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脊髓圆锥损伤大鼠模型,探讨失去低级中枢神经支配后膀胱组织结构和增殖活性的改变,为经神经途径膀胱功能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入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破坏脊髓圆锥,分别于术后1、4周和3个月处死,每次4只;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于术后1周处死.处死的大鼠膀胱取材,行大体形态学观察、湿重测量、H-E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脊髓圆锥损伤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实验组术后1周时的膀胱湿重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同组术后1、4周时(P值均<0.05).实验组大鼠术后1周时可见膀胱黏膜坏死脱落,膀胱壁充血水肿,呈急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4周时可见结石形成,膀胱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逼尿肌和胶原纤维增生,呈慢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3个月时,膀胱进一步肥厚呈巨大囊袋状,逼尿肌萎缩,纤维增生,呈现萎缩表现.实验组术后1、4周的PC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术后4周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PCNA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去中枢神经支配后,膀胱发生炎性反应、坏死、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终因组织结构严重破坏而发生萎缩.防止膀胱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大限度地保护和挽救膀胱功能是膀胱功能重建的关键环节.
作者:赵建国;侯春林;雷德桥;林浩东;蒙德鹏;宗海洋;陈寅生;蔡雨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中T2DM患者和糖代谢正常(NGT)的一级亲属(FDR)的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RP(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234个T2DM家系,251例T2DM患者(T2DM组),175名NGT的FDR(FDR组),以及128名NGT者的配偶(对照组),行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 Glyl5Gly位点基因分型.比较各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组的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 Glyl5Gly位点TG+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T2DM组与对照组间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DR组与对照组间TT基因型频率、TG+GG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DM组中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 Glyl5Gly位点TG+GG基因型携带者的腹围(AC)、hs-CRP均显著高于同组TT基因型携带者(P值均<0.05).对照组和FDR组中TG+ GG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间各项临床和生化指标、hs-CR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2DM组的hs-CRP与TG+GG基因型(OR=2.229,P=0.005)、餐后2h血糖(OR=1.951,P=0.04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02,P=0.048)相关,对照组和FDR组的hs-CRP与各基因型和临床、生化指标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 Glyl5Gly位点多态性与T2DM患者有相关性,可能对T2DM肥胖和炎性反应有影响;而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NGT的FDR无相关性.
作者:梁松;任伟;张素华;万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否为新疆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2014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56例,分为DR组和非DR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1,5-AG、糖化血红蛋白(HbAc)、随机血糖(RBG)、血尿素氮(BUN)、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肌酐(Cr)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和民族构成,以及有无T2DM家族史和心脑血管病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R组患者的T2DM病程显著长于非DR组(P<0.01),有高血压史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DR组(P<0.01).DR组患者的血清1,5-AG水平显著低于非DR组(P<0.05).DR组患者的胱抑素C(CysC)、RBG、果糖胺(FMN)和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R组(P值分别<0.05、0.01).在新疆地区T2DM人群中,性别、民族、T2DM家族史、心脑血管病史、年龄,以及FMN、CysC、RBG水平与DR发病均不相关(P值均>0.05);高血压史(OR-4.137,95%CI为1.449~11.810)、HbA1 c(OR=1.582,95% CI为1.155~2.167)、T2DM病程(OR=1.736,95%CI为1.545~4.838)和血清1,5-AG水平(OR=0.981,95%CI为0.969~0.993)均与DR发病相关(P值均<0.01).血清1,5-AG水平的ROC的AUC为0.712,阳性界值为76.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60.7%.结论 高血压史、HbA1c、T2DM病程和血清1,5-AG水平与DR发病密切相关,血清1,5-AG可作为新疆地区D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友帆;张琼;刘洋;曹玲;陈丹;张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在术后发生的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社交能力变化等.Selnes等[1]发现,年龄>60岁的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后1周内POCD的发生率为25.8%,3个月为9.9%.国内报道的非心脏手术后1周内POCD的发生率为40.5%,其中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的发病率高达38%[2].近期研究[3]发现,中国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POCD的发生率达33.0%.因此,了解POCD的研究进展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泽群;葛圣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乙酰胆碱(Ach)受体(AchR)受损和功能性AchR减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或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可缓解.鉴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对MG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应谨慎.
作者:陈群;鲁卫华;金孝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高血压是一种受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心血管综合征,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和表达异常密切相关[1-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为RAAS系统的关键酶,可通过调节机体内血管紧张素(Ang)Ⅱ/Ang(1~7)生成平衡与炎性反应水平从而改善高血压介导的心血管重构现象[1-3].近年来发现了多种在高血压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小RNA (miRNA)[4-5],其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6-9].
