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中旬以来,湖北、湖南两省多地普降大雨,造成部分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灾情出现后,部分驻地部队接上级命令,就近参加了当地的抗洪抢险工作.根据总部相关指示,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湖北、湖南两个工作组对参加抗洪抢险部队的现场卫勤保障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对抗洪部队的卫生防病、饮食饮水卫生、现场防疫消杀措施进行了指导.
作者:詹险峰;周志坚;曾岚;刘建伟;李代波;于德宪;蒋昀;刘戟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阐述了2015年家用卫生杀虫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的情况,对全国家卫行业的生产规模、经济类型,以及本次抽检产品的检验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共抽查了60批次蚊香和杀虫气雾剂产品,经检验,产品抽查合格率为91.7%.根据2011-2015年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降低产品自身风险,强化行政监管的高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何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我国白蚁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白蚁危害的程度进行科学评价是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白蚁危害评价体系现状,结合国家标准《白蚁危害评定标准》编制工作,对房屋建筑、园林植被、水利工程中白蚁危害种类、危害方式、蚁害检查方法、危害程度划分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白蚁危害评定工作中,应综合考虑白蚁种类、巢群密度、白蚁危害对象、危害范围、潜在风险等因素,建议将房屋建筑、园林植被和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
作者:胡寅;于保庭;沈坚;宋晓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的标准现状,根据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技术标准体系提出了对家用卫生杀虫用品领域强制标准的整合、推荐标准的集中复审来优化标准结构,以及目前的家卫标准化重点方向.
作者:王昕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OruxMaps是安卓操作系统平台上的一款免费GPS软件.开展卫生城市暗访及城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现场工作人员开启OruxMaps能在OruxMaps地图上显示使用者所在地理位置,记录现场工作人员的行走线路.现场发现的问题点位可以用OruxMaps记录为带有经纬度信息的照片路点或文字路点.行走线路、路点等信息能导出为gpx或kml格式文件.电脑Global Mapper、Google地球等程序可以用于查看、分析现场获取的gpx或kml文件.电脑上保存的gpx或kml文件也能导入至安卓设备,在OruxMaps地图上显示.暗访专家用OruxMaps等软件快速获取现场信息,提升暗访工作质量.负责整改的工作人员用OruxMaps地图显示问题点位,方便在现场找到问题点位并整改.OruxMaps较适合用于监测外环境灭蚊及灭鼠.OruxMaps记录了现场监测的路径,可以用电脑计算监测路径长度及外环境蚊虫、老鼠的路径指数.为减少病媒生物监测作假行为,可以要求现场工作人员用OmxMaps记录行走线路,用照片路点记录监测状况.质量控制人员对记录的资料进行审查.由于gpx或kml文件不能造假,因此OruxMaps可以用于病媒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太平;田俊华;陈晓敏;柳静;周良才;包继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9年内成都国家病媒监测点室内蟑螂密度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以得出该地区蟑螂密度的变化特征.方法 使用Matlab 8.3软件小波分析工具,将2007-2015年报告的成都分月蟑螂密度按照城区和郊区分别使用Morlet复小波函数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并计算小波系数.结果 成都蟑螂密度具有18个月时间尺度的主振荡周期.小波系数为城区:-2.147 3 +3.213 li~3.385 2 +2.764 0i;郊区:-4.491 0+0.457 6i ~24.879 6-9.808 2i.结论 小波分析可用于蟑螂密度变动研究.
作者:蒋峥;任禹博;赖秀云;何建邯;邓良利;田汶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辽宁省沈阳、葫芦岛、锦州3市进行鼠类采集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鼠.结果 共调查有效鼠夹3 543夹次,捕鼠144只,经鉴定为1目2科4属5种,鼠种构成为黑线姬鼠70.8% (102/144),小家鼠17.3% (25/144)、褐家鼠5.6%(8/144)、大仓鼠5.6% (8/144)、黑线仓鼠0.7% (1/144).结论 本次采集调查主要是黑线姬鼠,因此黑线姬鼠密度较高.
