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所分离的厌氧菌和阴道毛滴虫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根据细菌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将290例厌氧菌性和6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各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采用二倍试管平皿稀释法测定厌氧菌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阴道毛滴虫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低杀虫浓度(MPC).结果①厌氧菌性阴道炎组中,甲硝唑亚组的有效率为54.6%,明显低于替硝唑亚组的68.8%(P<0.05)和奥硝唑亚组的74.2%(P<0.01),后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滴虫性阴道炎组中,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亚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5%、 100.0%和100.0%,3个亚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甲硝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替硝唑(P<0.01)和奥硝唑(P<0.01),但后两组间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对266株革兰阴性厌氧菌MIC90范围分别为4~8、 1~2和1~2 μg/mL,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对261株革兰阳性厌氧菌MIC90范围分别为32~64、 8~32和8~16 μg/mL.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杀灭阴道毛滴虫的MPC分别为25、 5和5 μg/mL.结论与甲硝唑比较,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性阴道炎的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但甲硝唑的价格低廉.临床厌氧菌株对甲硝唑有较高的耐药率.3种药物抗革兰阴性厌氧菌的作用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厌氧菌,但革兰阳性厌氧菌对奥硝唑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王玉娟;褚美芬;罗冬娇;王宝囡;蒋锦琴;严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治疗体会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8月至2005年8月诊治的11例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Ⅰe期8例,中位随访时间49(29~138)个月;Ⅱe期3例,中位随访时间20(6~53)个月.均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其中有5例再联合放疗.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21(16~36)个月,其中3例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无一例生存;同侧或对侧乳房复发3例.3年和5年生存率为63.6%和50.9%.结论 PBL的临床及一般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BL多为B细胞性,以DLBCL常见.有较高的CNS复发率,提示在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CNS进行预防性治疗.
作者:严云;任梅玉;祝明洁;邓晓辉;万江波;梁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DBS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20例,睁眼困难1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DBS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王来兴;郝斌;曹依群;金爱国;曾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其血液免疫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情绪的诊断符合率为76.16%,近半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发生与年龄、疾病分期、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发生焦虑情绪者明显多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P<0.05),伴有焦虑情绪患者的免疫指标中CD3、 CD4明显低于无焦虑情绪者(P<0.01和<0.05).结论焦虑情绪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占一定比例,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焦虑情绪可进一步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不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朱莹杰;郑坚;杨金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确诊为NSCLC患者1个月内均行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2周内完成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18F-FDG DHC-SPECT/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并采用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COSEM)迭代重建后,将同机CT图像与符合线路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再采用视觉分析法和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的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淋巴结(L)与周围纵隔组织(N)的摄取比值R(L/N).将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摄取比值R≥1.5为判断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5.0%(15/20例)、特异度为91.7%(22/24例)、准确率为84.1%(37/44例)、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15/17例)和81.5%(22/27例).15例18F-FDG 显像为阳性的转移淋巴结的ROI分析大摄取比值为9.4,小为1.6.结论 18F-FDG DHC-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张闻瑞;郑健;赵晋华;阮征;孙湘君;何之彦;车文军;汪太松;陆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有选择性地对施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术中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 51例符合诊断;1例未获取淋巴结组织而未能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8.1%. 31例纵隔疑难病例中,明确诊断30例,诊断符合率为96.8%. 21例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16例纵隔淋巴结阳性的肺癌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5例纵隔淋巴结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大体标本病理证实均为肺癌,术中清扫的纵隔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未见肺癌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对于累及纵隔淋巴结的疾病或紧邻纵隔的胸部疾病,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于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可选择使用在临床诊断和肿瘤分期上.
作者:钱成;王群;徐正浪;谭黎杰;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我院对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的肿瘤切除术,男14例,女21例;年龄62~74岁.良性肿瘤32例,其中黏液瘤30例、脂肪瘤和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共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早期有2例因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死亡率为5.71%(2/35例).结论老年心脏肿瘤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中易发生心房破裂,且多合并有冠心病或其他老年性疾病.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对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能力及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伟;徐方杰;陈佩莉;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妊娠分娩产科结局的特点.方法对1990年至2002年在本院分娩的100例青春期妊娠与同期20 078例成人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青春期妊娠所占分娩比例逐年上升;青春期组顺产率、早产发生率和急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值分别<0.001、0.001、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1);青春期组子癎和子癎前期重度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01),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期妊娠分娩比例逐年上升;与成人产妇比较,青春期产妇更易顺产、早产和急产,且更易发生子癎和子癎前期重度.
