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影响因子:0.90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4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自体血回输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血输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5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异体血输血组(B组),每组25例.术中根据血容量丢失情况分别用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血输血,于麻醉前、输血后第2天和输血后第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x+)、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比例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值.结果 B组输血后CD4+、CD8+、NK细胞、IL-2的值在第2天[(35±6)、(22±6)、(7±3)%、(523±407) ng/L]和第5天[(35±6)、(26±8)、(6±4)%、(442±376) ng/L]均低于术前[(40±8)、(28±9)、(9±4)%、(839±472)ng/L] (P<0.05);A组输血后CD4+、CD8+的值在第5天[(39±8)、(27±9) ng/L]、NK细胞、IL-2的值在第2天[(8±4)%、(807±534) ng/L]和第5天[(8±4)%、(821±437) ng/L]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值在第2天[(3198±698) ng/L]和第5天[(3076±703) ng/L]均较术前[(2593±784) ng/L]有所升高(P<0.05). 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无明显抑制作用,是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方式.

    作者:季加富;苏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特异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特异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重250 g~320 g.采用3%戊巴比妥35 mg/kg~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切开置管术,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6组(每组8只):①C组(对照组,麻醉后仅做气管切开不做机械通气);②LV组[正常通气组,潮气量(Vt):6ml/kg,余同过度通气组];③HV组[过度通气组,Vt:40 ml/kg,呼吸频率(RR)40次/min,吸呼比(I∶E)1∶2~1∶3,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0,吸入氧浓度(FiO2)21%,通气4 h];④SP600125组(SP600125+ HV组,高潮气量通气前30 min给予MAPK拮抗剂SP600125);⑤PD98059组(PD98059+ HV组,高潮气量通气前30 min给予MAPK拮抗剂PD98059);⑥SB203580组(SB203580+ HV组,高潮气量通气前30 min给予MAPK拮抗剂SB203580).机械通气4h后(对照组气管切开后4h),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SP)-A、B、C和RTI40 mRNA表达量. 结果 ①与C组比较,LV组、HV组大鼠肺组织中RTI40表达均增加(P<0.05),而HV组、SP600125 +HV组及SB203580+HV组肺组织中SP-A、SP-C表达均减少(P<0.05),LV组中和PD98059+HV组中的SP-A、C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HV组比较,SP600125+HV组、PD98059+HV组、SB203580+HV组肺组织中SP-A、C基因表达增加(P<0.05),RTI40基因表达降低(P<0.05);③SP-A、C基因表达量在PD98059+HV组较SP600125+HV组、SB203580+HV组升高(P<0.05);④SP-B在各组中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潮气量机械通气致肺上皮细胞特异蛋白SP-A、C基因表达下降和RTI40基因表达上调,而MAPK拮抗剂可以防止该现象发生,提示MAPK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过程中对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

    作者:宋秀梅;王慎会;商丽梅;王月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线粒体KATP通道介导七氟醚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保护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mitoKATP)的关系.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海马脑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片):缺氧无糖损伤对照组(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4%七氟醚(sevoflurane)后处理组(4%Sevo组)、mitoKATP通道阻滞剂5-羟葵酸盐(5-hydroxydeeanoate,5-HD)组(5-HD组)、4%七氟醚后处理+5-HD组(SHD组),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顺向群锋电位(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OPS);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分析脑片损伤程度. 结果 与OGD组比较,4%Sevo组OPS恢复程度(68±9)%和恢复率(60%)升高,组织损伤百分率(0.40±0.05)降低.与4%Sevo组比较,5-HD组和SHD组OPS恢复程度(6±5)%、(7±7)%和恢复率(10%、20%)降低,组织损伤百分率(0.64±0.08、0.65±0.06)升高. 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该保护作用与mito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永华;陈秋萍;黄雪莲;曹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中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等数据库中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对比研究,利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 5.0进行系统评价,重点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低血压发生率间的差异. 结果 12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中罗哌卡因组362例,布比卡因组377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比较,具有较短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Z=2.24,P=0.02,I2=20.5%,P>0.05),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Z=5.70,P<0.01,I2=58.9%,P>0.05),但两者低血压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1.06,P>0.05,I22=0,P>0.05).结论 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确切,运动阻滞恢复快,具有较高的硬膜外阻滞麻醉优越性.

