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内镜直视下双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采用经内镜双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54例,分析术前及术后的症状评分,并评价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4例患者首次均采用2种不同直径(12和15 mm)的气囊进行扩张.扩张术后1、6、12个月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扩张术前(P值均<0.01).术后1个月的疗效评估示扩张成功率达92.6%(50/54).并发症包括疼痛(100%)、出血(33.3%)、反流(9.3%)和发热(1.9%).结论 内镜下双气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飞;麻树人;张宁;赵云峰;杨卓;赵志峰;韩笑;艾美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能否加重压力超负荷诱发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心肌肥厚.方法 通过升主动脉缩窄(TAC)构建ApoE基因敲除小鼠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将18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AC组和高脂饮食+TAC组,每组6只.模型建立成功2周后,对小鼠心脏进行超声及病理形态学检查,同时测量左心室压力、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肌细胞表面积以及相关肥厚基因和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TAC组的心肌肥厚各项指标(左心室室壁厚度、心脏重量/体重、心肌细胞表面积、胚胎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0.05).高脂饮食+TAC组心肌肥厚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TAC组(P值均<0.05).TAC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R)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高脂饮食+TAC组又显著高于TAC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加重压力超负荷诱发的小鼠心肌肥厚可能与ATlR有关.
作者:林利;葛静怡;刘明;吴剑;李磊;葛均波;邹云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A549肺腺癌细胞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表达,以及性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A549肺腺癌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α、β,雄激素受体(AR),PTHrP mRNA的表达.再分别以不同浓度(0、0.5、1、5、10 nmol/L)的雌二醇和睾酮处理人A549肺腺癌细胞48 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PTHrP mRNA的表达.结果 在人A549肺腺癌细胞中有ER-β、AR及PTHrP mRNA表达,而ER-α不表达.再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及睾酮处理人A549肺腺癌细胞48 h,17-β雌二醇处理后未检测到PTHrP mRNA的表达;浓度为0、0.5、1、5、10 nmol/L睾酮处理后PTHrP的表达量分别为100%、90%、75%、60%、25%.结论 人A549肺腺癌细胞中有ER-β、AR及PTHrP mRNA表达,性激素可调节PTHrP mRNA的分泌,其中AR对PTHrP mRNA起负调节作用.
作者:龚丽明;黄云超;李鸿钧;欧霞;王东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小肾癌与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进行差异蛋白质的筛选和鉴定,以寻找潜在的肾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选取20例小肾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各抽取少量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应用2-DE结合MALDI-TOF-MS技术测定血清蛋白质表达谱,并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进行质谱学的鉴定.结果 在凝胶图像上,共发现27个差异蛋白质位点.进一步对其中的5个位点进行切胶、酶解和质谱鉴定,分别为凝血因子(ⅩⅢ)、补体C3、C3前体、血液结合素和α1-B-糖蛋白.结论 2-DE技术鉴定出的5个在小肾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可能在肾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一定的肿瘤标志物的作用.
作者:石农;徐罡;袁海川;温晖;顾斌;刘俊;马志承;张立昊;项翠琴;陆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 PC R- LDR)对136例RA患者进行IRF-5rs200464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分期,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结果 X线分期为Ⅲ+Ⅳ期组RA患者的T等位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18).关节外表现<3个的RA患者的T等位基因阳性率显著多于关节外表现≥3个的RA患者(P<0.01).结论 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与RA患者关节破坏程度(X线分期)和关节外表现有关.
作者:沈桂英;崔刘福;杨文浩;舒荣;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8分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入选标准:前列腺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8分,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应用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9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平均随访时间为(51.7±25.8)个月,16例(55.2%)患者生化复发,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0.2%.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95.8%,5年总生存率为84.8%.单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治疗组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75.2%,显著高于未行辅助治疗组的0(X2=11.514,P=0.001);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组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100.0%,显著高于辅助内分泌治疗组(60.0%)及未行辅助治疗组(0,X2=12.369,P=0.002).将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切缘及辅助治疗类型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辅助治疗类型是高级别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的显著预测因素(P=0.006),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显著延长Gleason评分≥8分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结论 病理Gleason评分≥8分,精囊侵犯及切缘阳性率高,较早出现生化复发,需谨慎选择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
作者:宣寒青;薛蔚;沙建军;王元天;李东;薄隽杰;周立新;黄旭元;刘东明;黄翼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检测前列腺癌抗原3(PCA3)基因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应用反转录-PCR扩增PCA3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进行鉴定.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A3和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使用熔解曲线分析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同时在临床标本中验证所建立的PCA3检测方法的效能.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均提示扩增产物是特异性的.建立的检测PCA3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01~1×10-7拷贝,扩增效率为98%,决定系数为0.999.熔解曲线仅见单一的峰,证实扩增产物是特异性的.该方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1%和2.7%.利用所建立的PCA3检测方法分析8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5例非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的PCA3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CA3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性能显著优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高特异性、宽定量范围和高重复性检测PCA3的实时定量PCR方法.
