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旦学报(医学版)杂志

复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2-8467
  • 国内刊号:31-1885/R
  • 影响因子:1.20
  • 创刊:195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26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复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INF-γ在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fAβ)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毒性中的增敏作用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炎性环境促进异常聚集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fibrillar β-amyloid,fAβ) 1-42引发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INF-γ (100 U/mL)或/和fAβ 1 42 (50 μg/mL)刺激BV2小胶质细胞系,检测其膜式受体表达和炎性分子释放;并通过小胶质细胞和PC12神经元共培养体系,检测PC12细胞死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INF-γ诱导BV2细胞表面Aβ受体FPR2、RAGE和CD36表达明显增加.在INF-γ刺激下,fAβ 1-42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因子.在BV2和PC12共培养体系中,INF-γ和fAβ 1-42的协同作用促使更多的PC12细胞走向死亡,使PC 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更强变化.结论 INF-γ诱导的Aβ结合受体表达量上调,可能参与Aβ激活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和随后的神经元毒性,可能成为今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ase,AD)患者治疗的靶点.

    作者:李艳花;张海飞;张鑫辰;张辉;尉杰忠;丰玲;霍明章;肖保国;马存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零售药店药品销售看农村地区居民的抗生素购买行为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居民在零售药店购买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的情况和行为,为减少居民用药误区、提高用药素质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 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对江西省8家县、乡级零售药店36种复方感冒药、36种止咳药、18种抗生素和9种退烧药每天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类药品的销售量和销售比例,并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的作业相关矩阵估计各类药品每日销量的相关性.结果 4类药品中抗生素单药品平均销量高;抗生素、复方感冒药和止咳药3类药品销量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复方感冒药与抗生素销量的相关系数为0.591 2,止咳药与复方感冒药、抗生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 5和0.384 5;在促销期间,抗生素、复方感冒药和止咳药的销量皆有大幅度上升.结论 农村地区居民存在不凭处方自行购买抗生素的情况,加强对零售药店违规销售抗生素的监管以及对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作者:于淼;祝依品;宋肖肖;杨蕾;陶韬;赵琦;徐飚;赵根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L-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IL-18(interleukin 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对照各19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IL-18基因10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10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用x2检验分析105A/C多态性与SLE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IL-18基因105位点A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15,95% CI=1.151-2.863),在相加和隐性模型下也发现105A/C多态性与SLE有关(相加:OR=1.828,95% CI=1.152-2.900;隐性:OR=1.855,95% CI=1.131-3.044),且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在两种模型下的相关性仍然存在(相加:OR=1.987,95% CI=1.181-3.343;隐性:OR=1.960,95% CI=1.111-3.456).此外,本研究显示补体C3C4降低患者A等位基因的频率上升(OR=1.737,95% CI=1.001-3.014),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corr=0.336).结论 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IL-18基因105A/C多态性可能与SLE易感性有关,且A等位基因对SLE可能有危险性效应.

    作者:陈水连;刘佳婧;江峰;孟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关系

    目的 拟通过分析不同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的关系,探讨HTPAP单体型对HCC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77例HCC样本,提取其中以AGCTAC、GCGGGT、AGCTGC和GCGGAT等4种主要HTPAP单体型组成的HCC RNA.绝对定量PCR检测HTPAP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PA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单体型与基因表达的关系.随机选取665例HCC样本并提取DNA,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检测.单体型构建后,分析HTPAP单体型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 377例HCC中有327例由上述4种主要单体型构成.基因表达分析提示,HCC中HTPAP在GCGGGT纯合子组和AGCTAC/GCGGGT杂合子组的表达低于AGCTAC/GCGGAT杂合子组、AGCTAC/AGCTGC杂合子组及AGCTAC纯合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CGGGT纯/杂合子组HCC较其他单体型HCC的HTPAP表达显著降低(P=0.035).Kaplan-Meier分析提示,GCGGGT纯/杂合子组HCC较其他单体型HCC术后易复发且预后差(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发现GCGGGT单体型是HCC术后复发及预后差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 HCC的不同HTPAP单体型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GCGGGT单体型可作为HCC术后复发和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作者:武金才;陈虒;李灼日;周开伦;贾户亮;任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单支副肾动脉人群中肾脏供血动脉外径与其供血比例间关系的离体研究