    作者:林志强;李义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是否可以改善妇科腹腔镜患者术中肺通气功能,并观察其对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2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试验组(P组)在气管插管后10 min缓慢静注盐酸戊乙奎醚20 μg/kg,对照组(N组)静注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气腹后5(T1)、30(T2)、60(T3)、90 min(T4)时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肺顺应性(Compl)、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与术中尿量、手术时间、输血输液量. 结果 给药前(T0)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两组患者与T0时比较Ppeak、Pplat、Raw升高而Compl下降,T1、T2、T3、T4时P组患者Raw分别为(14.8±1.4)、(14.6±1.6)、(14.6±1.3)、(14.4±1.2) cm H2O·L-1·s-1(1 cm H2O=0.098 kPa),而N组分别为(16.2±1.6)、(16.1±1.8)、(16.1±1.9)、(16.1±1.7) cm H2O·L-1·s-1,P组皆低于N组(T1:P=0.004,T2:P=0.01,T3:P=0.005,T4:P=0.001),而Compl测量值在T3、T4两个时点P组为(30.2±3.5)、(29.9±3.6)ml/cm H2O,高于N组的(27.3±4.8)、(27.2±4.1) ml/cm H2O(T3:P=0.033,T4:P=0.031).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HR明显下降(P=0.000),SBP、DBP、SpO2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腹后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作者:于洋;王晖;张永谦;岳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选择无阴道分娩和椎管阻滞禁忌症的头胎足月初产妇100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接装有0.1%的罗哌卡因复合0.5 mg/L舒芬太尼的全自动电子输注泵,首次量6ml,持续量6ml/h~8 ml/h,PCEA量为5ml,锁定时间为15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无PCEA.观察并记录各产程持续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的使用、器械助产的情况、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同时记录宫口开至3(T1)、8 cm(T2)、宫口开全时(T3)和胎儿娩出时(T4)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μe scale,VAS).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产程与对照组(696±48)比较,观察组产妇(658±46)明显缩短(P<0.05),而第2产程和第3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在T2、T3、T4时点VAS评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为(1.3±0.5)、(1.2±0.7)、(1.9±0.6);对照组为(7.3±0.7)、(6.5±1.2)、(3.6±0.4),P<0.001],T1时点由于还未实施镇痛所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评分比较高且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观察组4%的剖宫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4%的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明显增加,观察组缩宫素60%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的使用率.两组器械助产、产妇的失血量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0.5 mg/L舒芬太尼用于PCEA效果确切,可缩短第1产程且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金星;魏青;夏云;赵亚兵;张茂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盐酸右美托咪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 方法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术毕(T2)、术后1(T3)、3 d(T4)及5 d(T5)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ET-1的浓度,同时监测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T0点心率(HR)(107±9)次/min,平均动脉压(MAP)(125±6)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浆ET-1 (237±27) μg/L比较,C组在T1时点HR(119±12)次/min显著升高(P<0.05),T3-5时点HR(70±5)次/min、MAP(82±6) mm Hg 和血浆ET-1浓度(122±12) μg/L降低(P<0.05);与T0点HR(110±11)次/min,MAP(123±7) mm Hg,血浆ET-1(233±23) μg/L比较,D组在T1-5时点HR(70±5)次 /min和MAP(81±6)mm Hg均显著降低,T2-5时点血浆ET-1浓度(88±8) μg/L显著降低(P<0.05).两组HR和MAP在T1-3,血浆ET-1在T2-5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1例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 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能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血浆ET-1的浓度.

    作者:徐兴国;范冰冰;许忠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心腔内栓子来源与效应的研究

    目的 查找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心腔内栓子的组织学来源及其生理效应. 方法 选择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行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全麻患者,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观察手术开始、磨锉髋臼、植入髋臼假体、股骨锉髓、股骨假体植入和关节复位各时段心腔内栓子的发生率;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管至右心房,当TEE观察到栓子影像时同步采血行病理学检查;行有创血压监测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各时段循环呼吸系统的变化. 结果 30例患者心腔内均观察到了微栓影像,栓子从磨锉髋臼开始间断出现直至手术结束.手术开始、磨锉髋臼、植入髋臼假体、股骨锉髓、植入股骨假体和关节复位出现栓子影像分别为0、5、19、30、23、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形栓子的检出率分别为0、0、0、47、61、38%,栓子的组织学成分包含脂肪滴和骨碎粒,组织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氧分压(PO2)全程无明显变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股骨假体植入后开始下降(P<0.05),以关节复位5 min后下降幅度大.结论 非骨水泥式THA中心腔内微栓普遍存在.植入髋臼假体、股骨锉髓、股骨假体植入和关节复位是微栓的频发阶段;微栓子的成份中包含了脂肪滴和骨碎粒;术中的微栓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陈晔明;陈雯婷;肖金仿;古妙宁;赵振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近红外线光谱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及其临床应用

    背景 近红外线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是一种新型的局部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实时、持续、无创等特点.通过经皮测定rSO2,了解脑局部皮层的灌流和氧供需情况. 目的 综述NIPS技术监测rSO2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内容 从NIRS技术监测rSO2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3方面进行阐述. 趋向 NIRS技术多用于监测脑血管外科及心脏外科围术期的脑氧供需平衡状态和脑灌注变化情况,预防围术期脑缺血及脑过度灌注的发生,在无创监测颅内压及评估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梁发;韩如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中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和机制

