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Afa-C与HL60细胞共同孵育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四唑盐(MTT)法分析不同剂量Ara-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ra-C对细胞凋亡和Bcl 2蛋白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研究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250μg/ml Ara-C对HL60细胞作用48 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核固缩、深染及染色质边集等多种形态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MTT检测显示Ara-C能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百分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cl 2蛋白则随之下降.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亦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Ara-C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下调Bcl-2蛋白及bcl-2 mRNA水平.
作者:刘兴元;曾国芳;谢晓恬;孙祖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类型、临床特征、危险因子.方法调查87例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患者的病史.其中ESBLS阳性50例,ESBLS阴性37例,对两组的病史进行分析.结果ESBLS产生株76%由医院感染引起,且患者住院时间长、预后较差.感染ESBLS的危险因素为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手术外伤、肿瘤化疗.结论ESBLS产生株为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奚峰;余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在MCF-7细胞中是否具有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以及Dex对其受体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GR拮抗剂(RU486)作用MCF-7细胞后能否阻断糖皮质激素的效应,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MCF-7细胞中GR的表达及Dex对其调节作用.结果RU486可完全阻断Dex对MCF-7细胞活性的诱导作用;在细胞中存在高亲和力、低容量GR;Dex明显降低GR结合活性,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在MCF-7细胞中存在GR,Dex调节MCF-7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通过GR介导,Dex对MCF-7细胞GR的结合活性具有向下调节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徐明娟;惠宁;刘宇健;刘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全麻药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商品名宜妥利)对重型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急诊重型创伤患者20例按全麻用药不同均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前、诱导后5 min、术毕、术后1 d和术后3 d检测白介素(IL)-1、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IL-1和IL-8在诱导后及手术维持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而IL-2和IL-6在术毕达到高值,TNF-α和CRP在术后1 d达到高值,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免疫因子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诱导剂量范围内对重型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曹瑜琦;陈武荣;张婕;于文;曹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5例脊髓缺血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呈急性起病,有明确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和体征,均由脊髓缺血所致.结论虽然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发生率远低于脑血管疾病,但对于有明确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急性瘫痪者,除通常考虑脊髓本身病变外,还应更全面地想到脊髓缺血性病变发生的可能,及时识别,尽早治疗.
作者:郑茜;王为珍;祝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移植胚胎质量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关系,并探讨本中心采用的胚胎质量评分能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起到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间的136对夫妇,141个完全随访的移植周期按各种情况分组,并对各组的平均年龄、胚胎评分、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种植率及多胎妊娠等进行分析.结果每移植周期中的佳胚胎均分随年龄增加而递减(P=0.002 3);随移植的优质胚胎数增加,胚胎种植率显著增加(P=0.015),多胎率也依次递增;至少有一枚胚胎评分≥8分的移植周期与≤7分的移植周期相比,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P=0.020).结论患者胚胎质量随年龄递减,妊娠率随之下降,以35岁为界线;移植胚胎评分≥8分能预见较高的妊娠可能性;优质胚胎移植数与多胎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陆小溦;冯云;张爱军;孙贻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椎体塌陷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路减压,以塌陷器复位进入椎管的骨块,并辅以通用型脊柱内固定(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T12骨折18例,L1骨折21例,L2骨折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5~28)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提高0.9个等级,Cobb角术前22.05~43.12°,平均31.0°±2.5°,术后3.12~9.35°,平均5.0°±0.6°;术后Charles评分:优18例,良15例,一般9例,差6例.结论应用椎体塌陷器进行后路减压,结合GSS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并可重建脊柱稳定.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孔维清;徐建广;朱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盐酸阿扎司琼预防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接受DA方案(D:柔红霉素45 mg/m2,d1~3;A:阿糖胞苷100mg/m2,d1~7)或VDP方案(V:长春新碱1.4 mg/m2,d1;D:柔红霉素45 mg/m2,d1~3;P:泼尼松60 mg/d),患者在化疗前30 min接受阿扎司琼10 mg或蒽丹西酮8 mg预防治疗.结果阿扎司琼和蒽丹西酮组第1~3天的呕吐预防有效率分别为96.7%、94.2%、91.7%和94.1%、91.7%、88.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应用药物后,阿扎司琼和蒽丹西酮组仍分别有12例(10.0%)和13例(15.5%)患者出现Ⅱ~Ⅲ级恶心;10例(8.3%)和10例(11.9%)患者出现Ⅱ~Ⅲ级呕吐.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和头痛.结论盐酸阿扎司琼是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呕吐的有效药物,耐受性较好.
作者:沈杨;游建华;赵慧瑾;钱樱;李军民;沈志祥;黄小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5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03例,203眼;男170例,女33例;右眼107眼,左眼96眼;年龄1~72岁,平均为(23.6±17.2)岁;以1~5岁组及6~10岁组发病率高,均为17.2%,其次为31~35岁组(10.8%).职业上,从事建筑等工作的外来务工者多(38.4%),学龄前儿童23.2%,中小学生21.2%,农民14.3%,其他3.0%;行眼球清创缝合术的共104例,早者伤后5 h手术,晚者伤后1周,24 h以内手术的79例,24 h以上手术的25例.合并球内异物者共50例,18例于24 h内取出,32例于24 h后取出.致伤物中金属穿通伤多(33.0%,P<0.01),其次由多至少分别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铁屑等球内异物、植物穿通伤、钝挫伤致眼球破裂、石头泥浆等穿通伤、铅笔纸板等穿通伤、爆炸伤、动物伤、致伤物不明和角膜溃疡.104例发生于农村,99例发生于城镇.结论金属穿通伤是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发病因素,预防宣教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儿童及青壮年外来务工者.
