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辽宁省六城市7515名吸烟人群的肺功能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吸烟人群与非吸烟人群的肺功能,探讨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辽宁省6个城市26 324人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经筛选和剔除后,对无症状的7 515名吸烟者及6 469名非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后的6个月内,由固定技师每隔2个月应用同型号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连续3次,取均值,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以及轻、中、重组间的功能残气量(E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RV/肺总量(TC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通气功能比较:吸烟组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非吸烟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MV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中、重组间MV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轻组与重组间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5),中组与重组间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反应小气道功能[25%呼气流速(FEF 25%)、50%呼气流速(FEF 50%)、75%呼气流速(FEF 75%)、中段呼气流速(MMEF)]的各项指标均较非吸烟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1);轻组与重组间FEF 25%、FEF 50%、FEF 7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组与重组间MM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者在尚无临床症状时,其肺通气功能已降低,随着吸烟年限和数量的增加,肺功能的损害也越严重.

    作者:张旭华;李晶;王东亮;李忠梅;付爽;韩玉英;周宏宇;沈明;赵俭;孙小平;朴立峰;马丹;王玲玲;何晓雨;孙佳英;吴立华;陈东红;余晓凌;许蕾;赵广丹;刘朔;刘丹;聂芳;张丽娇;闻德亮;王笑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CT)或不完全血运重建治疗(IR),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以及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IR组6 ain步行试验[(384.5±97.5)m]、LVEF(0.50士0.08)、心绞痛发作次数[(4.1±2.3)次/周]较治疗前[分别为(362.1±98.0)m、0.47±0.08、(6.4±2.1)次/周]显著改善(P值均<0.01);CT组6 min步行试验[(326.9±94.6)m]、LVEF(0.43±0.07)较治疗前[(359.2±99.8)m、0.46±0.09]显著恶化(P值均<0.01),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7.0±2.9)次/周]与治疗后[(6.1±1.8)次/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2个月时,IR组6 min步行试验、LVEF的增幅分别为(0.08±0.03)%、(0.07±0.01)%,心绞痛发作次数降幅为(0.33±0.06)%;CT组6 min步行试验、LVEF值、心绞痛发作次数降幅分别为(0.08±0.02)%、(0.06±0.02)%、(0.05±0.05)%;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IR组再人院率为40.0%,显著低于CT组的60.4%(P<0.05).IR组的MACE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1:7%、3.3%,与CT组(分别为18.9%、3.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对于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论;顾晔;胡立群;成忠;曾昆;胡勇钧;高波;邹武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摄片特点

    目的 对40岁以下拍摄X线颈椎正、侧位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摄片特点.方法 2008年5月一2010年5月间共有1 925例15~40岁(中位年龄为33.2岁)的患者行颈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对其中548例伴有上肢牵拉放射疼痛、手指发麻等感觉异常者加拍双斜位片,217例患者行CT或MRI检查.结果 颈椎正常生理弧度改变1 260例,占65.45%;颈椎骨质增生1 481例,占76.94%;颈椎椎间隙狭窄541例,占28.10%;颈椎椎间孔狭窄476例,占24.72%;颈椎滑移26例,占1.35%;项韧带钙化194例,占10.08%.结论 早期中青年颈椎病变以颈椎生理弧度异常改变及颈椎轻度骨质增生为主.普通颈椎X线正、侧位摄片对早期颈椎病的发现及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角视野系统在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广角视野系统在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生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28眼)伴有广泛新生血管膜的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57.1士10.7)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2.5±3.9)个月.术中应用广角视野系统行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电凝、视网膜复位、全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注气/硅油等手术操作.必要时联合四切口双手剥膜.结果 所有玻璃体手术的主要过程均顺利,终解剖复位的成功率达100%.视力改善22眼(78.6%),视力不变5眼(17.9%),视力减退1眼(3.6%).术后的10gMAR视力为1.10±0.43,显著优于术前的2.20±0.76(t=6.168,P<0.01).结论 广角视野系统为玻璃体手术提供了清晰、广角且正立的手术视野,在双手剥膜、电凝止血、周边操作及全视网膜光凝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严重PDR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作者:朱颖;赵培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特异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m ammonucleoside,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CON)组、PA组、塞来昔布(CEL)组和地塞米松(DEx)组.在0、8、24和48 h检测各组足细胞活性和凋亡水平,并检测足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性水平,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P53及COX-2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PA、CEL、DEx组在24、48 h的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各组这两个时点间的足细胞调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PA组比较,CEL、DEX组在24、48 h的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ON组比较,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与CON组比较,PA组在24、48 h的P53、COX-2表达均显著增多(P值均<0.05),各组这两个时间点间P53、COX-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PA组同时间点比较,CEL、DEX组在24、48 h的P53、COX-2的表达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足细胞凋亡逐渐增多.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过程中P53、COX-2的表达增加,足细胞凋亡过程与caspase-3无关.COX-2抑制剂具有抑制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