作者:孙进忠;王纯玉;侯文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2013-2015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的密度、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重庆市鼠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外环境采用鼠迹法,室内采用粘鼠板法进行监测.于每年3月、6月、9月、11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 重庆市2013-2015年外环境平均路径指数为2.37处/km,以2015年高(2.46处/km),室内环境平均粘捕率为3.89%,以2013年高(4.28%);外环境中的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周围的鼠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监测场所,室内环境中的农贸市场和餐饮店明显高于其他监测场所;鼠类活动高峰主要在3月和9月;主要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5%.结论 基本掌握了重庆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高峰前集中开展防鼠、灭鼠工作,继续加强对鼠类的长期监测,以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杨雪帆;何亚明;季恒青;冯绍全;涂涛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宝鸡市区鼠、蚊、蝇、蟑螂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监测采用夹夜法;蚊采用灯诱法;蝇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蟑纸法.结果 共布鼠夹13 045夹次,捕获鼠类5种135只,鼠密度为1.03%,优势鼠种为小家鼠(73/135,74.48%)和黑线姬鼠(28/135,20.74%);共捕获4类1 159只成蚊,平均蚊密度为0.59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共布放诱蝇笼354笼,捕获各种成蝇1 585只,平均密度为4.48只/笼,优势蝇种是家蝇和麻蝇;共布放回收有效粘蟑纸7 275张,阳性722张,阳性侵害率为9.97%,共捕获蟑螂6 790只,均为德国小蠊,蟑螂密度为0.93只/张.结论 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鼠类控制在城乡结合部,蚊虫的重点在公园和城镇居民区,蝇在餐饮和绿化带,蟑螂在农贸市场和宾馆饭店.
作者:张宝芳;程悦;李旭龙;杨培荣;张铮;王军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厦门市恙螨宿主及恙螨的种类和优势种群,为预防和控制恙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厦门市集美区、海沧区和同安区为监测点,收集鼠形动物耳壳和耳窝全部恙螨,用改良的幼虫封藏液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种类.结果 2014-2015年在厦门市共捕获鼠形动物640只,分属于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有1科2属4种,食虫目仅1种;褐家鼠(70.78%)为优势鼠种,总带螨指数为1.24.黄毛鼠带螨指数高为1.74.鼠形动物共带恙螨虫6种.收集恙螨791只,属2亚科3属6种,以地理纤恙螨(46.78%)和小板纤恙螨(36.41%)为优势螨种,4种纤恙螨属恙螨数量占全部恙螨的87.10%.结论 厦门市存在恙虫病传播的宿主动物和主要恙螨,应加强灭鼠灭螨工作,加强恙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郭志南;林赞铭;汪家旭;荣飚;苏成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济南市居民对登革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和完善全市登革热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的6个区,以问卷访谈方式随机调查.结果 调查居民936人,收回有效问卷900份,有效应答率为96.2%.57.2%居民知晓登革热疾病,且主要通过传统媒体(56.9%)和新兴媒体(40.2%)获得;77.7%居民知晓蚊虫可以传播疾病,但对蚊虫的传播疾病种类(26.9%)和孳生特性(13.4%)了解较少;45.8%居民有室内或室外放置贮水容器的习惯,女性、高年龄组、不了解蚊虫孳生特性的居民更容易贮存积水(P <0.001);27.7%居民外出时会使用驱避剂,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居民的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济南市居民对登革热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认识的深度不够,应结合居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针对细节性的内容,开展登革热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登革热防治知识水平,增强群众防病意识.
作者:王东;张晓;王永明;石志林;张鑫;辛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来张家口旅游人群适合并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鼠疫健康教育和达到更好的鼠疫健康教育效果打下坚实基础.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张家口旅游人群375人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 对旅游人群鼠疫健康教育需求相关变量进行对应分析,没有很好的聚集性,且旅游人群进行分类宣传不易做到,我们可以将旅游人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对旅游人群基本资料分析时发现,旅游人群19~ 59岁人群占绝大多数(95.8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大多数(84.31%),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较好,其本身对鼠疫有一些认知(对鼠疫和鼠疫是传染病知晓程度都在90%以上),但对鼠疫的具体情况和其可控、可防、可治的状况不是很清楚,导致86.27%的人不愿到毗邻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旅游区旅游.结论 对旅游人群不能过度宣传鼠疫的危害性,但应将鼠疫的真实情况进行告知,消除旅游者的恐慌情绪.
作者:张懿晖;李林臣;牛艳芬;刘合智;胡乐乐;陈凯乐;史献明;高宝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法评估研究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外来医学媒介生物的风险.方法 以中国第2大港、世界第5大港的宁波港作为研究范围,以2014年到港的国际航行船舶为研究对象,对834艘媒介生物阳性船舶和2 151艘媒介生物阴性船舶的33项指标展开调查,采集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清洗及变量筛选后应用R语言编程实现支持向量机模型法建模训练,并以所建模型预测新到港的1 333艘次船舶外来媒介携带风险.结果 经过12种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筛选,以预测精度为判定指标,选定分类器与核函数两个参数分别为“nu-classification”和“高斯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为优模型,并构建起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外来医学媒介生物携带风险与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关联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模型训练过程的正确分类率为78.89%,通过该模型预测船舶携带外来媒介风险与实际检疫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2.52%,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针对高度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法可实现更加精确的预测功能,为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评估及预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裘炯良;孙志;王军;郑剑宁;杨定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素食性毒饵防治臭鼩鼱的效果.方法 以鱼干、虾米等非素食性食物为基饵,调配有效含量为0.5%的溴敌隆母液自制毒饵,将自制毒饵布放在港区的毒饵站内,定期巡查,及时补足,并定期开展密度监测,评估防治效果.结果 经过4个多月的防治,港区的臭鼩鼱密度明显下降,臭鼩鼱密度由2015年1月的2.1%降至4月的0.8%.结论 使用鱼干、虾米等非素食性食物作为基饵,调配溴敌隆原液的自制毒饵,对臭鼩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林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部分地区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胺菊酯、溴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抗药性,为指导蚊虫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浸渍法测定致倦库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相较于2014年,抚州市、九江市、新余市3地市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率分别上升21.06、3.78和6.98倍;对胺菊酯抗性倍率上升6.8、0.63和3倍;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率分别上升7.67、4.87和5.34倍.除此之外,新增加的上饶、吉安2个监测点中致倦库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均表现中高抗药性.结论 除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交替轮用外,还应重点开展城市的环境治理,通过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延缓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展.