作者:徐冉;钟久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手术室外麻醉是指在医院手术室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或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实施的麻醉.手术室外麻醉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内镜检查、无痛人工流产和放射检查的麻醉等.由于手术室外麻醉存在诸多特殊性,其气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师仍具有挑战性.以下将对手术室外麻醉中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麻醉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郑华容;苏殿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膀胱癌是中国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早期诊断患者的预后良好,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4%[2].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赖膀胱镜检查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是有创操作,患者痛苦大,医疗费用高,可发生尿道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约有10%的病灶被漏诊,且其诊断原位癌的敏感度很低[3].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回报慢,且受检查员的主观影响大,其诊断膀胱癌敏感度仅为35%,据推测,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会漏诊约60%的高级别膀胱癌[4-5].
作者:马重;林建水;曾蜀雄;张振声;许传亮;孙颖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气管导管拔除后留置Cook气道交换导管(Cook airway exchange catheter,CAEC)可以保持气道开放的连续性,且可以经CAEC小流量给氧,必要时还可以通过CAEC引导重新置入气管导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困难气道管理工作组将气道交换导管(airway exchange catheter,AEC)推荐为困难气道气管导管拔除策略[1].国外报道认为,CAEC可以有效地解决困难气道的气管导管拔除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关于CAEC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CAEC应用于困难气道气管导管拔除时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广生;董毅;罗艳霞;庄凯峰;蔡清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头晕乏力3年余,加重10个月”于2013年4月2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4+,血清肌酐(sCr) 158 μmol/L,未行正规治疗.10个月前患者症状加重,伴排尿次数增加,为泡沫状尿,胃纳减退,无胸闷气急、恶心呕吐等.既往有高血压和痛风病史3年.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为165/88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钾为6.14 mmol/L,血清钙为2.08 mmol/L,尿素氮(BUN)为46.8 mmol/L,sCr为 1 287μmol/L,血清磷为1.98 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为338.9 ng/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6.1 mL/min;24 h尿蛋白定量为5 607 mg.
作者:张熙熙;李华;陆明晰;胡卫民;冯剑;朱玲华;傅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期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徐杨等撰写的《断指再植术后超声引导下肘部连续靶神经阻滞对再植手指皮温和存活率的影响》一文,引出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麻醉科医师施行麻醉,除了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以及为手术医师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外,是否还能为改善医疗服务品质、加快患者手术后康复做些什么?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现实却又很苍白,原因何在?
作者:于布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丙泊酚对有创血压影响的药效学模型,确定其对血压影响的量效关系,探索瑞芬太尼和其他因素对丙泊酚药效学模型的影响,并分析建立的模型对临床用药的提示.方法 将40例无术前用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组和瑞芬太尼组,采用交叉对照研究.以靶控输注方式分两个阶段递增和递减药物浓度(丙泊酚1~5μg/mL、瑞芬太尼1~7 ng/mL),经洗脱期后,给予第2种药物.每隔1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收缩压(SBP)百分比变化(ΔSBP)作为观察指标,ΔSBP=(SBP观察值-SBP基础值)/SBP基础值×100%,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丙泊酚对血压影响的药效学可采用药物作用引起的大ΔSBP变化(Emax)模型较好地拟合,瑞芬太尼是药效学模型所有参数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年龄显著影响Emax(P<0.05).终的药效学模型参数分别为无药物作用时ΔSBP(E0,基础效应)=-2.71+0.348×瑞芬太尼浓度(CR),E一=-35.5-0.952×CR-0.511×(年龄-50);浓度与-ΔSBP关系的斜率(γ)=1.89+0.161×CR;ΔSBP变化达50%时的药物效应室浓度(C50) =1.11-0.051 7×CR.结论 瑞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协同丙泊酚降压.年龄对丙泊酚-瑞芬太尼相互作用时的降压幅度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降血压效应越明显.瑞芬太尼增加了丙泊酚降低血压的敏感性.