    作者:丁露露;孔维信;顾勇;杨海春;陈靖;朱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女性月经周期对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女性月经周期对静脉麻醉药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20~40岁女性患者60例,根据其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组和黄体期组.术前检测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应用Marsh药代动力学模型,经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起始血浆浓度设为1.5 mg/L,每30 s递增0.5 mg/L,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及脑电双频指数(BIS)降至50.记录各时间点的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丙泊酚血药浓度以及BIS降至50时的丙白酚麻醉诱导总量.结果 黄体期组的E2和P水平均显著高于卵泡期组(P值均<0.05).两组在各时间点MAP、HR及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黄体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及BIS降至50时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3.12±0.37)和(3.52±0.49)mg/L,均显著低于卵泡期组的(3.38±0.41)和(3.79±0.67)mg/L(P值均<0.05).黄体期组BIS降至50时的丙泊酚麻醉诱导总用量为(89.7±12.2)mg,显著少于卵泡期组的(106.3±13.3)mg(P<0.05).结论 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明显减少.

    作者:唐郁文;谭华;鲁惠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疗效.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I组术中避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规输液至手术结束;Ⅱ、Ⅲ组在麻醉诱导的同时予艾司洛尔0.3 mg/kg静脉注射,然后分别以50或100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直至手术结束.3组麻醉维持均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静脉注射.测定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15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和血糖值.结果 与同组的T0时间点比较,I组在T1至T3时间点的MAP、HR、NE和E显著升高(P值均<0.05).Ⅱ和Ⅲ组在T1至T3时间点的MAP和HR较I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并且Ⅲ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MAP及T3时间点的HR较Ⅱ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除Ⅲ组T3时间点的血浆NE和E较同组T0时间点显著降低外(P值均<0.05),Ⅱ和Ⅲ组术中的血浆NE和E与同组T0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气腹后皮质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其中I组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值均<0.05).3组血糖值在气管插管后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激反应.与较大的静脉输注速率(100 μg·kg-1·min-1)相比,较小的静脉输注速率(50μg·kg-1·mln-1)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王珺;马馨霞;苏静;孙晓林;李海冰;刘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时,硬脊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对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胃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组(C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C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先行T9~T12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两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前予10 mL/kg乳酸林格液,试验开始后以10 mL·kg-1·h-1匀速静脉滴注.气管插管后行左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SVV、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C组经硬脊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4 mL.分别记录对照值(实验开始即刻)和试验开始后5、10、15、20 min的HR、MAP、CVP、SVV、CO和SV,并计算各时间点的SVR.结果 C组与G组间及组内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HR、CVP、CO和S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C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较对照值显著降低(P值均<0.05),亦显著低于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G组在试验开始后的5~20 min的SVV呈轻度下降趋势,而C组有上升趋势,但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下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后,血压下降主要是由SVR降低引起的,其次才是血容量不足.

