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硝酸咪康唑常规联合维持治疗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上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门诊确诊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已婚或有性生活患者共427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13例,对照组214例.研究组采用常规联合维持治疗,即广谱洗剂坐浴,每日1次,时间10 min,连续2周,改每周2~3次,维持2月,硝酸咪康唑栓常规治疗剂量每日400 mg,共3 d,维持剂量于月经净后每天400 mg,共3 d,共2月;对照组214例,采用广谱洗剂坐浴每天1次,时间10 min,2周,硝酸咪康唑栓每日400 mg,共3 d.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治愈率86.38%,对照组为63.1%.结论 采用常规加维持剂量治疗方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后远期的复发性较低.在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除了重视治疗的近期效果外,更应该关注治疗的远期效果,防止疾病的复发.
作者:陶敏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45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8周,分别于第2、4、6、8周末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完成治疗,基本治愈率为42.9%,有效率达97.6%.男女患者基本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73.3%.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轻度红肿、糜烂.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可有效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不良反应较轻,男女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梅兴宇;施伟民;朴英兰;高清云;徐倩;陈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PTL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总结了近10年国内发表的199例PTL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 PTL多发于老年妇女,多有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块.B细胞性PTL占94.5%(190/201),T细胞性PTL占5.5%(11/201).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常见为B细胞性,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周茜;黄绮;祝明洁;姚晓虹;蒋允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烤瓷牙龈沟液IL-8含量水平,提示不同内冠合金对牙龈的刺激程度.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烤瓷牙龈沟液IL-8总量和含量:20例存在龈炎的镍铬合金烤瓷牙,并以自身同名对侧健康牙为对照,20例正常的镍铬合金烤瓷牙,20例正常的金合金烤瓷牙.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存在龈炎的镍铬合金烤瓷牙组和对侧健康牙组、正常的镍铬合金烤瓷牙组、金合金烤瓷牙组之间IL-8总量、龈沟液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8参与牙龈炎的免疫调节,可能作为评价烤瓷合金对龈组织刺激程度的指标.贵金属合金生物性良好,无刺激性.
作者:俞律峰;苏剑生;邹德荣;朱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VP)疗效影响因素,提高TUVP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TUVP的资料.年龄52~86岁,平均66.8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20.6~116 ml,平均52.4 ml.大尿流率(Qmax)平均7.8 ml/s,平均尿流率(Qave )平均3.8 ml/s,剩余尿量(residual urinary volume,RUV)平均96 ml,IPSS评分平均23分.结果 258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5.8g,电切时间平均56min,术中输血5例,2例因穿孔改行开放手术,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 TURS)先兆4例,无TURS发生.225例(86.5%)患者随访1~36个月,大尿流率(Qmax)平均增至17.5 ml/s,平均尿流率(Qave)平均增至8.9 ml/s,剩余尿量(RUV)平均降至20 ml,IPSS评分平均9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认识TUVP疗效影响因素,使TUVP规范化,可进一步提高TUVP质量.
作者:沈建国;李家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膜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retroperitoneallaparoscopic cyst decompression,LRCD )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方法(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及疗效.方法 总结后腹膜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ADPKD患者20例,对手术天数、术后平均引流量、手术前后肾功能、及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18 个月,患者肾功能改善,,血压值kPa改善,手术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CT均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膜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是一种比较积极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安和;桂亚平;章劲夫;袁涛;廖国强;卞崔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 42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和27例未拔牙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记录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以及上、下颌牙弓前牙段牙弓长度,将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1.08 mm和1.43 mm),变化值与不拔牙矫治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减小(为1.63 mm),下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增大(为1.34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矫治(P<0.01);上下颌前牙段牙弓长度增大(分别为1.31 mm和1.01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组(P<0.05).不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增大,但磨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0.99 mm和0.46 mm). 结论与不拔牙矫治相比, 拔牙矫治不会减小尖牙间牙弓宽度和前牙段牙弓长度而影响面部美观;但拔牙和不拔牙矫治都能引起磨牙间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
作者:林有籁;刘月华;曾韶华;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9例女性患者(218个肿瘤)术前进行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乳腺肿块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钙化、后方回声以及血流信号分布、测定血流参数.术后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18个肿瘤手术病理诊断早期乳腺癌43个,良性肿瘤 175个.灰阶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9.8%,77.1%,75.7%.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3.7%,84.6%,84.4%.结论 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颜玮;冯炎;马方;姚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ngiotension Ⅱ Receptor 1, AT1R) A1166 C多态性与福辛普利降压效果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的关系. 方法对100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给予福辛普利10 mg/d治疗,并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析,观察不同基因型组治疗前后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 AⅡ)、醛固酮(Aldosterone, ALD)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同AT1R基因型组间的降压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血浆肾素活性、AⅡ、ALD变化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EH患者的AT1R基因分型对福辛普利的降压效果及其对RAAS的阻断均无影响.
