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9198
  • 国内刊号:32-1338/R
  • 影响因子:0.72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07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国家“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的疗效. 方法 5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ST-D-30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 结果 给予经鼻罩BiPAP治疗后50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5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BiP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 结论 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并更快改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

    作者:黄欢;王其新;魏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ApoA/ApoB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中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ApoA/ApoB)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进行体检的具有完整资料的老年男性共1729人, 平均年龄 (73.94±6.77) 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ApoB、ApoA/ApoB.根据ApoA/ApoB四分位值将人群分为4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ApoA/ApoB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 结果 (1)中心性肥胖、高TG、低水平HDL-C、高血糖、MS患病率随着ApoA/ApoB降低而逐渐升高(P<0.01).(2)有代谢异常患者ApoA/ApoB水平较无代谢异常者低(P<0.01).(3)ApoA/ApoB水平随代谢异常组分增多而降低(P<0.01).(4)ApoA/ApoB下四分位组发生MS是ApoA/ApoB上四分位组的4.126倍(P<0.01).去除高血脂影响后,ApoA/ApoB下四分位组发生MS是ApoA/ApoB上四分位组的2.651倍(P<0.01). 结论 ApoA/ApoB与MS及其相关组分有密切的关系,MS、代谢异常者ApoA/ApoB较低.而低ApoA/ApoB也较易出现MS.ApoA/ApoB对MS的影响是独立于TC、TG、HDL-C、LDL-C之外的.

    作者:朱筱琦;钟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降低体质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研究

    目的 探讨降低体质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超重或肥胖者治疗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低热量饮食(84~105 kJ/kg)和(或)运动减重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自体症状、睡眠监测及血液生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年龄、性别、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服药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差值比较,鼾声、嗜睡评分、憋气、憋醒、记忆力下降、全身不适、胸闷、心悸症状均有改善; 颈围、腰围、臀围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呼吸暂停次数、 AHI、呼吸暂停指数(AI)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低通气次数及低通气指数(HI)无明显差异.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95%、低于85%及低于80%所占的时间百分比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长呼吸暂停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也有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体质量减少、脑梗死、高脂血症影响OSAHS伴超重或肥胖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 减重对OSAHS伴超重或肥胖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可使OSAHS者的严重程度得到改善,并使部分轻度OSAHS者治愈.减重后缺氧、RBC的改善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建华;陆甘;张希龙;顾刘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肺性缺氧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各参数值的组间采用t检验,动脉血气值与肝功能检测结果间作相关性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老年COPD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各参数值均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治疗后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pH值、PaO2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aCO2与ALT、AST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 结论 老年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时合并酸中毒对肝脏功能损害明显加重;给予抗感染、保肝、支持疗法等治疗后肺性缺氧控制,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作者:郝建;彭晓露;陆学丹;黄媛;赵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及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我科2005~2006年老年高血压患者56例,用动态血压观察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与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比值]分组, nMSP/dMSP≥100%为反杓型组,nMSP/dMSP≤90%为杓型组,90%<nMSP/dMSP<100%为非杓型组.用动态心电图测定时域值和频域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血流受阻情况. 结果 心率变异频域指标低频和高频比率(LF/HF)随着nMSP/dMSP升高而下降,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颈部动脉阻力指数(RI)随nMSP/dMSP比值升高有增加趋势,其中右侧颈总动脉RI在杓型组与反杓型组以及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左侧椎动脉RI在杓型组与反杓型组以及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右侧椎动脉RI在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同自主神经功能及颈动脉弹性功能有相关性.

    作者:许伟;徐伯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通心络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利用彩色超声技术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和稳定作用. 方法 9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减量加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2组均超声检测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脂水平,6月后复查. 结果 治疗组的软斑和溃疡型斑块转化为硬斑或扁平斑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结论 通心络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延缓AS斑块的进展,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吴秋枫;李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科中医药治疗干预老年Ⅳ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提高老年Ⅳ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作用. 方法 对 61例确诊为Ⅳ期胃癌、条件不允许接受放、化疗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组和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组,其中 31 例接受中医综合治疗,30例接受对症和一般支持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呕吐情况、食欲改善、癌痛控制情况,并对2组患者 KP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提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中医综合治疗组的患者进食量改善、癌痛缓解、呕吐减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老年Ⅳ期胃癌患者积极进行中医综合治疗可以较全面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海明;甄彦君;万茜;葛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伴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室重塑

    目的 探讨伴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左房室形态重塑、左室肥厚性重塑与未伴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之间的异同. 方法 97例门诊或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4 h Holter检查分为高血压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伴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年龄大、病程长(P<0.01),左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均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左房容积、容积指数亦显著大于单纯高血压组;但左房上下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2×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比值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室收缩末容量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质量指数在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组有增高的趋势. 结论 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伴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房重塑明显,容积及各径线增大,但几何构形未发生明显变化;左室重塑尚处于初始阶段,在收缩末期有向球形变化的趋势.

    作者:刘建国;王玉堂;郭红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囊藻毒素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微囊藻毒素(MC-dLR)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以明确MC-dLR的生殖毒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月龄为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1、2、3组,每组10只.实验组各组每日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dLR,对照组每日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染毒后分别检测实验大鼠的体质量、睾丸质量、睾丸组织学变化、血清激素、氧化损伤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组实验组大鼠体质量、体质量净增长下降(P<0.05),睾丸质量、睾丸系数下降(P<0.01);组织学检测示睾丸曲细精管萎缩,堵塞,排列紊乱;实验2、3组血清睾酮(T)浓度下降(P<0.05),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滤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升高;各实验组血清、睾丸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实验2、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P<0.05). 结论 本研究表明,暴露于MC-dLR可导致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是MC-dLR进入体内可能引起机体及睾丸的氧化压力的改变,从而导致睾丸功能严重受损.

