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影响因子:0.90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4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年12期文献
  •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用于七氟醚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在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前应用的效果及对其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方法 60例择期肝胆手术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氟比洛芬酯组、曲马多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10 min,氟比洛芬酯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2 mg/kg,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分别于T1(麻醉诱导前)、T2[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观察3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oxygen saturation,SpO2)、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躁动分级. 结果 氟比洛芬酯、曲马多组在T2、T3、T4 3个时间点的血压、HR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无SpO2低者.氟比洛芬酯组睁眼及拔管时间分别为(11±4) min和(13±3) min,生理盐水组睁眼及拔管时间分别为(11±3) min和(14±3)min,均明显短于曲马多组睁眼[(15±4) min]及拔管时间[(18±5) min](P<0.05或P<0.01).躁动发生率氟比洛芬酯组(0)和曲马多组(2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55%)(P<0.05或P<0.0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0.5、2 h,氟比洛芬酯组[(2.2±0.6)、(2.1±0.8)]和曲马多组[(3.0±1.1)、(2.6±1.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4.1±0.7)、(3.9±0.6)](P<0.05). 结论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用于七氟醚全身麻醉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并可预防术后躁动的发生,但曲马多对患者的苏醒有延迟作用.

    作者:王琦;余永华;姚尚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利多卡因辅助瑞芬太尼用于喉显微术无肌松诱导气管插管的疗效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辅助瑞芬太尼用于喉显微术无肌松诱导气管插管的疗效. 方法 75例喉显微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诱导)、Ⅱ组(瑞芬太尼)、Ⅲ组(利多卡因复合瑞芬太尼),每组25例.观察VibyMogenson评分、拔管时间和苏醒质量[运动活动评分(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MAAS)],记录T1(诱导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T1、T4(拔管后即刻)血糖(blood 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l,Cor)浓度. 结果 3组Viby-Mogenson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2时MAP、HR为(64±7) mm Hg(1 mm Hg=0.133 kPa)、(61±6)次/min,明显低于Ⅰ组[(73±8) mm Hg、(68±8)次/min]、Ⅲ组[(71±8) mm Hg、(67±7)次/min] (P<0.05).Ⅲ组拔管时间和T4时MAAS评分分别为(6.4±2.4) min和(4.1±1.3),明显少于Ⅰ组[(15.6±3.7) min 和(6.6±2.7)]、Ⅱ组[(7.9±2.6) min和(5.5±2.3)](P<0.05).Ⅲ组T4时Glu和Cor浓度分别为(5.7±1.4) mmol/L和(0.77±0.68) mmol/L,明显低于Ⅰ组[(7.7±-1.7)、(0.98±0.54) mmol/L]、Ⅱ组[(7.5±1.6)、(0.97±0.49) mmol/L](P<0.05). 结论 利多卡因辅助瑞芬太尼用于喉显微术无肌松诱导气管插管安全可靠,疗效好.

    作者:温来友;陈建庆;吴震;黄兵;薛瑞萍;乐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抗CD54抗体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应用抗CD54抗体保护脓毒症小鼠肺脏功能并改善其免疫功能状态的机制. 方法 24只C57/BL6小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小鼠+生理盐水组(CLP组)、CLP+抗CD54抗体组(Anti-CD54组)和CLP+抗CD54抗体同型对照组(Isotype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肺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白介素(interleukin,IL)-10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胸腺、脾脏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细菌清除率,胸腺和脾脏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显示应用Anti-CD54组小鼠与CLP组和Isotype组小鼠比较,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减轻,表现为间隔轻度增宽、无明显出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Anti-CD54组肺组织TNF-α(3.93±0.82)和IL-10(2.83±0.55)的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CLP组[(8.22±2.34)、(6.05±1.52)]和Isotype组[(8.54±1.75)、(5.56±1.33)](P<0.05);Anti-CD54组胸腺[(45±10) U/mg]、脾脏[(39±8) U/mg]和肺组织[(64±12) U/mg]匀浆MPO活性(P<0.05),均显著低于CLP组[(98±13)、(78±12)、(105±10) U/mg]和Isotype组[(88±20)、(90±16)、(110±16) U/mg] (P<0.05);Anti-CD54组(4.03±0.18)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显著低于CLP组(4.95±0.18)和Isotype组(4.81±0.31) (P<0.05);Anti-CD54组血液(6±2)及腹腔灌洗液(5±2)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CLP组[(76±18)、(72 833±7 176)]和Isotype组[(69±18)、(66 532±143 006)](P<0.001);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结果显示:Anti-CD54组胸腺(55±13)和脾脏(45±17)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数显著少于CLP组[(127±30)、(130±25)]和Isotype组[(223±15)、(110±42)](P<0.05). 结论 抗CD54抗体对脓毒症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小鼠肺功能状态,提高血液和腹腔清除率,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凋亡有关.

