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作者:施鸿毓;陈晖;仇兴标;宋洁;方唯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个卵巢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表现以及血清CA125检测水平,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9个卵巢肿块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35%(33/49)、70.00%和63.16%,超声造影检查判断卵巢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42/49)、86.67%和84.21%,超声造影检查联合血清CA125检测判断卵巢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6%(48/49)、100.00%和94.74%.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显示卵巢肿块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和血管形态,超声造影检查结合血清CA125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卵巢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彭梅;张新书;姜凡;张学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色甘酸钠对大鼠胰腺纤维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对大鼠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AT1)和2(AT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经逆行胰胆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用色甘酸钠(色甘酸钠组)、MC激动剂48/80复合物(48/80复合物组)及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进行干预,并于第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动物.于5个不同时间点取胰腺组织标本,置液氮中冻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腺组织ANGⅡ AT1和AT2的表达及分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胰腺组织ANGⅡAT1和AT2 mRNA表达结果.结果各组第3天时可见胰腺组织AT1及AT2蛋白表达阳性,并且随时间的延长,上述各项指标阳性表达逐渐增强,至第4周时强.与对照组比较,色甘酸钠组大鼠胰腺组织AT1及AT2蛋白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而48/80复合物组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色甘酸钠组各时间点AT1及AT2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值均<0.05),48/80复合物组则显著增加(P值均<0.05).结论色甘酸钠可能通过下调ANGⅡAT1和AT2的表达,减轻胰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李波静;王兴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末梢灌注指数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评价

    目的观察末梢灌注指数(TPI)与有创动脉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皮温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在不同性质刺激下的变化,探讨TPI在监测患者应激反应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入手术室后予心电、TPI、BIS和皮温监测.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输注效应室浓度4.5 μg/mL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TCI输注效应室浓度3.0 μg/mL、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完成后5 min(T3)、切皮即刻(T4)、气腹后1 min(T5)、气腹后5 min(T6)、胆囊牵拉即刻(T7)、停止气腹1 min(T8)、拔管即刻(T9)和拔管后5 min(T10)共11个时间点的SBP、DBP、HR、TPI、BIS、皮温以及血浆NE和E水平.结果患者在T2、T5至T7时间点的SBP、DBP和HR较T0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4至T7时间点的TPI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各时间点皮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1至T8时间点的BIS值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T9、T10时间点恢复到T0时间点水平(P值均>0.05).T1时间点的血浆中NE水平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T2至T7时间点的血浆NE水平较T0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T5时间点的血浆E水平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TPI与SBP、DBP、HR以及血浆NE和E水平呈负相关(r=-0.963、-0.908、-0.957、-0.845、-0.324,P值均<0.05),TPI与BIS值和皮温不相关(r=-0.188、0.067,P值均>0.05).结论 TPI能无创、实时、连续地反映围术期应激引起的交感张力变化,可作为一项方便而有效的应激反应监测指标指导临床麻醉管理.

    作者:丛海涛;陈玲阳;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剂量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5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麻黄碱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后,分别予肾上腺素0.06 μg/kg、麻黄碱70 μg/kg或0.9%氯化钠溶液5 mL,然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及气管插管评级,监测心排量、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肾上腺素组和麻黄碱组的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气管插管评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本组基础值比较,麻醉诱导后对照组的心排量和血压显著下降(P值分别<0.05、0.01);麻醉诱导后肾上腺素组和麻黄碱组的血压显著下降(P值分别<0.05、0.01),但心排量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麻醉诱导后肾上腺素组和麻黄碱组的血压和心排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麻黄碱组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肾上腺素组(P值均<0.05).气管插管后麻黄碱组的血压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肾上腺素组(P值分别<0.05、0.0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3组的心率均较本组基础值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06 μg/kg肾上腺素和70μg/kg麻黄碱都可缓解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的循环抑制,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改善气管插管条件.肾上腺素作用短暂,不会加剧气管插管所致的高血压,因而更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陈长宝;王爱忠;江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鞘内注射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内交感神经芽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痛阈及对背根神经节(DRG)内篮状结构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左侧L5脊神经结扎(SNL)建立NPP模型.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鞘内留置给药导管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伍用0.9%氯化钠溶液组(S组),假手术伍用可乐定组(SC组),SNL伍用0.9%氯化钠溶液组(L组),SNL伍用可乐定组(LC组).术前测量大鼠机械性痛阈[50%缩爪阈值(50%PWT)]基础值;术后7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可乐定或0.9%氯化钠溶液,1 h后测量各组大鼠的50%PWT.术后第8天,取各组大鼠左侧L5、L4及右侧L5 DRG,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DRG内篮状结构数量的变化.结果术后1~7 d,L组大鼠的50%PWT均显著低于S组同时间(P值均<0.05),LC组大鼠的50%PWT均显著高于L组同时间(P值均<0.05),SC组与S组间大鼠的50%PW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8天,与S组比较,L组术侧L5、L4DRG内篮状结构的数量显著增多(P值均<0.05),对侧L5 DRG内篮状结构的数量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LC组术侧L5、L4 DRG内篮状结构的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5);SC组与S组间术侧L5、L4及对侧L5 DRG内篮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可乐定可能通过减少DRG内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芽生而发挥其对NPP的镇痛作用.