    目的 研究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尸体正常肾脏标本40个进行研究,其中左肾19个,右肾21个.测量肾动脉及副肾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并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Dr)后,分别经由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1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radiene styrene,ABS)塑料制作不同颜色标示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标本,测量体积后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供血组织体积比(Vr).分析Dr与Vr是否具有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左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1±1.68) mm,右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9±1.82) mm,左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69±1.55) mm,右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79±1.32) mm.40个肾脏的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41.09±14.74) cm3,所占比例为37.51%~94.85%,平均70.07%±13.88%;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17.42±9.57) cm3,所占比例为5.15%~62.49%,平均29.93%±13.88%.整体组、左肾组及右肾组3个分组数据中,Dr与Vr均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11和0.898.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整体组为Vr(∧)=-1.681+2.461×Dr,左肾组为VrL(∧)=-0.894+1.987×DrL,右肾组为VrR(∧)=-2.168 +2.800×DrR.结论 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线性相关,当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外径相仿时,两者供血比例相仿,当肾动脉外径为副肾动脉外径的5倍甚至更多时,由肾动脉供血组织所占比例可达到甚至超过90%.

    作者:鲁继东;王宣传;戴正寿;许明;朱同玉;王国民;戎瑞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科与非医科本科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复旦大学医科生与非医科生睡眠质量的现况,分析影响医科生和非医科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 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5项身心健康指标量表和自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复旦大学1 051名在读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34.9%的医科生和33.3%的非医科生报告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但本次调查的医科生和非医科生间学生睡眠质量分布不存在差异性(x2 =1.170,P>0.05).医科生和非医科生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上表现出差异性.影响医科生和非医科生睡眠质量的相同因素是睡眠环境(噪声和温度)、学习压力、身心健康和家族失眠史.医科生的睡眠质量还受床铺舒适度的影响,非医科生的睡眠质量受身体状况好坏的影响.结论 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为普遍,医科生和非医科生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对其进行干预时应选取不同的措施.

    作者:黄丽;朱康;孙超;丁梦漪;李思敏;戴俊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缺氧微环境中CCL28高表达促进HCCLM3细胞迁移和侵袭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HCCLM3细胞趋化因子CCL28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HCCLM3趋化因子CCL28表达水平;运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Lipofectamine 2 000细胞转染技术下调CCL28表达;用Transwell和Matrigel观察肝癌细胞HCCLM3侵袭迁移情况;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CCL28-siRNA干扰后细胞上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 enzyme,MMP)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CL28 mRNA表达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CCL28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及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HCCLM3细胞内CCL28 mRNA在缺氧培养6h后表达增高,蛋白水平在缺氧培养12 h后表达增高,呈时间依赖性.SiRNA抑制CCL28表达后,缺氧条件下HCCLM3细胞迁移数目(65.2±4.49)较siRNA阴性组(85±5.91)和空白组(87.4±8.44)有所减少(P<0.001);穿过Matrigel膜细胞数目(43.2±5.36)较siRNA阴性组(58±3.87)和对照组(54.6±9.53)有所减少(P=0.011).明胶酶谱法发现CCL28表达抑制后HCCLM3分泌MMP-2减少.PCR结果提示,肝癌组织CCL28 mRNA表达量为0.0254±0.0755,与正常肝组织相比,23例(46%)呈高表达,CCL28表达高低与肿瘤大径(P=0.027)、术后复发相关(P=0.019);CCL28高表达与低表达组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x2=0.008,P=0.927).结论 缺氧条件下趋化因子CCL28高表达并参与肝癌细胞HCCLM3迁移侵袭过程.肝癌组织中CCL28表达增高与术后复发相关.

