卵、取卵患者,应观察评估其发生OHSS的风险,来决定是否进行鲜胚移植;对于已进行胚胎移植或明确妊娠的OHSS患者更应注意病情的进展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钱敏;刘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ICS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70例,对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水平、FeNO水平、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进行检测,以同期接受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分析各项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FeNO水平与炎症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治疗前外周血Eos、N水平和FeNO水平均明显升高,PEF、FEV1、FEV1/pred明显降低(P<0.05);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显效组和好转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无效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N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EF、FEV1、FEV1/pred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N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EF、FEV1、FEV1/pred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水平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显著升高,是气道炎症的敏感指标,结合肺功能指标检查将有助于评价ICS的疗效并指导治疗.

    作者:王海峰;杨文林;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腺花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腺花素(Aden)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den处理MM细胞H929、U266不同时间后,采用锥虫蓝排斥测试法检测细胞密度与活率;不同浓度Aden处理H929、U266细胞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变化,AnnexinV-AP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NF-κB调控的下游蛋白变化;采用CETSA方法检测Aden对IKKβ 蛋白热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锥虫蓝排斥测试法结果显示:Aden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H929、U266细胞的活率及抑制细胞的增殖;在同样浓度的Aden处理下,U266较H929细胞更敏感.CCK8结果显示Aden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929、U266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表明Aden可引起MM细胞轻微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929细胞经Aden处理后未检测到PARP、caspase3的剪切;U266细胞经Aden处理后总蛋白PARP和caspase3下调,同时也可检测到PARP、caspase3的剪切;2株MM细胞经Aden处理后NF-κB信号通路蛋白p-p65、p-IκBα 的表达均减少.CETSA结果显示Aden能使IKKβ 蛋白热力学稳定性下降.结论 ·Aden能明显抑制MM细胞H929、U266增殖,但不能显著诱导其凋亡;Aden对MM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可能与其结合IKKβ 进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肖新华;俞淼;吴云昭;吴英理;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Let-7a通过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骨质疏松的研究

    目的·研究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Let-7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20只8周龄健康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另取20只健康雌性小鼠行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术(sham).术后2个月,Micro-CT检测2组小鼠股骨干骺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数量;MTT检测2组BMSC的增殖能力;real-time PCR检测2组BMSC中Let-7a的表达;上调或下调BMSC内Let-7a的表达水平后,MTT检测BMSC的增殖能力.结果 ·Micro-CT显示OVX组股骨干骺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数量均低于sham组.成脂能力及成骨能力检测发现,OVX组BMSC成骨能力低于sham组,成脂能力高于sham组.MTT显示OVX组BMSC增殖能力低于sham组.OVX组BMSC中Let-7a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上调Let-7a的表达水平后,BMSC增殖水平下降;下调Let-7a的表达水平后,BMSC增殖水平上升.结论·在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小鼠中,高表达的Let-7a抑制BMSC增殖,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闫娈;杨德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THRC1在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目的·探究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中CTHRC1蛋白水平.选取高表达细胞株转染以CTHRC1为靶标的shRNA下调CTHRC1表达水平,以慢病毒lenti-CTHRC1转染低表达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过表达或沉默CTHRC1后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并检测转移相关蛋白Slug、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HO8910细胞中CTHRC1表达量较低,lenti-CTHRC1转染后CTHRC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Slug、MMP-2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CaOV3细胞则高表达CTHRC1,转染慢病毒lenti-shCTHRC1后,CTHRC1蛋白水平下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Slug、MMP-2表达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CTHRC1可能通过上调Slug、MMP-2蛋白表达,进而促进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

    作者:郭碧莹;严欢;张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种植体支持的覆盖可摘义齿修复下颌KennedyⅠ类缺损及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析