    作者:王海涛;杨美蓉;颜涛;李士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心脏麻醉危险评估评分与欧洲心脏手术危险因素评价系统对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

    目的验证心脏麻醉危险评估(CARE)评分是否适用于我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同时比较CARE评分与欧洲心脏手术危险因素评价系统(EuroSCORE)对CABG预后[术后病死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行CABG的患者212例,对其进行CARE评分和EuroSCORE评分,比较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ICU天数与这两种风险评分的相关性及这两种风险评分对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校准度和分辨力,由此来衡量两者对国人行CABG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EuroSCORE与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呈正相关(r=0.108、0.141、0.181,P值均<0.05);CARE评分与患者住院天数不相关,但与术后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呈正相关(r=0.188、0.212,P值均<0.01).CARE评分和EuroSCORE对术后病死率的校准度均较好(x2=1.117 2、1.399 2,P=0.952 6、0.496 8),CARE评分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校准度可以接受(x2=7.802 3,P=0.167 5),但对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校准度较差(x2=21.266 9,P=0.012 6).CARE评分对于术后病死率的分辨力较好但不如EuroSCORE,两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和0.907.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分辨力均为中等(AUC分别为0.648和0.684).结论 CARE评分和EuroSCORE对国人CABG后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作者:潘方立;陈杰;王祥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种类液体行离体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行离体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开展超容量液体填充及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期行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液组(RL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HM组),每组12例.于麻醉前取静脉血10 mL,在离体恒温37℃环境下分别以10:1、10:4、10:10(RL、HES组)稀释度或10:0.5、10:1、10:4(HM组)稀释度在聚乙烯试管内进行血液稀释,通过血栓弹性描记图(TEG)检测稀释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记录各组液体不同稀释点的TEG结果[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角度(α角)、大振辐(MA)、凝血指数(CI)]及红细胞压积(Hct)、胶体渗透压(COP)数值,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大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RL组中,与10:10稀释比例比较,10:4稀释比例的R、K值显著缩短(P值均<0.05),α角、MA显著增大(P值均<0.05).HES组中,10:1、10:4稀释比例时的TEG各项主要参数仍在正常范围内,10:10稀释比例时的R、K值较全血及10:1稀释比例时显著延长(P值均<0.01),α角、MA显著减小(P值均<0.05).HM组中,10:0.5、10:1稀释比例时的TEG各项主要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在10:4稀释比例时的R、K值较全血及10:0.5、10:1稀释比例时显著延长(P值均<0.01),α角、MA显著减少(P值均<0.01),偏离正常值范围.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加,RL组的COP逐渐减小,其余两组则逐渐增大,RL组和HES组的稀释比例为10:10时,与全血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大体形态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乳酸林格液稀释可以引发血液高凝状态,以中度血液稀释为甚.羟乙基淀粉130/0.4在轻度稀释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不大,中度、极度血液稀释可导致血液趋向低凝.羟乙基淀粉高渗氯化钠盐溶液40在临床常用范围内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不明显.3种液体均对COP有明显影响,但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不存在直接关联.

    作者:龚玲;金善良;金珏;于布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异氟烷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单纯应用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将呼气末异氟烷体积分数稳定在0.005、0.010、0.015和0.020,记录其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呼气末异氟烷的体积分数超过0.010时,随着吸入异氟烷体积分数的升高,Pmax潜伏期显示出明显而敏感的剂量依赖性延长.结论吸入异氟烷能显著延长fVEP的Pmax潜伏期,术中需监测视觉通路完整性时慎用.

    作者:何振洲;陈杰;苏殿三;王祥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氯诺昔康加小剂量舒芬太尼组(组Ⅰ),予氯诺昔康32 mg、舒芬太尼0.1 mg、氟哌利多2.5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术毕再予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舒芬太尼组(组Ⅱ),予舒芬太尼0.2 mg,加入0.9 %氯化钠溶液至100 mL.术毕再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连接镇痛泵,背景剂量为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为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观察并记录开始镇痛后4、8、12、24、48 h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观察期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组Ⅱ(P值均<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施美新;尤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285例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完成5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PTPS患者285例.采用疼痛缓解程度评分法.以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为界分为治疗有效(A)组和治疗无效(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无胸背部疼痛、手术部位、术后放化疗、术后情绪、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分析上述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者占29.5%(84/285).两组间年龄,术前有胸背痛、手术取右侧胸部切口、治疗后行化疗、治疗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治疗后接受胸部放疗和术后情绪低落者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B组(P<0.05).性别、手术部位、术后接受胸部放疗、术后情绪低落、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的总相关性为76.4%,其中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为69.7%.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PTPS的病因主要为直接或间接的肋间神经损伤,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涉及整个围术期,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蔚宇;许夏英;徐益萍;蒋琦亮;徐美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无长期服用阿片类及精神类药物史,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随机分为4组:①神经阻滞组(N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于超声定位下注入0.2%罗哌卡因20 mL行术侧股神经阻滞;②静脉镇痛组(P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③腔内镇痛组(K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0.2%罗哌卡因20 mL进行术侧膝关节腔内阻滞;④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 mL.4组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以曲马多为术后镇痛药,浓度为5.71 g/L,设置基础维持剂量为2 mL/h,追加时按压注入1 mL溶液,锁定间隔时间15 min).比较各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泵曲马多追加剂量,患者满意率.结果 N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K、C组(P值均<0.01),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泵曲马多追加总量均显著少于P、K、C组(P值分别<0.05、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P、K、C组(P值均<0.05).结论以术侧股神经阻滞进行超前镇痛可以明显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且效果优于其他超前镇痛方法.