作者:李育强;许忠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长宁区野外家蝇对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的抗药性.结果 野外家蝇对氯菊酯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38.53;对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都产生高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7.72、50.81和326.85.结论 应继续加强家蝇抗药性的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防蝇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夏仪;刘洪霞;汤泓;李颖;殷为申;蔡恩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张家港市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辛硫磷、仲丁威等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在全市开展科学、有效的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对杀虫剂的半数致死量.结果 2015年张家港市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LD50(μg/只)分别为0.002 7、0.043 6、0.302 8、0.152 3、5.334 0,抗性倍数分别为4.56、8.71、26.56、4.36、5.84.张家港市家蝇对敌敌畏的抗性已处于较高水平,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仲丁威也已产生一定不同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较低.结论 应该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性合理选择用药,加强抗性监测,以提高家蝇的防治效果.
作者:葛伟;徐正龙;王晓蕾;马桢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4种植物精油驱蚊贴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并评估其持效性和实际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蚊笼叮咬法和Y型圆筒法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模拟房现场法观察现场驱避效果,问卷调查评估推广应用前景.结果 在蚊笼叮咬法1中,香茅油驱蚊贴的驱避效果好,达到78.2%,其次为复方精油驱蚊贴的驱避率为56.0%.Y型圆筒法测试结果显示,5%驱蚊酯驱蚊贴驱赶90%蚊虫到达无药端的时间短,为10 min;香茅油驱蚊贴次之,为14 min.所有测试的驱蚊贴在24 h后驱蚊效果明显减弱.模拟房驱避效果观察显示,5%驱蚊酯的驱避率高,达到72.4%;香茅油驱蚊贴次之,为68.4%.推广应用调查反映大多数使用者对香茅油驱蚊效果感到满意.结论 香茅油驱蚊贴具有良好的驱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丽萍;郑富强;吴鹰花;姜志宽;韩招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生物测试,观察羟哌酯驱蚊液对淡色库蚊的药效.方法 按照GB/T 13917.9-2009方法对其进行实验室药效测定并进行现场应用评估.结果 实验室测试20%羟哌酯驱蚊液,涂布量为1.5μl/cm2,对淡色库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10.25 h,现场应用对淡色库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7.66 h.结论 羟哌酯驱蚊液性质稳定,驱蚊效果持久,使用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高少伟;张瑜;陈文磊;张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微波对病媒昆虫卵、蛹的杀灭处理效果.方法 用微波设备进行定量杀灭试验.结果 微波设备在放入模拟垃圾条件下,经微波6 kw照射6 min对家蝇蛹及淡色库蚊蛹杀灭率达100%;经微波6kw照射7 min,对美洲大蠊卵杀灭率达100%.结论 微波对家蝇蛹、淡色库蚊蛹、美洲大蠊卵具有良好杀灭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苏小建;杨庆贵;谭伟龙;李勃;胡学锋;王翔;漆少廷;刁越红;王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水体中痕量防治白蚁药物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方法 超声辅助-表面活性剂-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通过对超声时间及温度、萃取剂种类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联苯菊酯、溴氰菊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2和0.998 1,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0和0~ 500 μg/L,检出限0.2和0.1μg/L,富集倍数为89和110倍,采用此方法对徐州市区云龙湖水、实验室自来水中的两种药物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在50、150 μg/L两个浓度水平下,添加回收率为92.0%~ 10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5% ~6.34%,检出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方法富集倍数高,回收率和重现性好,有机溶剂使用量少,简便、快速.
作者:王为中;王向阳;孙小涵;娄大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了解伊蚊的种群分布与医学重要性是做好伊蚊监测与防治的基础和前提.伊蚊是蚊科中大一属,遍布全世界,我国各省(区)都有分布.本文综述了伊蚊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医学重要性、地区分布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重要伊蚊的形态、生态习性及地区分布,以及伊蚊的医学重要性.