    作者:赵燕君;王嘉锋;邓小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IF)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 组)、模型组(Mod组)、PHC治疗组(PHC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组(Dex组);每组再分为第7天和第22天两个亚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0% PQ溶液(18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的方法制备大鼠PQ中毒模型;Con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染毒后30 min,PHC组和Dex组大鼠分别向其腹腔注射PHC(0.1 mg/kg)和Dex(3 mg/kg),药物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每24 h重复1次;Con组和Mon组在对应时间点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于染毒后第7天和第22天处死实验动物,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与Con组比较,Mod组、PHC组和Dex组大鼠第7天/第22天PaO2显著降低[(79±6) mm Hg/(78±8) mm Hg vs (39±6) mm Hg/(44±5) mm Hg、(46±4) mm Hg/(52±5)mm Hg、(54±6) mm Hg/(60±-6)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显著增加[(44±7) mm Hg/(45±7) mm Hg vs(92±5)mm Hg/(82±4) mm Hg、(84±8) mm Hg/(73±8) mm Hg、(75±7) mm Hg/(65±7) mm Hg],肺组织W/D显著升高[(2.60±0.25)/(2.58±0.22) vs(5.67±0.61)/(4.57±0.39)、(4.25±0.44)/(3.85±0.34)、(3.69±0.40)/(3.40±o.28)],TGF-β1表达显著增加[(136±7)/(140±7) vs (215±23)/(322±29)、(193±11)/(246±16)、(186±11)/(214±14)];与Mon组比较,PHC组和Dex组大鼠PaO2升高、PaCO2降低,肺W/D和TGF书-β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O2、PaCO2和肺W/D在第7天变化更明显,TGF-β1表达增加在第22天更明显;第7天组织形态学以急性肺炎性改变为主、第22天以PIF为主,PHC组和Dex组大鼠肺组织炎性侵润和PIF程度较Mon组轻. 结论 PHC能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减轻急性PQ中毒大鼠肺组织的炎性侵润和PIF.

    作者:翟丽梅;燕宪亮;王厚清;赵宁军;梁高永;许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脊柱手术后新疆维族和汉族患者术后镇痛药量及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新疆维族和汉族间民族差异对患者脊柱手术后镇痛药量和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94例,并按民族分为两组:汉族组(H组)和维族组(U组),每组各47例.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48 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用量. 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Ramsay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用量[(21.8±6.8)、(13.2±3.0)次和(1 203±217) μg]均明显多于H组[(12.5±3.2)、(7.9±2.6)次和(793±138) μg](P<0.05);与H组7例(15%)比较,U组12例(27%)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 结论 维族与汉族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需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用量应考虑民族差异的影响.