作者:皮林;华琦;陈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为探讨健康高龄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经诱导活化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tic factor,TNF)的分泌.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以K562细胞和SGC-790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白介素2(IL-2)与脂多糖诱导活化后的TNF的分泌活性测定以L-929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存活率表示.结果 与健康中青年组比较,高龄组人群的NK细胞对K562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与LPS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TNF活性均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 高龄组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诱导分泌的TNF活力增高可能补偿了部份免疫功能的下降.
作者:余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干细胞因子反义寡核苷酸(SCF ASON)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卵蛋白(OVA)复制 BALB/c小鼠哮喘模型,经鼻滴注SCF ASON,观察FAM标记阳性的SCF在肺内的分布和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SCF mRNA的表达;收集BALF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IL-4含量.结果 FAM标记阳性的SCF ASON主要分布在肺间质组织;SCF ASON干预组与哮喘组比较,膜结合型SCF(membrane bound SCF, mSCF) mRNA(0.12±0.03 vs 0.28±0.04),(P<0.01)及可溶性SCF(soluble SCF, sSCF)mRNA(0.10±0.01 vs 0.21±0.04), (P<0.01)表达均降低;SCF ASON干预后肺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减轻;BALF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IL-4含量下降 (13.6±1.53 vs 18.8±4.14) pg/ml(P<0.05).结论 SCF ASON能抑制OVA诱发的小鼠气道炎症及肺泡灌洗液中的IL-4产生和嗜酸粒细胞数目增多,说明SCF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起作用,SCF可能会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局部使用SCF ASON可能是治疗哮喘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刘瑞麟;杨文卓;吕寒静;魏为利;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69例,并对其中21例进行随访;将患者分为0~2岁组、2~5岁组及>5岁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中常见诊断条件的发生率及年龄分布规律.结果 0~2岁组色素脱失斑(84%)发生率高,其它依次为室管膜下结节(78%)、癫痫(74%)、心脏横纹肌瘤(33%)、脑皮质结节(33%)、肾脏表现(20%).2~5岁组色素脱失斑(91%)、室管膜下结节(91%)和癫痫(90%)高,面部纤维瘤(65%)次之, 其它为脑皮质结节(50%)、肾脏表现(45%)、眼底改变(40%)、心脏横纹肌瘤(33%).结论 除心脏横纹肌瘤外,TSC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婴幼儿TSC临床表现有其自身特点,色素脱失斑、室管膜下结节和癫痫为主要特征.
作者:赵玉武;孙晓江;郑惠民;丁素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免疫分子CD1a、γδTCR阳性表达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腺苷脱氨酶(ADA)活性,ADA活性与胸膜肥厚的关系,以提高对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 选择36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和34例恶性肿瘤并胸腔积液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CD1a、γδTCR阳性表达;ELISA检测IFN-γ、VEGF含量;比色法测定ADA活性.治疗1个月后,经胸部螺旋CT检查,分析ADA活性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肥厚的关系.21名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研究.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CD1a、γδTCR阳性表达及VEGF含量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胸腔积液(t=2.44~13.53, P=0.02~0.001);而IFN-γ含量及ADA活性均高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t=12.64~18.86,P<0.001).恶性胸腔积液中CD1a、γδTC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外周血(t=13.44~12.15,P<0.001);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1a、γδTCR与对照组比较(t=0.16~1.83,P=0.90~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a、γδTCR阳性表达及IFN-γ、VEGF含量、ADA活性,可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参考依据.多参数联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林存智;朱新红;戚艳;牛娟娟;葛玉香;战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为支原体的培养基筛选一种抗真菌的药物,以防止真菌污染. 方法在五种备选药物中先找出不抑制支原体生长但是能够有效抑制真菌生长的药物.再选用20株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株,各测此种药物对其MIC,后得出MIC50与MIC90,选用MIC90的浓度加于支原体的培养基中. 结果后选出的药物为氟康唑,用20临床株测得MIC50为15.6 μg/ml, MIC90为31.25 μg/ml 结论选用浓度为31.25 μg/ml的氟康唑加于支原体的培养基可以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作者:贾亚利;潘展砚;沈亮亮;徐燕萍;武济民;叶元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 I,CTn-I)水平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和培哚普利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1) 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2例,女22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45例,心功能Ⅳ级19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培哚普利组32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2) 常规治疗组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6 mg,治疗随访6周.(3) 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应用彩色心脏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组间均数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血清CTn-I水平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的程度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常规治疗组及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培哚普利降低更明显(P<0.01),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以培哚普利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 血清CTn-I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清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培哚普利有抑制心肌损伤,改善心室重塑作用.