作者:曹达龙;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耀;朱一平;施国海;马春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氟他胺治疗后癌症特异生存(CS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998—2002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初次诊断并收治的100例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4~88岁,中位年龄为74岁,T3NxM1期81例,T4NxM1期19例.所有患者接受双侧睾丸切除联合氟他胺治疗,术后随访3~1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比较不同PSA水平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血清PSA值、前列腺B超和骨扫描检查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根据PSA水平分为3组:A组(PSA< 20 ng/mL) 25例,B组(PSA≥20且<50 ng/mL)11例,C组( PSA≥50 ng/mL)64例.3组患者间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方面,A组高级别肿瘤的构成比虽高于B、C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3.9%、100.0%和95.2%,2年生存率分别为39.1%、77.8%和83.9%,5年生存率分别为21.7%、33.3%和58.1%,I0年生存率分别为13.0%、33.3%和29.0%.3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预后显著差于B、C组.结论 在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氟他胺治疗的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中,初始PSA水平较低(<20 ng/mL)者预后可能不佳.
作者:张立旻;姜昊文;刘俊;那溶;丁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个体化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资料.2009年起采用个体化方案穿刺,即依据直肠指诊(DRE),经直肠超声(TRUS)和磁共振弥散成像(MRD)检查示可疑结节,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PSA修正值[包括年龄特异性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0.2或>0.16)、PSA密度(≤或>0.15 ng·mL-1·mL-1)、PSA速度(≤或>0.75 ng·mL-1·年-1)]、外周带厚度(≤或>0.5 cm)来制定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个体化穿刺针数和部位.初步比较个体化穿刺方案与前期方案对前列腺癌总体检出率及对PSA≤20μg/L患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进行前列腺穿刺1 641例,前列腺癌检出率为52.1%(855/1 641).2005年1月起采用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共1 044例,前列腺癌检出率为52.0%(543/1 044).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方案,前列腺癌检出率(60.7%)、PSA≤20 μg/L的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44.1%)均高于之前3个时期(P值均<0.05).结论 依据血清总PSA值及DRE、MRD或TRUS图像下有无可疑灶,结合PSA修正值及前列腺周围带厚度,制定的可疑灶重点穿刺加系统6~14针个体化穿刺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汪东亚;戴文斌;苗华栋;詹佳;钱伟庆;孙忠全;宋建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Stat)3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性.方法 前列腺癌石蜡标本48例及前列腺增生石蜡标本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at3、p-Star3、NF-κB、p-NF-κB在两者中的表达情况.根据染色情况分为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分析4个抗体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以及在前列腺癌的不同Gleason分级、不同年龄、不同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之间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Stat3与NF-κ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织中Stat3、p-Stat3的弱阳性率分别为37.5% (18/48)、39.6%(19/48),强阳性率分别为45.8%(22/48)、41.7%(20/48),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30.0%(3/10)、20.0%(2/10)、10.0%(1/10)、20.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低分化/未分化组中,Stat3、p-Stat3、NF-κB、p-NF-κB表达的弱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值均<0.05).各个不同年龄组间Stat3、p-stat3、NF-κB、p-NF-κB表达的弱阳性率及强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个不同术前PSA水平组间p-NF-κB表达的弱阳性率及强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③Stat3与p-Stat3、NF-κB与p-NF-κB、Stat3与NF-κB、p-Stat3与NF-κB、p-Stat3与p-NF-κB间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Stat3和NF-κB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癌变进程及发生、发展有关,在此进展过程中Star3与NF-κB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春燕;韩慧;张莉萍;李倩玉;郑军华;许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miRNA)-148a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miRNA-148a在雄激素依赖性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采用miRNA-148a及其抑制物(anti-miRNA-148a)改变LNCaP细胞中miRNA-148a的表达量,观察LNCaP细胞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差异程度,并检测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差异表达.结果 LNCaP-AI细胞中的miRNA-148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NCaP细胞(P<0.05).下调miRNA-148a在LNCaP细胞中的表达量,可明显促进LNCaP细胞神经内分泌分化.结论 miRNA-148a可以抑制LNCaP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邓震;矫力;蔡小兵;张振声;曾钦松;许传亮;孙颖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如何通过增加穿刺位点提高前列腺初次穿刺和重复穿刺的阳性率.