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基因并制备其原核表达系统,研究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为Hp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NAP基因,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后,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转化表达菌BL21-CodonPlus(r)(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PCR扩增一408 bp产物,与基因库中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8%).重组质粒pET-22b-nap转化BL21-CodonPlus(r)(DE3)后表达一相对分子质量约19 000的融合蛋白,能与Hp全菌抗体产生结合反应,Western blot显示特异的单一条带.结论成功构建Hp-NAP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NAP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Hp疫苗的候选抗原.

    作者:孙波;杨骅;许涛;李兆申;屠振兴;杜奕奇;许国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异丙酚静脉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早孕健康妇女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术中氧化亚氮吸入,Ⅱ组静脉注射异丙酚,Ⅲ组异丙酚静脉注射复合氧化亚氮吸入.观察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术前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宫颈松弛程度、不良反应和术后5 min离床率.结果Ⅱ组和Ⅲ组在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程度方面优于Ⅰ组,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稳定,苏醒迅速.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静脉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是一种镇痛效果完善、呼吸和循环系统稳定、苏醒快及不良反应较少的理想麻醉方式.

    作者:刘志强;江军;王国平;孙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活化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经10 μmol/L 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20 μmol/L维甲酸受体α(RXRα)配体9-顺式-维甲酸(9-cis-RA)及其两者联合作用培养48 h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研究细胞凋亡比例的变化.30只雌性裸鼠皮下接种1×107个SW1990细胞,2周后待肿瘤可触及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予罗格列酮).11周后处死裸鼠并取下移植瘤,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评估移植瘤中凋亡细胞的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凋亡相关基因家族成员bcl-2、bcl-xl、bak、bax以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15d-PGJ2、9-cis-RA及其两者联合作用均可导致SW1990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可见细胞核和胞质内容物密集皱缩,核内染色质凝集成块并边集,形成1个或数个沿核膜的月芽小体.在联合应用组中还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的存在.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对照组凋亡比率为0.95%,15d-PGJ2、9-cis-RA及其联合应用可引起SW1990细胞凋亡比率增加,15d-PGJ2组为8.05%,9-cis-RA组为8.36%,联合作用组为6.86%.TUNEL染色显示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凋亡指数(AI)为15.25±4.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62(P<0.05).RT-PCR揭示在SW1990移植瘤中,促凋亡基因bak、bax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bcl-xl、Suvivin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几乎不表达.结论PPARγ的活化可诱导SW1990胰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k、bax及下调抗凋亡基因bcl-xl、Suvivin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董育玮;王兴鹏;吴恺;张汝玲;吴丽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乳牙菌斑液短链有机酸含量的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蔗糖溶液漱口前、后乳牙菌斑液短链有机酸含量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3~5岁完整乳牙列幼儿32例,无龋组12例[龋补牙数(dft)=0且龋蚀指数(CSI)=0];有龋组20例,其中高危亚组10例(dft≥5且CSI≥10),低危亚组10例(0<dft<5且0<CSI<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10%蔗糖溶液漱口前、后菌斑液中乳酸、乙酸和丙酸浓度.结果漱口后,有龋组中低危和高危亚组菌斑液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漱口前(P<0.01).漱口前、后有龋组中高危亚组乳酸浓度差值与dft、CSI呈正相关(r值分别=0.951和0.835,P值均<0.01).结论蔗糖溶液漱口前、后乳牙菌斑液乳酸含量的变化与个体龋易感性相关.

    作者:梁惠霞;石四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痛大鼠延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目的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三叉神经痛大鼠延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量的变化,探讨CGRP与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A、C组为手术组,用铬线疏松结扎大鼠右侧眶下神经造成慢性缩窄性损伤;B、D组为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观察术前及术后3、6、9、12、15 d大鼠对机械性疼痛刺激的反应阈值.A、B组术后9 d及C、D组术后15 d分别取大鼠延髓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CGRP的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术后9~15 d右眶下神经支配区域机械性痛觉超敏(P<0.05).A组大鼠延髓内CGRP量明显多于B组(P<0.05),C组大鼠延髓内CGRP量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眶下神经的慢性环扎损伤可导致大鼠三叉神经痛,且大鼠疼痛时CGRP的表达增高.