作者:陈维杰;张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近3年来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5年311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巨大儿的发生与其母亲的身高、孕末期体质量、孕产次、妊娠糖尿病有关.孕妇腹围+宫高、胎儿双顶径+股骨长以及腹横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组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高,产时出血多,新生儿窒息、产伤发生率高.结论 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减少分娩并发症.
作者:刘仕英;王光花;王颖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于病情稳定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目标剂量或大耐受剂量,维持两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项临床指标心率、血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le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le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及6min行走距离(6 minute walking test ,6-MWT).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检测Arg389Gly和Ser 49 Gly两个β1肾上腺素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结果 美托洛尔治疗后,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有明显改善(P<0.01).AA组基因型和AG组基因型患者ΔLVEF分别为(4.23±3.13)和(1.89±2.40),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SR/GR组ΔLVEF(7.13±2.36)和Δ6-MWT (17.25±2.91)与其他三组患者相比明显改善(P<0.05).而SR/SG组这两个指标比其他三组改善差.结论 本研究显示β1肾上腺素受体多态性是影响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显示β1肾上腺素受体多态性是影响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毕莹;罗明;徐远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不行辅助性化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估化疗的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 2006年2月, 59例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入观察组和辅助性化疗组.结果 随访观察后行意向性分析,包括在95%可信区间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 HR),在评估点对照组和化疗组的对比结果如下:总体生存风险比2.653(1.34~5.26);(P=0.005), 13.7% vs 42.5%;疾病无进展生存风险比2.93(1.50~5.75);(P=0.002),13.4% vs 28.3%.Cox回归模型显示术后化疗对术后生存及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起保护作用.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行以顺铂为基础的辅助性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和5年生存率.
作者:陈嵘;徐月敏;张心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皮质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28例上矢状窦旁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7例(60.7%),Ⅱ级切除6例(21.4%),Ⅲ级切除3例(10.8%),Ⅳ级切除2例(7.1%).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4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王飞;邓东风;刘宁涛;海舰;沈峰;潘庆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E光在改善皱纹和毛孔粗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经过2次IPL治疗皱纹和毛孔粗大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治疗侧采用IPL联合E光(Polaris型)的方法,对照侧单用IPL.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18例患者联合治疗处较对照皱纹和毛孔改善的程度更明显,皮肤更光亮;8例患者两侧均改善但无差异.6例双侧均无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 IPL联合E光较单用IPL能更好地改善皱纹和毛孔粗大等皮肤问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向东;汪蓓青;刘健航;沈征宇;徐慧;张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i(2-ethy(hexylphthalate)]致果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理. 方法测定喂饲DEHP和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对果蝇寿命及果蝇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 ,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喂饲高浓度番茄红素和DEHP的雄性果蝇平均寿命和平均高寿命高于仅喂饲DEHP的果蝇且低于对照组果蝇;喂饲番茄红素和DEHP的果蝇体内SOD、CAT活性水平高于仅喂饲DEHP的果蝇且低于对照组果蝇且随着番茄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喂饲番茄红素和DEHP的果蝇体内MDA含量低于仅喂饲DEHP的果蝇高于对照组果蝇且随着番茄红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 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番茄红素可以部分拮抗DEHP导致果蝇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且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对DEHP致果蝇脂质过氧化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作者:戴秋萍;王枫华;蔡智鸣;郭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骨肉瘤肿瘤血管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次氯酸钠溶液混合腐蚀法对6例骨肉瘤截肢标本进行腐蚀,制作骨肉瘤血管铸型标本,分析其血管形态特点. 结果 6例骨肉瘤血管铸型标本均可以观察到肿瘤血管系统形态,标本上肿瘤血管增多,增粗,管腔粗细不一,大量血湖形成,动脉移位,血管直角分支, 中心血管缺如、中心血管盲端等特点十分明显. 结论骨肉瘤,这种高度恶性肿瘤其高侵袭性、高生长性、高转移率与其自身丰富异常肿瘤血管形成具有直接的解剖学关系.
