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影响因子:0.90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4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银杏内酯B对高糖培养的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于SH-SY5Y细胞建立体外凋亡模型,予以不同浓度GB预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在高糖培养细胞前,予以40 μmol/L GB或培养基预处理细胞6h,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Ⅲ活性.结果 除了5 μmol/L外,其他浓度的GB均可减少高糖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GB组线粒体特异性产生的ROS较高糖组明显减少(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69.2±2.7)vs(51.6±2.9)](P<0.01)和复合物Ⅲ活性提高[(32.3±2.4)vs(26.2±2.5)](P<0.05).同时GB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较高糖组减少[(5.8±0.6)vs(3.1±0.6)](P<0.01).结论 GB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ROS产生,减少高糖引起的凋亡细胞.

    作者:李乐;周树勤;许睿;张婧;张粒子;徐世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持续泵注用于区域麻醉下显微外科手术中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 将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咪达唑仑分别用于区域麻醉下显微外科手术中镇静,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方法 60例拟在区域麻醉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急诊手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ex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C组),每组30例,应用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两组分别在区域麻醉完善后,D组使用Dex,C组使用咪达唑仑静注至OAA/S镇静深度Ⅲ级并持续泵注维持该镇静水平至术终.观察用药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15(T2)、30(L)、60 min(T4)、术毕(T5)及术后1 h(T6)患者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烦躁等副作用及术中事件的遗忘率进行评估,记录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结果 D组泵注Dex后,T1、T2、T3、T4、T5时点HR分别为[(74±14)、(74±13)、(72±12)、(70±11)、(75±11)次/min],较T0时点[(82±15)次/min]显著下降(P<0.05),D组T1、T2、T3、T4、T5时点MAP分别为[(78±12)、(77±14)、(76±13)、(78±12)、(79±12) mmHg(1 mmHg=0.133 kPa)],较T0 [(87±13) mmHg]明显下降(P<0.05);C组T1~L时点HR较T0无明显改变(P>0.05),T1时点MAP [(79±11) mmHg]较T0 [(86±12) mmHg]显著下降(P<0.05),T2~T5时点MAP和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4时点D组HR明显低于C组(P<0.05).Dex产生的镇静效果和咪达唑仑组相似,两组T1~T5时OAA/S评分、BIS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D组、C组组间各时点OAA/S评分、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12例产生完全遗忘,6例不完全遗忘;C组18例产生完全遗忘,9例不完全遗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中应用阿托品和麻黄碱例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烦躁及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和咪达唑仑均适合于区域麻醉下显微外科手术的镇静,在抗交感作用、减少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镇静、遗忘方面各有优势.

    作者:王德明;林慧艳;陈艳清;武春敏;曲彦亮;张元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尿管引起膀胱刺激症的效果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麻恢复期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治疗效果.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男性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岁~65岁,体重指数在18~25之间,选择送达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后主诉CRB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不同剂量地佐辛组(D1~3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5、7.5、10 mg.分别于用药后即刻(T0)、1(T1)、2 h(T2)和6 h(T3),评估患者CRBD的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ACU芬太尼用量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T1、T2、T3时刻,C组CRBD程度[(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2例)、(无症状患者1例、轻度1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无症状患者3例、轻度14例、中度7例、重度1例)]与D1组[(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1例)、(无症状患者7例、轻度14例、中度4例)、(无症状患者10例、轻度14例、中度1例)]、D2组[(无症状者1例、轻度17例、中度6例、重度1例)、(无症状患者13例、轻度10例、中度2例)、(无症状患者14例、轻度10例、中度1例)]、D3组[(无症状患者1例、轻度17例、中度7例)、(无症状者12例、轻度12例、中度1例)、(无症状患者15例、轻度9例、中度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CRBD程度与D2组、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C组镇静程度[(无症状患者23例、轻度2例)、(无症状者25例)]与D1组[(无症状患者10例、轻度15例)、(无症状患者7例、轻度18例)]、D2组[(无症状患者2例、轻度21例、中度2例)、(无症状患者3例、轻度22例)]、D3组[(无症状患者1例、轻度21例、中度3例)、(无症状患者2例、轻度22例、中度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佐辛可以缓解CRBD,其适宜剂量为7.5 mg.

