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贫血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78例中、重度心力衰竭(NYHAⅢ~Ⅳ级)伴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治疗组(加用EpO和铁剂治疗),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腔直径(LVDd)、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血液的血红蛋白表达(Hb)水平、6min步行距离,记录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肌酐、Hb、BNP、伴随疾病、LVEF及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BNP水平、Hb水平、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F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Dd、LVEF、Hb水平、6min步行距离,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无事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内的两组患者总体死亡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年随访期内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联合铁剂治疗重症CHF伴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恶化入院率.
作者:蒋建光;王芳芳;潘敏;刘志平;陈解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脂氧素A4(LXA4)、乙醛脱氢酶1(ALDH1)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uiosis,FEMT)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经病理诊断为EMT的患者165例为异位内膜组,选择同期健康妇女3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r-AFS将EMT分为Ⅰ期45例、Ⅱ期48例,Ⅲ期37例和Ⅳ期35例,根据痛经评分标准分为:0分53例,1分43例,2分37例和3分32例.观察异位内膜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XA4、ALDH1和PLGF水平变化及EMT患者的LXA4、ALDH1和PLGF水平与EMT分期和痛经评分的关系.结果 异位内膜组的LXA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DH1和PL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EMT分期的升高和痛经评分的增加,LXA4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ALDH1和PLGF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LXA4、ALDH1和PLGF的异常表达与EMT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联系,联合检测对EM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睿;刘洁;成佳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区域性角膜水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0例(50只眼).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orneal specular microscope,CSM)对手术前后角膜中央、12点、3点、6点及9点位的5个象限,每一象限的5个区域总共25个位置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进行拍照、图像合并及数字化分析.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获取白内障手术前后全角膜厚度图,分析区域性角膜水肿与区域性CECs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实施,随访期(12.5±1.1)个月.5个象限共25个位置CEC数据显示:术后1d,平均CD为(2 045±153)个/mm2,较术前平均(2 557±265)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央区参数相比,12、3、6、9点位C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在中央、12、6、9、3点位,角膜厚度变化分别为(162.7±84.8)、(285.1±114.5)、(121.1±91.2)、(257.2±123.4)、(145.1±91.4)μm,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术后1d,区域性CD减少与区域性角膜水肿存在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区域性的角膜厚度增加可间接反映区域性CD减少的程度.
作者:刘振兴;周祁;陈冉冉;刘歆;陆卫海;毕燕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银屑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伴发疾病情况,揭示银屑病的某些发病规律与代谢性痍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07年至2012年间380例住院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银屑病类型、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发病季节、加重诱因、合并症、既往特殊用药史、糖脂代谢等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银屑病多见于男性,有银屑病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较早,脓疱型银屑病较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早.银屑病发病诱因感染常见,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银屑病合并症主要有:高血压(12.36%)、糖尿病(5.26%)、高脂血症(14.21%)、高尿酸血症(10.48%).降血糖药物可能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代谢性疾病相关各项实验室检查异常在各类型银屑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高脂血症与银屑病伴发高血糖及肝功能异常有关.结论 银屑病患者易并发多种系统疾病,尤其是代谢相关性痰病.这些疾病与银屑病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学、病理生理学基础.降糖药物的应用可能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作者:何欢;龚瑜;史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5T场强下常规髋关节MRI与MR髋关节造影对髋臼唇撕裂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有髋关节疼痛病史患者(共55个髋关节)的1.5T常规MRI及MR髋关节造影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有无撕裂、确定撕裂部位并进行分期.其中有13例(共16个髋关节)进一步行髋关节镜检查并进行修复术.对常规MRI和MR髋关节造影诊断的髋臼唇撕裂及分期数据的差异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常规MRI与MR髋关节造影诊断相同的共计15个髋臼唇,存在差异的为40个.其中常规MRI诊断为无撕裂而MR髋关节造影诊断为有撕裂的有35个,5个常规MRI及MR髋关节造影均诊断为髋臼唇撕裂,但分期不同.行髋关节镜检查的13例16个髋关节,均发现存在髋臼唇的撕裂,其中常规MRI定位及分期正确的有4个,MR髋关节定位及分期正确的有15个.1.5T常规MRI与MR髋关节造影对髋臼唇撕裂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560,P<0.01).结论 1.5T场强下,MR髋关节造影对髋臼唇撕裂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MRI检查.