作者:钱淑雯;郭旋;张马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引导下肘部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置管连续阻滞,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精准的靶神经镇痛,探讨该方法在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再植手指皮温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岁,既往均未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离断手指≤3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无严重合并伤.将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于术后根据再植手指的不同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肘部桡、尺和正中神经单独或联合置管,接镇痛泵行持续镇痛,镇痛配方为0.2%罗哌卡因共100 mL,注射速度为2 mL/h,术后48 h拔除导管.对照组患者术后按需予肌内注射帕瑞昔布20 mg镇痛.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2、24、36、48 h各时间点,测量再植手指远端的皮温,同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再植手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二次手术探查率和再植手指存活率.结果 研究组在术后12、24、36和48 h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再植手指皮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对照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26.7%)和二次手术探查率(16.7%)均显著高于研究组(3.3%和3.3%,P值均<0.05).两组的再植手指存活率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肘部靶神经阻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选择阻滞桡神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提供良好的镇痛,达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灌注的目的,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作者:徐杨;陈勇柱;吴军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产妇术后经硬脊膜外腔导管注射相同剂量、不同容量芬太尼对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妊娠在CSEA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入5 mL组和1 mL组,每组50例.两组在施行PCEA前的麻醉处理相同,在接硬脊膜外腔镇痛泵前经硬脊膜外腔导管注入负荷剂量的芬太尼均为25μg,5 mL组的容量为5 mL,1 mL组的容量为1 mL,然后接入配方、容量和注射速度均相同的镇痛泵.在术后1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各时间点,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PCEA有效按压总次数、曲马多用量、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并对镇痛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两组间T0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 mL组T1至T5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5 mL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5 mL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5 mL组产妇的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1 mL组(P<0.05),不满意率显著低于1 mL组(P<0.05).5 mL组的PCEA泵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均显著少于1 mL组(P值均<0.05).5 mL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 mL组(P<0.05).结论 硬脊膜外腔注射同样剂量芬太尼作负荷量时,5 mL容积优于1 mL,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郑建祥;李超;王帮远;周钦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队列分析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年龄>65岁、于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使用喉罩通气的患者列入喉罩组,使用气管插管通气的患者列入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情况.收集并比较术后入ICU且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入ICU且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共搜索到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2 629例,其中喉罩组1 297例、气管插管组1 332例,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构成、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和输液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需入ICU且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9例,喉罩组58例、气管插管组51例,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平均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因肺部并发症和其他原因入ICU的构成比、ICU病死率,以及术后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喉罩组术后高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术后肺不张和肺栓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值均<0.05),两组间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急性肺损伤(ALI)、胸腔积液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通气比较,喉罩通气并不能减少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作者:杨瑜汀;朱辉;於章杰;殷文渊;郑丽;杨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反比通气(IRV)对肥胖患者心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IRV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后行机械通气,IRV组吸呼比为2∶1,常规通气组吸呼比为1∶2,两组患者的潮气量(VT)均为8 mL/kg,呼吸频率(RR)均为12次/min.观察并记录麻醉前2 min(T0)、麻醉后气腹开始前2min(T1)、气腹后60 min(T2)和手术结束(T3)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T1、T2时间点的桡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道压力峰值(Ppeak),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0水平,并观察并发症(如皮下气肿、误吸、苏醒延迟、气栓、肌肉酸痛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T2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气道压(Pmean)、Ppeak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IRV组在T2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OI和CL均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Ppeak、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 IRV可有效降低行妇科腹腔镜术的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时Ppeak,促进氧合,增加CL,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肺损伤.
作者:张望平;祝胜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应用Masimo SET Radical-7 Pulse CO-Oximeter监测仪(美国Masimo公司)连续、无创、实时监测血红蛋白(Hb)水平在小儿头面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头面部手术的患儿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 min、切皮后5 min和术毕即刻各时间点,记录应用MasimoSET Radical-7 Pulse CO-Oximeter监测仪连续实时无创地监测的Hb水平(SpHb)和采集动脉血样本即刻行血气分析测定的Hb水平(Hbsatlab),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以SpHb值为自变量x,Hbsatlab值为应变量y,两者呈线性相关,相关方程为y=26.35+0.75x,相关系数r=0.622,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差值的平均偏倚为4.3 g/L,95%CI(一致性界限)为-6~15 g/L,1.1%(1/90)的点在一致性界限外,两种方法测得的Hb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小儿头面部术中采用连续无创Hb监测的准确性良好,能为术中输液、输血提供实时客观依据.
作者:李怡然;姜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患者在行麻醉诱导前经静脉输液泵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内注射完毕;术中予0.5 μg·kg-1·h-1维持.对照组患者经静脉输液泵注射同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通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确保两组患者处于相同的麻醉深度(BIS值为40~50),收缩压控制于90~140 mmHg(1mmHg=0.133 kPa),心率50~100次/min.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和处理药物剂量.在手术前1 d 15:00(T0)、手术开始(切皮)后2 h(T1)、手术结束入麻醉恢复室后0.5 h(T2)、术后第1天15:00(T3)、术后第2天15:00 (T4)、术后第3天15:00 (T5)各时间点监测患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多巴胺(DA)、IL-6水平.结果 试验组在T3、T4时间点的皮质醇、NE、A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而两组间同时间点的IL-6、D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术中发生心动过缓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阿托品用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中高血压持续时间、尼莫地平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具有抑制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等作用.