    作者:李红伟;原大江;徐文会;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目的 研究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利多卡因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经口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Dex低剂量组(D1组)、Dex高剂量组(D2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40例.D1组和D2组患者分别预先静脉泵注Dex0.2、0.4 μg/kg;L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利多卡因0.5 mg/kg;C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0ml),均在10 min注射完毕.然后各组患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10 mg(1 ml),2s内推注完.立即评测患者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及输注并发症. 结果 4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注射痛发生率(82.5%)明显较D1组(60.0%)、D2组(40.0%)和L组(32.5%)高(P<0.05);D1组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高于D2组和L组(P<0.05);而D2组和L组注射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相似;D2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及输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Dex 0.2、0.4μg/kg及利多卡因0.5 μg/kg均能明显减少罗库溴铵引起注射痛的发生率,且以Dex 0.4 μg/kg及利多卡因0.5 mg/kg效果佳.

    作者:曾思;温开兰;蔡兵;陈亮;吕强;吕学文;兰志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患者气道管理效果

    目的 评价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全麻下行经胸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岁~78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组(DT组),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组(TC组)和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SC组).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和定位时间;观察术中导管移位、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例数和评价术中肺萎陷的情况;术后24 h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和术后肺不张的发生例数;观察麻醉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T2)、3(T3)、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变化;记录双肺通气10 min (T5),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10(T6)、30(T7)、60 min (T8)时气道压(airway pressure,Paw)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pressure,PETCO2). 结果 与DT组比较,TC组和SC组的插管和定位时间明显短于DT组(P<0.05),TC组和S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比较,在T2-4时刻,DT组和TC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及BIS明显升高(P<0.05),SC组BP、DP、HR和BIS无明显变化(P>0.05);与DT组比较,SC组和TC组T2-4时刻BP、DP、HR和BIS明显降低(P<0.05);术中OLV(T6-8)时,DT组气道压力明显高于SC组(P<0.05),3组间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导管移位、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例数、肺萎陷程度差异、术后肺不张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组术后24 h咽喉疼痛、声音嘶哑(20%)发生率,明显低于DT组(85%)和TC组(45%)(P<0.05或P<0.01). 结论 Supreme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可安全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患者气道管理.

    作者:陈珂;王纯辉;李元海;顾尔伟;鲁显福;邹宏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后地佐辛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子宫切除术后地佐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择期拟行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40岁~65岁,身高155 cm~170 cm,体重49 kg~75 kg,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地佐辛组(D组)、Dex和地佐辛组(DD组).DD组术毕前30 min缓慢静脉泵注(15 min)Dex 0.8 μg/kg,D组静脉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术毕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2 mg,手术结束后行地佐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地佐辛30 mg、托烷司琼8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背景输注速率3 ml/h,自控给药剂量3 ml,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4、8、24、48 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aual analogue scale,VAS)、镇静评分(ramsaysedation scores)、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DD组术后4、8 h VAS评分[2(1~2)、2(1~2)]和镇痛泵按压次数[1(0~1)、0(0~1)]均低于同时点D组[3(2~3)、2(2~3)]和[1(1~2)、1(0~2)](P<0.05).DD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0%明显低于D组10%、3%(P<0.05). 结论 术毕前30 min缓慢静脉泵注(15 min)Dex 0.8 μg/kg可增强地佐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

    作者:徐尚军;陈东升;周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与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应激反应及安全性. 方法 将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患者,根据Dex不同剂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0)、B组(0.5 mg/L)、C组(0.8 mg/L)、D组(1.5 mg/L),A组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4组分别联合罗哌卡因(1.5 g/L)与芬太尼(2 mg/L)行PCEA.记录术后各时点6、12、24、48 h的镇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用药量、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平均动脉压、心率、感觉、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副作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术后寒战等).记录术前及术后各时点6、12、24、48 h的皮质醇(cortisol,Cor)和血糖(blood glucose,Glu)数值. 结果 B、C、D组VA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P<0.05),其中术后12h时B、C组静态VAS分值[(1.7±0.9),(1.6±0.6)]、动态VAS分值[(3.3±0.7),(3.4±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点Cor和Glu指标:B、C两组术后12hCor[(26.3±7.6)、(26.2±8.3) mg/L]和术后6 h Glu[(6.4±2.4)、(6.2±2.4) mmol/L]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总用药量、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A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另外4组平均血压、双下肢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A副作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但D组有4例患者局部皮肤麻木感,有l例患者嗜睡,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 结论 Dex辅助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时,明显增加了术后镇痛效果,减轻了机体应激反应,降低了副作用发生率和总用药量.Dex在浓度0.5 mg/L~0.8 mg/L时,其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安全.