作者:葛丽贇;彭屹峰;成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搜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lsevier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1970-2013年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GDM对妊娠结局影响的队列研究文献.两名相关专业人员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文献质量评价量表,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R值比较分析其合并效应,异质性高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终纳入文献15篇,13项研究评分>7分.GDM组新生儿3 129名,非GDM组27 674名.GDM孕妇发生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肩难产和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均比非GDM孕妇高,其RR(95% CI)分别为:2.81(1.88~4.22)、1.87(1.20~2.90)、2.28(1.60 ~3.23)、1.46(1.11 ~1.92)、3.41(1.85~6.27)和1.65(1.17 ~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与肩难产、巨大儿、低血糖、大于胎龄儿、先天畸形和新生儿黄疸6种新生儿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发生肩难产的风险高.
作者:王光花;吴娟丽;赵苗苗;张杰;邹莉玲;李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伤38例,其中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辩3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辩8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术前运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探查供血穿支位置、管径、血流及伴行静脉,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设计提供参考.结果 34例皮辩完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辩远端1 cm坏死,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末1/3坏死,创面愈合.2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局部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远端创伤,成活率较高,操作简单,可较好地满足手足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作者:许瑾;武朱明;余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检查在活动性下肢静脉性溃疡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资料,根据术前进行MRV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35例)和单纯多普勒超声检查(25例),分别设定为A组和B组.患者行腔内激光治疗技术(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EVLT)联合隐股静脉结扎术,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溃疡愈合率及术后36个月的溃疡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36个月,随访率93.3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直径和溃疡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溃疡愈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8.6% vs 92%,P=0.642).36个月的随访期中,A组累积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5.7% vs 24%,P=0.037).结论 术前MRV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活动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刘坚军;林裕辉;李旭;陶悦;范隆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价值.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n=24)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26).TAP组在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不行阻滞,术后行静脉镇痛.记录入室时、划皮前、划皮后5、10、15、60、90min各时点的MAP、HR,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及哌替啶用量,肠道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PCIA组比较,TAP组划皮前、划皮后5 min MAP明显降低;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6、12h VAS评分降低;哌替啶用量减少;肠道功能恢复、进食时间缩短;恶心呕吐例数减少(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TAP阻滞能显著减轻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用量及恶心呕吐概率,缩短肠道恢复和进食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英杰;王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VEGF及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均经病理证实为EMT的109例患者为EMT组(r-AFS Ⅰ~Ⅱ期45例,Ⅲ~Ⅳ期64例),选择同期病理确诊为妇科良性病变患者79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EMT组、对照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VEGF、IL-1β、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EMT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VEGF、IL-1β、IL-6、IL-8、TNF-o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r-AFS分期的增加,EMTⅢ~Ⅳ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VEGF、IL-1β、IL-6、IL-8、TNF-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VEGF、Ⅱ-1β、IL-6、IL-8、TNF-α均明显高表达,且随着r-AFS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VEGF、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提高.
