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沛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据,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报告16种,累计发病6214例,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00.37/10万。近5年肠道类传染病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吸道类传染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种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不同,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民居多。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痢疾等是常见的病种。结论沛县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今后应将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放在加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监测及肺结核的防制,对重点传染病、重点人群和重点职业应加大防控力度。
作者:马艳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1株非常见亚型的褔氏Ⅱ型志贺氏菌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该菌株用法国梅里埃ID 32 E生化鉴定条进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志贺菌属3(%ID=99.7,T=1.0);玻片血清凝集试验,志贺菌四种多价、褔氏多价呈现凝集,褔氏型抗原Ⅱ、群抗原(3,4),(7,8)呈现凝集,盐水对照呈阴性。结论该菌为褔氏Ⅱ型志贺菌非常见亚型,该菌株在本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是首次被检出。
作者:方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姑苏区本地学生与外来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防病工作方案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2年姑苏区本地学生与外来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肥胖、营养不良和沙眼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力低下本地学生检出率高,为53.43%;龋齿外来学生检出率高,为42.64%。本地男生和女生的视力低下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外地学生。外来学生营养不良和沙眼检出率均高于本地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本地学生龋齿检出率与外来学生存在差异。结论本地与外来学生常见病防治重点差异较大,应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重点是视力低下、龋齿和肥胖的防治。
作者:张乾宇;金建华;姜利;黄苏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如皋市磨头镇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状况。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磨头镇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磨头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88.43/10万(男性357.93/10万、女性216.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0.49/10万(男性211.39/10万、女性122.55/10万),位于全死因顺位首位,男性高于女性(χ2=113.85, P <0.01)。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食管癌、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结论恶性肿瘤是磨头镇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作者:崔亚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金湖县黎城镇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落实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湖县黎城镇2003-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706例,年均发病率为170.20/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呼吸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67/10万、61.25/10万、0.50/10万、94.78/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0.40/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69.34/10万)、肺结核(59.26/10万)、淋病(18.36/10万)、梅毒(16.26/10万)、痢疾(3.99/10万),共报告病例1676例,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8.24%,年均发病率167.20/10万。结论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大对乙肝、梅毒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吴祖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徐州市铜山区人群高血压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徐州市铜山区抽取≥18岁成年人共126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询问和现场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终收到有效问卷1101份,,有效率为87.2%。结果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18.8%,标化患病率为16.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667)、有高血压家族史( OR=3.625)、饮酒( OR=1.108)、喜食咸( OR=1.202)、睡眠质量差( OR=1.256)、缺乏体育锻炼( OR=1.243)、超重肥胖( OR=3.269)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徐州市铜山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况不容乐观,应从饮酒、饮食习惯、睡眠质量、体育锻炼、体重等多方面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宗浩;孙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药敏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高温消毒对抗结核药物效价的影响。方法对9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 SM)、异烟肼( INH)、乙胺丁醇( EB)、利福平( RFP)、对胺基水扬酸( PAS)、卡那霉素( KM)、卷曲霉素( CPM)、左旋氧氟沙星( LVFX)、力克肺疾( DIP)等在结核药敏培养制备时同步高温消毒,分别测定各种药物高温消毒前后的MIC。结果高温消毒对INH、EB、RFP、PAS、LVFX、DIP 无影响,而SM、CPM 、KM的效价分别降低了50.0%、50.0%、90.0%。结论在进行药敏培养基制备时,应根据高温消毒时效价的降低比例增加原药的浓度。
作者:陈清花;王玲香;施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采用夜夹法监测鼠密度,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用笼诱法监测蝇类,用蟑螂屋诱捕法监测蟑螂,记录并统计监测结果。结果盐城市盐都区全年鼠密度为0.41%,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0.00%),3月鼠密度高,为0.99%。4-11月蚊虫活动期间,蚊密度为0.559只/人工小时,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47.9%),6-8月为蚊密度高峰期,占捕蚊总数的76.63%。4-11月蝇活动期间,蝇密度为8.15只/笼,家蝇为优势蝇种(占52.15%),5-8月为蝇密度高峰期,占捕蝇总数的90.80%。全年均未捕获到蟑螂。结论经常开展卫生宣传,搞好环境治理,消除孳生地,是消灭“四害”工作的重点。
作者:朱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影响江苏油田在职职工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江苏油田共体检13340人,患病率为83.4%;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是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和甘油三酯增高,分别为37.5%、18.4%、14.2%。结论江苏油田职工健康不容乐观,建议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作者:殷向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石化单位职工健康状况,以制定相应干预及健康防病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42名职工中低密度胆固醇增高318人,异常率42.86%;甘油三脂增高206人,异常率27.76%;血压异常137人,异常率18.46%;血糖增高53人,异常率7.14%。结论职工的血压及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率较高,与年龄、性别、职业及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建议给予适当干预,预防和减少现患疾病的发生。
