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PCb)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老年组(23例)和非老年组(22例),老年组采用PCb方案化疗,非老年组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PC)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9.1%和22.7%,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老年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重一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OS和PFS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KPS评分≥70分的老年病人,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作者:孙丽;孙三元;曹苏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我科老年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病因构成及预后. 方法 通过调查2008年我科住院老年(≥60岁)患者肾功能检测结果,筛检出AKI患者,进行复习病史,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肾功能受损的性质、导致AKI的基础疾病等. 结果 共收集患者123例,AKI的发生率占同期老年肾科住院患者的11.28%.肾前性AKI 96例(占78.0%),肾实质性AKI 20例(占16.3%),肾后性AKI 7例(占5.7%).AKI 3期患者衰竭器官数目多.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衰竭器官数目、血肌酐上升的百分比、血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进一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器官衰竭数和血肌酐上升百分比是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人AKI病因以肾前性所占比例大,器官衰竭数目和血肌酐上升的百分比(即上升幅度)是影响老年人AKI预后的因素.早期诊断有助于AKI的治愈,提高存活率.
作者:王宁;陈海平;李玓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住院206例>60岁老年CHF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液BNP的水平,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各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严重,年龄越大,BNP值越高,而LVEF差异仅在Ⅰ、Ⅲ、Ⅳ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复测BNP值下降而LV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老年CHF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作者:杨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探讨苯那普利对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向间质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方法 制备苯那普利含药血清,将HK-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洛丁新)组.采用Illumina Bead Chip的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Human HT-12 v4),提取总RNA分离纯化后,经过逆转录、合成、杂交、洗片和扫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差异基因相关分析. 结果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80个,其中上调表达53个,下降表达27个;洛丁新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227个,其中上调表达118个,下降表达109个.通过基因GO分析,洛丁新组较模型组在细胞增殖、移动、转分化、连接酶活化等生物过程中有更多参与. 结论 本实验为更加全面阐明苯那普利对TEMT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孙世竹;陈燕;鲍军;秦雪梅;蒋娟娟;申志祥;高雪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 PTDM)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83例行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的病人资料,将其分为PTDM组(19例)和非PTDM组(164例),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术前体质量指数(BMI)、肾功能、服用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他莫克司、激素]方面的差异. 结果 PTDM发生率为10.4% (19/183);PTDM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及激素用量均较非PTDM组偏大,且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及肾功能异常,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分布以及服用CsA与他莫克司的患者发生PTD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sA和他莫克司对PTDM的作用相近,性别与PTDM发生无关,患者激素用量、BMI、年龄、移植肾功能状况及糖尿病阳性家族史是PTDM的危险因素.
作者:贺春燕;毕会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观察国产阿托伐他汀(阿乐)与进口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阿乐10 mg/d(n=57),对照组口服立普妥10 mg/d(n=51),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血脂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2组药物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和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有明显改善(P<0.01),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2组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2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肝肾功受损或肌酶升高. 结论 国产阿托伐他汀10 mg/d对改善我国老年人颈动脉IMT厚度、血脂LDL-C、TC水平与进口阿托伐他汀10 mg/d疗效等同,且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可作为我国老年人调脂治疗的常规药物.
作者:梁晓秋;张林;熊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于老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42例> 60岁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000次/24 h)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治疗.比较治疗4周前后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DCG)、HRV. 结果 治疗后患者R-R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较治疗前提高(P<0.05). 结论 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老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HRV各项指标显著增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黄菁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丹星通络汤( DXTLD)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DXTLD预处理小剂量组、DXTLD预处理大剂量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灰度分析等方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海马区NGF的表达. 结果 各治疗组缺血侧海马区的NGF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XTLD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GF的表达,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作者:张巾;董幼溪;刘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周围动脉硬化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149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高血压伴LVH 67例为LVH组,高血压非左室肥厚(NLVH) 82例为NLVH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动态血压检查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全身的动脉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然后进行组间对比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LVH组AASI高,NLVH组次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EH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颈动脉超声阳性检出率增加,LVH组显著高于NLVH组. 结论 EH患者在出现LVH之前,外周动脉就发生一系列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LVH患者动脉硬化更明显,因此动脉硬化在LVH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国峰;张志敏;向文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单药一线培美曲塞联合或不联合薏苡仁油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共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4周为1周期;同时给予薏苡仁油注射液10 g,第1天至第15天静脉滴注;对照组23例,单药培美曲塞化疗.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R)分别为41.6%、39.1%,肿瘤控制率(TGCR)分别为70.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对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治疗组耐受性及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从单药一线培美曲塞中获益;培美曲塞联合薏苡仁油注射液可减轻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孟丽娟;樊卫飞;杨民;刘福银;蒲骁麟;王峻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定向服务(COPC)模式对机关干部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效果. 方法 将我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内科门诊的207例机关干部高血压患者分成COPC管理组104例,对照组103例.对COPC管理组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管理,并对2组管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管理后,COPC管理组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相关行为采纳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COPC管理组的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 COPC模式是机关干部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有效途径,并对机关干部其他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季宏;计振民;张东冬;陈秀益;朱学云;荣沪光;林红;韦秀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测定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的骨代谢及相关指标,探讨T2DM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对5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的血生化、骨代谢、性激素与维生素等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糖尿病病程将其分为T2DM 1组(病程<10年)及T2DM 2组(病程≥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T2DM 3组(HbA1c <8%)及T2DM 4组(HbA1c≥8%),同时选取我院5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T2DM组患者睾酮(T)、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T2DM 2组血PINP水平明显低于T2DM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T、TrACP-5b和25-羟维生素D3,T2DM 1组和T2DM 2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 T2DM 3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T2DM 4组,而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T2DM 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血T、PINP、PIC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T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HbAlc与25-羟维生素D3、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r=-0.309、0.421,P<0.05). 结论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2)随着病程增加,T2DM患者骨质形成速率进一步减慢,而骨吸收无明显增加.(3)血糖控制不佳可致骨形成减缓、骨质吸收增加而影响骨代谢.