作者:曹伟丽;陈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间进行治疗的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的患者91例,总结分析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随访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91例患者中,72例(79.12%)成功完成输尿管镜检查和碎石治疗,5例患者因输尿管膀胱开口未能视及而终止手术,14例患者因输尿管管腔闭塞不能通过输尿管镜而终止手术.14例患者中其中有7例患者二期再行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治疗获得成功.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15~65 min,平均时间为(31.6±23.5)min,住院天数为3~9d,平均住院(5.6±2.8)d.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时间为3~12周,平均为(4.6±2.8)周.手术中未出现较为严重的输尿管撕脱损伤及大出血.术后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为(8.6±4.7)个月.65例(71.4%)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完全治愈,13例(14.3%)患者仅有轻度肾脏积水,13例(14.3%)患者因仍存在明显的肾脏和输尿管积水而再次实施手术.其中2例患者因较为严重的输尿管狭窄病变,长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治疗.5例患者因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未获成功而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4例患者进行了第2次的输尿管镜腔内治疗.还有2位患者未采用进一步的治疗.结论 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患者应当及时解除输尿管的梗阻,榆尿管狭窄扩张合并输尿管支架管的王入可以有效地解除输尿管梗阻,仅当狭窄的范围较大或狭窄较为严重的时候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或者重复输尿管镜手术.
作者:王晖;陆鸿海;张炳辉;李威武;方炜;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肝外供血动脉行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42例存在肝外供血动脉并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共42例HCC患者存在肝外供血动脉,发生率为5.2% (42/803),其中,右膈下动脉31例(73.8%)、胃左动脉4例(9.5%)、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动脉各2例(4.8%)、右肾上腺动脉、右肾包膜动脉、胸廓内动脉各1例(2.4%).所有患者均经肝外动脉成功实施TACE治疗.TACE术后4~6周,术前23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400 g/L的患者,AFP表达量由术前的(1 140.1±347.1) g/L降至(147.3±79.5)g/L(P <0.01);33例患者肿瘤病灶碘油沉积率>80%,7例碘油沉积率>50%,2例碘油沉积率<50%.结论 经肝外供血动脉行TACE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胡世兵;顾建平;吴四明;傅晓明;吴侠;须可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在肾脏肿块型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肾脏肿块型病变,采用3.0T MR行b值=800 s/mm2 DWI检查,除肾囊肿(包括单纯囊肿及复杂囊肿)外,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DWI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计算DWI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所有病灶的ADC值.结果 与癌周组织相比,肾细胞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d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透明细胞癌相比,肾透明细胞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肾盂癌、肾脓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及肾细胞癌囊变区各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71,P=0.000),其中肾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盂癌组的ADC值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细胞癌及肾盂癌的ADC值统计学上均低于良性病变(肾脓肿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盂癌的ADC值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ADC值高.良性囊肿性病变及肾细胞癌囊变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6,P=0.000).其中透明细胞癌临床各分期两两比较发现,Ⅰ期与Ⅲ、Ⅳ期及Ⅱ期与Ⅲ、Ⅳ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及Ⅳ期的ADC值较低.结论 高b值DWI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率,结合量化分析ADC值能够更好的显示肾脏肿块的病变特征,在肾脏肿块的鉴别以及恶性程度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琦;郑少强;王培军;赵小虎;马春辉;王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阳明经针法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将68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作业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有效率94.3% (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 (24/33) (x2 =5.82,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腕关节活动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97、3.28、3.62、1.58,P<0.05).出院时,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阳明经针法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活动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患侧手功能和腕部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蒋赞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5例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资料、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手术时间为(223.2±21.67)min,术中出血量为(105.9±19.88)ml,平均清扫淋巴结(25.5±8.3)枚,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1±0.98)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4±1.22)d,平均住院天数为(9.8±2.66)d,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可靠、安全,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菅伟;周东雷;蒋逊;郑立君;沈通一;卢列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幼儿期儿童上颌乳、恒中切牙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方法 拍摄46个1~6岁幼儿干颅标本上颌前牙区的锥形束CT影像,观察上颌乳、恒中切牙在矢状面上的生长发育变化,并对上颌乳、恒中切牙的牙冠宽度,牙体长度以及恒中切牙的切端硬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获得了1~6岁组上颌乳、恒中切牙锥形束CT矢状面典型图像.各组间上颌乳中切牙牙冠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组、6岁组牙体长度<其他各组(P<0.001).2岁组上颌恒中切牙牙冠宽度<其他各组(P<0.001),牙体长度从1岁组到6岁组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P <0.001).切端硬组织厚度从1岁组到4岁组随年龄增加逐步增大(P<0.001),4、5、6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束CT矢状面典型图像形象地显示了上颌乳、恒中切牙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相关测量数据对儿童口腔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董宏伟;石四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SCs对晚期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16只雌性NOD/Ltj小鼠随机分为疾病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8只雌性C57BL/6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各组小鼠饮水量和血糖;MSCs治疗组小鼠26周龄时进行连续2周的尾静脉MSCs注射;测算小鼠唾液流率;计算小鼠的下颌下腺淋巴细胞灶积分;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6、HGF、IFN-γ、IL-10、PGE2、TGF-β1、TNF-α的水平.结果 从第16周龄开始,NOD小鼠饮水量及血糖水平显著增加;治疗后,MSCs治疗组唾液流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同时期的痰病对照组;MSCs治疗组下颌下腺淋巴细胞灶积分明显小于疾病对照组;3组间多种与SS发病或MSCs免疫抑制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对晚期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可能通过改变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浓度达到治疗效应.