    作者:杨秀娟;李士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气压式止血带对患肢静脉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气压式止血带对患肢静脉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TKA的患者40例,20例术中使用气压式止血带(I组),20例术中不使用气压式止血带(Ⅱ组).I组于气压式止血带充气前(T1)、气压式止血带放开即刻(T2)、气压式止血带放开1 h(T3)及术后第1天(T4),Ⅱ组于术前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毕1 h(T3)及术后第1天(T4),采集患肢股静脉血测定NO和ET水平.结果 I组在T2时间点的NO水平为(61.76±3.39)μmol/L,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和Ⅱ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1),各时间点ET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T2时间点的NO/ET值较同组T1时间点和Ⅱ组相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0.01).Ⅱ组各时间点的ET、NO、NO/E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KA术中使用气压式止血带使患肢的NO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会引起患肢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对于合并高血压和(或)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TKA时应充分考虑到止血带的潜在并发症.

    作者:楼尉;陈骏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基淀粉组(B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C组),每组20例.A、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2 mL/kg,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12 mL/kg,滴速均为30 mL/min.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娩出后(T2)、手术结束时(T3)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记录收缩压.结果 A组在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C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及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A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B组在T2、Ts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T1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 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可以预防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皮质醇的分泌.

    作者:叶雯;鲁惠顺;习建华;胡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肺移植大鼠肺血管功能改变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肺移植大鼠再灌注早期肺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肺移植大鼠肺血管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取15只作为移植供体鼠.余下25只分为2组:对照组(10只),仅作左侧开关胸处理;移植组(15只),采用改良三袖套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肺移植完成,再灌注2 h后处死大鼠,取左肺组织检测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标[肺组织湿干比(w/D)和肺内伊文思蓝]、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同时检测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另外取大鼠肺动脉,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再细分为内皮完整组(移植E+、对照E+亚组)和去内皮化组(移植E-、对照E-亚组),采用乙酰胆碱的累积舒张反应曲线法测试血管环舒张功能改变,采用去氧肾上腺素的累积收缩反应曲线法测试收血管环缩功能的改变;并以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300μmol/L)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L-NIL,10 μmol/L)孵育血管20 min,比较上述两种抑制剂对离体肺动脉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移植组的W/D及伊文思蓝水平分别为5.18±0.45及(36.51±5.07)μ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0.41及(26.01±4.59)μg/mL(P值均<0.05).移植组的MDA、MPO含量及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e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对照E十亚组比较,对照E一亚组的血管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值均<0.05);移植E+亚组与移植E-亚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L-NAME预处理的血管的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值均<0.05);与移植组比较,移植组+L-NAME预处理的血管的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值均<0.05);移植组+L-NAME预处理的血管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移植组比较,移植组+L-NIL预处理的血管的收缩功能显著增强(P值均<0.05);对照组+L-NIL预处理的血管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移植组+L-NIL预处理的血管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移植肺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移植肺再灌注早期上述两方面改变的机制可能与肺内iNOS活性的异常增加及eNOS活性的降低有关.

    作者:吴镜湘;朱宏伟;徐美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术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定或吗啡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设计评价术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定或吗啡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探讨右旋美托咪定能否在此类手术中替代吗啡.方法 选择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2~13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术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5 mg/kg.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时予右旋美托咪定1μg/kg;M组诱导时予吗啡100μg/kg.术中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氧饱和度.在术后即刻及15、30、45、60 min应用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表)进行术后疼痛评分,应用Ramsey镇静评分表对镇静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术后是否需要吗啡补救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D组的petCO2显著低于M组(P<0.01);D组的CHEOPS疼痛评分略高于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ey镇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术后60 min,M组无需吗啡补救镇痛的患者比例为70.0%(21/30),显著高于D组的43.3%(13/30,P=0.037).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呼吸抑制作用比吗啡弱,且能提供类似的术后镇痛作用,可以在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作为一个可供临床选择的麻醉药物.