作者:鞠长友;左绪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1~4周的随访情况,根据斜视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3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临床治愈26例,占86.7%;欠矫4例,占13.3%.结论局麻手术时手术量的设计不应该因患者紧张而减小;正确选择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发现双眼单视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时,应尽早手术矫正,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
作者:王莺;孙慧华;闵云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随访不同术式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视力、黄斑区的形态和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吲哚青绿(ICG)辅助剥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42例42眼.ICG辅助内界膜剥离(ICG组)15眼,未使用ICG剥离内界膜联合术后激光治疗(激光组)14眼,未剥离内界膜(未剥膜组)13眼.除常规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外,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及术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应用A/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定期检查.结果 ICG组一次手术裂孔闭合率为14/15例,激光组为13/14例,未剥膜组为10/13例.3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OCT显示,ICG组裸露型(黄斑孔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缺如)占11/15例,激光组占5/14例,未剥膜组占10/13例;ICG组中央视网膜厚度为(143.45±23.50) μm,激光组为(168.18±39.00) μm,未剥膜组为(194.25±17.56) μm.术后复发5例,其中未剥膜组3例、ICG组1例、激光组1例.对首次手术失败的患者行再次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随访时间>6个月,未见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 ICG辅助内界膜剥离和术后眼底激光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OCT显示ICG组以裸露型多见,视网膜厚度变薄,可能与ICG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的毒性有关.
作者:邱庆华;王文莹;张虹;王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测量下颌乳磨牙髓腔形态参数,为牙体解剖学提供基础资料并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7例儿童干燥下颌骨标本,利用牙科三维CT对完全萌出的24颗乳磨牙进行三维重建以观察其髓腔解剖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结果下颌第一乳磨牙的髓室颊舌向大距离与近远中向大距离、髓室底高点水平面上近中根管口颊舌向大距离、远中根管口颊舌向大距离与近远中向大距离均小于下颌第二乳磨牙(P值均<0.05),而髓室高度大于下颌第二乳磨牙(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左右分组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颌乳磨牙的近中与远中根管相比,其根管口的颊舌向大距离及近远中向大距离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牙科三维CT测量方法具有先进性.掌握下颌乳磨牙的髓腔特点对于牙髓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郭姜莉;石四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增强的肠外营养(PN)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作用.方法 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PN组(30例)和PN+Arg组(30例),分别接受常规PN和PN+Arg治疗共5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CD4+、 CD8+、 IgG、 IgM、 IgA和用药第5天肠黏膜固有层CD3+、 CD4+、 CD8+的变化,并观察用药第5天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密度.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PN+Arg组治疗后CD3+值略增加,PN组略降低,两组间及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0.05).治疗后PN+Arg组的CD4+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PN组 (P值分别<0.05、 0.01), CD8+显著低于PN组 (P<0.01),而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0.05). ②PN组小肠黏膜固有层常规CD4+、 CD4+/CD8+显著降低 (P值均<0.01), CD8+显著增高(P<0.05). ③PN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降低,密度变稀疏.结论常规PN可削弱大肠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黏膜的免疫屏障作用,而Arg可预防常规PN削弱机体免疫的作用,对肠黏膜免疫屏障有保护作用.
作者:贺健;李晴;葛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同期绝经后386例不伴阴道出血(无出血组)和687例伴有阴道出血(出血组)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和病理分析.结果无出血组病理检查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绝经期内膜、无组织而细胞学涂片阴性)占 75.9%(293例),显著高于出血组的65.8%(452例, P<0.001).无出血组恶性病变为0.3%(1例),显著低于出血组的8.6%(59例, P<0.001);出血组的良性病变(内膜不规则增生、单纯增生及内膜息肉)占23.8%,与无出血组(25.6%)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不伴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可暂不予诊断性刮宫,但必须严密随访.
作者:花琪;张健;谢康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和8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并与血清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比较.结果当T-PSA≤10ng/mL(灰色区)时,前列腺癌组血清TSGF值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1);而两组T-PSA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SGF是一种新的诊断前列腺癌的瘤标,可以降低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阴性率.
