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年龄≤3岁,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分布与观察组无差别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6例,作为对照组,作临床评估及BALP检查,必要时作腕骨X线摄片检查.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BALP,判定有无佝偻病及是否为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结果观察组中佝偻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5.031 5, P<0.01).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有关,对于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佝偻病的防治.
作者:杨晓娟;谷丽;孙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结直肠肿瘤术前分期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3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肿瘤的病例应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对结直肠肿瘤进行术前的MRI检查,应用T1 FSE,T2 FRFSE或T2 FATSAT FRFSE序列,在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肠壁肿瘤浸润及肠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结肠癌MRI对T1~T2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5.7%(6/7),对T3,T4期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总体在结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2.3%(12/13),过诊率7.7%(1/13);在直肠癌MRI对T1~T2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0%(8/10),对T3,T4期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总体在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1.3%(21/23),过诊率8.7%(2/23).在结直肠癌的总体诊断准确率91.7%(33/36),过诊率8.3%(3/36).MRI对结直肠癌的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评价,其敏感度为73.68%(14/19),特异度为70.59%(12/17),准确度为72.22%(26/36).结论 MRI对结直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程度及区域淋巴结情况可作较为全面的评价,对于肠壁肿瘤浸润评判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评判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施展;陈腾;韩峰;芮元鹏;赵泽华;王培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侧原位碎石成功,成功率85.4%,平均碎石时间(10.4±4.5)min,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100%.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容易操作、术后住院日短、康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许云飞;黄国华;巢月根;张海民;鄢阳;黄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次剖宫产术时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腹腔黏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头次手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42例(CS组),Stark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手术)96例(SCS组).两组共238例,均无其它开腹手术病史.对其中所见腹腔黏连程度,与子宫下段疤痕厚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病率及术后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有Stark剖宫产史的患者与有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的患者相比,再次剖宫产所见黏连程度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排气时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下段疤痕厚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有Stark剖宫产术史者再次开腹难度增加,子宫下段与腹壁及膀胱黏连,分离困难,致使术中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术后排气时间延长.故头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曲慧延;陈月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对2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3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栓素B2(TXB2).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PAC-1、CD62P均较缓解期和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浆TXB2较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PAC-1、CD62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TXB2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62P及TXB2与病情程度有关(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是溃疡性结肠炎较特异的指标,TXB2影响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
作者:施嫣红;黄培新;郭传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潮气量(tide volume,VT)时,20例重度ARDS患者肺气体交换、肺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当VT从15 ml/kg降至6 ml/kg时,患者均出现PHC,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PHC时,气道压力显著降低,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做功指数、心率、血压和心排指数等无明显变化.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高位转折点对应的压力为(22.2±1.8)cm H2O,容积为10 ml/kg,1 cmH2O=0.098 kPa.结论在实施PHC时,只有当气道平台压<20~25 cm H2O时才有可能避免肺泡过度膨胀,且实施PHC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作者:崔世涛;徐兵;周天益;郭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灌注显像判定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其意义.方法对28例肺心病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行99mTc-MA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测定,测量肺灌注显像上、下肺野核素计数比值,同时应用超声检测收缩期三尖瓣返流压力阶差(the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pressure gradient biggest,TRPG)估测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作对照.结果肺动脉压力轻度升高时,肺上、下肺野核素计数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存在有显著差异(P<0.01),且肺上、下肺野核素计数比值与超声检测肺动脉压值呈正相关(r=0.82,t=7.31,P<0.01).结论肺灌注显像属先进的无创性技术,可应用来判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联合心脏超声检测在肺心病的诊治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爱梅;蔡海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按诊断标准对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早期诊断临床经验,以及分析对比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igh dose immunity globubin,HDIG)治疗小儿MCLS的疗效.方法对4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HD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对照组13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应用HD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MCLS,在主要症状和体征消退,以及防治冠状动脉扩张等并发症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结论按照目前诊断标,有利于早期诊断小儿MCLS.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为治疗小儿MCLS的有效疗法.
作者:周晓迅;杨莉莉;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常规屏-片系统和CR系统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的优缺点,探讨CR在骨骼系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0例CR骨骼片和常规屏-片系统摄影的各系统骨骼片,从摄片曝光量、细节显示、甲片率上对比两种摄片系统在骨骼系统中的运用.结果在骨骼肌肉系统摄片时CR系统曝光剂量约为传统的屏-片系统的45%~60%,而在骨小梁的显示上为CR系统的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传统的屏-片系统的68%.CR甲片率为85%,高于传统的屏-片系统的75%.结论 CR系统在骨骼系统显示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屏-片系统.
作者:王韶艳;张蕾;李恩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时对心血管保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心功能I~II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监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运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检测围术期血清IL-6、TNF-α及皮质醇水平.结果围术期血清IL-6、TNF-α及皮质醇水平均有升高,GA组升高更明显,各时段与GE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联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在保持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的同时对细胞因子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减少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优于单纯全麻.