    作者:庄培钧;王炫;张学锋;周志坚;王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脂肪乳剂对左旋布比卡因致离体豚鼠心脏停跳的复苏作用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及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对左旋布比卡因中毒的离体豚鼠心脏停跳的复苏作用.方法 24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300μmo1/L左旋布比卡因灌注离体豚鼠心脏使之停跳后,分别应用台氏液(T组)、0.2%脂肪乳剂(L组)、0.2%脂肪乳剂联合0.5μg/mL肾上腺素(LE组)、0.2%脂肪乳剂联合7.5 U/L血管加压素(LV组)灌注使之复跳,记录各组灌注后从心脏停跳至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复跳时间)以及复跳稳定后2 min时的心率、心肌收缩力、冠状动脉流量、心电图PR间期,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左心室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T组相比,L组的复跳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L组相比,LE组的复跳时间显著缩短(P<0.05),冠状动脉流量显著增加(P<0.05).LV组与L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组相比,L组的心肌组织线粒体损伤减轻.结论 脂肪乳剂有加快左旋布比卡因中毒的离体豚鼠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的作用,肾上腺素对其作用有促进效果,但血管加压素对其并无明显影响,脂肪乳剂对复苏心肌组织的损害程度也有减轻作用.

    作者:刘文辉;闻大翔;杭燕南;杨智芳;李念慈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同期双侧肺部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同期双侧肺部手术的麻醉经验,旨在探讨佳麻醉方案.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11月共完成同期双侧肺部手术33例,其中12例双侧肺大疱气胸患者行两侧大疱切除,8例双侧肺癌患者行两侧肺叶切除,9例一侧肺癌对侧肺结节患者行一侧肺叶切除及对侧肺部分切除,4例两肺结节患者行双肺部分切除.麻醉医师参加外科术前讨论,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术前肺功能情况、手术计划判定双侧同期手术的可能性,依据疾病的种类及不同的手术方案,个体化确定麻醉和呼吸管理的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的麻醉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平均麻醉时间为(4.20±1.59)h,平均手术时间为(3.89±1.65)h,平均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为(4.47士3.03)d,平均住院时间为(12.43±6.16)d.结论 同期双侧肺部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在于依据手术种类和肺功能情况评估患者能否耐受同期手术,谨慎实施先完成手术侧的单肺通气管理.

    作者:周玉萍;李明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及其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17例)和非POCD组(20例),检测术前及术后1、6 h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术后1 d的POCD发生率为45.9%.POCD组患者术后IL-1β及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非POCD组患者术后仅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POCD组术后1 h的IL-1β及术后6 h的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OCD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 h的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的炎性反应可能与POCD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颖川;安一凡;董维华;周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米诺环素和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期大鼠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拮抗剂TrkB/Fc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期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2只,行鞘内置管,建立L5神经根结扎(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仅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L5神经根者为假手术.根据手术类型及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7组,每组6只:I组,对照基础值组,鞘内置管成功大鼠,不用任何药物;Ⅱ组,鞘内注射1 g/L TrkB/Fc 10μL+SNL组,观察TrkB/Fc对SNL大鼠的作用;Ⅲ组,鞘内注射l g/L TrkB/Fc 10μL+假手术组,观察TrkB/Fc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Ⅳ组,鞘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SNL组,使用溶剂PBS作为对照组,观察溶剂对SNL大鼠的作用;V组,鞘内注射PBS 10 rμL+假手术组,观察溶剂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Ⅵ组,鞘内注射8 g/L米诺环素10μL+SNL组,观察米诺环素对SNL大鼠的作用;Ⅶ组,鞘内注射8 g/L米诺环素10 pL+假手术组,观察米诺环素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分别于术前1 h、末次给药前1 h用von Frey纤维丝以up-down法测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给药后3 h取手术侧腰膨大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BDNF.结果 末次给药前1 h,Ⅳ组的50%PWT较术前1 h明显降低(P<0.01),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给药后3 h,Ⅳ组术侧脊髓背角BDNF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1),而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BDNF拮抗剂TrkB/Fc均能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发生,疼痛发生期脊髓背角BDNF的表达增高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相关.

