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60例)和高血压合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60例),观察并比较2组血压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24h收缩压、舒张压,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血脂异常、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升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波动较大,AASI属于预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发生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忠志;王普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病及抗凝治疗等,并对患者进行CHA2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并对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入选的499例房颤人群中,有77例(15.4%)接受华法林治疗,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史、永久性房颤、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CHA2DS2-VASC风险评分高者更多使用华法林治疗,合并冠心痛的房颤患者更多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都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结论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未能严格按照CHA2DS2-VASC风险评分进行正规抗凝.
作者:龚金龙;吴婷竹;曹松臻;洪莉;李春雷;杨增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螺内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1次/d,入院第7天及治疗3月后测量HRV及左室重构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3月后对照组患者HRV及左室重构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螺内酯组患者HRV指标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螺内酯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RV及左室重构.
作者:魏梅;刘永升;张慧敏;陈洁;马利祥;国强华;王心妹;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CAG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缓解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 (P<0.05).2组患者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16月,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6月(P<0.05).结论 对老年AML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并且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施兵;黄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DIC评分、D-二聚体、血浆FIB含量以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DIC评分、FIB、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明显缩短,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大面积梗死、有意识障碍以及死亡患者DIC评分、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APTT明显缩短(P<0.05或0.01).结论 DIC评分、血浆D-二聚体和FIB含量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治疗指导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的有效检验指标.
作者:付洪伟;李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安慰剂组,治疗前和研究结束时评估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治疗后的第2、4、6、8周末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减分率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记录治疗中各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奥氮平组、利培酮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第4周末时BEHAVE-AD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6.84% (33/38);显著有效率为65.79% (25/38).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6.48%(32/37);显著有效率为64.86%(24/37),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2.50% (5/40),显著有效率为0,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均无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蒋文竹;沙江明;刘澄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老年综合评估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7~8月住院的9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CI)组与非认知功能障碍(NCI)组,入院48 h内完成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包括认知、抑郁、压疮、跌倒、日常生活能力、营养及疼痛7个方面,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CI组的压疮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NCI组低,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较NCI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与压疮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呈正相关,与跌倒危险因素评分呈负相关.在校正性别与年龄后发现,CI是压疮及跌倒发生风险增高、日常活动能力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存在CI的老年患者,医疗工作者应在压疮、跌倒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预防压疮及跌倒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上给与患者适当帮助.
作者:王洁;莫永珍;何一然;李咏阳;沈晓星;褚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环境化学物质在中老年女性湿疹皮炎患者体内的情况,协助女性湿疹皮炎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对女性湿疹皮炎患者采用MORA-Super经络生物共振仪检测人体不耐受物质(环境化学物质)的阳性频次.结果 139例患者中阳性检测结果频次分别为:环境与建筑装潢材料88次,重金属75次,农药与杀虫剂57次,化妆品防腐剂36次,香烟与烟草烟雾36次,食品添加剂34次,清洁剂16次.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对环境装潢(63.31%)和重金属(53.96%)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 中老年女性皮炎湿疹患者体内存在环境装潢、重金属、农药杀虫剂、香烟、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环境与化学物质,提示对中老年女性皮炎湿疹患者应提出新的防治要求.
作者:张怀亮;刘倩;潘钰蔚;高倩;陈正琴;陈敏;许昌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在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中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镇痛对其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术后持续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术后4、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检测术前1 d(T0)和术后第1(T1)、3(T3)、7天(T7)红细胞压积、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术前1d和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术后4、12、24h各时点VAS评分P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7时点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2组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但P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均未见异常.结论 舒芬太尼皮下镇痛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有助于改善病人血液高黏滞度、高血凝状态.
作者:秦素兰;熊朝晖;王波;陈运良;张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引发的老年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160例老年男性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40):对照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理组(L组)、术前心理干预组(X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术前心理干预组(LX组).记录患者入室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基础值(T0)、术毕(T1)、拔管后3 min(T2)、10 min(T3)、20 min(T4)、30 min(T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记录拔管后患者因尿管刺激引发躁动的评分.结果 L组、X组及LX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对尿管刺激反应程度明显低于C组,苏醒期血压、心率也较稳定,尤以LX组降低为甚.与同时间点的L组及X组比较,LX组T2、T3、T4时间点MAP明显降低,0~2级躁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预防、减轻全麻术后因导尿管刺激而引发的躁动,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保障了老年男性患者全麻复苏期生命安全.
