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电图已经普及到各级医院和诊疗所,简易的运动试验都可以用心电图检查,超声仪虽然在县医院广泛应用,但多数为腹部探头,需要增加心脏探头,而核素负荷试验需要特殊的放射性检测仪或断层扫描仪,一般小医院不具备条件,不能做相应的检查.心脏负荷试验的种类和方法较多,可以选用不同的负荷量、药物和检测仪器.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医院条件和不同的患者,如何选择实用、经济的负荷试验,这需要医师在全面了解其功能、诊断价值后,根据医院的设备条件因人而异.
作者:王红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记录器与分析功能也在不断更新,除包括记录24 ~ 48 h心电图外,还包括事件记录仪及置入式的长程心电记录装置.后者主要适用于那些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临床表现为晕厥),但发作频度却较少的患者.近年来,在AECG的临床应用中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涌现,如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初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心电散点图(lorenz plot,LP)等,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现将新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钟杭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文指起源于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多数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分布区域,心电图特点表现为类右束支阻滞形态伴电轴左偏(图1、图2);少数起源于左前分支的分布区域,心电图特点表现为类右束支阻滞形态伴电轴右偏[1-2].此类室速起源于传导系统,室速时心室激动经室速起源点沿左后分支或左前分支向周围心室肌扩布,QRS波起始部并不粗钝、QRS波时程一般较窄,一定程度上具有室上性激动的特点,室速起源点距束支近端越近,QRS波形态和室上性激动越相似(图1);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上速)伴右束支阻滞时心室激动同时沿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向周围心室肌扩布,室速和室上速伴右束支阻滞的区别在于心室是经一条束支激动还是同时经两条束支激动.
作者:邸成业;王志毅;林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奥地利的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旨在研究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该项目研究了396例APE患者通过12-ECG检测,将其分为两组:aVR导联ST段抬高和无aVR导联ST段抬高;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症状与特征、溶栓治疗、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E患者住院期间aVR导联ST段抬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ECG改变,如T波倒置、顺钟向转位等,aVR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临床情况均较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aVR导联ST段抬高伴血压降低者(收缩压≤90 mmHg)为APE的高危患者,病死率在30%以上;aVR导联ST段抬高伴肌钙蛋白T(TnT)阳性和(或)右心功能不全(RVD)者为APE的中危患者,检出率分别为50%和60%,其病死率亦显著高于无aVR导联ST段抬高者;aVR导联ST段抬高的APE患者需溶栓治疗者显著增高,即便如此,其病死率仍显著高于无aVR导联ST段抬高者;S1Q3T3、V1导联ST段抬高以及T波倒置者的病死率也显著增高;aVR导联ST段抬高者多为肺动脉中心栓塞,而无aVR导联ST段抬高者多为外周肺动脉栓塞.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可视为APE患者入院初始的一个危险信号,并可成为一个新的心电图危险分层指标.aVR导联ST段抬高与以往确定的危险因素,如TnT阳性、RVD等显著相关;其他危险指标如RVD的诊断不明确时,aVR导联ST段抬高是APE患者预后不良、病情严重的强预测因子.
作者:张建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1 胎儿心电图的检测方法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有功能的是心血管系统,而胎儿心脏在收缩与舒张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当胎儿心脏产生电激动时,可经胎体组织传到母体组织,再到达母体体表产生电位差.将胎儿心脏电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绘成图形,即为胎儿心电图(FECG).胎儿心电图检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法:真正意义的胎儿心电图,检查电极经阴道直接接触胎体描记出胎儿心电图,记录波形清晰,但属于侵入性检查,不易重复多次检查,临床不常用.
作者:李中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1概述1.1 定义激动沿房室结的环路折返引起的一次或两次搏动,称为反复搏动(reciprocal beat).反复搏动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于100次/min,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过去有学者将反复搏动称为反复心律(reciprocal rhythm).其实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律失常.真正的反复心律的定义是激动在房室结折返3次或3次以上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其频率小于100次/min,见于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低于100次/min的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很少见的一种交界性心律失常.
作者:卢喜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电图ST-T改变是临床多的分析诊断内容之一,也是分析报告的重点.本文仅就其中几方面内容进行叙述与探讨:特异性与非特异性ST-T改变;原发性与继发性ST-T改变;几个有关ST-T分析报告方法值得思考的问题及ST-T报告的几点建议.