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共完成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1 293例,其中采用常规6点法穿刺250例,采用“6+X”法穿刺1 043例.比较不同穿刺方法的阳性率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表现的关系,并分析行重复活组织检查病例的阳性率.结果 “6+X”法穿刺的阳性率为46.4%,显著高于常规6点法的42.9% (P<O.05).PSA≤4 ng/mL、>4且≤10 ng/mL、>i0且≤20ng/mL、>20且≤30 ng/mL4组中“6+X”法穿刺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6点法(P值均<0.05);而PSA>30 ng/mL各组中,两种穿刺方法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声表现正常、低回声结节、高回声或等回声结节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3.1%、60.3%和32.1%,低回声结节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值均<0.05).重复穿刺共54例,按终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组,恶性组首次穿刺发现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样增生(PIN)、前列腺小腺泡不典型增生(ASAP)以及TRUS发现新的低回声结节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值均<0.05).结论 “6+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技术对诊断前列腺癌安全、有效,对于PSA水平较低的患者增加穿刺针数对提高阳性率更有意义,对首次穿刺证实为高级别PIN、ASAP或TRUS发现新的可疑病灶者应积极接受重复活组织检查.
作者:朱延军;郭剑明;徐叶青;杨渊峰;杨念钦;徐志兵;王国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时代国人前列腺癌获诊时总PSA和游离PSA(fPSA)比值(%fPSA).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908例患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所有患者均检测PSA、f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fPSA定义为fPSA/总PSA.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310例,活组织检查阳性率为34.2%.当总PSA≤4 ng/mL、>4且≤10 ng/mL、>10且≤20 ng/mL、>20且≤50 ng/mL及>50 ng/mL时,前列腺癌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2.0%(3/25)、17.5% (59/337)、21.5% (70/325)、53.8%(50/93)和100.0% (128/128).PSA灰区(>4且≤1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为(41.77±13.40) mL,显著小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51.52±21.42)mL(P=O.004 65).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为11.9±6.2,显著低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19.9±8.2(P=3.63×10-8).对于任何体积的前列腺,15%作为% fPSA阈值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随着后PSA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广泛活组织检查在国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在PSA低水平时即获诊断.对PSA值处于灰区的患者,以15%作为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时%fPSA的参考阈值适合于国人.
作者:周铁;蔡小兵;高小峰;许传亮;孙颖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点与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差异.方法 选择因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直肠指诊或前列腺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癌可疑的患者300例,分别接受6点或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为(68.4±2.1)岁.PSA水平为(20.7±1.7) ng/mL(0.9~128.3 ng/mL),其中PSA<4 ng/mL 13例,≥4且<10 ng/mL 30例,≥10且≤20 ng/mL158例,>20 ng/mL 99例.前列腺体积13.4~178.5 mL,平均体积为(63.4±3.5)mL.前列腺B超检查显示阴性211例,阳性89例;直肠指诊阴性207例,阳性93例.结果 6点与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2.9%(50/152)和41.2%(61/148).对于PSA≤20 ng/mL、前列腺体积≥50 mL、B超检查阴性的患者,12点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阳性率显著高于6点法.在12点穿刺活组织检查阳性的病例中,有18例在传统6点穿刺未检测到癌组织,而在添加的6点中检测到.结论 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比6点穿刺检出前列腺癌的阳性率更高,两种方法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吴嘉;马扬之;陈忠;詹鹰;蓝儒竹;宋晓东;杨为民;叶章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针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准确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以识别高危人群,对临床医师和患者而言至关重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为血常规中固有的一个参数,以往多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07年,Felker等[1]首先发现,RDW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人们逐渐发现其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RDW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现对RDW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雨薇;潘文志;葛均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约有15%的患者会出现生化复发[1].目前,判断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常用的指标为连续两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0.2 ng/mL,生化复发的原因可能是前列腺原位局部肿瘤的复发、隐匿性淋巴结的转移或远处转移.治疗的重点是区别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挽救性放疗能治愈局部复发;对于发生转移者,雄激素剥夺治疗( ADT)仅能缓解其症状[2].