作者:毕刚;王家骐;胡牧;薛华明;钱光;梅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 对8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受试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ET,同时应用超声检测收缩期三尖瓣返流压力阶差(the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pressure gradient biggest, TRPG)估测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浆BNP、E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动脉压力重度升高时,BNP水平高于轻、中度升高组,组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且肺心病患者BNP和ET间呈正相关(P<0.01). 结论血浆BNP和ET共同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用于肺心病患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爱梅;殷少军;杨越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本文通过检测LE中MBD2、GATA3和IL-4表达的量化关系,探索LE中GATA3和MBD2表达水平对Th2异常分化的影响,旨在探讨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对LE自身免疫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获取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以RT-PCR半定量法检测GATA3、MBD2和IL-4的转录水平.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分析SLE患者与正常人之间GATA3、MBD2和IL-4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PBMC中GATA3表达水平为(0.342±0.117),SLE患者组PBMC中GATA3表达水平为(0.552±0.234),SLE中GATA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761,P=0.009);正常对照组MBD2表达水平为(0.587±0.193);SLE患者组MBD2表达水平为(0.760±0.203),SLE中MBD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721,P=0.024);正常对照组IL-4表达水平为0.299±0.198;SLE患者组IL-4表达水平为(0.442±0.183),SLE中I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725,P=0.042).结论 LE中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Th2细胞活化不仅受到低甲基化造成的IL-4表达增加的影响,而且受到低甲基化造成的沉默因子结合下降的影响,使GATA3失去了MBD2的竞争性抑制,更加有利于诱导IL-4表达,活化Th2,促进LE发病.
作者:施伟民;秦海红;施若非;伍洲炜;徐金华;郑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格列美脲对健康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预适应组、格列美脲组和格列美脲+预适应组4个组别.实验过程中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结束后,测量血肌钙蛋白,取心脏大体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以肌钙蛋白和心肌梗死面积作为终点效应指标,评价药物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结果 预适应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血肌钙蛋白、心肌梗死面积较前者明显降低,单用格列美脲不影响血肌钙蛋白和心肌梗死面积,而格列美脲+预适应组与预适应组相比,实验后血肌钙蛋白、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格列美脲对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预适应没有影响.
作者:王吉影;甄月巧;殷少军;韩玉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研究LTβR-Ig的生物学功能,构建重组的LTβR-Ig/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无血清扩大培养,并初步研究了融合蛋白LTβR-Ig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 将鼠LTβR胞外段cDNA与人IgG1 Fc段cDNA共同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CHO-K细胞表达,阳性克隆进行无血清培养,采用PtoteinA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3[H]TdR参入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经PCR和限制性酶切鉴定以及DNA测序,结果表明克隆了正确序列的LTβR胞外段序列,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LTβR-Ig/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了LTβR-Ig的融合蛋白,证明LTβR-Ig融合蛋白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能稳定表达有生物活性的LTβR-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系统,为今后研究LTβR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机制,及开展基因重组药物进行疾病的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倩;崔淑芳;樊克兴;吴桐;钱卫珠;郭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进行MC1R拮抗/激动剂快速、高通量筛选,并对其作用靶点进行初步判断的实验体系.方法 利用稳定表达MC1R和诱导表达荧光素酶的MC1R-6CRE-Luci-CHO和仅诱导表达荧光素酶的6CRE-Luci-CHO细胞株为模型,以luciferin荧光素为底物,NDP-a-MSH为激活剂标准品,Sepiwhite(r)为拮抗剂标准品,用SPSS及Graphpad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其主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其主要参数优化值:NDP-a-MSH浓度0.5 nmol/L;Sepiwhite(r)浓度25 μmol/L;孵育时间5 h;荧光素用量可从厂商推荐的100 μl降到25 μl.结论 本体系能够对MC1R拮抗/激动剂类药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及其作用靶点进行初步判断.
作者:刘志学;俞佳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3 21世纪及以后的细胞及分子神经科学3.1 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前半个世纪,我们已经从还原论出发研究了神经元信号传导及突触可塑性.电压门控和配基门控通道的分子描述以及许多G蛋白耦联受体的分子描述等等,戏剧性推进了离子学说,已经揭示了参与神经信号传输的各种不同分子的结构特性.
作者:陈宜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调节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代谢临床状态.近年来学术界高度重视IGT人群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IGT人群是重要的糖尿病危险人群,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都要经过IGT阶段.
作者:吴国亭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