    目的·应用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法,比较不同直径种植体支持的覆盖RPI型可摘局部义齿与常规RPI型可摘局部义齿在垂直载荷下基牙、缺牙区牙槽骨及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标准下颌模型,制备形成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在双侧第一磨牙区分别植入不同直径(4.1 mm和3.3 mm)的Straumann系统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各2枚.将种植钉及环氧树脂牙倒置于下颌硅橡胶阴模中,制作环氧树脂光弹模型,并将RN愈合基台旋入种植体内.将含有模拟2 mm厚的牙槽黏膜及下颌传统RPI型可摘局部义齿置于环氧树脂模型上(分别为含种植体和不含种植体),正中咬合状态下对模型垂直加载1 kg力.应力冻结后,切取相应牙位的模型切片,观测应力条纹图样,以单位厚度的条纹级数值计算应力大小.结果·常规RPI型可摘局部义齿远中基牙的大应力值主要集中在根尖区,其缺牙区牙槽骨中大应力集中在第一磨牙区,且集中在牙槽骨舌侧.种植体支持的覆盖RPI型可摘局部义齿远中基牙大受力值小于常规RPI型可摘局部义齿远中基牙的大受力,同时其缺牙区牙槽骨(不含种植体部分)大受力与基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受力接近,且大受力值小于常规RPI型.种植体周围应力大,且种植体尖周应力值大于颈部应力值.同时,随着种植体直径变小,其种植体周围大应力值相对变大.结论·与常规RPI型可摘局部义齿比较,种植体支持的覆盖RPI型可摘局部义齿的稳定性增加,支持组织的受力更趋均衡,对基牙及其缺牙区支持组织的健康有利.

    作者:张硕;范锐;郑元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调节维甲酸受体稳定性的化合物细胞筛选体系的建立

    目的·构建可用于发现调节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α)蛋白稳定性的化合物的细胞筛选体系.方法·对pMSCV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绿色荧光蛋白(EGFP)-RARα 融合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DsRed)基因,两者之间以内部核糖体结合位点(IRES)序列分隔;构建成功的质粒稳定转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流式细胞术分析全反式维甲酸、丙戊酸钠、阿糖胞苷、来那度胺、依托泊苷、孟鲁司特纳及藤黄酸处理细胞后EGFP与DsRed的荧光信号的变化,间接反映RARα 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进一步验证阳性化合物对RARα 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蛋白稳定性双荧光筛选体系,并发现丙戊酸钠可有效使RARα 蛋白的表达水平稳定.结论·双荧光筛选系统可用于调节RARα 蛋白稳定性的化合物的筛选.丙戊酸钠是一个新的稳定RARα 的化合物.该方法对建立稳定其他蛋白的化合物筛选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井博;陈鹏辉;高翔;徐媛媛;吴云昭;孙云;吴英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雌激素缺乏对骨关节炎中Notch信号的影响

    目的·通过雌激素缺乏-骨关节炎模型探究雌激素缺乏对骨关节炎中Notch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摘除双侧卵巢)和对照组(假手术处理).每组再均分骨关节炎亚组(膝关节腔内注射胶原蛋白酶)和非骨关节炎亚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6周后取关节组织标本,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介素1β(IL-1β)、Ⅱ型胶原蛋白(ColⅡ)和Notch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骨关节炎亚组比较,实验-骨关节炎亚组大鼠的关节软骨的退变较为严重;软骨组织中MMP-1、IL-1β 表达较高,而ColⅡ和Notch2的表达较低.实验-非骨关节炎亚组与对照-非骨关节炎亚组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缺乏能下调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中Notch信号表达.

    作者:付超;李勇;李立峰;肖婷婷;马翔宇;张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及荚膜多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8的分析

    目的·分离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及荚膜多糖(CPS),分析两者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IL-8的能力.方法·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离已获得的Pg ATCC33277及SJD4多糖混合物,并作用于THP-1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HP-1细胞在不同菌株LPS和CPS的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其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结果·成功分离获得ATCC33277及SJD4的LPS及CPS,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000~50000及150000~500000;分离所得LPS及CPS均具有体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8的能力,且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在0.1μg/mL浓度下,模式菌株ATCC33277的LPS诱导能力均显著高于其CPS(均P<0.05),而临床菌株SJD4在作用24 h时其CPS的诱导能力显著高于LPS(P<0.05).结论 ·CPS作为Pg多糖提取物的组成成分,可单独体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8,且存在时间-剂量效应.

