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影响因子:2.2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9年3期文献
  • 甲氧氟烷吸入麻醉诱导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表达

    目的:了解甲氧氟烷吸入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并计数.结果:大鼠吸入甲氧氟烷浓度为0.75%、1.5%和2.0%麻醉1小时后,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杏仁核簇、弓状核(Arc)、丘脑腹前核(AV)、终纹床核(BST)、中央灰质(PAG)、背内侧梨状核(DEn)、下丘脑背内侧核(Dm)、E-W核(EW)、脚间核(IP)、内外侧僵核(Hb)、外侧隔核(Ls)、下丘脑室旁核腹侧部(Pav)、丘脑室旁核(Pv)、丘脑再连合核(Re)、菱形丘脑核(Rh)、丘脑中央中核(Cm)、视上核(So)和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同时发现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随着甲氧氟烷吸入浓度增加而增多.结论:研究表明Fos阳性神经核团参与了甲氧氟烷的麻醉过程,但对其核团之间纤维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礼鲜;高文;邱建勇;饶志仁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和肝氧供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和肝血流及氧供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22只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n=12)或依托咪酯0.4mg/kg(n=10),监测10分钟内体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脏氧供.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R、MAP、SVR、门静脉血流和氧供下降;异丙酚诱导后HR、MAP、SVR降低,CO也于2~5分钟时下降;依托咪酯诱导后各参数无进一步明显变化.两组肝动脉血流和氧供始终维持稳定.结论:硬膜外阻滞后应用异丙酚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虽较依托咪酯强,但两组肝血流和氧供均能维持.

    作者:李士通;庄心良;陆惟俊;徐国辉;陈武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CO2气胸一例

    患者女,52岁,以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用静脉全麻气管内插管,插管后听诊两肺通气良好,IPPV、VT12ml/kg、吸气降压15~20cmH2O.

    作者:蔡捍东;郑风琼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一例早产儿手术期间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体会和教训

    患儿女,早产后16天,体重2 390g、ASAⅢ级,术前诊断腹部肿块未以为畸胎瘤.术前2小时静滴10%葡萄糖50ml、阿托品0.05mg肌注.监测仪示HR 160次/分、RR 30次/分、SpO298%、皮温37.2℃.

    作者:方芬;陆琪宝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琥珀胆碱静脉麻醉在单纯性髋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10例年龄20~57岁、ASAⅠ~Ⅱ级单纯性髋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患者应用异丙酚、琥珀胆碱单次静脉麻醉,术前用药按常规.入室后,于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取异丙酚2.5~3.5mg/kg 静注(1分钟内),紧接快注琥珀胆碱1~2mg/kg,同时行加压面罩给氧和手控呼吸,术中间接肱动脉测压和连续SpO2监测.

    作者:张明途;许多加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法乐氏四联症术前缺氧性发作抢救一例

    我院成功抢救1例法乐氏四联症(法四)术前急性缺氧性发作,并进行了根治术.患儿女,7岁,14kg.嘱术前8小时禁食、水,而患儿术前1天下午1时后自发禁食、水.

    作者:郑戈;夏舒萌;张德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患者男,22岁,诊断纵隔肿瘤.术前CT及X线胸片示肿瘤与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等关系密切,气管含隆突在内有7cm向后被压,窄处口径0.2cm.入院第3天因气道及上腔静脉梗阻征状明显,RR36~40次/分、P30次/分、SpO283%,急行手术.

    作者:夏舒萌;于卫江;张德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方法下手术患者血浆TSH T3 T4变化

    本研究旨在观察围术期TSH、T3、T4的变化和BP、HR的改变,比较在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上述变化的差异.

    作者:何成兰;孙许宝;梅保君;汪亚洲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乌拉地尔在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

    全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在手术结束拔气管导前2~3分钟静注:A组生理盐水5ml;B组利多卡因(1.5mg/kg)5ml;C组乌拉地尔(0.4mg/kg)5ml.分别记录给药前1分钟、给药后1分钟、拔管时、拔管后1分钟、5分钟时的HR、RPP、SBP、DBP、MAP等变化.

    作者:董文郁;赵学英;李艳丽;闫瑞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用脑电双频指数观察异丙酚的量效关系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边缘频率(SEF)为主要指标,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推注后的量效关系.选择12例择期行腹腔镜下手术患者,持续记录PEEG各指标.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6mg/kg,并以10mg/s速率注入异丙酚2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控制呼吸.

    作者:金珏;于布为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臂丛神经阻滞中肌间沟与腋路法联合应用于断手再植的体会

    240例严重手外伤患者,在断手断腕再植手术时采用肌间沟法与腋路法联合应用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颖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超声雾化表面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副反应

    探讨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对快速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应的预防作用,将37例全麻病人分为对照组(n=22例)、雾化组(n=15例).两组病人术前用药及全麻诱导方法用药相同,气管插管亦有同一人操作.

    作者:霍义宏;梁明(钅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麻黄碱对异丙酚快速顺序插管时低血压的预防

    为探讨麻黄碱预防异丙酚诱导后低血压的佳剂量,将75例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各15例,诱导用药均为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和阿曲库铵0.6mg/kg.A组在诱导前不接受任何处理,B、C、D、E组分别在诱导前给予麻黄碱0.05mg/kg、0.1mg/kg、 0.2mg/kg、0.4mg/kg,然后分别在入室后10分钟、麻黄碱后5分钟、诱导后2、5分钟、插管即刻、插管后5、10、15分钟时分别记录SP、DP、MAP和HR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作者:马武华;沈宁;蔡君;陈秉学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布加氏综合征行转流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患者男,29岁,因布加氏综合征而行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转流术.麻醉依次静注安定10mg、羟基丁酸钠2.5g、芬太尼0.1mg、琥珀胆碱80mg诱导,气管插管后静滴2%普鲁卡因复合液加间断芬太尼静注及吸入安氟醚维持.常规机械通气及监测BP、HR、ECG、SpO2、PETCO2、及尿量,手术历时6小时.

    作者:刘志文;宋进生;任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甲亢致窦性心动过缓麻醉处理体会

    患者女,51岁,消瘦,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收住我院,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入院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104次/分、肺性P波、左室高电压,T324.72pmol/L(正常参考值3.19~9.15pmol/L),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无异常.术前常规给予碘剂和心得安处理.

    作者:吴海青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家庭病房晚期癌痛镇痛的治疗

    我科对20例年龄36~65岁晚期癌痛病人在家庭病房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种包括肺癌(4例)、胃癌(10例)、肝癌(3例)、直肠癌(3例),均无脊髓或椎体转移.

    作者:李玉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建议中华麻醉学会制定输血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已于1998年10月1日实施,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无偿献血的人数较少,个别地方已出现血荒,11月2日某市血液中心仅库存O型血2袋400ml,AB型血4袋800ml,被迫向全市58家医院发出停止手术通知.

    作者:邓硕曾;刘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现状

    感染性休克由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尽管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病死率仍高达50%左右,在美国居死亡原因的第13位.近年通过深入研究,对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有了一些新认识,治疗上产生了一些新思路.现综合介绍如下.

    作者:郑斯聚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区别麻醉意外并发症和事故概念的我见

    手术期间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虽然和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及手术因素有密切关系,但更多因素与麻醉技术操作有关.麻醉期间由于药物的特殊作用,剧毒药毒性大,加上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变化,麻醉处置困难和手术不良刺激可导致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作者:苏锡之 刊期: 1999年第03期