作者:孙玉娥;郝静;张娟;杨许丽;顾小萍;马正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比率及EGFR突变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65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采用酶切富集联合片段分析法检测外周血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情况,采用PNA-PCR联合Taqman探针法检测EGFR 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情况.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测得上述2种突变.16例患者采用了EGFR-TKI治疗.2月后评估,10例患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4例为病情稳定(SD),2例为病情进展(PD).结论 血浆EGFR突变检测能够指导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的使用.
作者:谢丽;禹立霞;刘宝瑞;尹震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门峡市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碱性磷酸酶(ALP)和脂肪肝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2010~2012年度三门峡市健康体检的>18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资料,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以B型超声诊断脂肪肝,以t检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ALP和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6062名研究对象,该人群脂肪肝检出率为47.0%,其中男性占67.2%,女性占32.8%.脂肪肝组ALP水平为(70.85±18.53) U/L高于非脂肪肝组[(62.78±17.97)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随ALP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ALP水平升高是脂肪肝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即使在正常范围内,随着ALP水平升高,脂肪肝发生的危险性也增高.结论 ALP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瑞军;焦江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氢氯噻嗪联合制剂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衰大鼠模型,术后2周4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0)、心衰对照组(n=12)、低剂量联合组[缬沙坦20 mg+安体舒通20 mg+氢氯噻嗪12.5 mg/(kg·d),n=12]、高剂量联合组[缬沙坦20 mg+安体舒通20 mg+氢氯噻嗪25 mg/(kg· d),n=12].药物干预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和心肌Masson染色及胶原容积分数(CVF)的测定.结果 与心衰对照组比较,低剂量联合组射血分数(EF)和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显著提高,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及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降低.同时,低剂量联合组能抑制血浆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和降低CVF(P<0.05),而高剂量联合组不具有类似的作用.结论 氢氯噻嗪低剂量联合组具有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抑制血浆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罗经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住院的160例老年AECOPD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单纯AE-COPD组73例,AECOPD合并肺炎组87例,记录2组间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既往咳痰喘病史、此次急性加重病程、入院前抗生素应用时间、吸烟指数等一般情况,入院24 h内测定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并进行比较.对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Logistic回归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组间既往咳痰喘病史、PCT、CRP、WBC、N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5项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PCT(P=0.002)有预测意义.PCT预测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 CI:0.823 ~0.933).根据ROC曲线选取佳截点为0.075 ng/ml,预测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炎的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79.5%.结论 血清PCT可以作为判断老年AECOPD患者是否合并肺炎的辅助检查指标.
作者:蔡开霞;王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持续性低效率每日血液透析滤过(SLEDD-f)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AKI/DN住院患者63例,其中32例接受CRRT治疗,31例接受SLEDD-f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观察炎症指标变化,评价治疗后30 d患者生存率和肾功能恢复率.结果 CRRT组患者30 d生存率为85.2%,30 d肾功能恢复率为53.1%,SLEDD-f组分别为83.8%和61.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APACHE-Ⅱ、SOFA评分、血清肌酐水平均下降(P<0.0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也有所下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DD-f可改善AKI/DN患者的预后与肾脏复苏,并具有较好的溶质清除能力,但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的证实.
作者:夏丽华;李耀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及内皮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有利于降低炎性因子及ET-1水平,升高CGRP含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40例头面部PH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药物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0.3g,3次/d;曲马多缓释片25~ 50 mg,2次/d,视病情逐渐减量停用;甲钴胺片0.5 mg,3次/d.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加用同侧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d,阻滞2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降低,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组曲马多总用量明显低于药物组;治疗后6月情绪评分、家务活动能力评分比较,药物组优良率明显低于联合组;药物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联合组与穿刺相关的局部疼痛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头面部PHN,操作安全精确,近远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常国祥;柏化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初步了解北京农村地区中老年妇女的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为进一步大规模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被体检人员,年龄≥45岁,居住地为我市农村地区女性共2000名,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及妇科检查.共1938名妇女有效填写了问卷,有效率为96.9%.结果 抽样调查的1938名中老年女性POP的患病率为11.2% (217/1938),217名患者中无症状者占56.2%(122/217),有症状者占43.8% (95/21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阴道分娩史、产次、绝经、肥胖是中老年女性POP的相关因素.结论 在北京农村地区,POP可能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其发生多与分娩方式及次数、绝经、高龄等有关.