作者:朱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为积极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2月千秋镇辖区4所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意外伤害事件21起,发生率为0.20%。一至六年级分别发生1、1、2、0、1、2起,初一至初三年级分别发生3、4、7起。男女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在校外的11起,占52.38%;校内非体育活动8起,占38.10%,体育活动2起,占9.52%。结论学校应加大安全和卫生防范管理力度,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对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置能力。
作者:姚绍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海安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海安县共监测围产儿27074例,其中出生缺陷153例,死亡2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5/万,死亡率为7.76/万,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缺陷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居前5位的出生缺陷疾病依次为:多指并指(趾)、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小耳、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包括无肛)。<20岁和≥35岁孕产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25~30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安县出生缺陷发生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未来须加强婚前、孕早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筛查水平,做好出生缺陷的各级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王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东海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发生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后3~7d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 DPOAE )进行初筛,初筛阳性及具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者42 d 后采用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AABR)复筛,复筛阳性者采用DPOAE+AABR+听觉脑干反应( ABR)+声导抗确诊,并确定听力障碍程度和性质。结果2009年7月-2013年6月出生的79825例新生儿中,接受初筛76127例,初筛率95.37%,初筛阳性率5.34%;复筛3409例,复筛阳性率12.47%,确诊听力损伤113例,占筛查总数的1.48‰,中重度听力损伤52例,占听力损伤总数的46.02%。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的重视程度,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
作者:侍建波;孙新岳;吴海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外来托幼儿童体格与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儿童保健工作目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幼托机构体检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SAS 9.1进行分析。结果外来儿童除3~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低于2005年中国9市城区调查结果( P 值均<0.01)。营养不良率为12.71%,贫血总检出率为7.70%。超重、肥胖率为8.19%、3.54%。结论外来托幼机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贫血、超重、肥胖等营养问题。
作者:万绪坤;童芝;童智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常州市新北区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集体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全区幼儿园儿童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3年间幼儿园儿童身高和体重达中等以上发育水平的比例逐年上升(P<0.01),贫血率和龋齿率呈下降趋势(P<0.01),视力合格率逐年下降(P<0.01)。结论全区幼儿园儿童总体健康水平良好,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加强肥胖儿的管理、牙齿保健和眼睛保健,同时要加强家园联系,促进有效沟通,共同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作者:钱丽萍;赵敏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响水县县、乡、村级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状况,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响水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共采样1255份,合格率为82.3%;县级医疗机构、乡级和村级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88.3%、87.9%和78.5%,县、乡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村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响水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不高,尤其是村卫生室。应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村医护人员消毒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张知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泰州市姜堰区公共浴室业卫生现状。方法2012年对全区150家公共浴室进行普查。结果城区68家公共浴室的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从业人员持证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公共用品监测合格率,均比农村82家公共浴室的高,同时城区公共浴室的卫生设施和布局也比农村的齐全和合理,卫生管理状况也好于农村。结论城区浴室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农村公共浴室卫生状况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蒋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疾控业务档案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决策和制订规划的科学依据,也是公共卫生人员从事卫生防病科学研究的重要凭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定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卫生防疫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了解并把握好当前档案管理的现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以金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探讨基层疾控中心业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并对改善当前现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陆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镇江市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内设医疗机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格,根据内设医疗机构基础档案资料、年度校验资料和现场审查资料等材料,对市区内设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和执业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镇江市区77家内设医疗机构均持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护人员配置符合率为26.0%、房屋配置符合率为79.2%、基本诊疗设备符合率为46.8%。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的机构占33.8%,建立消毒隔离制度的占15.6%,进行医疗废弃物专业处置的机构占18.2%。结论镇江市区内设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和依法执业状况较差,发展逐渐萎缩。建议督促内设医疗机构的加强自身建设、严把发证校验准入关,强化监督和指导,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的知识培训,提供政策支持,促使其健康发展。