    作者:罗铁山;赵涛;张磊磊;黄建成;王晓军;彭铖;钱若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42例已预料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气管插管组(Ⅰ组)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观察气管插管并发症如插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口咽黏膜出血以及术后6h的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 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90.5%vs 57.1%)明显增高(R<0.05),插管时间(86±19)s vs(276±36)s明显缩短(P<0.05);Ⅰ组的插管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变、口咽黏膜出血、术后6h咽喉痛和声音嘶哑明显少于Ⅱ组(P<0.05). 结论 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对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倪绍端;马从学;张继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与吗啡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对呼吸力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盐酸吗啡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方法 入选AECOPD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的设置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吗啡进行镇静治疗,实验组使用盐酸DEX.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生命体征、血气的变化和镇静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搏[(80±3) mm Hg比(75±4) mm Hg(1 mm Hg=0.133 kPa)和(90±3)次/min比(79±3)次/min]降低(P<0.01),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aw)、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7.5±0.7)cm H2O比(6.2±0.6)cm H2O (1 cm H2O=0.098 kPa)、(19.8±1.7) cm H2O比(18.0±l.1) cm H2O]明显降低(P<0.01),峰食道压力(peak esophageal pressure,PPEAKES)、PFEAK ES与基准食道压力差(the peak esophageal manometry reference esophagus pressure difference,dPES)[(-3.4±0.7)cm H2O比(-5.4±1.0)cm H2O、(-6.9±1.0)cm H2O比(-9.8±1.3)cm H2O]变大(P<0.01),吸气末屏气期间的跨肺压(folding screen the end of the suction gas during transpulmonary pressure,Ptp Plat)、肺静态顺应性(pulmonary static compliance,Cst)[(25.5±2.3) em H2O比(26.0±2.6) cm H2O、(20.5±1.9) cm H2O比(20.1±1.2)cm H2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20.3±09)cmH2O·L4·s-2比(15.6±1.4) cm H2O·L-1 ·s-1]变小(P<0.01),患者呼吸功(patient work of breathing,WOBp)[(0.11±0.02)j/L 比(0.16±0.04) j/L]明显增加(P<0.01),机械呼吸功(mechanical work of breathing,WOBv)[(0.49±0.10) j/L比(0.43±0.06)j/L]明显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76±5)h比(64±3)h、(6.0±1.5)d比(4.6±0.9)d]减少(P<0.05).结论 与吗啡比较,DEX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降低Raw、提高肺顺应性,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作者:卢仲谦;邓义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良生活习性对慢性非癌性疼痛发病率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良生活习性对慢性非癌性疼痛(chronic non-cancer pain,CNCP)发病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督促患者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性,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大量回顾文献,主要从饮食、睡眠、行为及心理情感4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对照实验法,随机发放问卷,调查CNCP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性对其疾病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 我们发现以下生活中的不良习性均影响CNCP患者的治疗效果:饮食过咸(X2 =3.909,P=0.048<0.05);饮食不规律(x2=5.056,P=0.025<0.05);饮水太少(x2=5.451,P=0.020<0.05);伏案午睡(x2=15.868,P=0.000<0.05);睡前听过激音乐(x2=12.844,P=0.020<0.05);女性常穿高跟鞋(X2=8.103,P=0.017<0.05);吸烟(X2=11.095,P=0.016<0.05);治疗后感觉良好(x2=12.440,P=0.000<0.05). 结论 生活中某些不良生活习性对CNCP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者:马欢欢;陈慧娟;花嵘;鲍权;闫梅;丁猛;徐丽芳;张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利多卡因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RI)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单纯缺血后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利多卡因后处理组(Lidocaine组).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然后复灌2 h的方法建立在体肺I/R模型.Lidocaine组再灌注即刻开始以4 mg·kg-1·h-1泵入利多卡因,持续再灌注2h.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tc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A)、肺组织SP-A mRNA和SP-A的浓度. 结果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Lidocaine组的肺水肿和白细胞渗出较I/R组明显减轻.再灌注后Lidoeaine组与IPC组BALF中SP-A的浓度分别为(8.68±o.41)和(6.56-0.38),明显高于I/R组(4.4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SP-A mRNA的浓度分别为(1A9±0.12)和(1.26±0.10),明显高于I/R组(1.0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SP-A的浓度分别为(72.5±2.9)和(41.3±3.1),明显高于I/R组(26.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docaine组与IPC组比较,BALF中SP-A、肺组织SP-A mRNA和SP-A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多卡因后处理可使大鼠I/R肺中SP-A的表达上调、分泌增加,可减轻肺水肿,且效果优于单纯IPC,对在体大鼠LI/RI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阳;赵志英;李佩铂;刘志慧;李红英;胡剑平;王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肌肉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前肌肉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 方法 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组(D1组、D2组、D3组)4组,每组50例.诱导前D1组、D2组、D3组分别肌肉注射DEX 1、1.5、2μg/kg,C组肌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过1 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注射DEX前(T0)、注射芬太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以及咳嗽反射情况. 结果 D1组、D2组、D3组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分别为8%、6%、4%)明显低于C组(32%)(P<0.01);D1组、D2组、D3组之间咳嗽反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1时点MAP、HR [(89±10)、(91±11)、(94±9)、(90±9)mm Hg(1 mm Hg=0.133 kPa),(68±9)、(70±10)、(68±8)、(70±12)次/min]与T0时点MAP、HR[(91±8)、(89±10)、(92±8)、(88±9)mmHg,(73±11)、(74±9)、(71±7)、(72±8)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MAP、HR[(91±8)、(89±10)、(92±8)、(88±9) mm Hg,(73±11)、(74±9)、(71±7)、(72±8)次/min]比较,各组T2时点MAP、HR[(80±8)、(78±10)、(71±9)、(69±9) mm Hg,(64±9)、(65±10)、(58±7)、(56±8)次/min]明显降低(P<0.05);T2时点D2组、D3组MAP、HR[(71±9)、(69±9) mm Hg,(58±7)、(56±8)次/min]低于C组、D1组[(80±8)、(78±10) mm Hg,(64±9)、(65±10)次/min] (P<0.05);诱导后D3组有11例(22%)发生低血压,明显高于C组[2例(4%)](P<0.01);D2、D3组分别有10例(20%)和12例(24%)发生心动过缓,明显高于C组[1例(2%)](P<0.01);D1组、C组之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麻诱导前预先肌肉注射小剂量(1 μg/kg)DEX能显著减少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且对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作者:史长喜;茆庆洪;李青;阮加萍;刘向荣;柳胜安;孙运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闭孔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背景 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ONB)可用于缓解大腿内收肌痉挛及髋关节疼痛、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神经阻滞麻醉的再度关注,ONB的应用与研究也随之增多. 目的 概述及评价ONB适应证及穿刺方法,为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内容 阐述ONB的适应证,荟萃分析ONB的不同穿刺入路及方法. 趋向 随着ONB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更具优势的阻滞方法也会不断涌现.