    作者:陈志峰;朱也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2001年11月至2003年9月,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213例.其中T12骨折69例,L1骨折93例,L2骨折51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24.5°,椎体高度接近正常的85%,椎管占位均<13%.平均随访24.9(12~3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90%以上)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无明显神经症状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作者:孔维清;徐建广;朱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 d、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增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结果孕期(HAD量表)焦虑发生率为5.5%,抑郁发生率为4.9%;产后(EPDS量表)2~3 d抑郁发生率为7.5%,产后42 d为13.5%,产后3个月为9.8%.产后2~3 d HAD与EPDS量表抑郁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345),但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9和0.001);各时点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较差.孕期焦虑对产后2~3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孕期抑郁对产后42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初潮年龄、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是孕期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胎儿/婴儿死亡、营养和担忧孩子喂养是孕期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抢救、产后饮食、产前思想准备和产前洁癖是产后2~3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设备是产后42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环境、有无请保姆和有无烦恼事件是产后3个月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孕、产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产后不同时期抑郁发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且不同时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孕期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故保健工作不仅要在产后开展,在确认怀孕后就应展开.

    作者:陈焱;汤月芬;漆琨;程利南;施慎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BsAg携带患儿白介素-10、白介素-12及γ干扰素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HBsAg携带患儿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IL-12和γ干扰素(IFN-γ)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49例HBsAg携带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0、IL-12和IFN-γ血清水平,并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水平.结果HBsAg携带患儿的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和<0.01).高病毒载量亚组IL-10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也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亚组(P值分别<0.01和<0.05),而IL-12则无明显变化.IL-10与IL-12和IFN-γ呈正相关(r值分别=0.4882和0.8712,P<0.01).IL-12与IFN-γ呈正相关(r=0.5376,P<0.01).结论HBsAg携带患儿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IL-10、IL-12和IFN-γ均参与小儿HBV感染的过程,并且与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雷家;张金萍;刘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腺瘤与增生的多种鉴别诊断方法比较

    目的评价多种临床试验方法对肾上腺腺瘤(APA)和增生(BA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12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中进行体位激发试验(PST)、赛庚啶抑制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VSA),并与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APA组的血钾显著低于BAH组(P<0.001),血、尿醛固酮则显著增高(P<0.05).②PST:22例APA患者中,12例血醛固酮升幅>30%,7例升幅<30%,较试验前下降者有3例;7例BAH中有4例升幅>30%.③赛庚啶试验:BAH中反应者占69.2%(18/26例),APA中反应者占50.0%(20/40例).④VSA:11例行VSA的APA患者中,9例APA插管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另2例示醛固酮不呈一侧优势分泌;3例BAH插管结果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PST及赛庚啶试验在APA及BAH中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有限.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可进行VSA,如结果提示一侧病变则考虑手术治疗;如提示双侧病变,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

    作者:张炜;汤正义;方文强;王卫庆;赵咏桔;胡仁明;宁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CA125和可溶性CD44标准型联合检测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可溶性CD44标准型(sCD44std)和CA125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49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34例)和正常妇女(80例)血清的sCD44std和CA125水平.结果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的sCD44std水平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类型的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sCD44std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CD44std和CA125联合检测对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正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CA125或sCD44std(P值均<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期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血清sCD44std灵敏度高于CA12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CD44std和CA125联合检测可能提高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徐军;王红琳;林晓;陆杲川;孙蕾;石礼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尿Ⅳ型胶原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Ⅳ型胶原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系.方法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值均<O.01).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均与UAER呈正相关(P<0.01).分别以UAER、尿TGF-β1、尿Ⅳ型胶原、血TGF-β1为应变量(Y),以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自变量(X1、X2、X3…X12)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LDL、HbA1c进入UAER的回归方程(Y=0.959+0.532X9+0.188X12);HDL、HbA1c进入24 h尿TGF-β1的回归方程(Y=3.263-0.47X10+0.212X12);HbA1c进入24 h尿Ⅳ型胶原的回归方程(Y=4.032+0.106 X12);LDL、HbA1c进入血TGF-β1的回归方程(Y=-14.51+1.413X9+7.622X12).结论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周营;蔡杏娟;戈少红;应蓉;庄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用于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中是否较芬太尼更具优势.方法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电视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出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以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术中以丙泊酚6 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芬太尼组以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术中以丙泊酚6 mg·kg-1·h-1维持麻醉,手术开始时追加芬太尼2.5μg/kg(总量为5μg/kg);两组均按需追加维库溴铵.比较两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自主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1 h内需追加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组术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较低(P<0.05),而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的发生率较高(P<0.01),但两组间需要处理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术后主动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1 h内需追加阿片类药物止痛的病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较芬太尼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术后并不增加对止痛药的需求.

