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438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5期文献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开胸术后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开胸术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开胸手术患者中选择100例,其术前心电图表现除房室肥大外未见其他异常改变.观察术后心电图变化,并对术后一周及三个月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及三个月的心电图改变多为右束支阻滞和ST段抬高呈急性损伤型改变,且分别比较这两种改变在术后一周及三个月出现的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心电图改变的原因与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心脏再灌注等有关.结论 心电图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复查较好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黄汉钦;冷永群;赵良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食管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差异与利弊.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检查的65例疑似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常规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当未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分不同时间段用两种药物诱发心动过速,随机抽取20例予以异丙肾上腺素诱发(A组),45例予以阿托品诱发(B组).比较并分析两种药物诱发试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诱发过程中出现19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另外4例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及6例心房颤动可自行终止,不计入阳性例数.两组共计阳性35例,其中A组15例、B组20例;比较两种药物诱发心动过速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中用药物诱发心动过速,异丙肾上腺素的诱发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可能与药物作用有关.阿托品无法重复静注用药;而异丙肾上腺素能重复静滴并控制心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它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大.

    作者:许金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因起搏部位不同是否对心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因高度房室阻滞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高位室间隔组及中位室间隔组,随访术后18个月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Tei指数,并测定NTpro-BNP浓度.结果 术后18个月中位室间隔组与高位室间隔组比较,LVEF明显提高,LVEDD则明显缩小;中位室间隔组NTpro-BNP和Tei指数明显低于高位室间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位室间隔组术后与术前比较,LVEF有降低趋势,LVEDD有增大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室间隔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同样LVEF有降低趋势,LVEDD有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间隔部中位起搏较右室间隔部高位起搏可明显减少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骁琦;盛晓东;周建龙;范韬;季勇;朱宗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后评价.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后,根据心电图是否有J波改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冠脉造影所示的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二维心脏B超测得的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伴前壁导联ST段抬高,提示左前降支病变,易发生心律失常,其射血分数较低;缺血性J波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冠脉多支病变,其预后较差.

    作者:李惠荣;许明;李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分析1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如平均心室率、f波、RR间期的变化,以及QRS波群形态.结果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心电图特征:较快速心室率,RR绝对不规则,可见delta波,V1导联的长RR间歇可见f波,QRS波群形态多变等.结论 应高度关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依据心电图特点,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李晓霞;杨玲伶;蔡高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 观察患者死亡前心电图变化,探讨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为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30例,心源性非猝死患者30例,对其死亡前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缺血性J波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 在流行病学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心电图出现缺血性J波的比例为96.7%,发生心源性非猝死患者中心电图出现缺血性J波比例为26.7%,心源性猝死患者死前心电图出现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源性非猝死患者(P<0.05).结论 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可作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高危预警指示,以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防范.

    作者:黄少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电学技术及肌钙蛋白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引起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对估计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心电图Selvester QRS记分法、QRS波终末变形可通过一份常规心电图获得,肌钙蛋白的测定亦简单易行,本文通过阐述三者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评估梗死面积寻找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苏萍;张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一例

    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所有心律失常中,出现房室分离(特别是三度房室阻滞)合并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对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报道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例.

    作者:毛勇;刘尚武;柏晓梅;王翠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变异性心绞痛一例

    变异性心绞痛常继发于大血管痉挛,特征是发作时伴有ST段抬高,呈一过性,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到该心电图改变.平板运动试验是通过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辅助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变异性心绞痛,反映出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严重结合冠脉造影终确定了罪犯血管,为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桂英;刘筱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临床应用对患者及社会的价值.方法 采用模拟V1导联(CM1)、模拟V5导联(CM5)、模拟aVF导联(MaVF)三通道记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下属监护分站的30 550例用户进行远程心电监护,对用户佩戴预警器的USB数据进行回放,分析监护结果并出具报告.结果 30 550例用户中发现心电图异常30 250例;其中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缺血512例,通过预警器预警及时通知医生及用户,及早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抢救成功489例.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能在提供常规动态心电图功能的基础上,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及时预警,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大限度地保护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效益.

    作者:徐莉;高海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电网络信息管理与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经验

    本文总结了广东省中医院通过软件深度定制,建设符合该院工作流程的心电网络信息管理与远程会诊平台的经验.该院心功能室医生自行开发了系统的部分软件(主要是心电图自动诊断软件),完善了平台的智能辅助诊断功能.目前,该平台集心电信息采集、数字化存储及分析、资料管理、科研、教学、预约叫号、自助打印、远程会诊、Web浏览、无线网络应用、与医院各信息平台进行整合等功能于一身,显著提高了科室医生的业务能力,规范了资料的后期管理、方便了临床资料的积累与再利用,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作者:叶焕文;王云飞;吴庆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发现快慢综合征一例

    心脏远程监护是一种基于GPRS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心电信息的技术,在传统动态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报警、实时发送心电图的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心电异常、及时预警,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从而挽救患者生命.本文介绍一例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发现的快慢综合征.

    作者:刘娟;王雪;刘卉;伊永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讨论稿)

    1 说明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在前任主任委员顾菊康教授的领导下,多次提议、策划和组织讨论关于《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事宜.2014年1月10日第四届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新任主任委员侯月梅教授领导下,在黄永勤会长的关怀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专委会2015年一项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落实.它是远程医疗的重要部分,是当前急需规范的检查项目.

    作者: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间位性室早所揭示的一些心电现象

    通过对间位性室早所致的钟氏现象、钩拢现象、PR间期改变、延期代偿、文氏现象、反复心搏、室内差异性传导、电张调整性ST-T改变、房室传导裂隙现象等的实例分析和阐释,提示间位性室早可揭示一些有趣的心电现象.准确地辨识这些现象,对深刻理解、正确应用心电生理知识,提高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都将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还指出间位性室早后的ST/T改变可能与电张调整有关.

    作者:李兴杰;王彦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电向量图鉴别下壁导联异常Q波一例

    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还见于横位心和肥胖体型.常规心电图诊断有局限性,不能确诊,需结合临床病史、心肌酶学标志物结果综合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情况下对鉴别下壁异常Q波有独到的价值.

    作者:祝丽萍;肖爱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后分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分析

    目的 通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同时记录,及时发现左后分支阻滞.方法 选择有临床表现、心电向量图诊断明确的5例左后分支阻滞进行分析.结果 5例左后分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表现以F面大向量向右下偏移为主要特点.结论 心电向量图在诊断左后分支阻滞方面明显优于心电图,无论哪个版本的左后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在没有心电向量图证实的情况下可靠性都较差,诊断时应持慎重态度,二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潘登;潘月;潘二明;赵森;田灵芝;李中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