    作者:卢悦淳;王国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七氟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背景 七氟醚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表明七氟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的研究总结七氟醚对肺I/RI的保护机制. 内容 七氟醚通过减轻肺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发挥肺I/RI的保护作用. 趋势 应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对肺的保护作用,加强对七氟醚的临床应用研究,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林峰;徐桂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帕瑞昔布钠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现况

    背景 帕瑞昔布是全球第1种可注射使用的特异性高选择性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抑制剂,近些年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器官损伤模型中使用帕瑞昔布均可起到显著的器官保护作用. 目的 综述帕瑞昔布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探索此药在该领域的合理应用. 内容 现就帕瑞昔布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趋向 帕瑞昔布在临床器官保护方面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具体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作者:邓丽珍;屠伟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麻醉与眼内压的研究进展

    背景 围术期眼内压(intraoeular pressure,IOP)剧烈波动可以引起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导致视野缺损甚至失明.有研究表明,围术期麻醉、手术操作及药物的使用均可导致IOP发生改变,影响眼内血供. 目的 系统地阐述围术期生理及麻醉常用药物对IOP影响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并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内容 对麻醉期间影响IOP的生理和药物因素进行综述. 趋向 从近期的研究可见,研究者对围术期生理及药物对IOP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作者:杜雪芳;徐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背景 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过量产生、钙超载、线粒体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新研究发现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也参与心肌I/R损伤. 目的 现主要针对GJ连接蛋白(connexin,Cx)43与心肌I/R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 内容 Cx43在心肌I/R损伤中参与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超载、在线粒体中的分布及细胞凋亡等因素相关. 趋向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Cx43与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韩霜;容俊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蛋白激酶Mξ维持长时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