    作者:陆捷;张晓丽;倪雪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治疗的创新药物——维那卡兰

    慢性心房颤动显著增加人群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1-4].临床上大多数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应用后可能产生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集中在将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的风险降到低.维那卡兰(Vernakalant)是加拿大Cardiome药物公司和美国Astellas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律控制,在新近发作心房颤动的急性转复方面的疗效优于胺碘酮[5-7].现就维那卡兰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回顾如下.

    作者:张杰;张楠;林燕;葛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ghrelin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可进一步发展为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的常见并发症.脓毒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发病率逐年增长的特点.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45万例患者发生脓毒症,其中50%发展成脓毒症休克,且每年至少有10万脓毒症患者死亡[1],其发病率每年约增长1.5%~8%[2].由此可见,脓毒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现代危重病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作者:魏华;封小美;于布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时每搏量变异度对容量治疗反应性的变化

    一直以来,静态监测参数如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AOP)因易受胸腔内压力及心肌顺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准确地预测循环血容量的变化[1].来自心脏与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是近年来用于预测机体容量状态以及指导补液治疗的重要功能性参数.基础SVV值越大,则补液后每搏输出量(SV)的增大百分比越大.因此,可以根据SVV来判断心室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的哪一段,从而指导液体治疗.研究人员普遍接受以SVV≥10%表示容量不足,需要进行适量的液体治疗.

    作者:杨秀娟;李士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传统官腔镜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或不用麻醉[1].随着瑞芬太尼的出现,临床静脉麻醉用药发生改变.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宫腔镜小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并对这两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姚悦芬;朱慧莉;张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手术后因胃动力学紊乱而产生的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亦称术后胃无张力症.目前,PGS的治疗方法尚不明确,据文献[1-2]报道,肠内营养支持或中药灌胃/肠治疗腹部术后PGS有效.本研究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例胆囊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PGS提供依据.

    作者:马孝明;杜鹏;陈伟;王浩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芬太尼及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比较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能获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术后苏醒快,是近年来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比较不同镇痛药物复合丙泊酚麻醉的麻醉效果.

    作者:陈欣;张在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二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81岁.2005年起出现劳累后心悸,偶伴心前区疼痛,面积约巴掌大小,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向左肩部放射,可自行缓解.无头晕、黑朦、晕厥、呼吸困难,常数月发作1次,未予任何治疗.2007年起发作症状加重,胸痛较前明显,持续时间可达2 h,伴大汗及大小便失禁.外院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数次查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内.半年前检查甲状腺功能有轻度亢进.

    作者:房晓;汪莹;梁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伴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血清CA125极度升高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颈部肿大1年,气急、消瘦半个月,于2008年11月21日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颈部肿大,当时未诊治.半个月前自觉气急伴进行性体重下降10 kg、腹胀、下肢水肿、视物模糊,无怕热、多汗、纳亢等.既往体健,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外院子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利可君(利血生)口服治疗后症状加重.体格检查:精神差;巩膜黄染,颈静脉怒张;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未及结节,无压痛,未及血管杂音;双手细颤阳性,突眼阴性;心率7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3级杂音,短绌脉;腹软,肝肋下4 cm,肝颈返流征(+),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体质指数(BMI)为19.8 kg/m2.

    作者:潘洁敏;包玉倩;李鸣;张锋;张允平;贾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神经损伤抑或神经损伤后发生的记忆改变

    虽然临床已有各种治疗疼痛的方法和不同种类的药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对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的治疗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很多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因无法忍受疼痛而自杀.说明,我们对PTPS的认识还很肤浅,还需要更多、更细致的临床观察来对其加深了解.本期吴蔚宇医师等撰写的关于应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TPS的回顾性分析文章,为我们探讨PTPS的治疗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线索.首先,该研究证明应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TPS的效果有限.

    作者:于布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伴二尖瓣关闭不全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72岁,体重74 kg,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Ⅲ级,因横结肠和直肠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史,静息时有胸闷,无心肌梗死病史,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术前心电图检查提示,T波改变,V1~V3导联ST段抬高.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室间隔肥厚(13 mm),厚处达17 mm,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房增大(50 mm)伴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压为40 mmHg(1 mmHg=0.133 kPa),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62.患者入院前1周有感冒咳嗽,X线胸片提示双肺斑点状阴影及主动脉迂曲,肺功能检查提示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作者:朱晓霞;罗艳;金善良;张富军;于布为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