作者:曹勇平;贾德胜;韩招久;谭伟龙;王长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白蚁危害呈现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古建筑、名贵工艺品、古树名木等白蚁危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旅游风景区的观赏价值和广大游客的安全.本文对我国旅游风景区的白蚁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旅游风景区白蚁综合治理的工作方向.
作者:周鹏;刘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针对PCO从业人员就鼠情调查、灭鼠方案制订和实施中涉及到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全面掌握鼠类活动规律,完善防鼠设施,清除鼠类的隐蔽场所,控制鼠类食物来源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凝血类杀鼠剂毒饵,目前仍然是我国重要的鼠类控制措施.
作者:郭天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药膜法.结果 长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KT50值2011年分别为20.616 9、27.234 3、15.761 8、18.630 0、45.729 3 min,2014年分别为22.331 5、26.437 8、20.197 0、22.178 6、47.500 4min.结论 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有低度抗性产生.
作者:张莹;唐勇;孙胜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高密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方法 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Ⅲ龄末Ⅳ龄初幼虫对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通过与实验室敏感品系的比较得到抗性倍数.结果 高密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残杀威、仲丁威和氯菊酯均产生抗药性,双硫磷抗性倍数为13.32,残杀威抗性倍数为5.34,氯菊酯抗性倍数为4.59,仲丁威抗性倍数为4.27.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为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2.56、1.39.结论 高密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残杀威、仲丁威、氯菊酯抗性水平较高,应高度关注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工作,指导合理使用杀虫剂.
作者:霍锡元;丁树刚;王坚;孙坚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气候气象因素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密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长爪沙鼠密度的相关性及是否存在滞后作用.结果 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为0 ~3.75只/hm2,气象因素中前一年的降水量、前一年平均相对湿度、前一年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与长爪沙鼠密度密切相关.结论 气象因素可能是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对长爪沙鼠密度变化存在着一年时间的滞后效应.
作者:闫东;刘冠纯;兰晓宇;史献明;陈永明;崔耀仁;王再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中华按蚊的吸血情况及其吸血后生殖营养周期和寿命等生物学性状,为判断温度对吸血中华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温度为19、22、25、28、31℃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常规饲养中华按蚊的吸血率、生殖营养周期和吸血后寿命.结果 在温度为19、22、25、28、31℃时,中华按蚊的吸血率分别为78.5%、85.7%、98.7%、97.3%、92.2%;生殖营养周期分别为99、80、56、48、60 h,吸血后平均寿命分别为28.0、22.9、24.3、14.6、12.0d.结论 在19 ~31℃之间,随着温度上升,中华按蚊嗜血性先增强后减弱,生殖营养周期先变短后增加,吸血后平均寿命呈现逐渐缩短趋势;温度对吸血中华按蚊的各生物学性状影响不完全一致.
作者:李红建;王怀位;程鹏;王海防;郭秀霞;刘丽娟;公茂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德国小蠊胚胎细胞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集发育5d的德国小蠊胚胎进行原代培养,原代胚胎细胞经过25次传代培养形成细胞系.对所建细胞系的形态学、生长特性、染色体核型、DNA扩增指纹图谱进行鉴定,并进行了冻存和复苏实验.结果 所建细胞系命名为HDCDC-BGE-Ⅰ.HDCDC-BGE-Ⅰ细胞呈圆形,直径约为8~10 μm,贴壁生长.HDCDC-BGE-Ⅰ细胞在第5天进入对数增殖期,第8天到达增殖平台期,其群体倍增时间为124.2 h.HDCDC-BGE-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2 ~ 24条,为2倍体细胞.DNA扩增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HDCDC-BGE-Ⅰ细胞来源于德国小蠊.HDCDC-BGE-Ⅰ细胞能在-80℃长期保存并且多次复苏成功.结论 HDCDC-BGE-Ⅰ是一株来源于德国小蠊、性状均一、遗传稳定的细胞系.
作者:侯威远;王磊;蔡伟;赵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昌吉州蚤类的种类、地区分布,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昌吉州监测工作中收集的蚤类,进行昆虫分类学分类鉴定,查阅资料文献,按科、属、种类别进行归类整理成蚤类名录.结果 昌吉州共记录蚤类51种(亚种),属于4科20属;玛纳斯县4科15属27种;呼图壁县4科13属17种;昌吉市4科8属9种;阜康市2科2属3种;吉木萨尔县2科3属4种;奇台县4科16属28种;木垒县4科8属13种.结论 蚤类可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研究便于今后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对昌吉州蚤类相关资料的积累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联宏;阿依肯;赵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病媒生物能够传播多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科学控制病媒生物是降低其密度、防止媒介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的发布实施给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评价指标.本文介绍了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体系框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作者:曾晓芃;李静;佟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997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17年2月8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