    作者:周莹;张博恒;殷欣;任正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长期传代后HL-60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与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 通过观察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及其耐药细胞株(HL-60/R)经过长期传代后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dck) mRNA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dck与阿糖胞苷(Ara-C)疗效及耐药现象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PCR方法和核素液闪法测定HL-60和HL-60/R细胞内dck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酶活性水平.通过体外培养传代,观察2种细胞株经长期传代(5、10、20、30、40、50代)后细胞内dck的mRNA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传代初期结果显示,HL-60和HL-60/R两组细胞株之间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3和0.17±0.03,活性值分别为0.069±0.006 nmol·min-1·mg-1 protein和0.019±0.007 nmol· min-1·mg-1 protein,HL-60的dc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HL-60/R(P<0.01).并且两组细胞株之间的显著性差异(P<0.01)持续存在于各传代过程中.HL-60和HL-60/R两组各传代节点(10、20、30、40和50代)的dckmRNA表达水平与酶活性与本组第5代细胞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L-60及HL-60/R两组细胞株间的dck mRNA表达和酶活性在传代初期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组间的差异持续存在.但与各自的初期传代相比,长期传代后的dck mRNA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并不明显,提示dck仅与Ara-C的初期疗效明显相关,而与Ara-C耐药现象的发生可能无关.

    作者:唐晋清;谢晓恬;李威;乔晓红;石苇;周晓迅;邵越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2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252例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Nuss手术矫治252例漏斗胸患儿,男189例,女63例,平均年龄6.8岁(3~18岁).根据Park分型,对称型占62.7% (158/252),不对称型占37.3% (94/252).术前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平均4.86 (3.10~20.72).不对称型漏斗胸采用个体化的钢板塑形及斜行肋间放置钢板技术.根据术后Haller指数及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4 min (38~120 min).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247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42/252).术后6月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平均值2.68 (2.12~3.5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矫形效果为优206例,良34例,中10例,差2例,优良率95.2%.结论 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多种改良方法的应用使得Nuss手术适合儿童各种类型漏斗胸的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陶麒麟;贾兵;陈张根;张惠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上调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表达

    目的 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 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清;张乔安;包芸;周仲文;许祖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8-CT全肝灌注成像优化扫描技术的建立及其意义

    目的 建立128-CT全肝灌注成像的优化扫描技术方案.方法 在90例行全肝CT灌注(CTporfusion,CTP)扫描的患者中,采用双因素方差的方法比较不同管电压(100 kVp vs.120 kVp)下的图像伪影和组织噪声;采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对比剂浓度(300 mgI/mL vs.370 mgI/mL)下肝动脉、门脉及脾脏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达峰高度;采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对比剂注射速度(5 mL/s vs.8 mL/s)下肝动脉、门脉及脾脏的TDC达峰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90例患者中的50例进行运动校正及滤过技术前后的图像伪影分析,并进行同一观察者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检验.结果 不同管电压下图像伪影和组织噪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不同叶段(左外叶、膈顶与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伪影和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剂浓度为300 mgI/mL和370 mgI/mL时,肝动脉达峰高度分别为(391.33±33.57) Hu和(288.67±32.26)Hu,门脉达峰高度分别为(124.13±17.66) Hu和(78.67±21.91)Hu,脾脏达峰高度分别为(111.33±17.16) Hu和(59.2±17.78)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对比剂注射速度为5 mL/s与8 mL/时,肝动脉达峰时间分别为(13.33±1.84)s和(9.07±1.16)s,门脉达峰时间分别为(30.95±5.87)s和(19.2±2.46)s,脾脏达峰时间分别为(22.47±4.67)s和(14.87±2.1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 1).运动校正滤过技术前后伪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观察者前后两次测量的全肝灌注参数中,BF、BV、PVP、HPI及P值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0.90,而ALP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差,相对系数为0.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CT能够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检查.采用100kVp管电压、8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370 mgI/mL对比剂浓度和运动校正及滤过技术是更优化的CT全肝灌注扫描方案.同一观察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好.