    作者:王依玮;刘大力;束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青藤碱衍生物4EDB的合成、鉴定以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观察

    目的·制备青藤碱衍生物4EDB,研究体内4ED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EAM+4EDB组和EAM组,每组6只.免疫开始的第14日开始灌胃给药,5 mg/(kg·d).第21日处死小鼠,取出心脏做病理切片,并进行天狼星红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与EAM组相比,EAM+4EDB组心肌炎症病理评分降低(P=0.020),纤维化得到缓解,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IL-6、IL-17A、TGF-β 水平下降(P<0.05).结论·新合成的青藤碱衍生物4EDB对EAM模型小鼠的心肌炎症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苏晓莲;吕宏祥;姜媛媛;周姗姗;唐晴;苏兆亮;邵晓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激活蛋白激酶A信号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足细胞失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内激活蛋白激酶A(PKA)对阿霉素(ADR)肾病小鼠足细胞失分化以及蛋白尿的作用.方法·选择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分为3组:ADR组予以ADR 10 mg/kg尾静脉注射构建ADR肾病小鼠模型,A+P组为ADR肾病小鼠予PKA信号激动剂pCPT-cAMP 50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蛋白电泳+考马斯蓝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尿白蛋白变化,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足细胞数量,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足细胞的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R肾病小鼠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升高,肾小球足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足细胞特异性蛋白synaptopodin和podocalyxin表达明显下降,足细胞受损伤失分化标志蛋白desmin表达增多.pCPT-cAMP干预后ADR小鼠白蛋白/肌酐比值降低,WT-1阳性细胞和synaptopodin和podocalyxin表达增多,desmin表达减少.结论 ·pCPT-cAMP激活PKA信号后可减轻ADR肾病小鼠足细胞损伤,防止足细胞数量减少,减轻蛋白尿.其作用可能与pCPT-cAMP防止ADR肾病小鼠足细胞失分化相关.

    作者:姜金星;向芃;陈晓欢;阿依加肯·卡司木马力;谢可炜;倪兆慧;顾乐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鼠Eap1-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细胞水平阻断Eap1对Kiss1表达的影响

    目的·构建大鼠Eap1-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观察在细胞阻断Eap1基因表达对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大鼠Eap1基因mRNA序列设计4条shRNA干扰序列及1条阴性对照序列,序列合成后连接至LV3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载体.经鉴定正确后,与包装质粒pGag/Pol、pRev、pVSV-G共同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构建好的慢病毒感染NRK-52E细胞,感染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a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出干扰效果佳的干扰慢病毒再次感染NRK-52E细胞(设置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感染72 h后检测Kiss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NRK-52E细胞感染72 h后,阴性对照慢病毒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而各干扰病毒组E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以慢病毒Eap1-shRNA4干扰效果佳.阻断NRK-52E细胞Eap1基因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其Kis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大鼠Eap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阻断NRK-52E细胞Eap1基因表达后,Kiss1表达水平下降.

    作者:李晨曦;李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白介素-1β在羊膜腔内注射脂多糖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羊膜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D孕鼠羊膜腔内注射LPS建立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孕鼠(孕19 d)随机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LPS组和LPS+anti-IL-1β 组.随机取出生1、3、7 d新生鼠肺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并通过real-time PCR和ELISA检测肺组织中IL-1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培养大鼠骨髓源性原代巨噬细胞,给予LPS干预,经全转录组测序检测与IL-1β 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aline组相比,LPS组肺泡和次级突起数量减少,平均内衬间隔增大;肺组织IL-1β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应用anti-IL-1β 可改善LPS引起的新生鼠肺组织病理变化.LPS可导致Gbp5、Ccl3、Nod2、Ccr5、Mefv、Casp4、Ifnar1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Lgals9、Gstp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其中Gbp5、Ccl3、Nod2、Ccr5、Casp4、Ifnar1、Lgals9可正向调节IL-1β 表达.结论·在BPD模型中LPS通过上调巨噬细胞中IL-1β 的表达,诱导新生鼠肺泡化阻滞.全转录组测序揭示LPS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调控巨噬细胞中IL-1β 的表达.