    作者:赵侠勇;王晓娟;刘燕;薛荣亮;董小章;张惠;吴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于我院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下行手法复位.B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液缓慢静脉泵注麻醉方法下行手法复位.麻醉成功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拔伸足蹬法(Hippocrates)进行复位.观察两组患者复位过程生命体征变化、术中记忆情况、呼吸遗忘(呼吸间隔大于15s)发生情况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复位时间、离室时间、术后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法复位,A组患者复位时血压、心率较B组患者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阻滞/给药后、复位即刻心率较A组患者比较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阻滞/给药后、复位即刻、复位成功后血压、心率较术前基础值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复位时间、离室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满意度B组100%,A组为90%,VAS评分B组1.5分,A组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遗忘(呼吸间隔大于15s)发生率B组为43.3%,A组患者无此现象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4例患者术后存在术中记忆遗忘现象,占病例总数的46.7%,A组无此现象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液能够安全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庆旺;张伟;魏双江;朱广平;弭艳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52 kg~71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Dex组(A组)、Dex+地佐辛组(B组)、地佐辛组(C组)、对照组(D组),均采用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于手术结束前约30 min时,A组静脉输注Dex 0.25 μg/kg、B组静脉输注Dex 0.25 μg/kg,继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C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D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容量为15 ml,输注时间15 min,术毕拔除气管导管送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观察给药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患者在PACU的等级量表评分(VRS),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副作用. 结果 T1、T2时,B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82±11)、(76±9) mmHg(1 mmHg=0.133 kPa)]较A、C、D3组的MAP[(86±11)、(85±11)、(95±12) mmHg]降低(P<0.05);D组T1、T2时点的心率(heatrt rate,HR)[(114±11)、(101±9)次/min]比T0时明显增快,MAP[(113±15)、(95±12) mmHg]比T0时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A、B、C3组躁动、寒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B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A、C两组(P<0.05);与A组苏醒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11.2±2.7)、(8.7±2.5) min]比较,B组苏醒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略延长[(16.4±2.4)、(11.6±2.6)min](P<0.05);与A、C两组比较,B组在T1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urplus pulse O2,SpO2)降低(P<0.05);与B组拔管后5、30 minVR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A、C两组拔管后5、30 min的VRS评分明显下降,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 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脉输注小剂量Dex或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麻醉恢复期都是安全有效的.Dex复合地佐辛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较好的镇痛和镇静,降低术后副作用的发生率,但麻醉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略延长,拔除气管导管即刻可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

    作者:夏勇军;张蓬勃;雷育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异氟烷对血管性痴呆老年大鼠海马中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异氟醚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老年大鼠海马中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血管法(4-vessel occlusion,4-VO)制作VaD老年(15月龄)大鼠模型,选用60只SD老年大鼠,雌雄各半,制作成VaD老年大鼠.根据异氟烷吸入浓度(0、1.5%、2.0%)和吸入后开始测试胆碱能递质的天数(1d和7d)将上述大鼠分为6组,即:1 d未吸入异氟烷组(Ⅰ1.0),1d吸入1.5%异氟烷组(Ⅰ1,15%),1d吸入2.0%异氟烷组(Ⅰ12.0%),7d未吸入异氟烷组(Ⅰ7.0),7d吸入1.5%异氟烷组(Ⅰ7.1.5%),7d吸入2.0%异氟烷组(Ⅰ7,2.0%).吸入异氟烷后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水迷宫测试完成后,立即处死大鼠,在冰面取出大鼠的海马,放入-80℃的冰箱中保存.然后检测海马中的乙酰胆碱含量、乙酰胆碱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 结果 吸入1.5%和2.0%异氟烷1d后,海马中乙酰胆碱含量[(82±10) μg/g和(65±13)μg/g]和乙酰胆碱转移酶活力[(98±11) IU/g和(81±13) IU/g]均明显低于未吸入异氟烷组[乙酰胆碱含量(99±13) μg/g和乙酰胆碱转移酶(115±11)IU/g],吸入2.0%异氟烷模型大鼠下降更为明显(P<0.05);随着吸入异氟烷浓度不同而乙酰胆碱酯酶[(0.75±0.33)、(0.85±0.35) U/mgprot和(0.55±0.22) U/mgprot]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大鼠吸入异氟烷后第7天,各组大鼠海马中乙酰胆碱含量[(99±13)、(97±13)μg/g和(98±12) μg/g]和乙酰胆碱转移酶[(118±12)、(128±15)IU/g和(116±15) IU/g]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0.71±0.29)、(0.70±0.11) U/mgprot和(0.66±0.38) U/mgprot]没有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异氟烷能使VaD老年大鼠海马中乙酰胆碱含量及乙酰胆碱转移酶活力短暂下降,而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志超;许鹏程;丰浩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鞘内注射神经肽S及加巴喷丁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焦虑行为的影响