    作者:汤敏;吴东;曾蒙苏;陈刚;倪小艳;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局部氧疗(TOT)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干预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优化实验

    目的 研究局部氧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干预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方法的佳工作参数.方法 应用均匀设计方法,以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为判定TOT和VAC联合干预疗法的疗效指标,对其工作参数干预频次、1h内TOT干预时间、VAC负压强度和TOT氧流量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考察.选取23只清洁级雄性白色豚鼠,在左侧大转子处构建Ⅲ期压疮创面.先选取20只Ⅲ期压疮豚鼠模型,按均匀实验方案,随机分为10组(n=2),对各实验组创面连续施加不同干预频次的TOT和VAC联合干预方案,连续干预7天后计算各组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并对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TOT和VAC联合干预疗法的优工作参数.随后选取3只Ⅲ期压疮豚鼠模型,在优工作参数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验证优工作参数配比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 影响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的关键因素是干预频次、1h内TOT干预时间和氧流量.VAC负压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作为VAC的必需工作参数予以保留,固定为-125 mmHg.结论 TOT和VAC联合干预疗法优工作参数为负压强度-125 mmHg、干预频次12次/天、1h内TOT干预时间50 min和氧流量10 L/min.在此条件下,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可达14.34%/天,明显优于直观分析得出的大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10.07%/天).

    作者:郑敏;甘秀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基因沉默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内源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对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应用小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成骨细胞FGF23表达,应用MTT法和PNPP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活性,应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其FGF23、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基因mRNA水平,研究PTH对培养成骨细胞和FGF23基因沉默细胞的作用.结果 rhPTH1-34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促进作用明显,分化促进作用弱.1×10-10~1×10-8mol/L rhPTH1-34作用3天,细胞增殖率增加31.6%~50.5% (P<0.05),而细胞比活性未见明显改变.同时其ALP和OCN转录水平轻度上调,分别较对照组增加35% (P<0.05)和16% (P>0.05).rhPTH1-34上调成骨细胞FGF23 mRNA水平(4倍),该作用可被针对FGF23特异的shRNA转染所抑制.FGF23基因沉默后PTH促分化作用明显增强,其ALP和OCN mRNA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8倍(P<0.05)和5.8倍(P<0.05),显示内源性FGF23对PTH促分化的干扰作用.结论 内源性FGF23可能参与PTH促分化作用的调节,FGF23上调可干扰PTH的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

    作者:王金凤;徐小雅;丁巧灵;周轶;金慰芳;王洪复;高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WEAK及其受体Fn14在大鼠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14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ducible 14,Fn14) mRNA及蛋白在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情况,初步了解TWEAK及其受体Fn14在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2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8只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ACLT)制作OA模型作为实验组,另外18只接受手术但不切断前交叉韧带作为假手术组,剩余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至1、2、4周时,实验组及假手术组随机各取6只处死,6只正常对照组在第4周处死,采集所有动物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WEAK和Fn14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第2和第4周实验组动物关节滑膜中TWEAK及Fn1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动物关节软骨中TWEAK及Fn14的mRNA及蛋白表水平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EAK及其受体Fn1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大鼠OA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它们可能是参与OA的重要细胞诱导因子.

    作者:蔡国平;俞永林;熊敏;张新潮;刘德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肠道微生态与肝、肾疾病的相互影响

    目前已有较多对肝脏疾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成果,并且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方面则较少,至于这类患者中行腹膜透析者的肠道微生态状况则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初步从理论上论证腹膜透析与肠道微生态之关联性研究的可行性,并由此推论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能有效降低此类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

    作者: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紫杉类联合奥沙利铂作为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

    目的 探讨紫杉类联合奥沙利铂的3周化疗方案对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31例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予以紫杉醇(135 mg/m2)或多西紫杉醇(75 mg/m2)联合奥沙利铂(130mg/m2)化疗后手术的方案,每3周重复1次,行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化后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其中Ⅲ度粒细胞减少3例,其余不良反应均为Ⅰ度~Ⅱ度,没有因化疗毒性所致的给药延迟和/或剂量调整.30例患者肿瘤R0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例,房颤2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无肿瘤细胞残留(P0)2例,肿瘤细胞残留1%~50% (P1)8例,肿瘤细胞残留>50% (P2) 21例.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临床分期T3~T4a的食管鳞癌患者,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方案耐受性好,对部分患者可有效控制肿瘤发展.