作者:朱颖霞;罗明;张晓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活血复方对动物模型主动脉壁血管形态的影响,及对主动脉壁NO、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观察主动脉形态,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活血复方对主动脉壁NO、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活血复方能较好的保护内皮结构,减少脂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活血复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大鼠主动脉ICAM-1、VCAM-1的高表达,与辛伐他汀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血复方能通过抑制主动脉壁ICAM-1、VCAM-1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阻止炎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结核病和结节病病理组织中结核分支杆菌DNA检出情况,探讨巢式PCR方法在结核病与结节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内插入序列IS6110为扩增靶序列,用巢式PCR法检测37例结核病和31例结节病石蜡包埋病理组织中结核菌DNA,以H37RV标准结核菌株作阳性对照,鼠胎肺作阴性对照,并与同步进行的普通PCR结果作比较.结果对照组分别均为阳性及阴性结果,37例结核病组中36例呈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7.3%),31例结节病组中8例呈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5.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与普通PCR方法比,采用巢式PCR方法对结核菌DNA检出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用巢式PCR法检测石蜡包埋病理组织中结核菌DNA可作为鉴别结核病和结节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赵兰;李秋红;李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1) 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 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 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结扎组(FNS+MI组);(3) 毁损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lesion,FNL)5 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 h,再行左冠状动脉结扎组(FNL+FNS+MI组).(4) 假手术组(Sham组),开胸术后仅在LAD下穿线但不结扎,电极插入小脑顶核,但不予以刺激.各组又分开胸术后1、7、21 d 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微机大鼠心率变异性记录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结果 MI组与Sham组比较,频域分析指标-低频(low frequency,LF)、高频(high frequency,HF)、标准化的高频(normalized high frequency,HFnorm)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标准化的低频(normalized low frequency,LFnorm)与LF/HF比值升高(P<0.01);非线性分析指标-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明显降低(P<0.05或P<0.01).FNS+MI组与MI组比较,MI后各时间点HRV参数HF、LF、HFnorm、FD等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LFnorm、LF/HF降低(P<0.01).FNL+FNS+MI组与MI组比较,HRV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变异性.
作者:张润峰;胡大一;陈运贞;唐克新;马国中;黄宣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利用BOLD-fMRI方法研究听觉性语言语音注意的神经机制.方法以Block Design设计模式,刺激通过听觉呈现,对9名正常中国人分别进行词语语音注意的BOLD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实验要求,且头动范围小于一个像素大小.语言任务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颞中、上回,双侧额下回,双侧运动区及左侧角回.结论听觉语音注意作为一种调节功能在语言处理中发挥作用.
作者:揭冰;杨振燕;赵小虎;恽虹;李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干眼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4只,采用右眼摘除泪腺、第3眼睑及Harder's腺.造模后第1、3、5、7、10、15天行Shirmer Ⅰ试验和1%虎红角膜染色检查,造模前与造模后术眼自身对照.造模后3周取角膜、结膜组织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扫描电镜检查眼表上皮细胞形态,左、右眼对照.结果造模前兔Shirmer Ⅰ试验值(18.1±3.6)mm,造模后Shirmer Ⅰ试验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下降,5 d后稳定在5.0 mm以下.造模后各天Shirmer Ⅰ试验值与造模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造模前兔角膜虎红染色阴性,造模后7 d开始出现阳性染色,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染色程度逐渐加重.造模后3周术眼角膜、结膜光学显微镜及透射、扫描电镜检查均见异常.结论采用泪腺、第3眼睑和Harder's腺摘除术能成功建立兔干眼模型.
作者:郎莉莉;崔红平;杨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补锌对胎盘及母鼠小肠中IGF-II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SD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ZC)和补锌组(ZS).两组进食常规饲料,ZC组(n=9)饮用去离子水,ZS组(n=9)饮用补锌水(含锌1.26 mmol/L).分别于孕9.5 d和孕17.5 d时取胎盘和小肠.以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胎盘和母鼠小肠中IGF-II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ZC组孕17.5 d时,胎盘IGF-II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孕9.5 d(P<0.05),呈现出发育性增高.孕9.5 d和孕17.5 d时,ZS组胎盘及小肠IGF-II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ZC组(P<0.05).结论妊娠不同时期膳食锌摄入水平增高显著上向调控胎盘和母体小肠中IGF-II mRNA的表达.
作者:谢良民;黄昕;葛懿云;厉曙光;汤家铭;李俊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左室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WKY大鼠做阴性对照组,SH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12周,其余两组分别注射相当容积的蒸馏水.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应用HE、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erivasular circumferentiall area,PVCA),采用TdT介到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WKY大鼠相比, 20周龄SHR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心肌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用丹参治疗后,SHR除收缩压外余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孙联平;李瑞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将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从人骨髓血中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经体外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MSC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建立了骨髓MSC体外分离、培养的体系,探讨了骨髓MSC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MSC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打下了基础.