    作者:杨奕辉;刘成博;陈泽;李文;张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GF-1对PC12细胞PRNP表达及APP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中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表达及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IGF-1(20、40、80 ng/mL)作用于PC12细胞24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RNP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ERK/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PRNP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IGF-1处理细胞24 h后,40 ng/mL及80 ng/mL IGF-1组PRNP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及IGF-1各浓度组中APP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上清液中Aβ42的水平显著下降,其他各组随着IGF-1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 ng/mL及80 ng/mL IGF-1组Aβ42的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AKT/pAKT、ERK/pERK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随着IGF-1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 ·IGF-1降低PRNP基因表达的同时影响APP代谢,此过程可能与PI3K/AKT和MAPK/ERK1/2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蒋国红;王长明;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是一种检测微生物的新型工具,不仅可用于微生物的快速鉴定,而且还可以检测细菌的耐药机制.产 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杆菌耐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目前利用MALDI-TOF MS快速检测细菌 β-内酰胺酶的技术已被广泛报道,方法主要有检测 β-内酰胺酶水解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活性,直接检测 β-内酰胺酶分子、肽段或其相关蛋白以及检测 β-内酰胺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等.该文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对MALDI-TOF MS在 β-内酰胺酶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余佳佳;俞静;刘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哺乳动物可变启动子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可变启动子是一个基因的转录本起始端所对应的可变区域,可变启动子的使用产生了多样化的细胞类型、组织类型以及复杂的发育基因的调节.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变启动子的异常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变启动子作为一个通用的机制在基因表达调节中表现得既多样又灵活.该文结合近发表的相关研究来综述哺乳动物可变启动子的使用所带来的功能,并讨论可变启动子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聂永强;马晴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力学失稳态导致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软骨退行性疾病,力学失稳态是骨关节炎发病的较为经典的原因.力学失稳态可以通过直接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和刺激炎症因子生成,来减少软骨细胞数量和破坏软骨细胞外基质,导致基质中的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减少,使软骨发生退变,长期作用可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因此,了解力学失稳态如何导致骨关节炎发生能更好地从力学角度改善骨关节炎的病程.

    作者:纪安琪;邓国英;王秋根;王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Tet:基于DNA去甲基化的全新抗肿瘤药物靶标

    Tet蛋白属于 α-酮戊二酸(α-KG)和亚铁离子(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Tet特异识别基因组DNA上5-甲基胞嘧啶(5mC)的甲基并进行催化氧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DNA主动去甲基化途径中唯一被发现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基因组5mC的动态平衡分布,Tet在胚胎发育早期基因调控和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中至关重要,其表达和功能异常与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恶性肿瘤以及实体肿瘤有密切关系.因此,Tet及其介导的DNA去甲基化是全新的抗肿瘤靶向药物靶标.对于Tet生物功能和催化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与DNA去甲基化途径相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同时也为研发全新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龚蔚;孟周文理;田娜;林冠乔;付天然;张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院学生牙周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对医学院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其与牙周健康状态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研判该人群的整体牙周健康水平.方法 ·602名的医学院学生被随机纳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牙周健康相关行为、牙周健康相关知识、自我感觉和父母牙周情况等.同时对受试者指数牙的各项牙周指数进行检测,包括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等.结果 ·570名受试者(16~26岁)完成了全部调查.受试者中,从未使用过牙线者占79.82%;从未接受过牙周洁治者占78.25%.50.25%的指数牙存在探诊出血,仅0.70%的受试者未检出探诊出血,81.05%的受试者被检出存在一定程度的牙周附着丧失.与女生比较,男生更加易患罹患牙周炎(P=0.027)和牙龈炎(P=0.012).结论·未发现可能影响牙周健康的新风险因素.常规的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维护是年轻人群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超伦;刘大力;谢玉峰;宋忠臣;葛琳华;束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转化医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