    作者:薛亮;王群;谭黎杰;袁云锋;徐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5例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5例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结果 5例均为良性肿瘤,包括心脏横纹肌瘤2例、纤维瘤2例和脂肪瘤1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4小时至8岁,均通过心脏超声发现心脏肿瘤,因出现心室流出道梗阻而手术.结论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较少见,以良性为多,其中又以横纹肌瘤和纤维瘤相对多见,由于该类肿瘤具有典型的病理学特征,诊断不难,采用免疫组化标记和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作者:马阳阳;陈莲;肖现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患者全凭静脉及静吸复合麻醉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应用超高场强(3.0T)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T)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15例.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相关成像时间与成像次数.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麻醉和高场强磁场相关的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成像次数、每次成像时间及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应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明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高场强磁场的相关麻醉安全管理.

    作者:丁晓楠;张军;梁伟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氯胺酮复合或不复合右美托咪定作为白内障患儿术前用药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氯胺酮单独应用或复合右美托咪定作为小儿术前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6岁,体重10~20 kg,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6组,氯胺酮6 mg/kg口服)和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3D2组,氯胺酮3 mg/kg口服+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每组30例.患儿术前30 min在麻醉等待室接受用药,记录药物接受情况、滴鼻前(T0)及用药后10、20、30 min时(T10、T20、T30)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患儿入睡时间,根据镇静评分表(sedation scale,SS)评估用药后10、20、30 min时的镇静状态,用药30 min后根据情绪状态评分表(emotional state scores,ESS)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转入手术室的情绪状态以及对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反应,同时还记录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24 h随访情况.结果 K3D2组患儿入睡时间短,T20、T30时镇静状态明显优于K6组(P<0.05);且与父母分离时情绪状态及静脉穿刺评分明显低于K6组(P<0.05).K6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异常情况明显多于K3D2组(P<0.05).结论 氯胺酮3mg/kg口服复合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可以使患儿安静地与父母分离并接受外周静脉穿刺,是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选择.

    作者:贾继娥;陈佳瑶;胡潇;李文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门脉内植入支架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 (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接受肝癌TACE治疗的60例HCC合并MPVTT患者(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进行随机分组.A组在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I粒子条,B组仅在门脉内植入支架,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期、支架通畅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 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I粒子条介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5天及142天(P=0.002,HR=2.683).A组和B组患者支架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340天及190天(P=0.038,HR=2.252).结论 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血管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明显延长HCC伴MPVTT患者的支架通畅期、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HCC合并MPVTT的重大突破.

    作者:吴林霖;罗剑钧;颜志平;方主亭;张雯;张学彬;王建华;王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未规范使用控制药物的哮喘患者25例,给予为期12周的布地奈德(200 μg,bid)吸入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FeNO水平、肺功能、ACT评分、血常规、血清总IgE以及诱导痰.同期选取25例健康受试者,给予检测FeNO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后的FeNO水平(体积分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9.98±25.98)×10-9 vs.(109.18±65.23)×10-9,P=0.000].治疗前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9.18±65.23)×10-9 vs.(12.44±4.31)×10-9,P=0.000],治疗后的FeNO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9.98±25.98)×10-9 vs.(12.44±4.31)×10-9,P=0.000)].治疗后的FEV1/pre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83.40%±15.74%)vs.(72.45%±7.48%),P=0.002];治疗后的AC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22.88±1.81 vs.14.88±4.21,P=0.000);治疗后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明显低于治疗前[(4.33%±1.89%) vs.(5.70%±1.85%),P=0.004];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显著低于治疗前[(231.35±200.59) ng/mL vs.(284.81±231.12) ng/mL,P=0.004];治疗后的诱导痰Eos%明显低于治疗前[(6.58%±3.66%)vs.(10.00%±4.75%),P=0.004].治疗前的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5,P=0.034),与诱导痰Eos%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20).结论 FeNO水平是一种用于评估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可行性指标,其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情况.