作者:李益飞;郭剑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和良好前景[1-4].成纤维细胞是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者”,其发生转化后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并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血管生成、浸润与转移.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肿瘤的发生、生长、浸润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有关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GCAF)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GCAF的条件培养基(GCAF-CM)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为进一步对胃癌微环境中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因子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陈在昌;张浩;申晓军;毕建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疼痛、僵直及肿胀.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全身性骨质疏松和近关节处的骨破坏,进而发生不可逆的关节损伤,致残率达50%.我国约有400万~500万人受RA的困扰[1].RA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血管翳大量增生继发的关节破坏.
作者:解骏;丁盛;高峰;徐岳林;肖涟波;翟伟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2009年8月16日夜间因突发胸闷、心慌,自觉脉搏搭不出,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就诊时症状缓解.心电图示ST-T显著改变,Ⅱ、Ⅲ、avF、V3~V9导联、V3R~V5R ST段均压低0.05~0.2 mV;T波深倒,两支对称.心肌酶谱、电解质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正常.追问病史,患者于2000年有类似发作,当时的心电图报告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图谱丢失),经心律平140 mg静脉滴注后转为窦性心律,心电图提示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但3周后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入院后,2009年8月18日的心电图示心动过速转律后ST-T显著改变.此后心电图检查逐步恢复正常(见图1~4),超声心电图仍无异常,同位素检查(硝酸甘油法)示左心室稍扩大,心肌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大英;沈灯;沈江帆;林银康;金惠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国内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在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先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如术中发现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则通常意味着预后不良,患者丧失行根治手术的时机,处理方式是不做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而改为内分泌治疗.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可提高其远期生存率.因此,我们必须 重新认识淋巴结清扫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意义.
作者:孙颖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由于前列腺癌发病隐匿,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入局部进展期.对于这部分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疗效也参差不齐,现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1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定义目前对于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尚无明确定义,分类也不统一,国内外多数研究往往根据研究目的纳入不同的人群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3种分类:①临床分期为T3、T4期,伴或不伴N1期,同时无远处转移(cT3~4 N0~1 M0 期);②临床分期为T1、T2期,但可能有前列腺外浸润或临床上未检出转移灶的高危因素;③术后病理分期T2、T3期(pT2~3期),同时存在高危因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Gleason评分≥8分].
作者:郑军华;耿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内分泌治疗问世后,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对于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既往多种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米脱蒽醌等)曾被尝试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但都因不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而未被广泛应用.直到2004年,两项以多烯紫杉醇(泰素帝)为基础的化疗治疗激素抵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SWOG99-16[1]和TAX327[2]的结果被报道,才使化疗成为激素治疗失败后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即便如此,临床对于化疗的应用仍存有不少困惑,如何时开始化疗对于患者是有利的.
作者:薜蔚;曹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传统的泌尿科医师常建议采用放射治疗甚至内分泌治疗.之所以不选择根治性手术,并不是因为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更好,而是由于此类患者的治愈率不高,先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尿失禁和勃起障碍的概率却相对较高.
作者:叶定伟;秦晓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新的资料显示,美国2010年前列腺癌新发病例为217 730例,占所有肿瘤的28%;2010年美国有32 050人死于前列腺癌,占所有因肿瘤死亡者的11%.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但由于生活方式西化、人口老龄化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的普及,近10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态势.20世纪末,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上升,已成为影响中国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作者:孙颖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和上海市医学会普外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主办的第二届疝与腹壁外科(上海)国际论坛暨《疝和腹壁外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11年6月17-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唐健雄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外科主任郑起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此次会议集中反映了我国疝与腹壁外科的新进展,现将会议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樊友本;邓先兆;康杰;伍波;郑起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