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5232
  • 国内刊号:32-1463/R
  • 影响因子:1.22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0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江苏省“双效”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超细胆道镜经皮经肝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

    目的 探讨超细胆道镜经皮经肝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鞘建立新鲜内镜通道,插入超细胆道镜(直径2.7 mm)用活检钳、圈套器或网篮将息肉取出,置入引流管,10 d后拔管.如穿刺点落在胆囊床上但进镜观察不满意,或穿刺点落在体部非胆囊床上,则先放置10.2 F引流管,形成窦道后进镜取息肉.结果 4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40例准确穿中胆囊床,并建立新鲜内镜通道,平均用时45 min.被穿中胆囊床的29例单纯胆囊底部及体部腹面息肉中,有27例经新鲜通道1次进镜取净,1次进镜取净率为93.10%.42例中9例于穿刺后出现少量胆道出血,3例于穿刺后出现胆道感染.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未发现息肉复发.结论 应用超细胆道镜经皮经肝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可行的,对于良性息肉者,可得到微创的治疗并保留胆囊;对于恶性息肉者则能确诊并有可能早期发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健;谢宗贵;卢育才;黄增平;黄明河;郭绍举;张竞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色彩增强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

    目的 应用色彩增强技术(FICE)联合内镜观察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改变,探讨FICE在食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患者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后再利用富士能EG-590ZW内镜行FICE观察,分析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IPCL改变,并研究了31例浅表性食管病变的IPCL与病理组织学之间关系.结果 (1)FICE放大观察将IPCL分为4型:Ⅰ型IPCL分布均匀,形态规则,见于正常食管;Ⅱ型IPCL延长,主要见于食管炎;Ⅲ型IPCL出现扩张、波浪样弯曲、管径粗细不均以及不规则形态改变中的2至3种改变,主要见于食管上皮异型增生;Ⅳ型IPCL出现扩张、波浪样弯曲、管径粗细不均以及不规则形态改变中所有4种变化,主要见于食管鳞癌.(2)17例食管炎中15例IPCL表现为Ⅱ型、2例表现为Ⅲ型;10例食管上皮异型增生中8例IPCI表现为Ⅲ型、2例表现为Ⅳ型,表现为Ⅳ型的2例均为重度食管上皮异型增生;1例sml食管鳞癌IPCL表现为Ⅲ型;3例进展期食管鳞癌均表现为Ⅳ型.结论 FICE联合内镜能清楚显示食管黏膜IPCL,通过应用FICE联合内镜观察食管病灶的IPCL变化,可以很好地确定食管浅表性病变的性质,对食管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龙庆林;彭贵勇;李向红;陈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ERCP在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的24例妊娠合并ABP患者,其中轻症14例,重症10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在无x线透视下急诊行ERCP.先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减压、减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若早、中期妊娠则行内镜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术(ERBD),若晚期妊娠则在终止妊娠后再次行ERCP取石.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ERCP+ENBD,有4例见壶腹部结石嵌顿,用针型刀剖开十二指肠乳头,取出结石;15例明确有胆总管结石,其中5例行ERBD,10例终止妊娠后再次行ERCP取石成功.无孕妇死亡,无转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重症患者中有2例胎儿死亡.结论 对妊娠合并ABP患者急诊行ERCP+ENBD,病情稳定后行ERBD或再次行ERCP取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杨建锋;张啸;张筱凤;郭英辉;吕文;林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探讨可能影响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369例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及小肠疾病检出率.为了解直视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漏检率,另对369例胃镜检查患者统计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对胶囊内镜分别采用手动逐帧及15帧/s2种速率进行读片,统计2种读片速率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及每例检出者所获取乳头图片的帧数.计算胶囊内镜检查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间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胶囊内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组间分别在手动逐帧、15帧/s2种读片速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标准直视胃镜的十二指肠乳头漏诊率为22.0%;手动逐帧读片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明显高于15帧/s(32.2%比13.6%,P=0.001),检出时所需乳头图片的平均帧数前者少于后者(3.7帧比7.0帧);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为67.2%,明显高于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检出率32.2%(P=0.000);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问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查前各种肠道准备组问在不同读片速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较低,但不能简单地与其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划等号.影响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十二指肠降部特殊的解剖结构、读片者浏览图片的速率及胶囊内镜本身的缺陷.