    作者:龚颖;叶伶;安霞;叶茂松;陈琪;李丽;金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9例小儿ALCAPA的病例资料,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1±0.8岁(2个月至13岁).其中3例采用延长左冠状动脉后再植入术,6例采用左冠状动脉直接植入术.1例患儿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返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后7个月因二尖瓣重度返流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结果 全组病例无住院和随访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7.5±35.0)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7±21) min,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6±52.6)h,平均监护室滞留时间(9.2±6.0)天.1例术后左心功能衰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辅助18h撤机.随访6~40个月,平均(30±8)个月,冠状动脉血流通畅,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40%±8%增加至术后65%±10% (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从术前23%±7%增加至术后40%±6%(P<0.01),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 Ⅰ级.结论 ALCAPA应尽早诊断,尽早手术矫治,冠状动脉再植入术是首选术式.

    作者:闫宪月;贾兵;陈张根;叶明;宓亚平;钟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能高脂与限能高脂饮食对大鼠糖脂代谢及胰腺β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能高脂与限能高脂饮食对大鼠糖脂代谢及胰腺β细胞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D组)、高能高脂组(HD组)和限能高脂组(LHD组).喂养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糖脂代谢情况,应用高葡萄糖正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胰腺β细胞功能,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内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D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ND组及LHD组(P<0.05).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明显高于ND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明显高于ND组和L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D组大鼠除TG和HOMA-IR明显高于ND组外(P<0.05),余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葡萄糖-正胰岛素钳夹试验结果显示,HD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明显低于LHD组及ND组(P<0.05),HD组和LHD组大鼠的胰岛素分泌则明显低于ND组(P<0.05).HD组和LHD组大鼠的胰岛细胞萎缩和凋亡较ND组更为明显.结论 高能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出现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细胞凋亡增加.限能高脂饮食虽未诱导大鼠出现肥胖及脂代谢异常,但依然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凋亡增加.

    作者:沈继平;何晓烨;胡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ART1基因沉默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黏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酶-1[mono(ADP-ribosyl) transferase-1,ART1]基因沉默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携带ART1-shRNA的慢病毒感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将细胞分为实验组(感染ART1-shRNA慢病毒的CT26细胞),NC-shRNA对照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negative-control-shRNA,NC-shRNA) CT26细胞]及未处理组(未经处理的CT26细胞);RT-PCR检测CT26细胞ART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RT1、RhoA、integrinβ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细胞基质黏附、运动和侵袭实验观察ART1-shRNA对CT26细胞基质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获得稳定沉默ART1基因的CT26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实验组ART1 mRNA和ART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1ot结果显示实验组RhoA、integrinβ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细胞黏附、运动、侵袭抑制率分别为70.72%,52.20%和60.00%.结论 单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酶-1 (ART1)基因沉默可降低CT26细胞的黏附、运动、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ART1沉默后下调RhoA和integrin β1活性有关.

    作者:熊薇;唐怡;王娅兰;徐剑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人口腔龈上皮(OE)细胞在牙周炎牙根牙骨质面上附着和增殖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OE)细胞在牙周炎牙根牙骨质面上附着和增殖的特性.方法 人OE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接种于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牙根牙骨质面上,扫描电镜观察并比较细胞在两种牙根片上贴附生长和增殖的情况,MTT法分别检测附着期和增殖期时两种牙根片上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健康牙根片上OE细胞密集,伸展充分,细胞间连接紧密.病变牙根片上OE细胞数量较少,形态不规则,细胞间连接疏松.72 h和5天时病变牙根片上细胞OD值分别为0.21±0.02和0.35±0.04,明显低于同期健康牙根片上的细胞OD值0.43±0.06和0.72±0.08(P<0.05).结论 病变牙根牙骨质面不利于OE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作者:姜茜;卢建忠;朱孔黎;余优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