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艾盐包热熨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足月头位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入临产后,2组均采用自由体位减轻疼痛、促进产程进展,治疗组根据主诉腰骶痛或腹胀痛,应用艾盐包热熨八髎穴或子宫穴.比较2组产妇分娩各产程VAS评分、产程时间长短及分娩结局,并评估疼痛疗效.结果:经艾盐包热熨后,治疗组各个产程VAS评分及产程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分娩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P<0.01);2组分娩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盐包热熨八髎穴或子宫穴能明显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祝丽娟;陆美勤;徐亚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联合匹多莫德治疗颜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颜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煎剂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煎剂联合匹多莫德治疗颜面部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岳亭;魏跃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疏肝宁心调阴阳方对他莫昔芬抗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采用他莫昔芬(TAM)治疗2年以上并出现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疏肝宁心调阴阳方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对照组仍继续使用他莫昔芬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月经变化以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性激素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素(F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观察期内DFS率均为10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月经变化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IL-8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也明显高于同期治疗组(P<0.05).结论:疏肝宁心调阴阳方在改善他莫昔芬毒副作用的同时,对他莫昔芬临床疗效无影响,同时可降低患者性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潜在提高他莫昔芬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蓓;卞卫和;刘婕;许岩磊;姚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DR诊断标准分为DR组85例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及DR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DR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NDR组,BMI值低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临床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见;糖尿病病程、HbA1c、LDL-C、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观察周期为2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分层(Lown分型)、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危险分层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丽花;陈赟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BI评分及肌张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痉挛疗效总有效率为97.6%,优于对照组的90.7%(P<0.01).结论:平衡调筋解痉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宏杰;张艺;赵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防治食管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拟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放疗(1.8~2.0Gy/fx,5次/w)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情况.结果: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仅放疗结束后3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雷火灸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放疗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刘旭辉;陈理;蒋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体温达38.5℃及以上的患儿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第1h、6h、24h、48h、72h体温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2组治疗后患儿体温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第24h、48h、72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能有效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在短期内降低患儿体温,降温效果持续而平稳,无反跳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智珍;岳进;陈明明;韦立富;马玲;刘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术后非感染性低热是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手术后体温持续在37.3~38℃,伤口愈合良好,未见血象及体征有明显感染指征,应用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疗效不佳.经方是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临证经验总结,是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狭义的经方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经方的使用须遵循其适应证,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对患者进行辨证,而后选方及化裁.笔者认为,肿瘤术后患者气血阴阳逆乱,气虚阴虚,郁热、瘀血等导致了非感染性发热的产生.临床分析患者证型,予经方化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择验案3则报道如下.
作者:侯俊明;李晶;杨得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淋证是指临床表现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隐痛为主的一类病证,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排石通淋、理气疏导、分清泄浊、补脾益肾.我们发现,临床中从肾、膀胱着手治疗淋证往往不能获效,或暂时获效后易复发.故而思考其病源并非在肾、膀胱,而是责之于心.心居膈上,肾居膈下,两者交通,心火下温肾阳,肾水上滋心阴,机体方能维持正常运行.当心火过旺,下劫肾阴,肾水耗竭不能上济,心阴无源,与肾相表里之腑膀胱亦受热灼,水道不利,发为淋证.临证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四诊合参,分别选用导赤散清泄心火、利尿通淋,清心莲子饮养心益气、清心通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验案2则(张莉主诊)如下.
作者:郭建红;蒋春波;张莉;金伟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中医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与肝、脾相关联,随着疾病的进展,日久则及心、肾.本病在不同发展阶段,可累及不同脏腑,造成不同外在表现,这些与脏腑间的相互作用关联密切.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收集的资料分析整合,从而辨明疾病所在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辨证方法.基于脏腑辨证认识ILD的病机、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治则治法,使中医更好地用于ILD的治疗.
作者:贾双双;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辨证强调阴阳虚实标本,认为外感咳嗽由肺及他脏,以肺为本,他脏为标;内伤咳嗽由他脏及肺,以他脏为本,肺为标.外感咳嗽因寒邪为主,治宜辛温;内伤咳嗽因阴虚为主,治以滋阴壮水.
作者:李三洋;林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与葛根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ALD)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葡甲胺)和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葛根多肽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市售56°白酒每日1次连续4d灌胃,建立ALD模型,停酒2d,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5d,第12日再次给酒,次日取样检测.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AST、CHOL含量显著增加(P<0.001),HDL、LDL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葡甲胺和葛根素、葛根多肽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CHOL含量(P<0.001),葛根素各剂量能显著提高HDL含量(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能显著降低LDL含量(P<0.05).高剂量葛根素和葛根多肽降低ALT、AST含量和高剂量葛根素降低CHOL含量效果与阳性药物相比更加显著(P<0.05).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各药物组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P<0.001).结论:各剂量葛根素、葛根多肽均能改善ALD模型小鼠肝组织损伤,保护小鼠肝组织形态,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张林松;徐卫东;石继伟;李静;张逸帆;高建花;赵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天麻钩藤饮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天麻钩藤饮低、高剂量组分别予天麻钩藤饮11.88g/(kg·d)、47.52g/(kg·d)灌胃,西药组予美多芭75mg/(kg·d)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8周.治疗前后采用旋转试验、悬挂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行为学检测提示,治疗后天麻钩藤饮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悬挂试验得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得分高,与低剂量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钩藤饮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麻钩藤饮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旋转圈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高剂量组旋转圈数少,与低剂量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麻钩藤饮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高剂量组DA含量升高明显,与低剂量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取效机制可能与促进PD大鼠内源性多巴胺分泌,有效改善PD大鼠脑内微环境和神经元代谢有关.