    作者:李燕;沈洁;韩晓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白天嗜睡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白天嗜睡是否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方法 对36例SAS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TIA组),40例SAS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组)和42例无合并症的SAS(单纯SAS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采用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对其白天嗜睡程度进行测评,同时行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测定. 结果 与单纯SAS组相比,合并TIA组和合并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腰臀比(WHR)、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明显升高(P均<0.05),合并TIA组与合并高血压组之间ESS、MAI差异无显著性;AHI、长呼吸暂停时间,合并TIA组明显大于合并高血压组及单纯SAS组(P均<0.05),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合并TIA组、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纯SAS组(P均<0.05). 结论 SAS患者白天嗜睡对脑血管疾病发生有预测意义.

    作者:陈俊;陆甘;顾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人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PSD发生率为41.6%,其中轻度22.3%,中度15.7%,重度3.6%, 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抑郁症史、病灶数量、高血压、饮酒、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 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宋文娟;吴俊;高春;马莉;尚卓;石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进展期胰腺癌98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胰腺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以达到治疗的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胰腺癌,分为手术组(81例):手术[行胆系和(或)肠系转流术、活检术等]加或不加辅助治疗;非手术组(17例):行非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 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4/81)、病死率为4.9%(4/81),生存期平均为(2.9±2.3)年,加或不加辅助治疗其生存期分别为(2.9±3.7)年、(2.8±3.1)年;非手术组无并发症和死亡,生存期平均(2.7±2.1)年. 结论 对进展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癌、姑息性切除是无益的,对伴发胆系和(或)肠系梗阻时行转流术是必须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作者:姜青峰;薛涣洲;申权;张业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及意义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检测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及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vWF:Ag、 GMP-140、FIB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AT、PS、PC、t-PA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及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芦琳;杨健军;张甦颖;宗俊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36例临床分析

    部分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可合并甲减性心脏病,如果诊断及时、治疗正确,疗效和预后会较好.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于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诊治的36例甲减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王玉玲;张红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纤维桩树脂核在老年患者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

    金属桩核修复无论是成品桩还是铸造桩,由于其刚性大、弹性模量(180~200 GPa)远高于牙本质(18.6 GPa), 其传导应力作用较大,可能在已预备的牙体及根管壁的牙本质上产生较大应力集中,易导致牙根的折裂.临床研究也表明无髓牙上桩核冠修复的失败率高于其他任何一种在活髓牙上进行的修复.桩折、桩弯曲、固位不足、核折裂或根管折裂均会导致修复失败.

    作者:姜康乐;李大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血脂变化的意义

    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UA)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研究对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专科住院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UA与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布娃加·吾守尔;阿西彦·麦和木提;阿巴百克力·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干部人群代谢指标调查及分析

    在当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定期进行特定人群的体检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综合征(MS)指标的检测,尝试了解干部MS的患病情况和特点,可为我们制定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陈金凤;王晓明;黄晨;苏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QTd、QTcd、JTd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QT离散度(QTd)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价值已得到公认[1] .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2].近年来,QTc(用心率校正的QT间期)延长及QTd增大的临床意义不断受到重视.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38例明确诊断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行运动试验,对比其运动前后的QTd、QTc、JTd的变化,以比较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万进;杨宗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在老年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患者约占外科患者的2%,1%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外科手术处理,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涉及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SII)在老年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其对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芳;马茂;周文旭;白晓宁;赵庆斌;武文红;何华;侯敏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心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1].严格控制血糖虽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对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作者:聂瑞景;段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为主的关节疾病.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关节疾病.OA在40~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达50%,而在>75岁人群中,80%患有OA.OA在<45岁男女患者中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别,但在老年人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作者:张奉春;费允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 p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因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内的上皮细胞,故有学者认为宜称之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作者:曾小峰;颜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性血管炎治疗进展

    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是一组以血管壁的炎症与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病理特点的改变而不同.系统性血管炎是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点所在.

    作者:孙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前言——重视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风湿病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OP)、骨关节炎(OA)发病率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将直线上升.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风湿病特点有:疾病谱(包括病种、性别、年龄)分布不一,如OP、OA、干燥综合征(pSS)、风湿性多肌痛(PMR)等好发于老年人;同一疾病其临床表现不一,即发病的首发症状及病情轻重不一样;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选用不一样;对治疗的个体反应不一样;同一疾病其预后也不一样.老年风湿病的诊治应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孙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滑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低于欧美白人的1%,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作者:栗占国;王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好发于女性,尤其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然而,SLE同样可发生于儿童及老年人.相对于儿童SLE来说,有关老年SLE的报道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人群中SLE发病率低的缘故.

    作者:鲍春德;吕良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氧化应激与血管重构

    氧化应激定义为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促氧化剂超过了抗氧化剂的能力而导致活性氧簇(ROS)产生的增加.ROS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各个阶段的形成过程[1],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氧化应激在实验性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2].目前认为ROS是通过影响血管的功能和结构而引起血压升高[3].

    作者:魏万林;刘文;张薇;田国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痛风结石继发寻常疣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右耳廓结节3年,赘生物2月,来我院门诊就治.3年前右耳廓边缘出现皮下结节,接近皮肤颜色,略高出皮面,质硬,绿豆大小,边界清楚,无痛痒及其他不适症状,未予治疗.

    作者:徐婷梅;徐丽贤;刘昕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