作者:孙小红;马正君;孔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甲硝唑栓联合不同给药途径雌激素治疗绝经后老年性阴道炎(senile vaginitis,S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绝经后SV患者450例,随机分为单纯甲硝唑栓阴道剂组(A组)、甲硝唑阴道栓剂联合雌激素制剂局部外用组(B组)及甲硝唑阴道栓剂联合口服雌激素组(C组),每组150例.A组给予甲硝唑栓治疗,B组给予甲硝唑+雌激素软膏治疗,C组给予甲硝唑+复方雌孕片(Ⅲ)口服,疗程均为3周,停药1周后复查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和血清雌二醇(E2)含量,观察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治疗后B组和C组的血清FSH、E2水平明显高于A组(P均<0.01),且B组、C组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阴道炎症状评分和阴道健康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P均<0.05),但B和C组上述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制剂局部外用能够更好地控制绝经后SV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相对于口服给药安全性更高,可作为治疗SV的首选方法.
作者:毛秀珍;赵黎华;黄海燕;车向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激活素A(activin A,ACT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同属TGF-β超家族,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生物学功能,如调节肺的生长,调节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细胞粘附.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CTA、TGF-β1水平变化,探讨ACTA、TGF-β1在AECOPD气道炎症反应及血管重塑中的作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评估病情及疗效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文丹;杨荣时;彭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骨折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50~69岁,平均(61.5±5.6)岁.骨折原因包括摔伤18例,车祸伤4例,撞击伤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为单侧受伤骨折.其中髌骨横行骨折17例,髌骨斜行骨折4例,髌骨纵行骨折2例,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粉碎骨折块,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5d手术,平均(3.7±0.6)d.
作者:王义国;胡继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两者的发生均与患者自身免疫、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相关,在临床的诊断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而老年患者有时甲状腺毒症不典型,更易延误治疗时机.本研究选取我院近6年收治的13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傅聿明;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皮肤光老化(photoaging)是指由于长期的日光照射导致皮肤衰老或加速衰老的现象.常发生于习惯性光暴露的部位,包括面部、颈部、手背、前臂以及上胸部,而这些部位的变化常常被作为评估一个人年龄的重要标志,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由于皮肤光老化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般到中年以后才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女性作为一个爱美的群体对这一问题往往更为关注.
作者:田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老年人染发者较多,往往时间相隔也比较短,主要为白发染黑,皮肤多次吸收染发剂,加上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染发剂皮肤损害,主要包括刺激性和毒性反应.老年女性染发剂接触性皮炎导致的色素脱失尚未见报道,中老年人染发剂导致的接触性皮炎问题比较普遍[1-3],需要引起大家重视.
作者:毛世旺;张怀亮;陈正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皮肤是面积大、分量重的人体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各种理化因素的屏障功能,也是反映机体老化的重要指征之一.而皮肤老化的相关征象是一系列复杂的特征改变或临床表现:既有皮肤组织结构的退变,也存在着皮肤屏障功能或生理相关参数的衰退,甚至会出现因老化而引起的相关皮肤疾病[1].
作者:袁超;王学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2014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宣告,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30%,而≥80岁老年人口比例占21.78%.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增龄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其防治研究对医疗开支的减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少肌症是一种以进行性骨骼肌质量减少和力量降低、功能下降为特征,进而引起相关衰弱、跌倒、残疾等不良事件的综合征.
作者:曹彦花;杨宇;李丹;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目前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HD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密切相关[2].白细胞介素-1家族(IL-1F)参与了急性和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F共有11个成员,根据其前体的长度和前体前片段的长度分为相应的亚家族.本文将IL-1F与CHD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张梦遥;刘正霞;鲁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侵袭性肺曲霉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果不给予恰当治疗,就会进展成致命性肺炎,并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现将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反复多关节疼痛30余年,加重1月”于2013年11月29日入院.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左上肺腺癌切除术病史.查体:体温36.6℃,心率60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120/65 mmHg.
作者:姜辉;刘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