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同期病理证实的乳腺小肿块(长径≤2 cm)患者129例,按肿块良恶性分成两组,A组:乳腺癌组,56例;B组:良性病变组,73例.对两组病灶术前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丰富程度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早期乳腺癌肿块有其特有的声像特征.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蟹足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减弱、RI≥0.70和血流丰富等在早期乳腺癌肿块中较为常见(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风华;钱建林;宣丽敏;周卫华;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可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中青年合并心肌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A组)、单纯心梗患者36例(B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6例(C组)和对照组36例(D组)作为研究对象.4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后HRT的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斜率(Turbulence Slope,TS)以及TO和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TO、TS值明显异常,与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的TO、TS值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P<0.01).四组TO及TS异常发生率分别为A组(61.1%、66.7%)、B组(50%、55.6%)、C组(36.1%、38.9%)和D组(8.3%、5.6%),A、B、C组TO、TS值异常率较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B组TO、TS值异常率较C组明显升高,A组TO、TS值异常发生率增高明显.结论 青中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同时HRT异常率增高较明显.HRT可作为临床上青中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唐文军;雷涛;倪爱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疾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将滋养细胞疾病误诊为其他疾病7例,将其他疾病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滋养细胞疾病7例误诊为异位妊娠3例,不全流产2例,过期流产2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的2例中葡萄胎术后残留1例,人流术后残留1例.结论 滋养细胞疾病的正确诊断应该结合临床表现、体征、β-HCG监测、B超、胸片和肺部CT等综合考虑,对难以诊断的患者不能盲目化疗,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将组织物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作者:刘萍;李怀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特异性附睾炎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经本院临床确诊为非特异性附睾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30例非特异性附睾炎患者分为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查记录附睾炎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附睾血流分布情况,附睾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末期流速(D),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非特异性附睾炎治疗前组较对照组血流明显增加,S、D、RI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较治疗前组血流明显减少,基本恢复正常.S、D、RI较治疗前组明显减低(P<0.05).S、D、RI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特异性附睾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鑫;陈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中文版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中文版AEC量表对46名上海市甘泉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并于3周后应用相同量表再次进行评定.结果 ABC量表的总评分与各项目评分的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范围在0.77~0.98之间,评估者间信度的ICC范围在0.71~0.98之间,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共析出2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7.6%,12.0%.结论 中文版ABC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
作者:管强;韩红杰;詹青;李云霞;赵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对老年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脑钠素(BNP)和脑钠素前体(pro-BNP)的影响.方法 46例年龄在79~96岁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基础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1.25~5.0 mg,每日一次,随访(14±5)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BNP、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前平均LVEF、血浆BNP、pro-BNP分别为0.397±0.075 8、179.36±45.88、1 686.69±488.73;随访结束时(治疗没停止)上述指标分别为0.456±0.061 1、86.25±19.89、832.47±262.48(P<0.05).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前、随访结束时及随访期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水平等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基础用药的前提下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能降低血浆BNP、pro-BNP水平,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心功能.药物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等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祝炜;曲娜;林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麻黄素急性扩容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以及循环功能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全麻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麻黄素组(E),麻黄素+容量治疗组(EV),单纯容量治疗组(V),每组各10例.各组患者均在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穿刺,并在外周静脉以TCI(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连续输注10 min后测定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heart rate,HR)和周围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并作为基础值,EV组和V组在快速扩容完成后稳定10 min,并分别注射麻黄素70μg/kg和生理盐水5ml0,C组和E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 ml和麻黄素70μg/kg,各组在其后1、2、3 min连续监测循环指标.各组均在给药1 min后给予芬太尼2μg/kg,顺式阿曲库胺0.1 mg/kg(2ED95),药物均在30 s内注射完毕.结果 E组和C组的SVV(stroke volume varication)显著低于EV组和V组的(P<0.05);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EV组的显著低于其他组的(P<0.05).结论 快速扩容后复合使用麻黄素能显著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