    作者:朱萍;黄绍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心肌病

    目前,修复损伤心肌的途径主要包括:①细胞移植修复:已证实有效并用于移植的细胞包括胎儿心肌细胞、全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②内源性细胞动员:包括采用不同的细胞因子来调控心脏于细胞分裂,实现自身修复[1].细胞移植用于修复损伤心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用简捷的方法获得稳定而有效的细胞源.相对于胚胎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而言,外周血细胞因其能避免伦理学争议,以及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外周血细胞中究竟那种细胞更适合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尚无定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由于可以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有利于缺血组织局部的侧支循环重建,同时还可能具有分化为心肌的潜能,因而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目标细胞之一.现就EPCs的一些特性及其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刘蓉;刘铭雅;魏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后直接手术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使以往仅依靠心导管术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局面得到了较大改观[1].目前,以超声为代表的无创伤性影像学方法能够提供充分的解剖与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使相当一部分的先心病患儿直接进行手术而不需进一步进行创伤性的心导管检查,从而大大缩短术前诊断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心导管术带来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在何种情况下必须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进行心导管术检查尚无明确的规范,现就超声心动图在各类先心病术前诊断后直接手术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洁;孙锟;黄美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CHD)是一多因素致病性疾病,大量临床研究提示血清尿酸(SUA)与其发生有关.但SUA是否可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有争议[1].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沈培辰;张代富;韩捷;梁波;罗裕;马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2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少见,其形态多样,至今其命名、分类尚未完全统一.乳腺分叶状肿瘤是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以往因其切面具有囊状、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得名叶状囊肉瘤.目前根据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乳腺疾病分类标准,将叶状囊肉瘤更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42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以下就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汪成;包家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爱维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患者和各种疑难危重患者的手术日益增多,术后并发心、脑梗死及血栓性静脉炎等血栓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老年患者围术期多呈高凝状态,糖尿病更是引起血液高凝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围术期的防凝、抗凝措施及降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本研究将爱维治用于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观察其对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雁娟;王桂龙;顾正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选择我院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经妇科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门诊患者74例,分别采用射频、米非司酮和常规治疗,分析探讨射频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戴良图;许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脉冲震荡法评估深慢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系统阻抗的影响

    本研究应用脉冲震荡仪观察深慢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系统阻抗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索气功治疗的机制.

    作者:朱辉;梁永杰;张路;蔡映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我科采用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50例(56条患肢)下肢静脉性皮肤营养障碍和溃疡患者,经临床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陈;张捷;陈治泉;施兆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以肺部表现首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一例

    患者女,68岁,发热、咳嗽2个月,血肌酐(Cr)升高1周,体温波动于38.3~40.0℃.外院查血培养、肥达试验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环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及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两次均(-),胸部CT示双肺小片状炎性改变、双侧胸膜反应、心包局限性积液.当时肾功能正常.外院住院期间予以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2005年5月3日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BUN)9.7 mmol/L,Cr 277μmol/L,并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

    作者:吉俊;丁小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同时性食管、肺重复癌同期手术切除一例

    患者男,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入院.入院后纤维胃镜示距门齿28~35 cm处前壁黏膜不规则凹陷,质脆;病理示鳞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充盈缺损(图1,见封三).胸片示右中肺野结节影(图2,见封三).胸部CT示右上肺直径2 cm肿块(图3,见封三).

    作者:薛磊;钟镭;徐志飞;赵学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二审案件专项分析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出现的主要差异

    2002年至2005年上半年我院共审理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205件,审判实践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高人民法院新颁布的相关司法解释间存在差异,导致裁判结果差异.本文对法律的更迭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以期形成一些基本认识,探讨解决方案.

    作者:张铮;武之歌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