    背景 突触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作为神经系统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机制的经典电生理模型已得到广泛研究,LTP诱导阶段的分子机制已明确,但在记忆存储阶段维持信息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蛋白激酶Mξ(protein kinase Mξ,PKMξ)是一种具有持续活性的蛋白激酶C的亚型,是维持LTP及长时记忆的必要分子. 目的 现就当前PKMξ维持长时记忆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分别描述了PKMξ的概述、记忆存储的分子机制、记忆擦除和相关疾病4个方面的内容. 趋势 人们将对PKMξ在保存信息、维持长时记忆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姚娟;孙建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肺水肿、肺高压和急性肺损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背景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PDEIs)是一类抑制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s)活性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PDEs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或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水解,因而提升cAMP或cGMP的浓度,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选择性PDE 3、PDE 4、PDE 5抑制剂早期多应用于心血管功能调整方面,近来扩展到其他治疗领域. 目的 介绍PDE 3、PDE 4和PDE 5抑制剂在肺水肿、肺高压和急性肺损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内容 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有PDE 3、PDE 4和PDE 5分布,它们在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以及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方面发挥着一定生物学作用.现对PDEIs通过抑制PDE活性,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以及肺微血管的舒缩功能,达到保护和维持肺内皮和肺血管功能的作用机制及研究新进展方面进行介绍. 趋向 通过了解PDEIs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基础,有望今后在临床治疗肺高压、肺水肿和肺损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尹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100A9蛋白在脓毒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背景 S100A9及其结合伴侣S100A8,是S100钙结合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目的 介绍近年来针对S100A9在脓毒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及机制. 内容 对S100A9蛋白的特点、受体及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黏附功能,以及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概述. 趋向 过去对S100蛋白的研究侧重于慢性炎症和肿瘤,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关注S100蛋白与急性炎症的关系.S100A9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复杂,研究表明S100A9等蛋白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S100A9等炎症相关蛋白,以期对脓毒症的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魏玮;李金宝;邓小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电针刺在内毒素休克中的防治作用

    背景 内毒素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常使原发病病情复杂化和严重化,因其来势凶猛、进展迅速以及病死率高,一直倍受医学界广泛关注. 目的 阐述电针刺在内毒素休克中的防治作用. 内容 针刺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氧自由基等对内毒素休克有改善微循环、纠正血压、调整体液因素及保护重要脏器等作用. 趋向 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电针刺能调动内源性保护系统,可能通过对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应用于临床上内毒素休克及重要器官损伤的防治.

    作者:史佳;余剑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分类与治疗策略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受损或病变而导致的顽固性疼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目的 综述NP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内容 从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传入神经的异常电活动及中枢失抑制、脊髓背角变化促进伤害性感觉、交感系统对于伤害性感觉的维持和中枢重构5个方面阐述NP的发病机制,简介诊断方法,并从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角度介绍现有的治疗方法. 趋向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成为未来NP的防治方向,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和精准的治疗策略.

    作者:陈雪梅;许今;王祥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骨癌痛的研究进展

    背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在调控神经元可塑性及骨癌痛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MAPKs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了骨癌痛的发生和维持. 目的 回顾和总结MAPKs信号通路调控骨癌痛中的机制. 内容 MAPKs家族成员及其上下游信号分子在骨癌痛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趋向 明晰MAPKs信号系统参与癌痛过程的机制,为更好地治疗肿瘤相关疼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辉;张稳稳;颜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病态肥胖患者胃减容术的麻醉管理

    病态肥胖症(morbid obesity,MO),特别是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的麻醉给麻醉医师提出了诸多挑战.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围术期准备是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MO影响多个重要器官,麻醉前评估除了病史及体格检查外,应着重了解循环和呼吸系统的问题,MO患者气管插管可能更困难,应详细评估气道,制定插管备选策略.此外,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围手术期及术后的管理也同样棘手.现通过1例MO患者的病例,讨论分析此类患者适合的麻醉方法和管理技术.

    作者:张兰芳;穆蕊;余剑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紧急困难气道处理ABS流程

    麻醉医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和肺内气体交换.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诊抢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成功进行有效呼吸管理的前提.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总有部分患者由于病情或者医源性的因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马武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