    目的 比较鞘内注射神经肽S(neuropeptide S,NPS)和加巴喷丁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焦虑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GCI)动物模型组(CCI组)、神经肽S低剂量组(NPSl组)、神经肽S高剂量组(NPSh组)、加巴喷丁低剂量组(Gbl组)和加巴喷丁高剂量组(Gbh组).制备CCI动物模型,自术后7d起每日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在术后14 d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foot withdrawal lantency,FWL),并通过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maze,EPM)和旷场试验检测焦虑行为,检测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1,NR1)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大鼠术后14d出现明显疼痛和焦虑行为(P<0.01),与CCI组大鼠MWT值(2.7±1.3)g和FWL值(3.9±0.6)s比较,NPSh组、Gbl组和Gbh组大鼠14d的MWT值分别为(4.5±1.7)、(5.4±1.0)、(8.1±3.6)g以及FWL值分别为(5.8±1.5)、(6.3±1.2)、(7.6±1.6)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置管19d和CCI术后14 d对大鼠在EPM实验和旷场试验中的总运动距离和跨越的总格子数没有明显影响;在EPM实验中,只有NPSh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6.3±1.6)和时间占比(22.4±4.3)%与CCI组比较[(2.9±1.5),(10.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Sl组,Gbl组和Gb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旷场试验中,无论高低剂量,NPS和加巴喷丁组在进入中央格子的比率和在中央格子停留的时间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大鼠在术后14 d NR1表达明显增加,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和NPSh组可抑制NR1受体表达的升高;而NPSl组对NR1表达升高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NPS和加巴喷丁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逆转CCI大鼠的疼痛和焦虑行为,其机制可能与NMDA受体通路有关.

    作者:金旭;曾敏;熊蔚;罗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鞘内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研究进展

    背景 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抗焦虑、抗交感神经活动等作用.已有多项动物实验证实Dex鞘内应用的安全性. 目的 回顾Dex在临床鞘内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内容 阐述Dex鞘内应用的安全性以及对局麻药作用效果、镇痛、镇静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趋向 Dex鞘内应用可以弥补传统腰麻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绍林;俞蕾;刘小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年人心脏外科手术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背景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种能够穿透颅外组织检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技术,具有无创、连续、实时的特点. 目的 综述NIRS在成年人心脏外科手术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其在临床研究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分别从心脏外科手术预后评估、术中干预指导及术前风险评估等方面综述近年病例报道、观察性研究及实验性研究结果,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 趋向 NIRS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监测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应用.

    作者:俞颖;郭克芳;仓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贫血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背景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及老年医学的发展,致使老年患者手术量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围术期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康复期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急性贫血已被大量研究证实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目的 综述POCD的发病机制及术中急性贫血与老年患者POCD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该并发症提供合理思路. 内容 POCD的三大影响因素:自身、麻醉及手术,急性贫血对POCD的影响,包括发病机制与可能治疗策略. 趋向 深入研究术中急性失血性贫血引起POCD的具体发病机制及了解其贫血临界值和治疗阈值,对临床上预防和治疗POCD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志芳;于冬男;孙强;赵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身麻醉药物对小儿发育中大脑的影响

    背景 小儿处于脑的快速发育阶段,其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任何作用于脑部的药物都有可能影响其神经发育过程,因此小儿临床麻醉用药需格外谨慎.已有很多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可能对小儿发育中的大脑产生不良影响. 目的 旨在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归纳来阐明全身麻醉药对小儿发育期大脑的不良影响. 内容 以丙泊酚、氯胺酮、七氟醚、地氟醚为例对全身麻醉药在脑发育中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相关机制及其预防措施等进行简述. 趋向 总结相关研究的研究结果,尽管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待更多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但其对临床小儿麻醉用药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推动了其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为未来临床及基础相关研究提供可能方向.

    作者:仪修文;李文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身麻醉药物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背景 研究证实全身麻醉药物对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确切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 综述全身麻醉药物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各种可能机制及进展. 内容 全身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受体、突触可塑性、微管相关蛋白以及细胞凋亡机制对认知功能产生作用. 趋向 探讨全身麻醉药物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探索可能方法.