作者:张立娟;张倩;王康锋;李思毅;杨洁;王庆庆;彭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沈惠风教授治疗以胃脘痛为主症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思路主要可归纳为:治病求因,注重疾病影响因素;抓住主症,细辨真假;衷中参西,齐抓并进.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3则进一步说明.
作者:沈洪雷;汤璐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刘建设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分析归纳其辨治心悸病的学术经验.方法:收集刘建设教授治疗心悸病处方105张,将处方信息以excel数据格式录入,通过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方式统计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并给予排序、归类,分析用药规律.结果:105张处方中使用药物102味,药物使用次数1905次,其中茯苓、炙甘草、半夏、川芎、生地、赤芍、丹参、红参、厚朴、陈皮、煅龙骨、煅牡蛎使用频次较高,药物种类可归为扶正类、祛邪类、安神类.结论:刘建设教授治疗心悸病药物具有益气养阴补血、健脾化湿祛痰、活血通络除瘀、清热泻火安神等功效,临证侧重于益气阴、逐痰瘀和重镇安神,遣方用药注重扶正、祛邪、安神等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鸿章;张淑丽;刘娜;王晓华;高莉;武亚涛;张丽丽;付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黄福斌教授认为久泻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虚实夹杂为多.治疗以健脾运气,化湿利湿为基本治法,辅以温肾、疏肝、化滞、活血等.临证善用风药,升脾燥湿;补通兼施,动静结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作者:黄河;杨森林;张阳;刘柱成;杨文娟;徐兆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谢林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气血失调、肝肾亏虚,当以调理气血,补益肝肾为根本治则,验之临床,疗效满意,充分体现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方面的优势.附验案1则以佐证.
作者:强东坤;蓉蓉;顾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上针灸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针灸对脑电活动、脑神经细胞、细胞因子、钙离子、一氧化氮、神经递质等多方面均有一定影响.目前针灸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其选穴较局限,目前对百会、大椎的选穴频率较高,研究较为集中,缺少突破性的穴位观察及辨证选穴、随症加减的整体调节作用的研究,难以进行有效比较.为进一步研究本病,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科研设计,这是提高研究科学性、可靠性的前提条件.
作者:吴立群;邹小秋;李荣蓉;谢丹;李可欣;汤顺莉;易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伤寒论》在方药煎服法中选择特定水饮为溶媒,如甘澜水、潦水、清浆水,通过对有关文理、医理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入研究和历史文献考证,认为甘澜水乃以杓扬万遍的水,潦水为新降之雨水,清浆水是以粮食与水混合并使之微微发酵变酸而成的饮品,这些溶媒对方剂的整体效果起到了增强和补充作用.
作者:孙璐;张苇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护理路径优化后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优化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对照组采用原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化后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可以更为有效地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确保护理方案的落实,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魏巧兰;邱静;吴倩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肾癌大多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手术、靶向及生物治疗.肾癌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中医药治疗肾癌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辨证,治疗上才能更有针对性.结合文献与临床,发现肾癌病机多与脾肾两虚、痰瘀互结、积聚成毒有关,治疗以健脾益肾、祛瘀解毒、软坚散结为法;肾癌术后多见气血两虚、瘀毒互结证,治疗以益气养血、祛瘀解毒为法;肾癌肺转移常见肺气亏虚、痰湿蕴肺证,治疗以补肺益气、化痰祛湿为主;肾癌骨转移多见肾虚髓亏、瘀血阻络证,治疗以补肾益髓、活血通络为法.肾癌靶向药物治疗后易出现皮疹,可予疏风透疹、凉血解毒、补气养血、透脓之法;而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腹泻,多予健脾化湿、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之品.肾癌终末期治疗则主要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为主要目的,其中中药外治法不可忽视.
作者:赵宏波;刘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通过现代医学所探究的发病机理,结合中医理论,提出反复外感,痰浊瘀阻化热,气滞血瘀,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的中医病机,并从中医角度将该病分为咳嗽期、咳血期、肺痿期三期,以推陈致新法贯穿始终,施以祛邪化痰、开郁散结、通络化瘀,分清主次,标本兼治,开拓了中医诊治新思路.
作者:陆旭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痰邪致病在男科临床的病机特点包括:外感六淫,邪聚为痰;嗜酒肥甘,湿聚成痰;七情内伤,气郁为痰;阴虚火旺,火结为痰;宿食不消,食积成痰;久病入络,痰瘀互结;肺脾肾三脏失调,内生痰浊.治疗上,审证求因,根据痰邪致病的病机不同,采用祛邪化痰、燥湿化痰、开郁化痰、滋阴化痰、消食化痰、活血化痰等法,同时重视宣肺、健脾、益肾,以求标本兼治.临证治痰,当根据痰邪多变的特点,四诊合参,治宜从变;区分痰、饮、湿之别,分而治之;掌握痰邪之深浅,治有进退,中病即止;治痰必理气,气顺则痰亦化;追溯痰之本源,勿见痰治痰.
作者:徐福松;赵伟;章茂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