作者:杨建春;沈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生化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免疫学指标和肝穿病理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56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及病理学等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单纯PBC中女性占80.4%,平均年龄(49.1±13.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26/56,46.4%)、黄疸(20/56,35.7%)、右上腹不适(19/56,33.9%),皮肤瘙痒(9/56,16.1%).其中9例无明显自觉症状,AMA-M2阳性检出率为55.4%(31/56).其中AMA-M2阳性组和AMA-M2阴性组均以ALP、γ-GT、lgM升高为主,两组的生化及免疫学指标(除ALP、γ-GT、IgA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表现为胆管周围炎和小胆管损伤,两组皆以Ⅰ、Ⅱ期改变为主(54.8%&52%).结论 AMA-M2阴性PBC(AIC)可能是AMA-M2阳性PBC的另一表现形式,而不是另一种不同的疾病.GP210对AMA-M2阳性和AMA-M2阴性的PBC特异性均强.对于AMA-M2阴性PBC和AMA-M2阳性PBC,肝穿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胥莹;杨晋辉;郭涛;徐智媛;刘桂兰;焦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40.3岁.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1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平均10.5周.患者术后10~12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34例患者评分为80~100分,平均91.3分.结论 经皮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朱辉;祝晓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41~82岁;病程7个月~30年.发病节段:单节段L4-5 6例,L-S12例;两节段L4-S119例、L3-522例;三节段L2-5 7例、L3-S1 12例;四节段L1-5 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不稳定性腰椎节段:L4-56例、L5-S12例.患者均为初次手术.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及植骨融合标准,观察及记录患者功能改善恢复情况及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个月.近一次随访JOA改善率为:优:42例;良:22例、可7例;优良率达90.1%.所有节段均获得融合.结论 PLF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程波;吴德升;林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一定剂量富硒饼干对改善老年性白内障视力的作用.方法 61例临床确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每日食用富硒饼干33 g(3块、含硒量54μg),连续服用12周,自身对照,观察视力改变情况和血硒水平.结果 老年患者硒摄入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补硒后患者视力有明显提高;补硒后患者血硒有明显增高.结论 膳食补硒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葛懿云;黄昕;朱玉珍;李俊旋;张怡琼;谢良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逆行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我科共应用股骨髁钛合金锁定钢板逆行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20例.按Seinsheimer分型,本组病例中ⅡB型1例,ⅡC型3例,ⅢA型3例,ⅢB型3例,Ⅳ型6例,V型4例.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获Ⅰ/甲愈合,并且所有患者均能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早期的髋关节功能锻炼,住院期间未出现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至少一次的随访,时间从10个月到24个月不等,平均(16.2±6.6)个月.患者的预后根据髋关节Harris平分进行评估,其中优9例;良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0%.结论 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逆行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使股骨粗隆部达到坚强固定的效果,并可使髋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且能有效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毕刚;欧毅;黄祖成;杨庆诚;梅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09年1o月-2010年10月的39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按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并检查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骨质疏松组的TC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1).骨质疏松组的血钙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BMD与FINS、BMI成正相关(P<0.05).结论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TC高的患者易发生OP.
作者:王广宇;吴国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ginsenoside)Rb1和Rg1(GRb1,GRg1)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及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组、Rb1组、Rg1组、Rb1+API-2(Akt抑制剂)、Rg1+API-2、Rb1+PD98059(MEK抑制剂)和Rg1+PD98059组,培养1 d,用免疫染色观察神经突起的生长.加入Aβ25-35制备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损伤组(Aβ组)、Rb1组、Rg1组、Rb1+API-2、Rg1+API-2、Rb1+PD98059和Rg1+PD98059,培养48 h,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活细胞与凋亡细胞.用Elisa观察培养上清液里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nerve growth factor,NG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eurotrophin-3,NT-3).结果 Rb1和Rg1组神经突起生长高于对照组(P<0.05);API-2和PD98059显著抑制了Rb1和Rg1诱导的神经突起生长(P<0.01),API-2的抑制效果强于PD98059;Rg1+API-2组BDNF高于对照组和Rg1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1组NT-3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Rb1+PD98059组的NGF高于Rb1组.Rb1和Rg1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低于损伤组(P<0.01);PD98059和API-2阻断了Rb1和Rg1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P<0.01);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b1和Rg1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及抵抗Aβ25-35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其机制与Akt和ERK1/2的信号通路激活有关,与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无关.
作者:刘娟;裘莹;何晶;文蕾;管晓菲;袁琼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的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O)的相关关系.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模成功后,按病程分为糖尿病2、4、6、8个月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根据与实验组年龄匹配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在第2、4、6、8个月检测血清VEGF、ET、NO含量,摘除眼球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病程4个月始出现明显视网膜组织水肿,细胞排列紊乱,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各实验组血清VEGF、ET含量较同鼠龄对照组高(P<0.05),糖尿病2个月组血清NO含量较同鼠龄对照组高(P<0.05),而糖尿病6个月组及糖尿病8个月组血清NO含量较同鼠龄对照组低(P<0.05).随着病程延长,实验组血清VEGF、ET含量逐渐升高,NO含量逐渐降低(P<0.05).实验组血清VEGF与ET含量成正相关(r=0.821,P<0.01),与NO含量成负相关(r=-0.814,P<0.01);血清ET含量与NO成负相关(r=-0.802,P<0.01).结论 VEGF、ET和NO的含量与DR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考虑血清VEGF、ET和NO含量可以间接反映DR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惠英;江志坚;吴罕樑;董健鸿;荣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inia,UIP)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47例,其中UIP 25例(UIP组),NSIP22例(NSIP组),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不同细胞成分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用PGM-1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 PDGF主要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AM及部分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DGF在NSIP组上述各类细胞表达均强于UI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在两组患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在AM上的表达强.结论 PDGF在UIP和NSIP患者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M是其重要来源之一,两组间的差异表达为临床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等技术方法做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
作者:芮炜玮;李惠萍;易祥华;方霞;张宗梅;方建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Sez6 siRNA慢病毒感染小鼠小脑组织切片细胞,干扰Sez6基因表达后,观察浦肯野细胞生长发育变化.方法 使用Sez6 siRNA慢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刚出生(P0)的小鼠小脑组织切片细胞后;免疫组化标识浦肯野细胞,观察细胞树突发育.结果 Sez6基因表达下调明显,浦肯野细胞树突分支数量减少(P<0.05),发育延迟;浦肯野细胞胞体排列不整齐.结论 Sez6的表达与浦肯野细胞树突发育相关,还可能跟浦肯野细胞迁移排列相关.