作者:郭婷;牛小引;林福清;李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致大鼠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观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UTI)前后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水平的变化,探讨RAGE对脓毒症性ARDS发病机制的影响,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入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UTI组,每组24只.Sham组大鼠麻醉后只行开关腹,不行CLP,术毕腹壁皮下不注射0.9%氯化钠溶液.CLP组和UTI组大鼠均行CLP制造脓毒症性ARDS模型.造模成功后30 min,Sham组和CLP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UTI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UTI10万U/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2mL,均为每12 h重复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6、12、24和48 h,检测血浆和BALF中RAGE水平、肺组织中RAGE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CLP组在造模后6、12、24和48 h各时间点的血浆和BALF中RAGE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中RAGE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UTI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且CLP组大鼠血浆中RAGE水平在造模后48 h达高峰,BALF中RAGE水平和肺组织中RAGE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造模后24 h达高峰(P值均<0.05);UTI组在造模后6、12、24和48 h各时间点的BALF中RAGE水平,以及在造模后48 h肺组织中RAGE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但在造模后6和48 h的血浆中RAGE水平均显著低于Sham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且UTI组大鼠血浆中的RAGE水平在造模后12 h达高峰,而BALF中的RAGE水平和肺组织中RAGE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造模后24 h达高峰(P值均<0.05).CLP组在造模后6h的肺组织Smith评分显著高于Sham组同时间点(P<0.05),在造模后12、24、48 h的肺组织Smith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UTI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UTI组在造模后6、12、24和48 h的肺组织Smith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CLP组在造模后6、12、24和48 h各时间点肺组织中RAGE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肺组织Smith评分呈正相关(r=0.583、0.650、0.595、0.853,P值均<0.01).结论 CLP致脓毒症性ARDS模型动物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程度与血浆和BALF中的RAGE水平,以及肺组织中RAGE 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表明RAGE途径可能参与了脓毒症性ARDS的发病过程,静脉注射UTI可能通过抑制RAGE水平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
作者:王敏华;李文放;王胜云;何超;刘军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小鼠主要脏器中甲基化胞嘧啶(5mC)和羟甲基化胞嘧啶(5hmC)的含量与全基因组分布规律.方法 摘取正常雄性C57BL/6小鼠主要脏器并抽提基因组DNA.采用DNA点杂交法检测5mC和5hmC的含量,采用甲基化和羟甲基化DNA特异性抗体免疫沉淀富集小鼠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脑皮质与小脑基因组DNA中含5mC或5hmC的DNA片段,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器官基因组DNA中5mC和5hmC的分布规律.结果 点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小鼠主要器官脑皮质、肾脏、心脏、肝脏的5mC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脑皮质的5hm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值分别<0.05、0.01).小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脑皮质和小脑的甲基化和羟甲基化DNA特异性抗体免疫沉淀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5mC主要分布于基因间区域,而5hmC多位于基因本体区域.虽然小鼠不同器官中5hmC含量不同,但在5hmC基因本体区域的分布曲线相似.结论 不同于5mC,小鼠不同器官5hmC含量存在明显差别.5hmC在全基因组范围的分布特点也与5mC存在差异.
作者:黄凝;仓静;薛张纲;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通过调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对原位左肺移植引起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移植后IL-1β和IL-10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移植组、硫氢化钠(NaHS)组、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3组大鼠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术,冷缺血3h后开放肺门再灌注24 h,于再灌注前15 min,分别予3组大鼠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NaHS(14 μmol/kg)、PPG(37.5 mg/kg);假手术组大鼠仅作开、关胸处理.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eNOS在Ser1 1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及其总蛋白水平,以及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 移植组eNOS(Ser1117)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NaHS组和假手术组(P值均<0.05),显著高于PPG组(P<0.01).各组间eNOS总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移植组IL-1β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P值均<0.01),IL-1β水平显著低于PPG组(P<0.01),IL-10水平显著高于PPG组(P<0.01).结论 H2S可能通过调节eNOS(Ser1 117)磷酸化来调节原位左肺移植后肺组织IL-1β和IL-10的水平.
作者:鹿文琪;吴镜湘;陈旭;朱宏伟;徐美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