作者:阮光峰;黄家树;黄琬雪;汤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间接共培养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canine maxillary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cM-BMSCs)对犬牙周膜细胞(canine periodontal ligament ceils,cPDL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和犬牙周膜细胞.MTT法检测犬牙周膜细胞增殖速率;利用Transwell结构建立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与犬牙周膜细胞共培养体系;qPCR法检测犬牙周膜细胞矿化相关基因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变化;Wester印迹法检测Runx2和OCN蛋白的表达变化.构建牙片/细胞膜片复合体植入裸鼠皮下.结果 两种细胞体外均贴壁生长,呈纺锤状外形;颌骨骨髓基质细胞间接共培养下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共培养组牙周膜细胞ALP活性高于对照组;qPCR和Western印迹法均能检测到牙周膜细胞Runx2、OCN的表达,共培养组牙周膜细胞的Runx2和OCN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经过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后的牙周膜细胞与牙本质片复合形成了排列更加有序的牙周膜/牙骨质样结构,单纯的牙周膜细胞膜片不能新生类似的牙周组织复合结构.结论 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间接共培养情况下可能会限制牙周膜细胞的增殖,促进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
作者:金振宇;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siRNA沉默Yes相关蛋白(Yes associated protein,YAP)后的人甲状腺癌TPC-1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靶向沉默YAP基因的siRNA序列转染至甲状腺癌TP℃-1细胞,应用q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TPC-1细胞YAP基因及蛋白表达,MTT、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转染siRNA后,YA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05);TPC-1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周期G0/G1阻滞,细胞凋亡未明显上升.结论 抑制甲状腺癌细胞YAP表达可有效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卫国;花开尧;金佳利;房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 讨局部应用VEGF-165抑制兔颈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健康家兔24只,均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移植静脉周围仅应用Pluronic-F-127,实验组移植静脉周围应用Pluronic-F-127+ VEGF-165.观察静脉移植血管外膜、内膜增生情况,移植静脉VEGF及eNOS的表达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分析外膜厚度与静脉桥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静脉内膜增厚明显减轻、而外膜明显增厚,移植静脉eNO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实验组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向外膜方向迁移;术后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实验组移植静脉血管壁内膜VEGF-165的蛋白含量高;两组移植静脉PCNA的表达量未及明显差异.结论 VEGF-165可以通过增加内皮eNOS表达加速移植静脉血管内皮化,促进移植静脉外膜生长促进平滑肌向外膜迁移减轻移植静脉内膜增厚.