    作者:张昕;吴军珍;徐永明;杜冬萍;江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属于小分子量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超家族,近年研究发现,成熟脂肪组织分泌的A-FABP在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与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深入研究A-FABP的生物学意义可能对进一步研究上述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亚平;包玉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喉罩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一些问题

    1喉罩型号的选择尺寸的选择是喉罩临床应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厂商给出的建议是按照患儿的体重选择适当的喉罩,见表1.但Loke等[1]认为,对于体重为10~20 kg的患儿,型号2.5较型号2更为合适.正常体重范围以外的患儿,如肥胖患儿,咽喉部空间的大小不可能随体重增长而明显增加,瘦小患儿亦然.Kim等[2]认为,肥胖患儿按实际体重选择喉罩型号更为合适,对于偏瘦的儿童则可根据理想体重选择喉罩.

    作者:张侃;白洁;张马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穿心莲内酯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其在围术期的应用前景

    穿心莲内酯(ANDRO)是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双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30O5,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活性成分,能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糖尿病、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形成及抗血栓形成,对心肌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保护作用.由于其对细菌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痢疾有特殊疗效,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被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衍生物也具有相当的药用价值.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单酯混合物不仅具有明显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还具有诱导癌细胞异化作用,失去β,β'-不饱和双键的12,13双氢穿心莲内酯与洛伐他汀的母核在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些研究给新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着重介绍ANDRO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周玲;王祥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右旋美托咪定应用于产科麻醉的现状与前景

    目前在产科麻醉中静脉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相当慎重,新生儿转归是主要的顾虑因素.无论是经典产科全身麻醉诱导药物硫喷妥钠,还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异丙泊酚,都具有一定的胎盘通过率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1].瑞芬太尼的出现,撼动了胎儿娩出前禁忌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戒律,近年来有大量相关研究支持其应用于产科全身麻醉诱导和静脉分娩镇痛,在母体效应和新生儿转归上均有令人鼓舞的结果[2-3].由于瑞芬太尼有显著的呼吸抑制作用[1],不适用于处理困难气道、清醒插管,而临近分娩的产妇正是困难气道的高危人群[4],因此瑞芬太尼在静脉分娩镇痛中的使用存在巨大争议:支持方认为镇痛有效且对新生儿出生评分、血气分析结果等均无不利影响[2-3];而反对方则认为,相关研究中的分娩镇痛效果不尽如人意[5],依靠目前的技术手段和药物,当无法利用椎管内阻滞进行分娩镇痛时,麻醉科医师将陷入满意的镇痛效果与稳定的呼吸功能二选一的尴尬境地.

    作者:解轶;黄绍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快速序贯诱导下纤维支气管镜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的普及是麻醉学科近年来突出的进展[1],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麻醉医师气道管理的有力工具.传统上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主要是基于困难气道的管理理念,但此法耗时,造成患者痛苦,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2-3].快速序贯诱导(RSI)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困难气道指南推荐的,其优点为在急诊快速控制气道,使用起效快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无不适感,安全性更高[2-5],目前逐渐被我国麻醉科医师认识并采用.本试验在RSI下比较纤支镜经口与经鼻两种路径的气管插管时间等临床指标,旨在为麻醉科医师进行气道管理提供新思路和积累经验.

    作者:汪辉德;钟庆;伍保均;肖其珍;邬瑞刚;陈涛;杨国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央型肺癌

    气道阻塞可使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因而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电子支气管镜下高频电治疗因能延长患者生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风险,部分患者在治疗前会产生焦虑和恐惧;且治疗时间较长,有些患者难以忍受,导致治疗无法完成.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自2008开始采用全身麻醉下经喉罩联合机械通气行支气管镜下高频电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彭春燕;彭清臻;谢志斌;历银平;黄文军;钟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视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加,老年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全身麻醉药的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人们也一直认为,随着全身麻醉药的消除,靶器官的功能也能完全恢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就是好的证明.自Bedford首先报道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POCD至今,其造成的医学及社会问题日趋严重.POCD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作者:朱也森;姜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