作者:李卓权;郭超;孙贝贝;石红军;张敬;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构建骨桥蛋白过表达细胞模型,研究骨桥蛋白对游离脂肪酸诱导RIN m5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骨桥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游离脂肪酸诱导细胞凋亡,检测游离脂肪酸作用前后对照组及过表达组骨桥蛋白及其mRNA水平,细胞凋亡水平,凋亡相关基因水平,探究骨桥蛋白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游离脂肪酸作用后,骨桥蛋白表达增加,过表达组较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骨桥蛋白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RIN m5f细胞凋亡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睿;吴国亭;王广宇;屈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咖啡因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按照每日10mg/100g、2.5 mg/100g给予咖啡因,在加力前及加力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通过H-E和TRAP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情况,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 每日10mg/100g组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和每日2.5mg/100g组,牙槽骨吸收明显;而张力侧成骨作用不活跃,新生骨不如对照组和每日2.5mg/100g组明显.结论 牙齿移动过程中适当饮用咖啡因对牙槽骨的代谢没有明显影响,而大量饮用咖啡因则对骨的代谢具有潜在的影响,可能影响牙槽骨的改建.
作者:孙鹏;贺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B receotor,EDNRB)基因的第4外显子-30G/A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易感性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并分析EDNRB基因-30G/A(L277L)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同时分析该突变位点是否与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程度相关.结果 研究发现EDNRB基因-30G/A处基因型频率在COP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此外,COPD患者组中AA基因型组的大呼气中段流速值(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0.51±0.44)明显小于GG基因型组(1.49±1.70),且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NRB-30G>A位点处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的易感性相关,同时AA基因型与较低的MMEF值相关.
作者:尹琦;梁永杰;陆晶晶;张路;汪蜀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人成纤维细胞为载体对三种皂苷Rg1、Rb1、Re进行研究.方法 MTT法测定三种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消化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测定细胞分泌Ⅰ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观察上述三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三种单体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水平,羟辅氨酸含量、Ⅰ型前胶原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MMP-1蛋白质及mRNA表达量.结论 人参皂苷Rg1、Re、Rb1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基因及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促进胶原合成、抑制胶原降解,从而提高胶原蛋白总量,改善胶原代谢.
作者:李骏飞;周大兴;洪先业;蔡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Ki-67RNA表达载体干扰沉默Ki-67基因,检测其对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Ki-67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沉默Ki-67基因前后乳腺癌细胞株对阿霉素敏感性改变.方法 体外合成靶向Ki-67siRNA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Ki-67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应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转染后Ki-67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转染前后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Ki-67siRNA载体转染后24 h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的Ki-67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的增殖活性.Ki-67siRNA组阿霉素IC50值为(6.3±0.9)μg/ml.结论 Si-Ki-67能够有效抑制Ki-67基因的表达,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沉默Ki-67表达能部分逆转阿霉素耐药现象.
作者:李正东;傅韵;成晓林;蒋蓓琪;庄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任何原因引起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致使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而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全球许多有关CHF的大规模循证医学实验结果的陆续公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CHF预防的重要性,尤其是CHF的初级预防,即针对CHF的A期、B期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干预,使其能够逆转或者不再更进一步发展,是CHF防治的关键.本研究结合近期CHF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就CHF初级预防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朱雯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已知大的哺乳动物细胞因子超家族[1].自1992年国际免疫学会议首次命名至今,已发现至少50余种趋化因子及20余种趋化因子受体[2].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肺部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特性,以及与肺部感染相关性做一综述.
作者:文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胰腺癌是一种极具侵犯性的肿瘤,其病死率几乎同于发病率,西方世界研究表明,胰腺癌所致死亡在所有肿瘤相关死亡中占第四位[1].平均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五年生存率仅3%~5%左右,通过辅助治疗,平均生存期或可提高至20个月左右,而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且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仅有10%的患者在诊断时有手术条件[2].
作者:卫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特定细胞群体.在诱导培养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1].
作者:李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茶作为癌症化学预防物的研究已经经历了20多年,其抑制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主要归结于茶多酚结构.而茶主要多酚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被认为具生物活性,因此,对其研究为透彻.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腔医生助手的培养模式.方法 结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口腔中心临床工作实践,从现阶段从事口腔医生助手工作的四手护士的胜任力分析入手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四手护士胜任力重点在于职业认知、服务礼仪、专业技术、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结论 重视基于胜任力分析的口腔四手护士的特殊培养,对于解决口腔医生助手人力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虹霞;颜琳;汪饶饶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