作者:黄海涛;丁胜光;王飞;沈亮;仲崇俊;陆晨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ROCK2蛋白在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部不同区域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3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7例生化复发,15例至末次随访无生化复发.收集记录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及是否复发等资料.对这些前列腺根治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肿瘤中心区、肿瘤前缘区及癌旁前列腺组织中ROCK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血PSA、肿瘤分期、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ROCK2在前列腺癌组织肿瘤前缘区表达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且肿瘤前缘区RO-CK2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生化复发相关,而肿瘤中心区ROCK2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生化复发无相关.ROCK2表达与患者PSA水平及病理分期均无相关.结论 ROCK2在前列腺癌前缘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相关,该蛋白可能是前列腺癌的预后因子.
作者:陈卫华;龚东魁;温晓飞;王跃闽;茅凯黎;刘中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miR-124对Müller细胞转分化机制的影响.方法 构建pSuper-EGFP-miR-124质粒并测序验证,获得miR-124的过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Müller细胞系,用G-418进行筛选,获得Müller细胞稳转株,将样本送基因芯片检测.利用TargetScan和miRBase Targets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明显的miR-124靶基因,通过Real-Time PCR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实验验证分析miR-124的靶基因,筛选变化比较显著的基因进一步研究.miR-124转染Müller细胞,提取mRNA和蛋白,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Super-EGFP-miR-124质粒并获得了稳定转染的Müller细胞系.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表明,miR-124与STAT3 3'UTR相互作用.体外结果显示,pSuper-miR124转染Müller细胞后,STAT3表达下降并开始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CRX和RCVRN.结论 miR-124可能通过下调STAT3,上调CRX和RECVN,诱导Müller细胞向感光细胞转分化.
作者:范文斌;张介平;王娟;吕立夏;徐国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YAP基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靶向沉默YAP基因的siRNA序列转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中Y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实验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对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评价转染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转染siRNA后,YAP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相对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MTT实验及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显示,siRNA干扰YAP表达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及划痕试验显示,siRNA干扰YAP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实验显示,沉默YAP后,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检测证实沉默YAP后细胞凋亡率并未出现明显上升.结论 抑制YAP在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可有效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花开尧;宋洪明;宋佳璐;李登峰;房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五种不同的siRNA对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增殖不良症模型细胞中ACVR1基因的抑制效果.方法 实验组分为A、B、C、D、E五组,分别转染五种不同序列的siRNA,对照组转染通用阴性siRNA和试剂.转染36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各实验组对ACVR1基因的抑制率.结果 与试剂对照组相比,只有E组观察到了25.5%的抑制率(P>0.05),其余各组未观察到抑制效果.结论 可以排除四种siRNA序列对ACVR1基因不具有抑制作用.转染正义链序列为5'-CCAGGUGGAUUGUUUCGAU-3'的siRNA对ACVR1基因可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左跃;张克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载荷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具的关键点,而设计制造合适的加载装置在动物体内进行加载实验对深入研究和探索载荷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活体实验动物研探索载荷对椎间盘影响的研究,并且评价了各种在体动物模型的特点和优缺点,可以为研究载荷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者在动物模型的选择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夏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神经元放射状迁移是神经元迁移的主要方式,其对大脑皮质板层结构的形成非常重要.随着对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神经元放射状迁移相关分子得以发现,使神经元放射状迁移这一复杂而精确过程的调控机制也越来越明朗.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分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下调相关分子表达后抑制了放射状迁移,另一类则下调相关分子表达后增强了放射状迁移.本文对近年来新发现的神经元放射状迁移相关分子进行综述.
作者:蒋华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视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近视.近视程度的增长、眼轴的延长会引起不可逆的眼底改变,终导致低视力和盲.近视的控制也因此受到了政府和家庭的重视,但目前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的手段较少.阿托品滴眼液是公认的有效减缓近视发展和控制眼轴增长的首选药物,但由于长期散瞳作用恐引起视网膜病变,其使用也受到了全世界的争议.本文就阿托品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韩雯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肿瘤扩散转移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兴起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对尚未发生转移的RB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转移病例疗效仍欠佳.探索RB转移的机制及抑制肿瘤转移的方法对提高RB患儿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RB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