    作者:高云杰;戈之铮;李晓波;戴军;卫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平坦型病变

    近年来放大肠镜联合黏膜染色的应用提高了平坦型病变的发现率[1-3],随着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平坦型病变更多地与异型增生和癌相关联,较大的平坦型或凹陷型病变发生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的危险性是隆起型病变的2倍[4].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近年来治疗平坦型消化道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主要通过完整切除带病灶的黏膜达到治愈目的,另一作用是获得能明确病理类型的完整标本.我们选择有适应证的大肠平坦型病变应用EMR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国法;朱良松;单红;王美玲;王秀侠;吴丽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细胃镜在食管贲门部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食管贲门部狭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肿瘤浸润、术后瘢痕狭窄、放疗后病变段的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症等.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在无X线透视下经超细内镜对34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46次扩张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倪万流;何向阳;文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209例分析

    胆管结石由于结石位置多变、情况复杂及手术的局限性,往往使结石难以取净,致残石率居高不下.国内报道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高达9.4%~30.7%[1],因此胆管术后残石目前仍是胆道外科医师棘手的难题之一.本中心对2004年5月-2007年5月问209例胆道残余结石行内镜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志;秦明放;勾承月;邹富胜;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定量研究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主要来源于胸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侵犯胃肠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耐受异常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有关.为此,我们做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香;吴岚;葛楠;王彩霞;杨飞;孙思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放大内镜下萎缩性胃炎胃窦黏膜小凹开口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以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1].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CAG的变化是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2],因此及时诊断、定期随访CAG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放大内镜观察胃窦黏膜小凹在胃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时的形态学特征,以探讨:Hp感染、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对其形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娜;张亚历;刘思德;姜泊;潘德寿;智发朝;陈村龙;李明松;姚永莉;陈烨;白杨;龚伟;姚国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

    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的进展发现GIST具有自身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结合复习文献,对GIST的临床诊断特征进行相关讨论.

    作者:钱俊波;杨其昌;刘宏斌;陆华生;李玉明;王亚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大肠疾病诊断直接可靠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部分患者因惧怕创伤和痛苦而拒绝或无法配合检查以致延误了病情的诊治.近年来镇痛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1],本院使用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敏;施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善宁联合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究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来势汹,出血量大,病死率高.静脉滴注善宁及经内镜注射硬化剂疗法(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是目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本文回顾性地观察了静脉滴注善宁联合EIS与单独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善宁联合EIS能否提高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良芝;沈云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食管阀瓣与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裂孔疝关系的初步研究

    Hill等[1]通过尸体和活体观察证实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 valve,GEFV)的存在,并提出Hill分级,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认可.通过内镜检查,评定GEFV分级,可以判断胃食管反流状态,并且指出不正常GEFV与GERD、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密切相关.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佳平;李延青;赵景润;马清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肾源性)一例

    患者男,72岁,7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肾肿物,CT示:右肾肾癌肺转移,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遂行右肾癌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未经其他特殊治疗.

    作者:何晓明;景士兵;王卫军;肖明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窄带成像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是近年来运用在内镜检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在普通电子内镜成像的过程中将广谱的光学滤器改为窄谱,使所见黏膜的形态更清晰,对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结合目前文献,我们对NBI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宗晔;张澍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共聚焦显微内镜及其临床应用

    内镜检查过程中能够对消化道黏膜病变进行实时组织学预测是目前内镜发展的方向[1].普通白光内镜(whitelight endoscopy,WLE)配合活检标本组织学分析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常规方法,但这一过程耗时较长,有时还存在活检位置不准确或组织过小等弊端.虽然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所帮助,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郭晓青;李兆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共聚焦激光内镜观察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共聚焦激光内镜(CLE)在活体观察急性胰腺炎(AP)微循环变化的价值.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进腹后仅做相应的翻动,找出胃、十二指肠、胰腺后,充分暴露胰腺,找到下腔静脉采血后按照4 ml/kg注射0.5%荧光素钠,注射完毕时以CLE观察胰腺组织并记录;实验组24只,进腹结扎胆总管末端制作AP模型,分别在AP模型制作完成后12 h(12 h组,8只)、24 h(24 h组,8只)、48 h(48 h组,8只)再次开腹观察胰腺,找到下腔静脉采血后注射荧光素钠,注射完毕时以CLE观察病变胰腺组织并记录.各组均取胰腺组织做病理切片.结果 运用CLE可以观察到正常胰腺腺泡结构和毛细血管以及血管中流动的红细胞,并有可能数出一时段内通过某一毛细血管横切面的红细胞个数;12 h组腺泡结构基本正常,微循环毛细血管内可见红细胞流动但流速明显减慢;24 h组部分腺泡结构显影模糊,但仍可见结构基本正常的腺泡,能够观察到的微循环毛细血管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流速很慢;48 h组腺泡显影模糊,部分腺泡不显影,几乎观察不到正常腺泡结构,极少能够观察到微循环毛细血管,且血管内罕见红细胞,几乎无红细胞流动.CLE未能观察到确切的胰岛组织,难以辨识白细胞,不能判断是否有微血栓形成.结论 CLE对胰腺微循环研究有较大价值,特别是对活体AP微循环血流状态的判断较以往实验方法具明显优势,但仍需要改进显色剂和图像处理技术以获得更易辨识的图像,提升其应用价值.

    作者:张新;王雷;樊超强;赵晓晏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