    作者:刘景景;杨峰;李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亚基GluR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背景 谷氨酸离子型受体α-氯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ate,AMPA)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MPA受体的GluR2亚基对其Ca2+通透性的调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 目的 探讨AMPA受体GluR2亚基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寻找新的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靶点. 内容 综述缺血性脑损伤后AMPA受体Ca2+通透性与GluR2亚基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趋向 单纯针对GluR2亚基,阻断缺血/缺氧后因此产生的钙超载,这将成为治疗脑中风可能的有效靶点.

    作者:刘曌宇;李立亚;高杨;陈绍洋;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副作用的防治

    背景 瑞芬太尼由于其优异的药理学特性,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一些副作用不容忽视,有时会直接威胁到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的 进一步了解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出现的副作用,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确保用药安全. 内容 综述瑞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肌肉强直、撤药后痛觉超敏等副作用防治措施,做到合理用药.趋向 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和处置瑞芬太尼的副作用,提高麻醉安全.

    作者:王力甚;赵英明;倪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枢性胆碱能系统——调节睡眠与炎症反应的桥梁

    背景 对睡眠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睡眠障碍疾病的治疗,也利于对麻醉机制的研究发展.多年研究表明,中枢性胆碱能系统在睡眠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中枢性胆碱能系统还参与机体炎症反应调节.麻醉可以诱发中枢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也影响意识状态和睡眠. 目的 评价中枢胆碱能系统对于睡眠和炎症反应调节的作用. 内容 详细描述中枢胆碱能系统对于睡眠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趋向 中枢性胆碱能系统是睡眠或麻醉和炎症反应调节的桥梁.以中枢性胆碱能系统为靶点,通过对其调节可以在精细调控麻醉状态的同时减轻麻醉的副作用,如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

    作者:熊军;孙永兴;王惠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防辅助吸氧呼吸并发症的呼吸监测

    背景 辅助吸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自主呼吸患者的低氧血症,却增加了对患者呼吸监测的难度.若呼吸抑制未及时监测、早期发现和处理,可引起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等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目的 综述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几种监测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方法. 内容 目前监测呼吸功能的方法包括临床体征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with pulseoximetry,SpO2)监测、二氧化碳描记图、经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仪监测.介绍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原理、有效性和优、缺点. 趋向 了解这些监测方法,用于患者呼吸监测及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严艳;高伟;崔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进展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7%~10%,死亡率约36%~44%.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仍然是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的 旨在综述ARDS近年的机械通气策略进展. 内容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4 ml/kg~7 ml/kg理想体重)、控制气道平台压<28 cmH2O~32 cmH2O(1 cmH2O=0.098 kPa)、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佳呼气末正压的设定.氧合法、肺的力学指标和影像学研究都为临床医师选择适宜的佳呼气末正压提供了参考.肺复张是肺保护性通气中肺开放策略的必要补充,对于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严密监测下使用,但首先要对患者肺的可复张性进行判断.肺复张的效果受病因及病程早晚等因素的影响.与仰卧位比较,俯卧位通气能降低重症ARDS患者的病死率,建议用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患者.肺影像学、ARDS病程及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等可帮助预测ARDS患者对俯卧位通气的反应. 趋向 体外膜肺氧合今后可能成为重症ARDS(对常规治疗无效)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线选择.

    作者:李双玲;王东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的研究现状

    背景 小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较成年人更强烈,过度的应激反应引起其生理和心理紊乱,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由于儿童多不能确切表达,致使临床医师很难掌握恰当的镇痛程度,镇痛护理是术后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 探讨不同的小儿术后疼痛评估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镇痛护理措施. 内容 对小儿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及护理人员对患儿采取的不同镇痛护理措施进行综述,重点分析自我描述、生物学评估和行为学评估3种类型. 趋向 客观的小儿镇痛评估的目的在于采取合理的小儿镇痛方案,帮助患儿及家长积极应对小儿术后疼痛,维护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陈静;王树欣;陆玉;乔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毕业后教育是提高麻醉专科护士数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背景 随着麻醉护理教育的开展,部分三级以上医院开始设立麻醉护士岗位,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等一系列问题被逐渐提上日程.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目的 在分析国内外麻醉专科护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麻醉专科护士毕业后教育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内容 从准入标准、培训内容、培训基地的建设、不同层次人员的培养、教师的培养5个方面进行分析,呼吁相关部门加快毕业后教育基地的认证和建设,制订规范化培训方案,推进毕业后教育试点工作. 趋向 逐步展开麻醉专科护士毕业后教育,提高麻醉护士数量和质量.

    作者:陈文真;晁储璋;陈松兰;孙华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