作者:于小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仪器记录分析142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另选28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显著减弱,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结论 当代谢综合征患者的HRT明显异常时,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需特别关注该人群.
作者:俞娜;董优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1∶2房室传导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同步不等速分别沿两条应激性和传导性不同的传导径路下传至心室,并引起两次心室激动的电生理现象,又称双重心室反应(double ventricular response)[1].我们通过1例典型的1∶2房室传导心电图病例,分析其发生机制及心电图诊断要点.患者,男,57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不适,自觉心跳快且不整齐,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头晕、咳嗽、黑蒙、晕厥等不适,持续30 min后自行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无明显诱因,1年2~3次,持续0.5~2 h不等,休息后可自行好转.
作者:赵良桥;刘鸣;王曼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因胸闷、心悸1周入院就诊.既往心电图一直显示B型心室预激,心电图未曾发现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患者自觉无心动过速史.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心脏彩超正常.此次因听诊有期前收缩,患者先作心电图检查,诊断结果:窦性心律,B型心室预激.然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室预激,R6为提前出现的P'-QRS-T波,P'R间期、QRS-T波和ST-T与窦性心律时一致.图2示窦性心律,B型心室预激,R3、R4、R6、R8、R10和R12为提前出现的P’-QRS-T波,P’Ⅱ倒置,P'R间期110 ms,QRS无心室预激波且ST-T无改变.动态心电图诊断:全程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及B型心室预激;单个房性期前收缩58个,全部伴心室预激;单个房室交界处期前收缩8个,全部不伴心室预激;心室预激时ST-T呈继发性改变,房室交界处期前收缩时ST-T无改变.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查晴;程有伟;张大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40岁.因反复心动过速来我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在短暂的一分多钟记录过程中,记录到心动过速反复发作4次,其中3次均记录到发作过程.我们剪切其中心动过速发作的心电图记录进行讨论(图1~图3).Ⅱ、V1和V2导联可见窦性P波,Ⅱ导联示P波直立,PP间距850 ms,QRS波形呈3种形态,分别呈rs型、R型及Rs型,其PR间期均不同,其中R3为窦性下传,PR170 ms,R4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R5开始即发作心动过速;V1导联可见心动过速终止后首先恢复窦性P波,其后QRS波宽大畸形,为室性逸搏,其PR明显短于窦性下传的PR间期,随后心动过速发作;V2可见心动过速终止后首先恢复窦性P波,其后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随即发作.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阵发性慢快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王宏治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1年余,再次发作1h而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9℃,脉搏180次/min,律绝对整齐,呼吸28次/min,血压110/65 mmHg;X光透视:心肺无异常;心脏彩超检查: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急查心电图(图1):快速、规律出现的窄QRS波,频率195次/min,Ⅱ、Ⅲ、aVF、V4~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05 ~0.15 mV,T波低平、倒置,各导联QRS及T波振幅、ST段压低程度呈1∶1高低交替,V1导联QRS波群间似见一个形态高尖P’波,R-P’>P'-R,QRS波群绝对规整.心电图诊断: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②ST-T改变;③QRS-ST-T电交替现象.
作者:许金兰;王晓华;郭美琴;储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儿心电图QRS波增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69例QRS波时限增宽孕妇与897例正常孕妇行胎儿心电图检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前者结果与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发生QRS波时限增宽者,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与胎儿心电图正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FQRS时限增宽时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发生率高,较NST检测有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作者:吴嘉荣;陈明;谭晓林;赵慧欢;霍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心电图表现为早期复极改变者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在运动试验中,随运动量加大,心率增快,原抬高的ST段呈暂时性显著回落,甚至恢复至等电位线,原高尖的T波显著降低,J波部分出现一过性消失,运动停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电图改变逐渐恢复至运动前.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宋金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肺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PTE患者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报告如下.患者,女,36岁.因停经2个月,呕吐20 d,晕厥1次而于2010年1月26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人工授精3胎2个月,绝对卧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图1).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给予对症处理.患者于2010年1月29日08:05晕倒在厕所,感胸闷,呼吸困难,心率106次/min,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征(图2);D-二聚体3 500 μg/L.
作者:林丽;王国振;韩桂枝;王月;许兴军;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aVR导联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Haghjoo等对150例连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6例女性,年龄45±3.5岁)进行研究,分析窦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12导联ECG特征.通过电生理检查和成功的消融术明确其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AVRT).
作者:程中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