作者:李建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金坛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9-10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金坛市15~69岁常住居民450人,使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49.58±12.27)%,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9.56%。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金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及职业均对其有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邵伟东;汤玉娇;周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开展苏州市小学生健康素养干预,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开展为期一学年的的健康素养干预,综合分析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结果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3.01%、83.76%提高到干预后的85.98%、8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小学校健康促进效果明显。
作者:姚芳;江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人群肠道线虫病防治知信行情况,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泰兴市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成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选取1个镇为调查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镇抽取小学生、居民均不少于50人,调查总人数不少于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防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3.26%,其中居民为90.27%,学生为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钩虫病的原因”知晓率低,为81.33%,其次为“钩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83.27%)。卫生习惯形成率高的是“不吃掉地上的食物”,达100%,低的是“不生吃菱角、荸荠”(51.94%)。学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普遍高于居民。结论泰兴市普通人群对肠道线虫防治信息知晓率已达到《江苏省肠道线虫病有效控制标准》中>90%的要求,但仍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为肠道线虫病的流行反复和一些新的寄生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作者:陈秀兰;张年坤;赵兰梅;丁卫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淮安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调查内容归纳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其他等6类,分别计算各类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并按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淮安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62.0%,其中,科学健康观知识知晓率为69.4%,传染病预防知识为64.0%,慢性病预防知识为54.4%,安全与急救知识为76.2%,基本医疗知识为56.1%,其他卫生知识为41.9%。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加大健康素养教育力度的同时,要区分不同人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从而促进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俞清;刘卫东;刘林飞;张万红;王莉娜;徐慧;江荣;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提高健康村创建的效果,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方法在健康村,通过开展“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给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提供包括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应急救治在内的综合防治服务,解决“后一米”问题,实现“卫生到门口”、“健康进家庭”。结果健康村高血压控制率达到85.60%,血糖控制率达到81.30%,正确产前检查率100%,高血压管理率90.53%,糖尿病管理率90.46%,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知晓率93.38%,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94.00%,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92.25%,经常体育锻炼率95.20%。监测指标均高于健康村创建的目标要求。结论“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改变了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健康村创建的效果。
作者:吴章崎;黄忠大;蒋艳芳;傅灵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提倡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使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进村入户。方法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建全保障体系、强化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开展五项清洁活动,建立四项制度,完善五位一体常态管理体制,实施健康村的长效管理。结果14个健康村村庄环境、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明显改善,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结论应推广健康村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健康村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王梅;卞红益;陈友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但随着新农合补偿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医疗需求得到快速释放,门诊及住院病人明显增加。在当前新农合筹资水平还不高的状况下,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既使广大参合农民患病负担加重,更给新农合基金支付带来了压力和风险。
作者:夏迎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并解决农村健康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方法按照《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手段,进行健康促进与健康干预。结果2010年创建成6个健康村,2012年、2013年扩大到14个村,融入多种健康元素,全面提升创建内涵质量。结论3年的创建,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农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卢安来;王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提高健康村创建效果,南京市高淳区对健康村创建中的健康干预进行效果评价,旨在通过创建努力,改变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水平。方法选取3个健康村,抽取家庭145户,按统一的调查表,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调查了281人,干预一年后调查了287人。调查结果采用EPIDAT3.02和SPSSI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被调查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有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健康村创建,让广大村民掌握了更多更全面的健康素养知识。健康教育是农村疾病防治廉价与有效的策略。
作者:周绿兵;卢茜;唐游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网底工作。方法借助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结合省爱卫办的卫生村建设工作,选择1个村作为健康村创建试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从全市10个镇(区)中选择8个村进行推广。结果建设了9个健康村,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有了明显提高,健康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健康村创建效果明显,应积极推广。
作者:王旭丽;黄国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