作者:陆卫青;廖大鹏;季振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对炎性介质的调控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大鼠OJ模型,观察OJ 4、7、14 d及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化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后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介素-6(IL-6)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minase,ALT)水平.结果 OJ 4、7、14 d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表现为TB、ALT的明显增高,肝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TNF-α、 IL-6mRNA、 ICAM-1mRNA表达也增强. 注射PDTC的OJ大鼠肝NF-κB P65、 ICAM-1mRNA表达较OJ各时相点显著下降, 血清ALT和肝组织TNF-αmRNA较OJ在4、 7 d明显下降. 结论 OJ时NF-κB的活化上调了炎性介质的表达, 从而造成肝损伤, 通过PDTC抑制NF-κB活化可减轻病程早期的肝脏损伤.
作者:房林;郑立君;孟红波;徐蕾;毛煜侃;何耀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自1987年首次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切除术已成为胆囊切除的经典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的不断更新,寻求以小的创伤达到好的效果成为腔镜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人们主要通过减小穿刺孔径的大小[1-2]和减少穿刺数目的方法进行尝试,然而对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
作者:胡海;所广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Katagener综合征又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鼻窦异常综合征,是纤毛无活动性综合征的一种,非常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倪炯;赵江民;席芊;李铭;杨烁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6~10岁性早熟女童88例,同年龄未发育女童46例进行行为评定,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拟家庭及被测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早熟女童行为问题明显多于对照女童,其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5.2%,较对照女童(15%)显著升高(P<0.05);性早熟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攻击性、内向因子、外向因子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多动、残忍性方面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娱乐性对行为问题评分有影响,排除了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娱乐性评分对行为问题总分的影响后,性早熟组行为问题总分仍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除家庭经济文化因素的混杂作用,性早熟组发生行为异常的检出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性早熟女童出现行为问题比例较高,且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相关.
作者:乔晓红;俞建;谢晓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售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的含量水平,为食品卫生学研究和保护食用者安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确定检测波长,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溶剂提取的超声波震荡、摇床振摇、低温浓缩等前处理方法.结果根据现有国家标准,18种被检测食物样品中5种肉制品违规添加胭脂红,山楂片含量超标,葡萄酒、花雕酒、红肠肠衣、干玫瑰添加量接近极限.结论上海市售食品中存在人工合成色素滥用的情况,规范食品生产和流通是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迫切任务.
作者:蔡智鸣;曾盈;史馨;王枫华;王振;厉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从CIN演变到癌的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预防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关键在于CIN的早期诊断.目前用于CIN筛查的细胞学检查已由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发展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诊断方法亦由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逐渐取代巴氏分类法.本文回顾性分析对952例妇女行TCT检查的临床资料.
作者:刘佳;丁青;吴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脊髓胶质中阿片受体的发现,提出椎管内注药的途径.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间隙有显著的镇痛效应,可用于术后镇痛[1].由于其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不同部位的手术后镇痛需选取相应的脊椎节段穿刺置管用药[2].因中高位硬膜外穿刺相对比低位硬膜外穿刺在技术上较复杂,并发症多,故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本文选择中高位及低位硬膜外腔注射吗啡作胸腔手术的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对胸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蔡菊英;傅舒昆;钱渊;潘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收集同济医院儿科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8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至11岁,平均6.5岁)、14例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5至12岁,平均7岁)及5例正常儿童的骨髓涂片.
作者:廖雪莲;谢晓恬;石苇;蒋莎义;木拉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P波离散度(Pd)和P波大时间(Pmax)能反映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和心房内传导时间,P波离散度(Pd)增大和P波大时间(Pmax)延长与心房纤维颤动发生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导管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对房间隔缺损患者P波离散度(Pd)和P波大时间(Pmax)的影响.
作者:于萍;张代富;祁炜罡;包丽娟;俞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缺乏体力活动是包括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结肠肿瘤、乳腺肿瘤等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体力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包括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使传统的体力活动划分的原则受到挑战.
作者:罗盈怡;郑黎强;李觉;余金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床边摄片的质量选用CR床边摄片,特总结2005年8月以来床边常见部位CR床边摄片的患者50例,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朱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纳米硒的合成方法.方法利用软模板法,在不同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合成纳米硒,实验产物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有一定的影响,控制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纳米硒.结论利用软模板法制备纳米硒,实验方法简便,容易实现.
作者:史洪伟;张胜义;王红艳;宋吉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β-连环素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β-catenin在神经细胞内与其它蛋白质如tau、PS1的相互作用以及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一种有用的工具.方法用亚克隆的方法将β-连环素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重组质粒pEGFP-cat瞬时转染野生型鼠成神经瘤细胞株,并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编码β-catenin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印记结果显示β-catenin-GFP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β-连环素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鼠成神经瘤细胞中表达了β-catenin-GFP融合蛋白.
作者:张爱红;徐雅飞;王建枝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