作者:朱茜;王艳;荣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补肾冲剂治疗肾阳虚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MDS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补肾冲剂合十一酸睾丸酮(安雄)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十一酸睾丸酮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骨髓象、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减轻,血象改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6.7%(P<0.05).两组治疗前CD4+、CD4+/CD8+比值和白介素(IL)-2显著低于正常值,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值均<0.05),治疗组于治疗后上述异常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补肾冲剂是治疗MDS安全、有效的药物,其作用途径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及调控造血细胞因子表达,促进骨髓正常造血的恢复.
作者:赵琳;邱仲川;江秀花;陈佩;应平平;黄中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6月行外科治疗的55例残胃癌患者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为83.64%,根治性切除率为58.18%.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0.62%,5年生存率为21.88%.结论根治性外科治疗及病期是决定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季政一;沈洋;瞿磊;裘正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子癎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子癎的预防、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5例子癎的临床资料.结果12年内子癎发生率为0.25%,每4年子癎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癎的发生与季节及气候有关,发生在9至2月者28例,占80%.35例子癎中,未行产前检查27例(77.14%),剖宫产29例(82.86%),新生儿窒息12例(34.29%),早产8例(22.86%).孕33~<37周与≥37周子癎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显著性.子癎抽搐不同次数与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关系,但与治疗至终止妊娠的时间有关,治疗子癎至终止妊娠时间≤4 h者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例高于>4 h者.子癎痊愈率为100%.结论积极控制子癎的发作、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子癎的重要措施;加强外来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建立三级妇幼保健网,对降低子癎发生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宗旦棣;王洁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5例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根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124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13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及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A组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NF)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而自溶现象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②A组随访时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而B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A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力衰竭(8.06%)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0.16%)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6.79%和35.11%,P<0.05),两组在死亡率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直接PCI对所有AMI均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利于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损害,改善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汪蔚青;金惠根;陈万春;杨伟;刘宗军;施佳;王东毅;李英梅;方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检测前列腺癌抗原3(DD3)mRNA的标准,定量检测人体不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从LNCaP细胞中采用RT-PCR法扩增特异性DD3基因片段,将其与pMD 18-T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JM109,对质粒标准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测序.纯化后检测质粒拷贝浓度,制备梯度浓度标准品.应用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对标准品进行检测.取正常人乳腺组织、膀胱、结肠、尿道、肺、睾丸、精囊、卵巢、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定量检测DD3 mRNA表达.结果建立稳定的检测DD3 mRNA的标准,正常人乳腺、膀胱、结肠、尿道、肺、睾丸、精囊、卵巢中无DD3 mRNA表达,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低表达,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P<0.05).结论应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DD3 mRNA表达水平简便、可行、经济.DD3基因的表达具有良好的前列腺癌特异性.
作者:杨明;孙颖浩;许传亮;王林辉;顾正勤;陈文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背散射电子成像术(backscattered electron i magine,BSEI)是一种定量测定钙化组织中矿物质含量的技术.在牙齿发育与龋病发展的过程中,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中矿物质的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近几年来,BSEI技术在口腔科已逐步得到应用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现就BSEI在牙齿发育与龋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郭姜莉;石四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功能性高雄激素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多基因紊乱的综合征,由进化过程中已经选择的有倾向性和保护性的基因组变量与高雄激素表型的表达相互作用产生,特别是与调节雄激素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综合征及炎症基因型有关基因的基因组变量、同功能性高雄激素和PCOS的遗传倾向相关.
作者:闫妙娥;李喜鹤;吴效科;白震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总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部分,人们将这类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c-fos属于核内转录因子的一种,它可以与靶基因的调控元件结合直接调节转录活性.在脑缺血早期,原癌基因c-fos的异常表达对神经细胞具有重大意义.现就c-fos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岩;黄久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一些短小的外科手术在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的同时,还需要应用一些全身麻醉药物以增强镇痛作用,并让患者感觉更为舒适.异丙酚作为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静脉麻醉药经常被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
作者:王英伟;刘伯飞;仇梨萍;尤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研究在解脲支原体(Uu)分离培养的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应用4组抗菌中药复方对28株Uu的体外小抑菌浓度(MIC)及抑菌株进行检测,旨在探讨抗菌中药复方对Uu的抗菌作用.
作者:万克英;李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原发于十二指肠的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巨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葛进;张辉;王军臣;刘中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2002年4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颁布后,由于<条例>中未找到关于手术并发症的免责条款,关于医疗机构在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对非手术目标的损伤如何认定责任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作者:张燮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是一种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的肌病,临床少见.目前,肉毒碱缺乏是脂肪代谢性疾病公认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将我院1994年至2004年收治的9例LSM病例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唐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