作者:庞东岳;史蕾;张弘弘;陈小红;唐梅;胡吉;董吉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 4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0.6g静滴.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0 ml静滴,疗程均为3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 治疗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氧化剂α-硫辛酸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谷雪静;王燕;樊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献报道在所有的阑尾炎病例中,老年患者约占10% [1-2].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加上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同时并存多种疾病,常延误诊断,故切实地研究这一人群疾病的诊治特点,提高阳性诊断率有现实意义.高、低频超声相结合诊断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无创、直观、诊断准确率高,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上疑有急性阑尾炎经术前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70例老年患者,结果如下.
作者:陈玉伟;田永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常升高,疾病得到缓解时又能迅速恢复正常[1].肺部感染居老年感染性疾病之首,老年患者常见咳嗽、气紧和低热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重新评价CRP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收住本院的患者42例,以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雄;李兵;易珂;李宗贵;王钦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往往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起病隐匿,并发症多,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且因体力及反应性等原因,呼吸道分泌物不利于排出.反复出现的COPD急性发作(acute embittering COPD,AECOPD)对肺功能损害严重,因此,服用简便、不良反应少的止咳化痰药物对老年AECOPD患者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利肺片在辅助治疗老年AECOPD患者中的疗效.
作者:裴素莉;何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眼震、复视、共济失调等,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急诊科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旭东;张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有所增加,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更为明显[1].肿瘤标记物在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同时具有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本文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2 ]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比较研究78例大肠癌及43例对照组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肠癌相关抗原(CCA)的水平,旨在探讨两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建芳;李西梅;王毅民;马兰;曹贞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也随之延长,接受手术的外科患者中,> 65岁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与年轻人相比,即使这些老年患者没有基础疾病,他们在手术期间的生理变化和对药物作用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对药物更加敏感,即给予较少剂量的药物即可产生较强的药物反应.下面我们将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讨论老年人围手术期的用药特点.
作者:孙杰;丁正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髓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手术病人中老年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外科学和麻醉学的巨大进步,年龄已不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证,但老年人手术麻醉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作者:崔苏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概率在逐年增高.有资料表明在美国有2080万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其中老年人居多,年龄> 60岁的美国人患糖尿病的概率>18%.1997 ~2004年,美国糖尿病患者增加了54%.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3.66亿人患糖尿病,其中1.3亿患者年龄>64岁[1].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如何保障老年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钱燕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手术麻醉后数天内发生的意识、认知、定向、思维、记忆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常发生于术后前3d,通常又被称为术后精神障碍.POCD虽常为暂时性功能障碍,但与术后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功能障碍、术后长期照看及医疗费用增加等方面都有关系.
作者:刘璇;刘存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由于老年病人病理生理的改变,各重要脏器的功能都有不同水平的下降,对各种手术尤其是心血管大手术的应激能力也有明显下降.同时由于老年病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非常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老年病人心血管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老年病人心血管手术POC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以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刘晨辉;鲍红光;葛亚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病人的麻醉手术逐年增加.年龄的增长,意味着器官功能趋于老化.循环系统表现为心脏冠状动脉系统粥样斑块阻塞,易于发生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脏瓣膜功能减退,关闭不全机会增多或程度加重;窦房结、房室结传导功能受到干扰,传导阻滞机会、心律失常增多;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射血分数降低;全身则表现为动脉血管硬化,脉压差加大.
作者:丁正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肺癌是全球常见,病死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高的癌症,目前我国人群肺癌死亡率正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其中农村上升速度为10%.由于肺癌高危人群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导致大多数肺癌临床发现已到中晚期,而其5年生存率不足15%,且超过50%的病人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因此,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何安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广泛开展,对比剂所致的急性肾损害又称对比剂肾病(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肾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1].CIN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48 h后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减退,通常以血清肌酐(Cr)值较造影前升高25% ~ 50%或血清Cr值增加44.2μmol/L作为诊断标准[2].一般人群发生率为1.2%~1.6%,冠状动脉造影者为7%,但伴有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25% ~ 60%,病死率为3.8% ~ 6.4%.
作者:许建国;宫剑滨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