    背景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必要措施,但同时又增加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发病率.而胆碱能抗炎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通过传出迷走神经来抑制炎症的神经-内分泌抗炎途径,其主要通过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type,α7nAChR)发挥作用. 目的 对α7nAChR在VILI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内容 共4部分:①VILI研究现状与共识;②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③α7nAChR在VILI中的具体机制;④归纳总结. 趋向α7nAChR在VILI中的作用和机制错综复杂,弄清这些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对于揭示VILI的发生机制和预防VILI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敖丽;闵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呼吸管理策略

    背景 术后急性肺损伤是小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小儿心脏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的 CPB后肺损伤可导致患儿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术后并发症,CPB期间及CPB后期可采用一定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从而改善术后呼吸功能. 内容 目前关于CPB心脏手术中肺损伤机制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很广泛,但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相对缺乏,且具有局限性. 趋向 为减轻肺损伤、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小儿CPB心脏手术中呼吸管理策略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作者:贾爰;晏馥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背景 现已明确,炎症过程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核心介导者.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致病作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抗中性粒细胞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更有研究者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尚发挥着一定的有益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此将中性粒细胞与心肌I/RI作一综述.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方向.内容 包括中性粒细胞对心肌I/RI的致病作用,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矛盾之处. 趋向 通过全面理解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的作用,为今后进行适度的抗中性粒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发展多靶向联合措施治疗心肌I/RI提供思路.

    作者:王强;袁玉静;薛富善;程怡;李瑞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程序性坏死的分子调控机制

    背景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可调控的坏死,日渐受到各领域的关注. 目的 通过总结程序性坏死的受体、通路、相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程序性坏死由死亡受体介导,在凋亡通路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发生.非泛素化的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eceptor-interact protein 1,RIP1)大量聚集形成复合体Ⅱ,以及RIP3与RIP1相互作用,是启动程序性坏死的关键.Necrostatin-1是一种RIP激酶的变构抑制剂,它能阻断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的发生需要能量,当代谢增加,线粒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作为下游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 趋向 程序性坏死广泛参与炎症、创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谢婉丽;王惠清;武庆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2X4受体与慢性疼痛

    背景 慢性疼痛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P2X4受体在疼痛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 阐明P2X4受体在慢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内容 现就P2X4受体参与慢性疼痛如神经病理性痛、炎性痛和癌痛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趋向 为靶向治疗慢性疼痛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薛纯纯;李夏;王开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微小RNA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背景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目前研究为广泛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范围在16~29个核苷酸之间,通过转录后调节机制调节基因的表达.近研究发现miRNAs在不同的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参与慢性疼痛以及急性伤害性刺激伤害感受过程的基因调节机制,调控几种与疼痛相关转录物的表达. 目的 对miRNAs在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分子学机制,为疼痛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内容 主要介绍miRNAs在炎症性痛、神经病理性痛以及疼痛相关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miRNAs在慢性病理性疼痛中的可能作用. 趋势 鉴于miRNAs在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miRNAs将有可能作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的研究工具、生物标记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作者:郭继燕;胡兴国;曾因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癌痛治疗时患者和药物的选择

    背景 应用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DDS)是目前癌痛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患者和镇痛药物,以及有效的管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虽然国际上有相关共识和指南,但关于癌痛患者和药物的选择尚无定论.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综述新关于晚期癌痛患者IDDS镇痛治疗时患者和药物的选择的观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内容 随着鞘内镇痛药物和管理的进展,目前认为预期寿命小于3个月的患者也可应用IDDS;植入前测试在癌痛患者并非必须;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因是神经病理性、伤害性或者混合性疼痛;加强鞘内镇痛初期和换药时的监测. 趋向 肿瘤的日趋高发及其治疗后生存率的提升使得癌痛发生日趋增多,WHO癌痛三阶梯指南不能完全有效镇痛,而应用IDDS将是顽固性癌痛治疗的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

    作者:骆丽慧;冯智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白三烯与疼痛的研究进展

    背景 白三烯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炎性脂类分子,在哮喘、炎症性肠病等多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近些年研究表明,白三烯存在于致痛性炎症反应产物内,促进痛觉的产生. 目的 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对白三烯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认为白三烯是疼痛发生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炎症因子. 内容 文章从白三烯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入手,从炎症因子、离子通道、胶质细胞3个方面分析了白三烯参与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多种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趋向随着人们对白三烯研究的日益深入,白三烯将成为疼痛治疗的一个新型的靶点.

    作者:王雅鑫;舒化青;姚尚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一例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指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6h内出现的缺氧或双侧肺水肿,排除左房高压,排除循环超负荷并且输血前没有预先存在的急性肺损伤.报道l例女性患者,36岁,全麻术中发生TRALI,经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张伟义;左云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视频喉镜在气道管理中应用的现况

    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资料,麻醉相关损伤的重要原因就是无法进行气管插管和保证气道安全.在这些病例中,85%患者的终结局是死亡或脑损伤[1].据报道,普通人群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大约是1.15%~3.8%,气管插管失败的发生率大约为0.13%~0.3%[2].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600名患者是死于气管插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3].

    作者:薛富善;王强;程怡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