作者:周俊;宋建达;夏术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以滋阴补肾、活血化淤为治疗原则的中药协定方对阴虚血淤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阴虚血淤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予中药协定方)和对照组(予糖脉康颗粒冲剂),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及血糖、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中医单项证候、中医证候总积分、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协定方治疗阴虚血淤型2型糖尿病患者8周后中医证候及血糖、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提示该协定方有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郑敏;杨宏杰;李昀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作用于犬的缺血心脏,观察缺血心肌血供的变化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方法将24条实验犬随机分为缺血组(I组)、激光打孔组(L组)、大网膜移植组(O组)、激光打孔联合大网膜移植组(L+O组).3个月后再行99m锝(Tc)心肌同位素灌注显像.然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观察各组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①L+O组干预后同位素图像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比值(ROI比值=干预区ROI同位素计数/正常区ROI同位素计数)明显提高(P<0.01),其增幅明显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L组干预后ROI比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但其增幅与I组、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 I组、O组干预前、后ROI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 ②高倍镜下,L+O组和L组孔道区(孔道为中心0.5mm范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多于孔道周围区(离开孔道1个低倍视野以上,P<0.01、 0.05). L+O组与L组孔道区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较单一使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
作者:蔡俊锋;袁忠祥;肖明第;林雷;张闻瑞;于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移植肾受者维生素D受体(VDR)不同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骨密度(BMD)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80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稳定(血清肌酐<176μmol/L)、定期随访、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移植肾受者VDR基因的ApaI和TaqI位点基因型,检测血钙、磷、镁及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活性维生素D[1, 25(OH)2D3]、尿钙、尿吡啶啉等骨代谢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颈(FN)、股骨华氏三角(WT)和股骨粗隆(TR)的BMD.结果经透析龄矫正后,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Aa型移植肾受者的L2~4和TR的BMD为(1.03±0.05)和(0.64±0.02) g/cm2,明显高于aa型的(0.83±0.05)和(0.55±0.03) g/cm2 (P<0.05);而TaqI位点不同基因型间BMD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VDR基因ApaI多态性与移植肾受者L2~4和TR的BMD有相关性,aa型移植肾受者可能更易骨质丢失.
作者:秦燕;徐琴君;谭建明;唐孝达;章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与敏感菌株的耐药谱特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稀释法对在2004年1月至12月间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2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碳青霉烯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差别.结果 9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8株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8.3%);分别来自神经外科、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监护病房(ICU)等病区.碳青霉烯耐药株对包括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在内的其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敏感株(P值均<0.01).结论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更强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状况非常严重,治疗时宜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吴迪;蒋科威;穆雪鹍;吴伟元;陈升汶;白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发展,对该疾病的认识日趋深入且不断进展,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作者:洪青青;程利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一词由VPL Research公司的奠基人Jaron Lanier于1989年首先使用.VR是一种人与计算机的接口,它有机地融合了仿真模拟、实时三维图像及多媒体、人工智能、广角立体显示、传感等多学科技术,依靠计算机建立起能模拟现实世界中景物,但又不局限于现实世界中世界存在物的一种仿真环境,参与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活动来与此环境进行交互式地对话,并用软件以及头盔显示器、数据库手套、三维鼠标等传感设备控制和操纵这种环境中的实体.
作者:陈贵远;罗从风;王继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现多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镜下体内碎石术,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有超声碎石术、液电碎石术、气压弹道碎石术和激光(钬激光或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应用输尿管镜双频双脉冲激光共治疗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卞崔冬;季强;廖国强;袁涛;桂亚平;曹承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股骨颈骨折有较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由于骨折出血和滑膜创伤后的渗出液造成关节填塞,影响关节囊的血供和静脉回流,加重股骨头的缺血,使股骨头坏死率增高.自1999年11月至2001年1月,我院对3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内压的测定,研究骨折损伤程度、患者体位及关节抽吸等对关节内压的影响.
作者:李志;张英泽;彭阿钦;潘进社;吴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大咯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其大的危险是引起窒息,其次是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处理甚为棘手[1].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采用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方法治疗21例大咯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冲;苑静波;啜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现代疾病结构的改变,脑部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相当一部分的缺血性疾病是因为颈动脉狭窄所致.临床研究表明,大约50%的脑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对合适的病例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防止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治疗手段.我科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对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建强;肖亦敏;周黎瑾;肖明第;吕志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